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区 编辑

福建省漳州市市辖区

龙海区龙海区

龙海区,福建省漳州市辖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漳州市东部,东与厦门特区毗邻,西与漳州市区接壤,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特点明显,夏少酷暑,冬少严寒,总面积979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95.62万人。截至2023年11月,龙海区辖1个街道、11个镇、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石码街道大埕路28号。龙海区前身为龙溪、海澄两县。龙溪县,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置,县治先在古县,后迁漳州。海澄县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年1月)置,县治在月港(今海澄镇)。1960年,龙溪、海澄合并为龙海县,县治在石码镇。1993年,龙海县撤县设市(县级市)。2021年,龙海市撤市设区。龙海古月港是明代中后期唯一合法的“海丝”始发港,与汉、唐时期的福州港,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清代的厦门港,并称福建历史上的“四大商港”。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埭美村及多个古村落,建有“家风堂”“归田居”“笃行馆”等省级乡贤文化馆。明清时期迁居台湾的龙海籍移民后裔达120万人以上,是连战等台湾政要祖籍地,也是福建省重点侨乡。2022年,龙海区实现生产总值706.58亿元,比上年增长7.2%。2023年,龙海区实现生产总值 632.88 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龙海区

外文名:Longhai District

别名:龙溪、海澄

行政区划代码:350604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省漳州市

地理位置:福建省东南沿海

面积:1190.97 km²

下辖地区:1个街道,11个镇,2个乡

政府驻地:石码街道大埕路28号

电话区号:0596

邮政编码:3631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95.62 万(2023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南太武山、埭美古村

火车站:漳州站、角美站

车牌代码:闽E

地区生产总值:632.88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 龙溪县

    秦朝,属闽中郡。

    汉朝,属会稽郡冶县(后改为侯官县)地。

    三国永安三年(260年),属建安郡东安县地。

    晋太康三年(282年),属晋安郡晋安县地。

    南朝梁天监中析晋安郡置南安郡,大同六年(540年),置龙溪县,属南安郡。陈永定元年(557年),升晋安郡为闽州,龙溪县属闽州南安郡。光大二年(568年),闽州改为丰州,属丰州南安郡。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绥安、兰水县并入龙溪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龙溪县地属建州;三年,析建州地置丰州(治在南安),龙溪县属丰州。垂拱二年(686年),析龙溪县南境置漳州。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析龙溪县西部地域置汀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漳州为漳浦郡,龙溪县属之。乾元二年(759年)漳浦郡复名漳州,龙溪县属漳州。

    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州复名漳州,龙溪县属漳州,清军代管漳州。

    元至治二年(1322年),析龙溪、龙岩、漳浦县地置南胜县。

  • 海澄县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龙溪县析出建置海澄县。隆庆六年(1572年),漳浦县二十八都之五图(今白水镇部分)划归海澄县。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漳浦县二十三都之八图(今隆教乡部分)划归海澄县,龙溪、海澄属漳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龙溪、海澄属福建省西路道;

    民国三年(1914年),西路道改为汀漳道,龙溪、海澄属之。

    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龙溪、海澄属省直辖。

    民国十七年(1928年),龙溪县华封(曾驻县佐)升制为华安县。

    1949年,龙溪、海澄属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龙溪、海澄属漳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改属福建省人民政府龙溪地区专员公署。

    1951年,析龙溪县城关一区、二区设漳州市(今芗城区)。

    1957年,漳浦县董浦、三美、山边3个乡划归海澄县。

    1958年,海澄县海沧乡、新垵乡划归厦门郊区(海沧区)。

  • 合并

    1960年,龙溪县、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属龙溪地区专员公署。

    1985年,龙海县改属漳州市。

    1993年,撤销龙海县,设立县级龙海市。

    2021年,撤销龙海市,设立龙海区。

  •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61年,龙海县天宝、浦南2个公社,以及九湖公社3个生产大队、步文公社1个生产大队和后房农场划归漳州市。

    1996年,步文镇(除2个行政村外)、郭坑镇划归龙文区。

    2001年,角美镇境内设立龙池工业开发区。

    2002年,港尾镇石坑、大径、店地、白沙4个行政村划给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管辖。

    2012年,角美镇(含龙池开发区)、漳州江东良种场置漳州台商投资区。

    2019年8月,颜厝镇、九湖镇、林下林场成建制委托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

    2023年9月,石码镇撤镇设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11月,龙海区辖1个街道、11个镇、2个乡:石码街道、海澄镇、角美镇、白水镇、浮宫镇、程溪镇、港尾镇、九湖镇、颜厝镇、榜山镇、紫泥镇、东园镇、东泗乡、隆教畲族乡,另有5个农林场:双第华侨农场、九龙岭林场、程溪农场、漳州江东良种场、林下林场。共239个村民委员会、57个社区居委会。 区人民政府驻石码街道大埕路28号。

    (注:龙海区行政区划内含漳州高新区代管九湖镇、颜厝镇,台投区代管角美镇,漳州开发区)

    漳州市龙海区行政区划表

    街道/镇/乡/开发区/场

    面积

    下辖地区

    石码街道

    5.26平方公里

    解放东社区、渔业社区、新华社区、九二0社区、解放北社区、解放南社区、解放西社区、紫云社区、桥口社区、紫光社区、人民西社区、港口社区、侨村社区、九龙社区、民生社区、锦江社区、锦云社区、高坑村、登第村、内社村、蔬菜村

    榜山镇

    56平方公里

    龙江社区、古龙社区、榜发社区、上苑村、文苑村、南苑村、洋西村、崇福村、雩林村、普边村、翠林村、福河村、北溪头村、园仔头村、榜山村、田边村、芦州村、平宁村、柯坑村、岭口村、云梯桥村、长洲村、岭口农场、梧浦村(行政区划属龙文区蓝田街道,实际属龙海区榜山镇管理)

    海澄镇

    61.4平方公里

    城内社区、溪头社区、大埕社区、华阳社区、山后社区、钻石社区、山后村、豆巷村、玉枕村、屿上村、黎明村、溪北村、罗坑村、和平村、下埭村、合浦村、内溪村、珠浦村、内楼村、河福村、上寮村、仓头村、前厝村、崎沟村、埭新村

    白水镇

    80.4平方公里

    白水社区、白水村、方田村、崎岎村、西凤村、郊边村、楼埭村、金鳌村、井园村、山美村、庄林村、磁美村、山边村、下辽村、大下村、下田村

    浮宫镇

    81平方公里

    浮宫社区、溪山村、山塘村、浮宫村、港前村、邱厝村、霞郭村、海山村、海平村、霞威村、埔里村、田头村、霞圳村、后宝村、丹宅村、美山村、际都村、霞兴村、八坑村、渔业村、草埔头村、溪东农场

    程溪镇

    247.3平方公里

    程溪圩社区、白云村、下庄村、内云村、南坑村、后安村、顶叶村、下叶村、禾山村、叶仑村、塔潭村、东马村、东楼村、粗坑村、上坪村、人家村、浮山村、东头村、官园村、洋奎村、奎坑村、浮山农场

    港尾镇

    69.6平方公里

    梅市社区、南岐社区、汤头村、东坑村、古城村、省山村、石埠村、上午村、梅市村、城外村、格林村、沙坛村、考后村、卓岐村、斗美村、深沃村、浯屿村

    紫泥镇

    68平方公里

    紫泥村、溪墘村、下楼村、锦田村、世甲村、南书村、西良村、安山村、城内村、溪洲村、溪霞村、新洋村、仁和村、巽玉村、金定村、甘文农场

    东园镇

    35.4平方公里

    东园社区、东园村、南边村、东宝村、茶斜村、埭尾村、林村、新林村、过田村、凤山村、凤鸣村、田厝村、秋租村、厚境村、港边村

    东泗乡

    59.42平方公里

    虎渡村、太江村、卓港村、东泗村、碧浦村、松浦村、董浦村、松岭村、西岭村、水浒村、清泉村、渐山村、下浦村、溪坂村

    隆教畲族乡

    75.56平方公里

    海星社区、白塘村、新厝村、红星村、关头村、镇海村、流会村、白坑村、黄坑村、径内村、新村村

    双第华侨农场

    寨仔管区、侨星管区、洲仔管区、天城管区

    九龙岭林场

    九龙岭林场村

    程溪农场

    高塘社区、倒桥社区、红星居民点、柿仔居民点、林下居民点、下庄居民点、虎山居民点、光明山居民点

    龙海经济开发区

    龙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漳州市直辖)

    56.17平方公里

    凌波社区、大径社区、店地社区、白沙社区、石坑社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社区

    角美镇(漳州市直辖,由漳州台商投资区管辖)

    163平方公里

    角美镇

    共和社区、解放社区、侨兴社区、团结社区、霞屿社区、福龙社区、仁和社区、阳光社区、石厝村、东山村、内丁农场

    田里片区

    苍坂社区、龙华社区、洪岱村、田里村、龙田村、龙江村、铺透村、上房村、福井村、联办农场

    龙池片区

    龙池社区、金鸿社区、龙祥社区、金桥社区、锦里社区、鸿渐村、金山村、社头村、白礁村、桥头村、锦宅村

    石美片区

    石美社区、石美村、南门村、埭头村、蔡店村、西边村、杨厝村、沙坂村、埔尾村

    东美片区

    东美社区、江东社区、东美村、玉江村、流传村、恒苍村、吴宅村、坂美村、课堂村、沙洲村、江东良种场

    漳州江东良种场(漳州市直辖,由漳州台商投资区管辖)

    2996亩

    后井作业区、郭州作业区、红星作业区

    颜厝镇(漳州市直辖,由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

    52平方公里

    古县社区、白云社区、长边村、水头村、洪坂村、马洲村、丹洲村、洪塘村、下宫村、田址村、东珊村、颜厝村、宅前村、上洋村、路边村、巧山村、庵前村、后垅村、石牌村、下半林村、园中村、上溪村、新社农场

    九湖镇(漳州市直辖,由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

    87平方公里

    荔都社区、(南山社区、大桥社区、南星社区(行政区划属芗城区西桥街道,实际属九湖镇管理))、琪塘村、岭兜村、九湖村、庵兜村、小梅溪村、大梅溪村、田中央村、洋坪村、蔡坂村、下庵村、新塘村、新春村、林下村、邹塘村、蔡坑村、衍后村、长福村、埔美山村、恒春村、马岭村、木棉村、林前村、田墘村、内寮农场

    林下林场(漳州市直辖,由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

    翻钟管区、田坑管区、落坑管区、径口管区、四工管区、横山管区、山尾管区

    资料来源于政府官网等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龙海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漳州市东部,西北南群山环抱,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北和芗城区、龙文区、长泰区相接、西与南靖县、平和县毗邻,南与漳浦县相接,东与厦门市海沧区、思明区相望。介于北纬24°11'~24°36',东经117°29'~118°14'之间, 总面积980平方千米。

    龙海区

    地形地貌

    龙海区地处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为北部、西部、南部三面环山,中部平原,东南部临海。北部丘陵地带属戴云山脉的余脉,西南部中低山丘陵地带属博平岭的支脉。主要山峰有大尖山、狮头大山、后沟尾山、泰岗尾山等。境内最高峰大尖山位于程溪镇,海拔953.6米;最低点为港尾浯屿岛以东的九节礁中间,海拔-47米。

    气候

    龙海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海洋性气候特点明显,夏少酷暑,冬少严寒。年平均气温21.5℃,平均气温年较差15.8℃,年平均生长期365天,年无霜期337天,年平均日照2000.8小时,年总辐射10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563.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34天。

    水文

    龙海区属九龙江流域,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1条,主要河流有:九龙江(北溪、西溪和南溪)、汤溪等独流入海。年平均降雨量1440毫米,年平均水资源量9.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8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编辑

    矿产资源

    龙海区已发现地热、铁、铜、铅、锌、铝土矿、锡、钼、水晶、长石、玻璃用砂、脉石英、高岭土、砖瓦用粘土、耐火粘土、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凝灰岩、泥炭、矿泉水等20个矿种、168处矿产地。其中能源矿产有地热6处;金属矿产有铁矿化点5处、铜矿化点1处、铅锌矿点1处、铝土矿化点1处、锡矿化点1处、钼矿化点1处;非金属矿产有水晶矿点1处、长石矿(化)点9处、高岭土矿点8处、饰面用花岗岩矿点30处、建筑用花岗岩(凝灰岩)矿点59处、泥炭矿点4处、玻璃用砂矿点l处、砖瓦用粘土矿点21处、耐火粘土矿点2处、脉石英矿点1处;水汽矿产有矿泉水矿点16处。

    生物资源

    龙海区共有林地面积105万亩,兽类27种、禽类98种、鱼类400多种。

    人口

    编辑

    人口数量

    截至2019年末,龙海区户籍人口72.15万人,总户数20.72万户,比2018年减少0.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1.5%。常住人口70.30万人,年平均常住人口70.0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5%,比2018年提高0.7%。

    截至2022年末,龙海区户籍人口59.19万人,总户数17.95万户,比上年末减少0.36万人,出生人口4019人,死亡人口230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9‰。全区年末常住人口95.62万人,年平均常住人口95.5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含漳州开发区、台商投资区、高新区九湖、颜厝)。

    2023年,龙海区常住人口95.62万人;人口出生率6.05‰,人口死亡率7.39‰,人口自然增长率-1.34‰,城镇化率64.82%。

    截止2023年末,龙海区户籍人口 58.41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0.78 万人,出生人口 3378 人,死亡人口 6788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8‰。户籍总户数 18.06 万户。全区年末常住人口 95.62 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4.10 万元,增长 6.2%。年平均常住人口 95.62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4.8%,比上年提高 1.4 个百分点(含漳州开发区、台商投资区、高新区九湖、颜厝)。

    民族构成

    龙海区有畲、苗、土家、壮等45个少数民族,人口17870人,占总人口的2.17%。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畲族、苗族、土家族、壮族,其中畲族9381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2.5%。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9年,龙海区实现生产总值646.96亿元,增长7.5%。

    2022年,龙海区实现生产总值706.58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72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420.82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227.04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8.3:59.6:32.1。

    2023年,龙海区实现生产总值 632.88 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3.82 亿元,增长 6.4%;第二产业增加值 337.35 亿元,增长 4.3%;第三产业增加值 231.71 亿元,增长 6.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10.1︰53.3︰36.6。

    财政

    2022年,龙海区公共财政总收入23.62亿元,同口径增长6.2%。公共财政支出32.80亿元,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18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57亿元,下降26.2%;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14.05亿元,增长38.6%,其中工业投资114.05亿元,增长38.6%;第三产业投资完成65.99亿元,下降6.2%。

    2023年,龙海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31.77 亿元,增长 34.5%。其中,上划中央收入 9.60 亿元,增长 154.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7 亿元,增长 1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39.17 亿元,增长18.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3.79 亿元,增长 8.6%;公共安全支出 1.85 亿元,下降 12.2%;教育支出 11.32 亿元,增长37.9%;科学技术支出 0.06 亿元,下降 4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6.77 亿元,增长 7.5%;医疗卫生支出 3.00 亿元,下降 37.5%;节能环保支出 0.93 亿元,增长 205.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1.93亿元,增长 30.1%;农林水事务支出 3.15 亿元,增长 37.7%。

    人民生活

    2022年,龙海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75元,比上年增长8.3%。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087元,增长7.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94元、增长7.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688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18元、增长9.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467元、增长8.0%。

    2023年,龙海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872 元,比上年增长 5.8%。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6715 元,增长 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0360 元、增长 4.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32519 元、增长 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9089 元、增长 7.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0840 元、增长 7.1%。

    第一产业

    2022年,龙海区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11.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种植业产值29.71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1.95亿元,增长6.2%;渔业产值56.59亿元,增长3.0%;牧业产值21.04亿元,下降0.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51亿元,增长4.3%。

    2023年,龙海区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 121.37 亿元,比上年增长 6.5%。其中,种植业产值 32.66 亿元,增长 1.0%;林业产值 1.98 亿元,增长 2.0%;渔业产值 60.53 亿元,增长 5.1%;牧业产值 23.60亿元,增长 18.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2.60 亿元,增长 4.3%。

    第二产业

    2022年,龙海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69.2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308家,比上年末增加2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79.20亿元,增长9.7%;工业产品销售率98.6%。从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9.13亿元,现价增长5.7%;食品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6.42亿元,增长8.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7.53亿元,增长11.1%。以上三大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03.09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比重68.6%,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66.8%,拉动规模工业增长5.1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共有15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24.8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93.8%,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179.2%,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3.8个百分点。其中,产值上5亿元的企业有4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59.34亿元。全年新增规模企业4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8.56亿元,对全区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12.3%,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

    2022年,龙海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区70家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9.59亿元,增长8.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6.51万平方米,增长26.5%;全年新签合同价款225.27亿元,增长31.4%。

    2023年,龙海区实现工业增加值 237.31 亿元,比上年增长 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4.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310 家,比上年末增加 2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578.87 亿元,增长 5.0%;工业产品销售率 98.2%,比上年回落 0.3 个百分点。从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47.39 亿元,现价下降 0.3%;食品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48.55 亿元,增长 4.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84.89 亿元,下降 3.0%。以上三大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 380.83 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比重65.8%,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 18.1%,拉动规模工业增长 0.6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共有 121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498.08 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6.0%,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 252.2%,拉动规模工业增长 8.5个百分点。其中,产值上 5 亿元的企业有 24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266.90 亿元。全年新增规模企业 34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14.91亿元,对全区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 42.3%,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4 个百分点。

    2023年,龙海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 567.28 亿元,比上年增长4.0%;实现利润总额 55.42 亿元,增长 59.3%;实现利税 61.22亿元,增长 52.2%。

    2023年,龙海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102.97 亿元,比上年增长 7.1%。全区 74 家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1.79 亿元,增长 7.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575.24 万平方米,增长 18.2%;全年新签合同价款 219.03 亿元,下降 2.8%。

    第三产业

    2022年,龙海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5.72亿元,比上年增长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8.97亿元,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07亿元,增长2.9%;金融业增加值27.70亿元,增长5.9%;房地产业增加值23.73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5.8%。

    龙海区

    2022年,龙海区完成通信(电信、移动、联通三大公司)主营业务收入82051万元,增长3.0%。

    2022年,龙海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31亿元,比上年增长6.6%。限额以上贸易业中,批发业销售额48.15亿元,增长39.9%;零售业销售额25.67亿元,增长27.4%;住宿业营业额0.77亿元,增长10.4%;餐饮业营业额6.57亿元,增长73.8%;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3.59亿元,增长21.1%。

    2022年,龙海区进出口总额42.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进口10.94亿元,增长12.4%;出口31.30元,增长26.1%,贸易顺差20.36亿元。从商品结构看,食品行业出口24.59亿元,占比78.6%,增长30.5%;家具家居等木制品行业占比5.0%,下降16.3%;机电、船舶、机械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占比9.7%,增长65.7%;橡胶、日用化工等行业占比2.4%,下降27.8%;工艺品、陶瓷、纺织等轻工行业占比4.0%,增长4.8%。从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活力增强,出口22.73亿元,三资企业出口8.57亿元,占比分别为72.6%和27.4%,增长率为22.7%和36.4%。从国际市场看,东盟、美国、欧盟为龙海区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出口10.72、4.97和3.45亿元,占比为34.3%、15.9%和11.0%,分别增长28.8%、36.1%和-3.5%,其中往泰国、韩国、马来西亚、日本分别出口6.77.2.55.1.22和1.15亿元,分别增长23.5%、81.4%、28.3%和120.6%。

    2022年,龙海区共新批外资项目15个,其中,台资项目9个,香港项目6个,增资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0.18亿元(验资口径)。

    2022年,龙海区旅游接待人数393.0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6.35亿元。

    截至2022年末,龙海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29.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3%。其中,住户存款533.81亿元,增长18.5%,企业存款172.91亿元,增长7.7%。本外币贷款余额984.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9%,其中,住户贷款654.12亿元,增长9.0%;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330.20亿元,增长18.3%。

    2023年,龙海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50.4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25.08 亿元,增长 17.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13.12 亿元,增长 15.2%;金融业增加值 28.67亿元,增长 5.5%;房地产业增加值 16.49 亿元,下降 1.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7.8%。

    2023年,龙海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 20.08 亿标准量,增长 53.2%。邮政函件业务 9.99 万件,包裹业务 1.02 万件,快递业务量 2.61 亿件。

    2023年,龙海区通信主营业务收入 75677 万元。其中,联通完成 8600万元,增长 8%;电信完成 22757 万元,增长 5.2%;移动完成 44320万元,下降 7.4%。

    2023年,龙海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83 亿元,比上年增长 9.5%。限额以上贸易业中,批发业销售额 61.95 亿元,增长 54.1%;零售业销售额 21.09 亿元,增长 27.6%;住宿业营业额 0.81 亿元,增长 13.9%;餐饮业营业额 5.94 亿元,增长 38.9%;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1.72亿元,增长12.3%。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60.12亿元,增长 8.8%。全年限额以上商品网上零售额 6.94 亿元。

    2023年,龙海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 163.08 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 4.92 亿元,增长 44.7%;第二产业投资完成 84.17 亿元,下降 3.6%,其中工业投资 84.17 亿元,下降 3.6%;第三产业投资完成 73.99 亿元,增长 29.4%,其中房地产投资完成 26.83 亿元,下降 9.2%。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 331.10 万平方米,下降 18.5%,其中住宅 241.06 万平方米,下降 18.9%。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 5.67 万平方米,下降 68.1%,其中住宅 3.39 万平方米,下降 76.3%。本年竣工房屋建筑面积39.30 万平方米,下降 29.1%,其中住宅 32.66 万平方米,下降21.9%。商品房销售面积 22.48 万平方米,下降 57.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16.32 万平方米,下降 39.7%。商品房销售额 16.33亿元,下降 46.1%,其中住宅销售额 14.00 亿元,下降 38.3%。期末房屋待售面积 62.18 万平方米,增长 13.7%,其中住宅 33.66万平方米,增长 20.4%。

    2023年,龙海区进出口总额 39.13 亿元,比上年下降 7.2%。其中进口8.27 亿元,下降 24.0%;出口 30.86 亿元,下降 1.4%,贸易顺差 22.59 亿元。从商品结构看,食品行业出口 25.47 亿元,占比82.5%,增长 3.4%;家具家居等木制品行业占比 3.4%,下降 32.2%;机电、船舶、机械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占比 6.5%,下降 34.4%;橡胶、日用化工等行业占比 4.2%,下降 6.3%;工艺品、陶瓷、纺织等轻工行业占比 2.2%,下降 40.0%。从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活力增强,出口 24.00 亿元,三资企业出口 6.86 亿元,占比分别为 77.8%和 22.2%,增长率为 5.6%和-20.0%。从国际市场看,东盟、美国、欧盟为龙海区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出口 11.63、3.98和 3.04 亿元,占比为 37.7%、12.9%和 9.9%,分别增长 6.9%、-19.9%和-12.0%,其中往泰国、韩国、马来西亚、日本分别出口6.54、2.92、1.97 和 1.35 亿元,分别增长-4.6%、14.1%、123.3%和 7.0%。全年共新批外资项目 14 个,其中,台资项目 5 个,香港项目 4 个,增资项目 4 个,实际利用外资 0.61 亿元(验资口径)。

    2023年,龙海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875.13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7%。其中,住户存款 598.92 亿元,增长 12.2%,企业存款 165.24亿元,下降 4.4%。本外币贷款余额 1071.37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8.8%,其中,住户贷款 679.16 亿元,增长 3.8%;企事业贷款391.45 亿元,增长 18.6%。

    交通运输

    编辑

    综述

    龙海境内交通便捷,城区石码街道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仅有59公里,鹰厦铁路、龙厦铁路、厦深铁路、沈海高速、厦蓉高速、漳州绕城高速以及324国道、319国道等道路四通八达,海轮可直达厦门、上海、汕头、香港、澳门等地。

    2022年,龙海区道路、水路货物运输量3650万吨,比上年增长2.8%,货物运输周转量140553万吨公里,下降3.3%。旅客运输总量1796万人次,下降4.5%,旅客运输周转量71970万人公里,下降3.0%。

    2023年,龙海区道路、水路货物运输量 813.37 万吨,比上年增长 9.0%,货物运输周转量 82466.05 万吨公里,下降 0.3%。旅客运输总量9.59 万人次,增长 5.0%,旅客运输周转量 867.11 万人公里,下降 2.1%。

    公路

    龙海区境内鹰厦铁路、龙厦铁路、厦深铁路、福厦高速铁路、漳汕高速铁路、漳州港尾铁路与福州—昆明公路(324国道)、高雄—成都公路(319国道)、丹东—东兴公路(228国道)、沈阳—海口高速公路,省道漳云线、西港线、官九线和厦门—漳州高速公路、漳州—诏安高速公路、漳州—龙岩高速公路、漳州—武平高速公路、同安—招银高速公路纵横交错。

    航运

    2022年,龙海区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石码港区)587.18万吨,比上年下降4.4%。

    龙海区有九龙江西、北、南三溪贯穿全域,海轮可直达厦门、上海、汕头、香港、澳门等地;距离龙海市区仅有19公里、年货物吞吐量达8117.2万吨的厦门港可直达欧洲、地中海、大洋洲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主要港口集装箱班轮航线。龙海江、海岸线全长290公里,其中海岸线长达113.1公里,水域深而广阔,又具有较好的御风隐蔽条件,为福建省天然深水优良港湾。

    龙海区拥有石码、后石、招银3个港区和角美、浒茂洲2个作业区,从2005年12月31日开始正式纳入厦门港一体化管理。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近3000万吨。现已建成中小泊位码头52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座。其中,招银港区是首批对台直航口岸、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和对金马直航货运口岸,2008年货物吞吐量近2000万吨,建有万吨以上码头8座(15万吨级2座、10万吨级1座、5万吨级2座)。

    2023年,龙海区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石码港区)453.53 万吨,比上年下降 22.8%。

    政治

    编辑

    龙海区主要领导(仅列党政主要领导)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黄劲武

    区委副书记、区长

    陈艺章

    截至2024年2月

    社会事业

    编辑

    科学技术

    截至2022年末,龙海区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高新技术企业数48家。全年专利授权709件,其中发明54件,实用新型498件,外观设计157件。全区有效发明专利182件。

    2023年,龙海区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 35 家,高新技术企业数 57 家。全年专利授权 581 件,其中发明 45 件,实用新型 365 件,外观设计 171 件。截至 2023 年底,全区有效发明专利 227 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海区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18所(其中:初中校9所,完中校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135所(含10个教学点),公立幼儿园35所,特教1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064人(初中1383人,高中681人),小学专任教师2391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427人,特教专任教师26人。中学在校生25142人(初中生16607人,高中生8535人),小学在校生44078人,在园幼儿19169人,特教在校生180人。

    2023年,龙海区拥有中等职业学校 1 所,普通中学 18 所(其中:初中校 9 所,完中校 9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2 所,小学 136 所(含10 个教学点),公立幼儿园 38 所,特教 1 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 2001 人(初中 1331 人,高中 670 人),小学专任教师 2436 人,幼儿园专任教师 1135 人,特教专任教师 28 人。中学在校生 25477人(初中生 16524 人,高中生 8953 人),小学在校生 45463 人,在园幼儿 15460 人,特教在校生 203 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龙海区共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民营)630个,其中,医院5个、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门诊部8个。年末拥有医疗机构床位2959张。

    2023年,龙海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民营)625 个,其中,医院 6 个、卫生院 1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个,门诊部8 个。年末拥有医疗机构床位 3138 张。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海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25.40万册。全区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年末广电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2万户,广电有线网络宽带用户2.1万户。

    2023年,龙海区共有文化馆 1 个,公共图书馆 1 个,博物馆 1 个,剧场、影院 3 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 26.40万册。全区拥有广播电台 1 座,电视台 1 座。年末广电有线数字电视用户 5.1 万户,广电有线网络宽带用户 2.2 万户。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海区共有体育场馆4个。

    2023年,龙海区共有体育场馆 4 个。

    旅游业

    2023年,龙海区旅游接待人数575.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4.7 亿元。全区共有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 2 处,2A 级旅游景区 2 处,省级四星级旅游村 1 处,省级三星级旅游村 2 处,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4 处。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龙海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67户,人数212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721户,人数9717人;特困人员871人,其中城镇97人,农村77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45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1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8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3.67万人(包含台商投资区和漳州高新区)。

    2023年,龙海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3303 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848 人,城镇困难群体再就业 198 人。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 439 人。

    截止2023年末,龙海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 1468 户,人数 2160 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 5936 户,人数 10098 人;特困人员 888 人,其中城镇 106 人,农村 782 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5 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22.77 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9.6 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43.41 万人(包含台商投资区和漳州高新区)。

    资源、环境

    2023年,龙海区植树造林 1.09 万亩,森林覆盖率 27.81%(含漳州开发区、台商投资区、高新区九湖、颜厝)。全区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全区共有国家级生态镇 3 个(石码、港尾、隆教),省级生态镇 8 个。

    安全生产

    2023年,龙海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 5 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 0 人;火灾死亡人数为 0 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5 起,死亡 3 人,受伤 2 人;渔业海上事故死亡人数为 0 人;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人 0 人;建筑施工事故死亡 1人;农业企业事故死亡 1 人。

    龙海区境内立交桥龙海区境内立交桥

    历史文化

    编辑

    民俗文化

    龙海民俗活动是境内群众在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千百年来由闽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融合衍生出的非物质文化。形式多种多样,五彩纷呈,与民间岁时节庆习俗、民间祭祀密切相关。有反映生产劳动情景和场面的舞蹈、竞技等民俗活动,以龙舟竞渡、跑旱船、秧歌舞等最具代表性。

    旧县志有《竹枝词》道,“端阳佳节可人天,溪北溪南竞斗船;金鼓声喧齐喝彩,锦标争夺看谁先?”这正是龙海九龙江两岸人民赛龙舟的写照。有反映人民群众传统文化生活的,如大鼓伞、舞狮、舞龙、斗花(水仙花雕刻)、斗风筝、扎彩棚等。还有反映人民群众曲艺说唱活动的,如锦歌弹唱、芗剧(歌仔戏)、布袋木偶戏表演等。龙海的民俗活动还因区域不同,会有所变异,如沿海地区的水族舞、丘陵地区的盾牌舞等。民间信仰的差异性也产生不同的民俗文化活动,特别是庙神崇拜,具有浓厚的地方宗族文化和宗教文化色彩。

    方言

    龙海方言是闽南次方言漳州话的主要组成部分,保留不少古汉语语音特点和词汇;随着经济文化交流,也增添一些普通话和网络语言。龙海话在中老年人中间传播比较稳定;青少年中间或多或少受普通话的影响,特别是幼儿推广普通话,有的甚至不讲龙海话。

    风景名胜

    编辑

    综述

    龙海区旅游资源众多,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呈现出滨海温泉、花果生态和九龙江人文三大旅游特色。拥有国家地质公园牛头山古火山口、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埭美古村、省级自然保护区九龙江口红树林、普照禅寺、金谷温泉、万松关、紫云公园、百花村、瑞竹岩等一批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以及万松关休闲山庄、甘文钓鱼村、高超果蔬观光园等优秀乡村旅游点,海门岛、浯屿岛等闽南渔家风情小岛。

    主要景点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漳浦县滨海地带,总占地面积318.64平方千米,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火山地质地貌。为西太平洋新生代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构造上属欧亚板块东缘裂陷带。

    白塘湾旅游度假区

    白塘湾旅游度假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漳州市龙海区隆教乡白塘村。北与厦门特区仅一水之隔,南靠汕头港,东临台湾海峡,西与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接,腹地亮阔。周围还有明洪武二十年建造的兵戌古城—镇海卫、以“闽南第一峰”著称的南太武山、华东最大灯塔“镇海角灯塔”等文化历史遗址与自然景观。

    云盖寺

    云盖寺位于漳州市龙海区浮宫镇田头村,始建于宋朝,是龙海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重建庙宇,创办云盖山佛光文化事业,有佛光文化城、法华院、云盖山旅游风景区等。庙宇分为中、左、右三殿,中殿为“大雄宝殿”,主神坛供奉南无本释释迦摩尼佛。其南面有座白云水库;西北侧山上有烘炉寨,为郑成功踞守厦门时重要的外围防御据点,现存外寨、内寨、中心指挥台、暗道机关和集义厅等。

    名优特产

    编辑
    浮宫杨梅

    浮宫杨梅,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浮宫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据史料记载,海澄县(今龙海区)人在南宋年间就开始种植杨梅,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浮宫杨梅特点:浮宫杨梅色泽红润发紫、果大、汁多、味甜。不仅含有丰富的糖、有机酸、蛋白质等。

    2010年9月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浮宫杨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著名人物

    编辑
    苏静

    苏静,曾用名苏孝顺。福建省漳州市海澄县(今龙海区)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陈忠和

    陈忠和,男,汉族,1957年10月生,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人,大学本科学历,1976年6月参加工作,历任龙海东园公社秋祖农场插队知青,福建省体工队男排运动员,国家女排陪打教练,福建女排教练,国家女排助理教练,福建省女排主教练,国家女排助理教练,国家女排主教练。

    魏燕鹏

    魏燕鹏,男,中共党员,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漳州台商投资区)人,2008年参加北京残奥会荣获两银一铜并破两项世界纪录;2010年获得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第一名。2012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五四奖章”、“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连战

    连战,祖籍地福建龙海,国民党改革委员会咨询顾问团成员。

    荣誉称号

    编辑

    荣誉称号

    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第一批)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

    福建省知识产权强县

    福建省文明城市

    2020年度“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2年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1年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

    下一篇 诏安县

    上一篇 尤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