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区 编辑

福建省福州市辖区

马尾区马尾区

马尾区,隶属福建省福州市,地处福州市东南部,闽江下游北岸,位于东经119°37′,北纬25°29′,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不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总面积275.66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末,马尾区常住人口为29.6万人。 截至2022年11月,马尾区辖1个街道、3个镇, 区政府驻罗星街道江滨东大道168号。

马尾区素有“千年古港、百年船政”之称。1951年,设马尾镇,1982年8月28日,设马尾区。马尾区文化旅游资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名胜古迹极多,世界唯一的船政建筑群、最早被国际公认的航海塔、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地等都位于马尾区。形成了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船政格致园为代表的船政文化旅游区;以铁胁厂、轮机车间、绘事院为代表的造船工业遗址旅游区;以闽安楼、协台衙门、迥龙桥、亭江炮台为代表的闽安历史文化名村旅游区;以白眉村、红蚂公社、龙鼓度假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区,以马尾人文景观和马祖战地风光为代表的两马旅游区。

2022年,马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5.34亿元,增长3.9%。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马尾区

外文名:Mawei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350105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福建省福州市

地理位置:福建省东部福州市

面积:275.66 km²

下辖地区:1个街道、3个镇

政府驻地:罗星街道

电话区号:0591

邮政编码:350015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29.6 万(2022年)

车牌代码:闽A

地区生产总值:675.34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编辑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各地商船经过马尾来往福州,开始了水上贸易,马尾一带人口渐繁。

五代,闽王王审知发展对外贸易,初步开拓了马尾港。

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从泉州移设福州,琉球商人纷纷经马尾赴榕,马尾港的地位更为突出。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迫开辟五口通商。福州是五口之一,各国兵商船来福州均停泊于马尾港。同治五年(1866年),洋务派在马尾创办船政,聘法国人建厂制造轮船,同治六年(1867年),创办船政学堂,马尾成为中国近代科技队伍萌生和形成的基础。光绪十年(1884年)8月23日,马尾爆发了中法海战。

民国初,马尾叫马江镇,属林森县第二区,设马江镇公所。

1949年8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第三十一军全歼马尾港守敌,宣告马尾区解放。

1951年,设马尾镇人民政府,属闽侯县第三区公所。

1982年8月28日,设马尾区。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民国二年(1913年),马尾设镇,称马江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区,马尾地区为闽侯县第二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区署在闽安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鼓山区,区署在魁岐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亭江、闽安合设为镇,称闽亭镇;琅岐设乡,称嘉登乡。马江镇、闽亭镇、嘉登乡各设乡(镇)公所。直至1949年福州解放。

1949年9月,马尾、亭江、琅岐归属闽侯县人民政府第三区公所;同年12月,析第三区嘉登(琅岐)乡为闽侯县人民政府第二区公所。

1951年,马尾镇设镇人民政府,隶属第三区公所。

1952年下半年,组建马尾特别区(又称闽江港口特别区),甲等县建制。

1953年6月,撤销马尾特别区,复隶闽侯县第三区公所。

1956年4月,马尾区与琅岐区合并,成立马尾区公所。

1958年8月,马尾区公所撤销,成立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同年11月,马尾、亭江、琅岐镇均改为人民公社,设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0年1月,马尾从闽侯县划归福州市郊区。同年3月16日,马尾设县级区,成立马尾区人民委员会。

1961年6月,撤销马尾区人民委员会,设立马尾行政办事处,履行福州市人民委员会派出机关职能;同年12月,马尾行政办事处撤销,复设马尾区人民委员会。

1963年6月10日,马尾区人民委员会撤销,设立马尾区公所;亭江、琅岐也同时分别设立区公所,作为福州郊区行政办事处派出机构。

1966年3月,琅岐区公所改为人民公社。

1968年9~10月,马尾、亭江区公所和琅岐公社先后改为区革命委员会,与郊区关系不变。

1969年11月,马尾、亭江、琅岐区革命委员会分别改为人民公社建制。

1970年2月13日,琅岐划归连江县,马尾公社、亭江公社和渔业公社合组为马江公社革命委员会。同年5月1日,马尾再度设区,称马江区,马江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马江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12月,琅岐从连江县划还福州市郊区。

1978年2月24日,马尾划归福州市郊区,撤销马江区革命委员会,恢复马尾镇,并保留马尾人民公社。

1982年8月26日,马尾置县级区,成立马尾区人民政府,从福州市郊区析出马尾镇和马尾公社,马尾镇改为街道办事处,城镇居民组建居民委员会。

1984年4月,马尾、亭江、琅岐人民公社分别改为马尾乡、亭江乡、琅岐乡,设乡人民政府,乡以下设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

1985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在马尾区内划出4.4平方千米辟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设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马尾区与开发区并存。

1988年8月,亭江乡改为镇建制,设亭江镇人民政府。

1991年10月,琅岐乡改为镇建制,设琅岐镇人民政府。

1993年1月1日,马尾区与开发区“两区合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行政机构。

1994年3月21日,马尾乡改为镇建制,设马尾镇人民政府。

1995年12月15日,马尾街道更名为罗星街道,仍设街道办事处。至1997年底,马尾区人民政府下辖马尾、亭江、琅岐三个镇政府以及罗星街道一个办事处。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1月,马尾区下辖1个街道、3个镇:罗星街道、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有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2个村民委员会。 区政府驻罗星街道江滨东大道168号。

2021年马尾区行政区划一览表

街道(乡镇)

面积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为国家4A级景区。中国船政文化景区以具有世界唯一性的船政建筑群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再现清同治五年(1866年)以来船政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中国近代航空事业发源地、近代中国新式教育发端、中法马江海战古战场的历史印记和文化遗存,是一处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船政文化为内涵的人文游览地。中国船政文化景区由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罗星塔公园、船政滨江廊道、船政格致园、船政时空隧道、船政天后宫等景点组成,集中展现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海军建设、文化传播等。

闽安古镇

闽安古镇

闽安古镇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千年古镇,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因扼守闽江的特殊地理位置,唐景福二年(893年),在闽安设巡检司衙门,宋代被列为福建“四大名镇”之首,元明清沿袭为军事与海上贸易重镇,也是千年来兵家必争之地,保存有大量唐宋元明清文物古迹。作为福建海丝重镇,留下了包括迥龙桥、协台衙门、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亭江炮台等海丝遗迹,蕴涵着船政文化、海关文化、军事水运文化等历史积淀。

荣誉称号

编辑

2019年12月6日,马尾区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同年12月3日,被中共福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福建省司法厅评为“福建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

2022年11月18日,马尾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下一篇 罗星街道

上一篇 金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