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城镇 编辑
凤城镇,隶属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因背倚凤冠山而得名,是安溪县政府所在地,安溪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区域面积13.2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8月,凤城镇共下辖24个社区:下西、祥都、祥云、凤山、东岳、朝阳、先声、凤明、东北、小东、上西、南街、龙湖、北石、华新、朝凤、湖滨、城东、文昌、登科、华凤、兴安、蓝湖、清水湾。3个行政村:美法村、吾都村、上山村,总人口数69960人。2006年,凤城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1.6亿元,农业总产值165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9.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2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34元。2019年,凤城镇企业个数共2530个,企业从业人数19830人,其中工业企业609个,规模以上31个。
中文名:凤城镇
行政区划代码:350524100000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面积:13.26 km²
下辖地区:24个社区,3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凤城镇下西社区
电话区号:0595
邮政区码:362499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6.99 万(2019年)
著名景点:安溪凤山旅游区
车牌代码:闽C
安溪文庙
1949年后,先后为龙城区、第一区。
1958年2月,属城关人民公社。
1961年8月,属城关区,美法、先声、上山属城厢人民公社,吾都属仙苑人民公社。
1965年4月,成立城关镇,1969年并入城厢人民公社,1980年8月恢复建制镇,辖祥云、上西、下西、小东、东北6个居委会和美法、上山、吾都、先声4个大队及同美农场。
1981年11月,改为凤城镇至今 。
凤城镇
位置境域
凤城镇,隶属福建省泉州市,地处安溪县城区,东与参内乡、城厢镇相连,西南与城厢镇接壤,北与魁斗镇毗邻。距泉州58公里、厦门86公里、漳州90公里,界于东经118度10分,北纬25度4分,区域面积13.26平方千米 。
凤城镇
土地资源
凤城镇镇山地面积1502公顷,森林覆盖率31.2%,耕地面积26公顷,播种面积86.7公顷 。
气候
凤城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5℃至21.3℃,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无严寒 。
2010年,凤城镇人口33401户,103920人。
2018年,凤城镇常住人口为40080人 。
2019年,凤城镇户籍人口为69960人 。
1996—1998年,凤城镇创建占地分别为30公顷、16公顷的美法工业区和吾都工业区。
1998年,凤城镇企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关口,达12.2亿元。
1999年,筹资100多万元,建设安溪深内水果批发市场,开始集团化经营。
2000年,凤城镇企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大关。
2005年,凤城镇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7.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9.99亿元,年产值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8家,实现工业产值15.05亿元;财税总收入2.4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亿元,2005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205元和6634元。居民消费结构中,教育、文化、旅游等支出比重逐年提高。
2006年,凤城镇完成企业总产值5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1.7亿元,新办注册乡镇企业44家,新增注册资金9379万元,合同利用外资94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50万美元;全镇财税总收入3.1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7亿元 。
2007年4月,凤城镇配合新村建设,在上山上场清溪桥头新建多功能农贸市场。
2011年,凤城镇实现企业总产值95.74亿元,财税总收入4.12亿元,比增22.3%。 。
教育事业
凤城镇共有职业中学4所,一级达标中学2所,普通中学4所,小学9所,实验小学4所,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1万多人。教育“两基”工作通过国家级达标验收,凤城中心小学通过泉州市示范小学的评估;2001年,凤城镇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教育‘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先进单位”和“乡镇小学‘十配套’达标先进单位”。2002年来,全镇家庭子女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上山小学被确定为“福建省农村示范学校”,凤城中心学校获泉州市“交通安全学校”和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称号;凤城中学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分课题实验学校”称号,被泉州市教育局评为“学校美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凤城中心学校“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实验研究活动稳步推进,数学科“贯彻《课程》精神,促进自主发展”实验方案通过省专家组审定,被授予“发展教学实验基地校”称号。2005年,协调筹集资金640万元投入安溪县为民办实事项目——凤城中学教学楼及县重点建设项目——上山小学、美法学校建设;凤城中学在创建省级达标初中校中教学成绩显著;凤城中心学校新一轮课改工作,顺利通过县、市验收。 。
镇区建设
凤城镇2000年始,配合安溪县有关部门做好大同路、中山路、工会、城东、龙津等12个旧城区改造工程,启动龙湖山庄、锦绣家园等新区建设项目,建成凤山新城、新加坡花园、富贵特区、富华林美花园、世纪广场、亿龙城市花园等现代商住小区,并实施夜景工程。2005年后,投资5000万元在城区主、次干道安装路灯1.4万盏,亮灯率达95%。2007年,新建凤城镇派出所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是年,全镇人均绿地面积10平方米 。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先后开辟了北石、尾寮、龙湖、吾都四个开发小区,并陆续建成城区9座大桥连接两岸。辖区内建成110千伏变电站,与供国家电网联网,拥有8.4万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城区,并实现各种电报、电信、特快专递等邮电通信服务。1991年,城区引入23千米外的龙门天然温泉,使凤城成为温泉城。城区面积不断扩大。规划新建面积90多万平方米,党校片区、中百片区、文庙片区、东岳片区、龙苑新村、世纪广场、富贵特区、富华林美花园、亿龙花园、安星花园等10个工程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并陆续交付使用 。
社会保障
凤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农业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率连续两年保持在90%以上。每年有千人以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12个二女户兴建了“安居工程” 。
综述
凤城镇有“秀甲江南”的安溪文庙,国家3A级凤山旅游区,唐代黄纲墓,南宋印书局旧址,中国籍阿拉伯后裔侨居遗址,明代雁塔,“八闽第一”的清溪城隍庙,先贤廖俨纪念馆,开先县令詹敦仁纪念馆等 。
安溪文庙
安溪文庙位于旧城区南隅(今大同路东侧),始建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绍兴十二年(1142年)迁于今址。历代是崇祀孔子的地方,素有“秀甲江南”、“名冠八闽”之誉。安溪文庙背踞凤山,前滨龙津,笔峰拱峙。自始建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近900年间,历经重建、重修、增建达30多次。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邑人李光地等组织工匠到山东曲阜孔庙参观,四年后用相当长的时间、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的重建和维修。
安溪文庙
安溪文庙的整座庙宇装饰题材以龙凤为主体,衬以人物、鸟兽、花卉,飞金走彩,荟萃木、石、砖雕刻及剪瓷、堆贴之大成,工艺极其精湛,尤以戟门内外、大成殿前的四对石龙柱及月坛正中陛石的云龙戏珠的石雕最负盛名。戟门外和大成殿前的内对辉绿岩龙柱,外盘翔龙,龙的造型灵活生动,似腾欲飞,栩栩如生,线条古朴流畅;戟门内及大成殿前外对白色花岗岩龙柱,雕工粗犷,龙的造型笨拙而不失风度,张牙舞爪,形神兼备。陛石的辉绿岩云龙戏珠石雕,龙首在上,龙边伴有浮云,下有海水波涛,姿态生动,构图得体。文庙殿堂的木雕艺术同样令人赞不绝口,尤其是大成殿内金柱内与挑尖梁交接处的镂空木雕,云龙神态生动,狮子、麒麟长有薄翼,颇具神话色彩,更为国内建筑中所罕见。
安溪文庙是中国现存比较完整的文庙,为江南现存同类物中最完整的古建筑艺术群,它工程宏大,艺术精湛,雄伟壮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方性特征,其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相当高,充分显示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反映当时安溪物质文化的高度成就。其建筑法式曾传播日本,是中日文化科技交流史的重要例证。1985年10月,安溪文庙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侨胞李陆大、台胞陈植佩捐资,县政府主持重修。2006年5月25日,安溪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前现建有龙津公园 。
凤山森林公园
凤山森林公园
东岳寺
东岳寺
安溪城隍庙
安溪城隍庙,古称清溪城隍庙,1988年12月25日被确定为安溪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原址位于县治东(今凤城镇大东街县实验小学内),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间屡有兴废,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南向,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重檐式,抬梁架。1990年,新加坡侨亲陈美英倡议并捐资择地于东岳寺旁重建新庙,后又有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及杨桃园城隍庙捐资续建四、五两进殿宇,于1992年基本完工。
城隍庙
茶叶大观园和凤苑
茶叶大观园包括茶树品种园和凤苑两部分,1998年初兴建,1999年6月竣工,总投资1000多万元。园门茶缘坊两侧柱中镌有“源产茗茶博览;旅游文化大观”的楹联。茶圣陆羽雕像端坐在花团锦簇的台上。背后便是茶树品种园,面积约2.7公顷,种植有铁观音、黄金桂、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凤凰水仙、台湾冻顶乌龙等来自全国各地50多个名优茶叶品种。在茶园的高处有一个造型独特的生态大茶壶,一条巨龙盘在壶上,龙尾卷曲为壶柄,龙口高昂成壶嘴,清清泉水从龙口潺流而下,滋润底下一片新绿。整个壶长14米、高6米,壶身直径6米多,颇为壮观。茶园右侧的山坡下,有一垒以石为墙,结茅为盖,古朴古韵的茶作坊,坊中依次摆放着传统乌龙茶初制工具。在这里,既可观赏到乌龙茶初制传统工艺全过程,亦可亲自参与初制,品味制茶的乐趣。在茶作坊的门口,大树挺立,遮荫着树下错落有致的几块巨石。与此相隔不远茶园左侧的山坡处,一棵榕树扎根在岩石间,此两处即为对歌台。制茶阿哥、采茶阿妹在石台上以声传情,以歌示意。
沿园内左上方小径漫行仅百步,可达万绿掩映中的仿古建筑群“凤苑”,有联为证:“凤麓春阴曾有贤翁成雅颂;苑宫管韵岂无名士领风骚。”这里建有鹅潭、虹桥、乌龙飞瀑、龙凤精舍、沉香谷等十个景点。以名茶铁观音为素材的20集电视连续剧《婀娜公主》部分剧情在此现场拍摄 。
雁塔
雁塔位于凤城镇河滨北路防洪堤外,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400多年来,经历无数次汹涛骇浪的袭击,仍屹立擎天,1985年10月21日被确定为安溪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印书局旧址
安溪县城上西街解放路北段县农机公司内,县令陈宓于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曾创办印书局,是当时闽南唯一官办的印刷厂,先后印刷过陈宓刊《司马温公书议》《唐人诗选》《安溪县志》《宋书》《文房四友》《王欧书诀》等书,其遗址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地名由来
凤城,因城北凤冠山形似凤凰展翼而得名,这里“三峰玉峙,一水环回”,素有“龙凤名区”的美誉 。
文物古迹
吾都村过溪山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至今有4000多年历史,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城镇水门(今西门至南门外沿溪古船运码头)、城内部分地方和对岸法石村有南宋时汉化的阿拉伯人蒲氏、金氏的侨居遗址,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迄今“顶蒲园”、“下蒲园”、“蒲园堂”等地名仍沿旧称 。
民风民俗
凤城具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在众多的民间文艺形式中,凤城镇吾都村17人的“水车阁”引人注目,该村还有20人的舞龙队、30人的大鼓队和12人的南音队。此外,北街的20人西乐队,上西、下西、南街、东北、祥云、小东、美法、上山等的大鼓队均各具特色。每逢重大节日和元旦、春节、元宵、城隍春巡等民俗节庆日,凤城经常举行大型文艺踩街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活跃城区的节日气氛,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促进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
在安溪诸多民间庙会的活动中,凤城奉迎“城隍”的迎春巡境习俗和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的“城隍”生日巡境活动极具特色。它以规定严谨,程序严格,历史悠久,仪式隆重,长盛不衰、队伍庞大而闻名闽南各地和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吉隆坡、新加坡等地侨亲每年均组团返乡随香朝拜。整个巡境队伍有大旗、车鼓亭、神前吹,随香有鼓乐队、水车阁,舞龙队、泉州拍胸舞、马队、西乐队、铜锣队、大鼓吹等多种多样文艺队伍及来自海内外的信众,人数多时超过万人。巡境队伍必须按古例规定路线行走,途中庵堂在规定地点要摆列“供筵”候敬。凤城城隍迎春巡境习俗代代相传,熔铸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刻历史意蕴,激励海外侨胞爱土爱乡的热情 。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