-
蕉城区 编辑
蕉城区,简称“蕉”,隶属福建省宁德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鹫峰山南麓、三都澳之滨,介于东经119°08′30″~119°51′20″、北纬26°31′26″~26°36′58″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总面积1505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末,蕉城区常住人口63.2万人。 截至2023年4月,蕉城区辖2个街道、11个镇、2个乡, 区政府驻蕉北街道八一五中路。
蕉城区古为七闽地,十六世纪中,倭患遍及浙、闽、粤,闽东诸县城几乎均遭浩劫,宁德城亦成废墟。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知县林时芳,用两年时间,建成石砌城墙及县署等。宁德石城状似蕉叶,故称“蕉城”。1999年,撤销宁德地区和县级宁德市,设立蕉城区。蕉城区素有“海国斯文地”之美誉。区内留有全省少有、闽东唯一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中华畲家寨上金贝村;良港三都澳天湖涟漪;霍童支提山国家森林公园。文化底蕴深厚,霍童线狮、畲族民歌被评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是“中国大黄鱼之乡”、“中国晚熟龙眼之乡”,并以闻名世界的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而享誉国内外。
2023年,蕉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40.1亿元,同比增长10.4%。
中文名:蕉城区
外文名:Jiaocheng District
别名:闽东
行政区划代码:35090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福建省宁德市
地理位置:福建省东部宁德市
面积:1505 km²
下辖地区:2个街道、11个镇、2个乡
政府驻地:蕉北街道八一五中路
电话区号:0593
邮政编码:3521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63.2 万(2022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南漈山、三都澳、支提山、洋中镇、贵村、上金贝村.兔耳岭
火车站:宁德站、宁德北站、支提山站
车牌代码:闽J
地区生产总值:1340.1 亿元(2023年)
1908年德国人恩斯特·柏石曼所摄的蕉城区
宁德古为七闽地。
唐开成间(836~840年),析长溪县宁川、古田县东北地置感德场。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场置县,取宁川之“宁”、感德之“德”命名宁德县,属长乐府。建县时,宁德地盘较大。后几析其地,境域逐渐缩小。
宋咸平三年(1000年),析关隶镇(今政和县地)置关隶县,关隶镇脱离宁德县属。清乾隆版《宁德县志》载:“邑疆周600里,东至福宁州界70里,南至罗源县界15里,西至古田县界15里,北至政和县界230里”。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长溪县升为福宁州,宁德县属之。
明洪武二年(1369年),福宁州改为福宁县,宁德属福州府。成化九年(1472年),福宁县复为福宁州,宁德县复属福宁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宁德县隶之。雍正十三年(1735年),分割青田乡东洋里的十五至十八。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由县佐驻治。
民国二年(1913年)3月,废府置道,宁德县属东路道(道署驻闽侯县)。都设东洋分县(今周宁县地),由宁德县丞驻治。
民国三年(1914年)6月,东路道改称闽海道,宁德县属闽海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福建省国民政府成立,废道。全省实行省、县两级政权,宁德县直属省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划分为4个省2个市,宁德县属闽海省。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闽变”失败,人民革命政府夭折,宁德县复归省直辖。同年7月,全省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设置行政督察公署,宁德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福安县)。同年11月,析辖地三都,设立三都特种区,直属省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析辖地周墩,设立周墩特种区,直属省辖。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月,周墩特种区改为宁德县第三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月,复设周墩特种区,周墩脱离宁德县辖。同年10月,全省行政区划调整,宁德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长乐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三都特种区裁撤,三都复归宁德县辖。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9月,宁德县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福安)。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析辖地咸杉乡归周宁县管辖。
蕉城明清历史街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福建省进行区划调整,宁德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福安县)。
1950年3月,第三行政督察区改称福安专区,宁德县属福安专区。
1951年,析北坑乡划归福安县管辖。“文化大革命”初期,福安专区实行军事管制,宁德县属福安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管辖。
1968年4月18日,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宁德县属之。
1970年6月17日,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当年7月移迁宁德,宁德县隶属关系不变。
1978年10月1日,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改称宁德地区行政公署,宁德县属宁德地区。
1988年10月4日,国务院批准宁德撤县建市,宁德市隶属宁德地区管辖。
1999年,撤销宁德地区和县级宁德市,分别设立地级宁德市和蕉城区,蕉城区划归地级宁德市管辖。
截至2023年4月,蕉城区辖2个街道、11个镇、2个乡:蕉南街道、蕉北街道、城南镇、漳湾镇、七都镇、八都镇、九都镇、霍童镇、赤溪镇、洋中镇、飞鸾镇、三都镇、虎贝镇、金涵畲族乡、洪口乡、石后乡,另辖1个开发区:东侨开发区。 区政府驻蕉北街道八一五中路。
街道/镇/乡 | 直辖 |
---|---|
蕉南街道 | 海滨社区、海鹏社区、南际花园社区、东湖社区、荷园社区、芦坪社区、中南居委会、桥头下居委会、小场居委会、下宅园社区、福山社区 |
蕉北街道 | 鹤峰社区、培英社区、三元社区、崇文社区、继光社区、碧山社区、单石碑社区 |
城南镇 | 莲峰社区、福洋村、古溪村、贵岐村、后山村、金蛇头村、岭头村、坪塔村、塔山村、田中村、叶厝村、岐头村、蚶岐村 |
漳湾镇 | 漳江居委会、贝头村、仓西村、拱屿村、官沪村、官井村、海英村、横屿村、后湾村、兰田村、雷东村、马山村、门下村、南埕村、鸟屿村、上塘村、汤湾村、王坑村、溪口村、下凡村、下塘村、又加塘村、增坂村、漳湾村、郑岐村、鳌江村 |
七都镇 | 普源居委会、北山村、贝河村、大厅村、淡坪村、东岐村、官亭村、河乾村、黄连坑村、黄厝村、际头村、六都村、马坂村、牛埕村、三乐村、三屿村、外洋村、西林村、西陂村、小溪村 |
八都镇 | 居安居委会、八都村、半山村、大坪村、福口村、海星村、韩丹村、红门里村、猴盾村、际山村、金垂村、林洋头村、闽坑村、南岗村、仁后村、水际村、吴山村、溪池村、下汐村、下坂村、新楼村、洋头村、屿头村、云淡村、岙村 |
九都镇 | 柴坑村、扶摇村、贵村村、华镜村、九都村、九仙村、坑尾村、赖岭村、石墩村、乌坑村、溪边村、洋岸坂村、云气村 |
霍童镇 | 洞天居委会、八斗村、柏步村、大石村、东岭村、凤桥村、后洋村、湖头村、霍童村、坑头村、里后山村、梅溪村、上洋村、胜门村、石桥村、桃坑村、外表村、文湖村、吴松村、溪南村、小石村、兴贤村、邑坂村、郑厝村、枇杷洞村 |
赤溪镇 | 江滨居委会、班竹村、赤溪村、大坛村、东边村、东牛村、墩头村、官岭村、黄田村、留洋村、炉田村、牛洞村、芹格村、社洋村、松柴岭村、桃源村、西坑村、溪园村、夏村村、小坛村、宣洋村、岩坪村、洋林村、阳谷村、由知村、院前村、禅地村 |
洋中镇 | 坎下村、宝岩村、北洋村、藤村村、陈洞村、陈洋村、东山村、方家山村、凤田村、际头洋村、井坪村、九道村、利洋村、林坂村、莲下村、留田村、嵋屿村、南坪村、前路村、芹屿村、清潭村、山阜村、上坎村、天湖村、田地村、梧洋村、溪富村、溪源村、洋中村、邑保村、章后村、钟洋村、莒溪村 |
飞鸾镇 | 新瓷居委会、鸾港居委会、陈家洋村、飞鸾村、连顺村、梅田村、南门坞村、南山村、蒲岭村、骑龙岗村、上村村、沈洋村、亭里村、碗窑村、沃里村、沃坪村、梧埕村、下村村、向阳里村、新岩村、岚口村 |
三都镇 | 都澳居委会、海上社区、白匏村、城澳里村、城澳街村、大湾村、斗帽村、松岐村、港口村、寒垅村、黄湾村、鸡公山村、礁头村、礁溪村、介溪村、孟澳村、南澳村、坪岗村、七星村、青澳村、秋竹村、三坪村、外渔潭村、西湖村、虾荡尾村、新竹村、象溪村、新塘村、渔塘村 |
金涵畲族乡 | 浮坪村、高乾村、菇洋村、后溪村、金峰村、金涵村、井上村、里占村、濂坑村、琼堂村、上茶洋村、上金贝村、上兰村、亭坪村、院后村、中前村 |
洪口乡 | 朝阳村、大道头村、洪口村、花兰村、吉垅村、库山村、莒洲上村村、金山村、吴峰村、莒洲下村村 |
石后乡 | 陈坂村、大岭村、当洋村、定洋村、光荣村、林下洋村、大墓前村村、芹后村、三望村、上竹洋村村、石厝村、下竹洋村村、小际村、小岭村 |
虎贝镇 | 彭家村、岔路村、东源村、浮山村、黄柏村、南洋村、岩柄村、黄家村、旧厝村、梅鹤村、南岭村、七淀村、上堡村、文峰村、下楼村、下洋村、新亭村、新厝村、岩柄村、中洋里村 |
东侨开发区(东侨新区,享有县一级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 | 侨兴社区、兰亭社区、华侨新村社区、富春社区、大门山社区、兰溪社区、万安社区、锦绣社区 |
参考资料 |
地理位置
蕉城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鹫峰山南麓、三都澳之滨,介于东经119°08′30″~119°51′20″、北纬26°31′26″~26°36′58″之间,东与霞浦县隔海相望,东北与福安市相连,北接周宁县,西倚屏南县、古田县,南邻福州市罗源县。东西宽70千米,南北长50千米,总面积1664.53平方千米。
蕉城区
地形地貌
蕉城区位于鹫峰山脉东麓,东面临海。区内地势自西向东依次降低,至城关南北一线以东,地势转为南北两侧向中间下降,构成西、北、南三面高,东部低的地势特征。地势呈三级阶梯下降,大部分地区海拔500米以上,为沿海地势最高的县市。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平原和海滩等类型,全区最高峰第一旗海拔1479米。霍童溪两岸和部分沿海分布低丘陵、河谷冲积平原和断续海滨平原。
水文
蕉城区内主要流域为霍童溪、七都溪、金溪。
霍童溪
七都溪为宁德蕉城区境内仅次于霍童溪的第二大河,发源于宁德市境内的虎贝镇第一旗山,由西向东贯穿全境,流经白岩村后接纳溪坂尾溪,流经蕉城洋中后接纳凤田、溪富、石后等溪水后折向北东,流经大泽溪、大港溪口宫仑、马坂龙亭,至七都镇后门潭入海,属单独入海的河流。干流总长58千米,流域面积333.45平方千米,自然落差820米,平均坡降14.13%,年径流量4.67亿立方米。
金溪发源于宁德市蕉城区和古田县交界的顶旗峰西麓,向东流经后溪村,在福州市罗源县与蕉城区交界处汇入中房溪,再流经宁德市蕉城区金涵畲族乡后纳入小金溪(亦称金涵溪),最后折向东南,流经溪口村、兰田村后汇入东湖塘地面库,经东湖塘孔水闸由三都澳入海。金溪流域全流域面积为192.5平方千米,河流全长32.6千米,平均坡降13.70‰。金溪流域兰溪大桥以上流域面积为157.3平方千米,河流全长29.0千米,平均坡降17.15‰。
气候
蕉城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由于地势呈三级阶梯下降,形成沿海与内陆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一是东南沿海丘陵、平原气候,该区背山面海,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平均气温在18℃~19℃,年变化呈单峰型,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为28℃~29℃,一月份最低,平均温度在9℃~10℃,年总积温6600~7000℃,≥10℃的持续天数达270~298天,无霜期312天,年平均降水量1600~1800毫米,且有80%的雨量集中在3~9月份。二是内陆山地气候,该区地形复杂,海拔高度悬殊,具有热量差异明显,寒岩突出,云雾多,温差大,降水充沛的特点,高海拔与低海拔温差可达6.5℃,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3.8℃~19.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8℃,年积温相对沿海每升高 1000米正积温减少200℃左右,10℃的持续天数海拔每升高1000米,平均持续天数减少5~2天,年平均雨量有1800~2100毫米。
水资源
蕉城区地表水资源由大气降水形成。本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2200毫米之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和区域分布变化大。受地形因素影响,年降雨和年径流分布大体随海拔高度降低而递减,由陆地向近海逐渐减少,霍童溪及宁德七都溪水资源丰沛,年径流深在1200毫米以上,漳湾以东近海区域年径流深在1000毫米以下。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818.3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与最小年降雨量之比约2倍。蕉城区多年平均径流深1190毫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8.29亿立方米,(未计客水),客水水资源量20.95亿立方米。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受构造、岩性等条件制约,地下富水性极不均一,动态,本区域多年平均地下水量为3.77亿立方米。由于地下水以地表径流形式排泄于河道,故地表产水量包含了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水资源总量在数值上与地表水资源量相同。
矿产资源
蕉城区域内已发现矿产有铜、钨、银、铅锌、铁、铀等金属矿,及叶腊石、伊利石、高岭土、花岗岩、辉绿岩、闪长岩、泥煤、硅石等非金属矿。矿产资源多分布于虎贝、赤溪、九都、霍童、七都、洋中等乡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蕉城区常住人口为623840人。
截至2022年末,蕉城区常住人口63.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3.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9.5%,比上年末提高8.5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率为9.97‰;死亡率为5.6‰;自然增长率为4.37‰。年末户籍人口数(包含东侨)为538674人,其中男性271273人,女性267401人,总户数(包含东侨)178310。
综述
2023年,蕉城区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4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955.9亿元,同比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340.3亿元,同比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4.1:71.6:24.3调整为3.3:71.3:25.4,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升。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93.8%和4.8%,拉动GDP增长9.8和0.5个百分点。
市区一角
2023年,蕉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3.8%,降幅较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收窄0.2、2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同比下降38.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0%,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2.3%,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2.3%。
2023年,蕉城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797元,增长6.5%,居全市第一。按地域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62元,增长5.4%,居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73元,增长7.5%,居全市第六。
第一产业
2023年,蕉城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4亿元,同比增长3.9%。增幅位居全市第六位。分行业看,农业同比增长3.0%,牧业同比增长1.5%,渔业同比增长4.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同比增长4.0%。分产品看,主要农产品中,蔬菜产量105672吨,同比增长4.0%,茶叶产量8374万吨,同比增长1.9%,食用菌产量559吨,同比增长25.3%,水果产量40296万吨,同比增长3.3%,肉蛋奶产量16135万吨,同比增长2.1%。
第二产业
2023年,蕉城区工业同比增长15.8%,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主导产业贡献突出,锂电芯新能源、汽车制造业、铜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8%,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109.5%,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长22.6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7.7%,较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2022年,蕉城区规模以上工业的18个行业大类中,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下降7.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35.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6.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1.8%,汽车制造业增长33.5%,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1.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1.2%。
2023年,蕉城区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同比下降0.2%;安装工程产值同比增长2.3%。
第三产业
2023年,蕉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5亿元,增长3.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三。其中限额以上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限额以下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住宿业、餐饮业大幅增长,限额以上住宿业零售额同比增长43.6%,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58.5%。
2022年,蕉城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6.65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全年全区(含东侨)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66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9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0.02万户;互联网用户30.11万户。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538.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65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1.7%、16.2%。
2022年,蕉城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44.79%,其中住户存款335.00亿元,增长24.1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52.24亿元,增长24.38%,其中短期贷款285.34亿元,同比增长44.85%,中长期贷款完成903.36亿元,同比增长21.94%,票据融资完成91.75亿元,同比增长15.44%。
蕉城区境内有104国道蕉城段、国道228线、省道304线、霍童公路、古田公路、漳湾疏港公路、城澳港区疏港公路;高速公路有双福(福州至福鼎)高速、沈海复线蕉城段、宁连高速、宁古高速;铁路有温福铁路、衢宁铁路。
区委书记 | 何必良 |
区委副书记、区长 | 陈绍曦 |
副区长 | 万杰 |
领导信息统计截至2023年5月,参考资料来源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蕉城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073人,在校生10950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255人,在校生3687人。普通高中招生4645人,在校生11695人,毕业生331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78%。初中招生8652人,在校生26324人,毕业生8178人,初中入学率99.64%。普通小学招生9749人,在校生60628人,毕业生8325人,小学入学率99.98%。特殊教育在校生26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2838人,入园率98.3%。
宁德第一中学
宁德一中
宁德高级中学(宁德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宁德市高级中学是一所市属高中,享受省二级达标中学待遇。其前身为宁德师范学校。2001年,正式转型为全日制高中。2004年,第一届毕业生高考,由于骄人的成绩,让这所当时还遭人质疑的学校脱颖而出。学校地处翠屏山麓、东湖之滨,港口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内。占地面积40多亩,建筑面积0.5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畅达,是莘莘学子求学之地和成才沃土。学校曾被评为省“花园式单位”、市“文明学校”、市“平安校园”。
宁德师范学院
宁德师范学院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蕉城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
霍童线狮现留存于福建宁德霍童镇,又称抽狮,当地人称之为“打狮”,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游艺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乔装动物的杂技节目。据历史传说,隋代谏议大夫、开山大祖黄鞠公曾为霍童灌溉村田,造福子民,当地以举办“二月二”灯会的方式来纪念他,线狮表演是“二月二”灯会中最具特色的节目之一。明代中后期以来,霍童线狮成为当地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霍童线狮不仅拥有丰富的表演内容,还具有一套独特的传承方式,有传男不传女的家族传承特点,由此而导致了后继乏人的状况。发掘抢救和保护霍童线狮,对认识和研究中国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畲族民歌
畲族民歌按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叙事歌(含神话传说歌和小说歌)、杂歌(含爱情、劳动生活、传授知识、伦理道德、娱乐生活等内容)、仪式歌(含婚仪歌、祭祖歌和功德歌等)。畲族民歌的曲调大致可分为山歌调和师公调两大类。山歌调包括:福宁调、福鼎调、霞浦调、罗连调、丽水调、景宁调、龙泉调、文成调等。师公调包括念诵调和配合做公德动作的歌唱。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明代洪武年间由闽南传入蕉城区漳湾镇岐后村的造船技艺,其后世代传承,民国时期,漳湾多制造200~300吨位的“三桅透”木帆船。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由于金属船的普遍应用,漳湾福船制造业日益萎缩。目前岐后村虽仍保留小规模生产,但传承人日渐稀少,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已处于濒危状态。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木船日益失去生存的土壤,木船生产行业也随之衰落,制造技艺逐渐流失。在此状况下,必须从速制定相应的抢救和保护措施,以保证传统木船制造这种珍贵民间手工艺的有效传承。
支提山国家森林公园
支提山国家森林公园
支提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3.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1.49%。公园由支提山、金山、平陶山和白马山四个景区组成。平陶山景区位于蕉城区城郊,面积1.16万亩;支提山景区位于霍童镇,面积1.29万亩;金山景区位于洪口乡,面积0.6万亩;白马山景区位于飞鸾镇,面积0.3万亩。各景区既各具特色,又互相映衬,由此构成了支提山森林公园溶“峰峻、林茂、谷幽、水秀、瀑奇”于一体的自然景观。
霍童古镇
霍童古镇
霍童古镇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西北部,支提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脚下,境内拥有被誉为“八闽第一水”的霍童溪、道教“第一洞天”的霍童山、佛教“天下第一山”的支提山。存有重要的佛、道宗教遗迹遗址与“洞天福地”的自然景观,已发现七个相对独立的古人类遗址,其中较重要的有狮子岩、芦坪岗和瓦窟岗三个遗址;黄鞠灌溉工程被纳入中国水利博物馆永久性展陈、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及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闽东重要红色根据地、宁德县苏维埃政府此成立地、县委重建地、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的诞生地,叶飞、范式人、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梅坑、桃花溪等老区村革命斗争过;霍童“二月二”灯会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霍童线狮和霍童铁枝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霍童镇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福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省级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古镇”等称号。
洋中古镇
洋中古镇
洋中古镇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西部,省道宁古线贯穿境内,镇区所在地海拔34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清水秀,素有“蕉城好西乡”的美誉。古镇核心区传统格局保持完整,传统建筑约占80%,现代建筑约占20%,传统建筑中是大部分是古民居,同时种类丰富,有祠堂、戏台、名人故居和庙宇等,按年代,明代时期的古建筑约占8%,清代时期的古民居约占80%,民国建筑约占1%,新中国时期的民居约占11%。传统建筑均为土木结构,筑集中成片,紧密相连,四面高大厚实夯土围绕,布局井然,大部分保存状况良好。洋中镇传统建筑的工艺特点和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古民居群和柳州祠古戏台上。洋中镇已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共计64处,其中县级保护单位4处;县市公布的历史建筑16处。
三都澳斗姆风景区
三都澳斗姆风景区
三都澳斗姆风景区位于三都澳内,属于宁德三都澳旅游圈的核心景点,是三都澳众多岛屿中景观资源较为独特、有代表性的岛屿之一,历来为闽东的旅游胜地。斗姆岛有吉祥岛、幸福岛之称,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是宁德山海川岛大观园、闽东北亲水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于2009年获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上金贝村
上金贝“中华畲家寨”
上金贝村位于蕉城区金涵畲族乡北部,距宁德市区约6公里,是个纯畲族的行政村。该村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历史悠久,畲族风情浓郁,有金贝十奇:盘陀石,露响石,乌马石,潜鳞沼,双石屏,碧水帘,涌金尺,蒙泉井,长老岩,祥云岩。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文明村、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
大黄鱼
传统名产霍童仁宇剪刀、蕉城马记竹枕、虎黄家蒸笼。
2018年12月13日,蕉城区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2019年,蕉城区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2019年11月,蕉城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年12月3日,被中共福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福建省司法厅评为“福建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
2020年6月29日,蕉城区入选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名单。
2021年,蕉城区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1月18日,蕉城区获“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9月8日,蕉城区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0月,蕉城区入选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福建省城市发展“十优”区。
2022年7月,蕉城区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93。
2024年,上榜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