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南县 编辑
屏南县,隶属于福建省宁德市。介于北纬26°44′~27°10′、东经118°41′~119°13′。东南与宁德市相连,东北与周宁县交界,北与政和县接壤,西北至西与建瓯市毗邻,西南至南与古田县相接,东西宽54公里,南北长50公里,总面积1487平方公里。2022年,屏南县常住人口13.7万人,户籍人口18.73万人。屏南原属古田县境。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析古田县境东北部移风里、新俗里和横溪里的13个都之地建县。县治双溪位于翠屏山之南,故雍正皇帝给取名“屏南”。屏南建县后,属福州府。1971年,原福安专署驻地迁往宁德,遂改称宁德地区,屏南县属之。有“红旗不倒县”、“鸳鸯之乡”、“夏香菇之乡”、“油柰之乡”,福建省“水电之乡”之誉。2022年,屏南县地区生产总值12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6.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1.88亿元,增长1.6%。
中文名:屏南县
外文名:Pingnan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350923
行政区类别:县
地理位置:福建省东部宁德市
面积:1487 km²
下辖地区:5镇6乡
政府驻地:古峰镇
电话区号:0593
邮政编码:3523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18.73 万(2022年)
著名景点:宋建北岩寺等
火车站:屏南站
车牌代码:闽J
地区生产总值:125.89 亿元(2022年)
屏南县
民国14年废道,屏南为省直辖。民国22年,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为4个省和2个特别市,屏南属闽海省。民国23年,福建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分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屏南属第二行政督察区,公署驻福安。民国24年,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屏南属第二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南平。
民国29年,屏南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建阳。民国32年,全省改设8个行政督察区,屏南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公署驻福安。民国36年,屏南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南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屏南属福建省南平专区,专署驻南平。
1963年8月,屏南划入闽侯专区,专署驻闽侯。
1970年7月,屏南划入福安专区,专署驻福安;
1971年6月,福安专区改称宁德地区,屏南属之。
乡/镇 | 行政代码 | 下辖社区/村委会 |
---|---|---|
古峰镇 | 350923100 | 城东社区、城北社区、佳洋社区、长汾社区、古厦社区 |
双溪镇 | 350923101 | 双溪村、圪源村、峭顶村、上七房村、下七房村、前洋村、郑山村、后峭村、宜洋村、岩后村、章岭村、北村村、山头村、高安村、前溪村 |
代溪镇 | 350923102 | 代溪村、恩洋村、善溪村、后章村、泮地村、忠洋村、长宦村、樟源村、玉洋村、福善村、北圪村、洋头村、往里村、淦山村、康里村、垣坑村、南山村、天峰村、谢厝村、周厝村、官岭村、黄来村 |
长桥镇 | 350923103 | 长桥村、长新村、新桥村、上牛山村、下牛山村、半圳村、新乡村、高溪村、岑洋村、柏源村、上圪村、慈云村、后圪村、前里坪村、官洋村、里高溪村、远丘村、周佳山村 |
屏城乡 | 350923200 | 南峭村、溪坪村、后龙村、凤溪村、厦地村 、陆地村、前汾溪村、里汾溪村、后井村、村头村、南湾村、大碑村、坑头村 |
棠口镇 | 350923201 | 棠口村、孔源村、山棠村、龙源村、安溪村、旺坑村、西村村、凤林村、贵溪村、洋中村、小章村、山岭村、际头村、仕洋村 |
甘棠乡 | 350923202 | 甘棠村、南山村、王林村、梅花地村、新田村、瑞云村、上山登村、下山登村、下山口村、彩虹村、浙洋村、坂兜村、巴地村、漈下村、前院村、小梨洋村、洋头寨村。 |
熙岭乡 | 350923203 | 熙岭村、秀溪村、管洋村、岭里村、井兜村、大段村、溪里村、前塘村、新圪村、三档村、梨洋村、塘后村、三峰村、四坪村、龙潭村、乾头村 |
路下乡 | 350923204 | 路下村、凤林村、罗纱洋村、法竹坑村、富塘村、五溪村、芳院村、三万里村、门里村、中秋村、岭头村 |
寿山乡 | 350923205 | 寿山村、降龙村、梨后村、北山村、白凌村、前圪村、白玉村、上洋村、太保村、亥由村、叠石村、普岭村、郑洋村、东盘村 |
岭下乡 | 350923206 | 岭下村、开源村、横坑村、梅溪村、罗厝村、梨洋村、富竹村、东峰村、上楼村、谢坑村、葛畲村 |
位置境域
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面积1487平方公里,全县11个乡镇,153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北纬26°44′—27°10′,东经118°41′—119°13′,东南与宁德市相连,东北与周宁县交界,北与政和县接壤,西北至西与建瓯市毗邻,西南至南与古田县相接。全境东西宽54公里,南北长50公里。县城至福州170公里、至宁德市100公里、至赛岐港135公里、至三都澳130公里、至古田火车站95公里。
屏南县
地形地貌
屏南县地处鹫峰山脉中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峦叠嶂,群峰耸峙,山谷盆地纵横交错,大部分地区海拔800米以上,全县平均海拔830米,大小山峰300余座,千米以上山峰达265座。岭下乡东峰尖海拔1627米,为境内最高峰。最低处为寿山乡园坪村,海拔仅250米。地势悬差最大达1377米,属中山、低山、丘陵、盆谷类型区。境内山多田少,截止2009年,山地占县境面积81%,耕地仅占9.1%。林业用地178.1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1.21%。
气候
屏南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具有明显的高山气候特点,适合反季节香菇、蔬菜、花卉等作物生长。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842.3毫米,年平均气温13~18℃。
水文
屏南县境内有大小溪流186条,分霍童溪、古田溪两大水系,流域面积60平方公里以上,主要溪流有7条。
动物资源
屏南县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每年有数千对鸳鸯来此越冬,生息在保护区内的还有猕猴、金钱豹、苏门羚、蟒蛇、穿山甲、白鹇等20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植物资源
屏南县境内林海苍莽,溪流纵横,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全县森林面积151万亩,森林覆盖率67.6%,木材蓄积量350万立方米,毛竹面积6万亩,拥有连片牧草山6万多亩,草质优良。其中仙山牧场面积3万多亩,属高山稀林草场,被专家誉为"北方没有,南方少有"的天然牧场。
水能资源
境内河流密布,水流湍急,比降大,水电蕴藏量达40万千瓦,被列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
屏南县
屏南县内有畲族、蒙古族、回族、藏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黎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瑶族、土家族等23个少数民族,共966人,占总人口的0.44%,其中畲族73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5.8%。
综述
2022年,屏南县地区生产总值12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2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56.59亿元,增长47.3%;第三产业增加值51.88亿元,增长1.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0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2 %。人均GDP为91226元,比上年增长18.6%。
人民生活
2022年,屏南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16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1元,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30元,增长5.9%。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305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882元,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978元,增长5.9%。
财政
2022年,屏南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9354万元,同口径增长22.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534万元,同口径增长4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0920万元,下降2.7%。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屏南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铁路)比上年下降29.5%。其中,项目投资下降5.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1.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2.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8.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9.7%。
房地产开发投资93451万元,比上年下降51.9%。商品房屋施工面积86.24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9.78万平方米。
第一产业
2022年,屏南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4193.66万元,比上年增长8.6%。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9264亩,比上年增加389亩,其中,稻谷面积102186亩,增加167亩。蔬菜种植面积71107亩,增加2571亩。
粮食产量47375吨,比上年增加484吨,增长1.0%。其中,稻谷产量42714吨,增产329吨,增长0.8%。肉蛋奶总产量26289吨,比上年增长25.3%。肉类总产量23450吨,增长27.6%。其中,猪肉产量22103吨,增长30.2%;牛肉产量47吨,增长14.6%;羊肉产量120吨,下降29.4%。生猪存栏174115头,增长7.0%;生猪出栏276234头,增长30.2%。水产品产量3321吨,比上年增长2.0%。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屏南县全部工业增加值495360万元,比上年增长6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9.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5.3%。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5.8%。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分轻重看,轻工业增长253.5%;重工业增长5.9%。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228.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7%。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04.0%;食品制造业增长344.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71.9%;纺织业增长0.6%;家具制造业下降21.6%;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46.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6.7%;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18.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74.0%;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57.8%,工业产品产销率90.9%。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56.07,比上年增长249.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19亿元,增长185.5%。其中,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182.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3.8%。分轻重看,轻工业增长234.2%;重工业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29亿元,比上年增加1.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73.9%,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9.43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2%。
建筑业
2022年,屏南县建筑业增加值70524万元,比上年下降18.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71226万元,下降10.1%。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屏南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020万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业零售额64633万元,增长67.5%;限额以下商贸业零售额383387万元,增长3.2%。
对外贸易
2022年,屏南县实际利用外资741万美元,增长32.1%。
交通、邮电
2022年,屏南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6425万元,比上年下降0.2%。邮政业务总量5330.01万元,比上年增长14.8 %;电信业务收入(移动、联通、电信公司)13170.38万元,增长10.6%。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39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48 万户;宽带户数6.78万户。
旅游
2022年,屏南县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25.9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3%。国内旅游收入36.06亿元,下降10.3%。
金融
2022年,屏南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62254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759921万元,增长16.2%;各项贷款余额为1003884万元,增长7.6%。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6674.57万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7591.45万元,增长21.1%;寿险保费收入9083.12万元,下降5.6%。
2022年,屏南县公路周转量22371.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 %。其中,货物周转量22181.1万吨公里,增长4.7%;旅客周转量1693.71 万人公里,增长48.7%。
教育事业
2022年,屏南县共有普通中学11所,其中,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中阶段招生858人,在校生2431人,毕业生700人。初中阶段招生1898人,在校生5527人,毕业生1554人。特殊教育在校生7人。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
小学19所,教学点14个。小学阶段招生1797人,在校生11056人,毕业生1944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6人。小学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94%。
幼儿园18所,其中民办幼儿园5所。入园幼儿1480人,在园幼儿4449人,离园幼儿1641人。幼儿适龄(3-5周岁)儿童入园率为98.67%。
中等职业学校1所,招生487人,在校生1273人,毕业生249人。中学校舍建筑总面积196388.61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面积92232平方米。数字终端1803台、图书294825册。网络多媒体教室231间,固定资产总值61488.4万元。
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104533.7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面积51923平方米,数字终端1890台,图书311616册。网络多媒体教室341间,固定资产总值 19017.6万元。幼儿园校舍建筑总面积555760.06平方米,幼儿户外活动场所26599.4平方米,图书47792册。
文化事业
2022年,屏南县共有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视台1个,塔仔岗电视转播台1个,数字电影院2家;共放映公益电影1824场次;共开展四平戏戏曲公益性惠民演出51场次。
2022年,屏南畲族火凤凰习俗、端午习俗(月四节)两个项目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屏南“一盘雪”传统制作技艺、根雕(屏南)2个项目被列入宁德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医疗卫生
2022年,屏南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5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2家,精神病专科医院1家,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所,个体诊所27个,村卫生所123个,其他医疗机构(学校卫生室)8个。卫生机构病床位895张,比上年增加140张。
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0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22人,注册护士500人。乡村医生153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43.49%。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
体育事业
2022年,屏南县在省级赛事中,获得3枚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 在市级赛事中,获得8枚金牌、13枚银牌、26枚铜牌。承办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屏南赛区)乒乓球比赛、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屏南赛区)大众跆拳道比赛等各类赛事活动。共举办14项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体育彩票销售1711.42万元。
社会保障
2022年,屏南县城镇新增就业202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8人。
2022年,屏南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126人(不含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05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211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860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699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210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3701人,其中,参保职工17896人;参保城乡居民145805人。
共有66人领取工伤保险金计477万元;303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计288.39万元。共有18372人次的参保城乡居民住院医疗费用得到补偿,住院实际补偿额为9374万元,人均补偿额5102元,住院实际报销比例52.6%。
2022年,屏南县共有敬老院9所,农村幸福院107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所,共有养老床位1343张。建立城市社区服务中心1个,城市社区服务站8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0个,农村社区服务站152个。共有城乡低保对象5888人。其中,农村低保5745人;城市低保143人。合计支出低保金3182.64万元。
共有特困供养对象760人,分散供养全自理、半自理、全护理标准分别为1137、1386、1635元/人月,集中供养全自理、半自理、全护理标准分别为2191、2789、3387元/人月。共发放特困供养金1333.59万元。
鸳鸯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整个风景区成月牙形,共分为白水洋、宜洋、太堡楼、仙峰顶、鸳鸯湖五大景区,有一塔二泉两寺三湖四岛五涧六岭九桥十溪十三滩十八潭二十一洞二十二峰四十一石五十二岩百瀑,有“爱侣圣地”、“鸳鸯故乡,猕猴乐园,人间仙境”、“中国瀑布最多的风景区”之誉。
白水洋
白水洋
鸡鸣山
鸡鸣山,位于屏南县县城西北约5公里处,山巅琼峰为环城最高峰,海拔1538米。晴朗时日,登峰顶东可望宁德,南眺古田水库,西观政和,北瞰建瓯,系市民春秋游主要景区之一。山下长汾村西有宝庆寺,建于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几度废兴,1958年再毁,1985年由群众集资修建。山间有宝林寺,俗称天平院,建于宋乾德二年(964年),位于天平岩下,岩下有“龙井”二口,岩间有“奎峰洞天”、“雩坛”、“太平洞宫”等摩崖石刻,另有刻文百数十字,未署姓名年月,字经日久风雨剥蚀,仅冠首“天平龙井之灵也久矣”可读。
青蝶漈
这是鸳鸯溪最有名的瀑布之一,青蝶漈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倪青蝶的姑娘,发现了一种可以染布的颜料——“青”,和取青染布的技术,她贪心的哥哥为多嫌钱,垄断了种青和取青的技术,不许她泄露秘密,善良的姑娘在劝说未成的情况下,被她的哥哥打得遍体鳞伤并关了起来,她设法逃出家门,将技术传给了村里人。因为青蝶曾在瀑布的上头修建了两口滤青的青池,后来,村里人为了纪念青蝶姑娘,就把这个瀑布叫做青蝶漈。
大白岩
大白岩是由一座弧形的石峰构成,它以白色为主,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炫人眼目。春秋二季,岩缝中或杜鹃,或枫树点其间,红白相映,艳丽异常,俨然一幅张大千笔下的神来之笔。大白岩高低二岩并肩挺立,所以又叫比翼峰。岩中有雄鹰窝、岩燕窝,常有雄鹰在其腹上盘旋。
小壶口瀑布
仓潭深达数丈,潭壁笔直如仓板壁,故叫“仓潭”。潭边的瀑布叫“仓潭雄瀑”,溪水奔腾直下,惊涛荡谷,很象黄河的壶口瀑布。
宜洋景区
百丈漈与水濂洞:水濂洞据说是孙悟空奉观音之命来保护鸳鸯时的住所。昔日宜洋武举张朝升举加来为宜洋村选八景时,就把洞外的百丈漈列为宜洋八景之一列—“漈水成烟”。形容此处的瀑布的水飘洒不知几千里,如烟似幻。人立于瀑布之下,只见一泓直泄,气势非常,给人以清溪之水天上来的感受。曾有诗云:“万绿丛中雪浪飞,惊涛荡谷似沉雷。潭边仰望千寻瀑,疑是游龙下翠微”。我国原有黄果树、连云港、雁荡山、武夷山四大小濂洞之称,有关专家认为应加上百丈漈水濂洞,并将它列为全国“五大水濂洞”之首。美丽的神话传说,与现实景观交缠在一起,自然和谐。从瀑布朝底下看去,云卷云舒,象极了一群白衣素裙的仙女笑闹着相携飘落九天。潭边林木森森,景致清幽,晴天时清晨至近午,阳光下,长虹卧波,气象万千,一瀑兼雁荡大龙湫之雄奇与小龙湫之灵秀。百丈漈丰水时,冲力极大,只一重瀑布;枯水季节,则形成三重瀑布,它与下方的青蝶漈之间不足300米,其间却多隔着六重瀑布,其中百丈漈与青蝶漈皆为百米高瀑,它的落差高达300多米。
金造桥
金造桥位于屏南棠口乡金造桥,是屏南境内第三长木拱廊桥,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6年),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重建。桥长41.7米,宽4.8米,单孔跨度32.5米,桥面距水面高度12米,桥屋建15扇64柱,桥两岸古树参天,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惠风桥
又名黄宅桥、泮地桥,位于屏南县黛溪镇泮地村至康里村的古道中。桥为东南—西北走向,清康熙年间由僧熙春、郑茂老倡建,民国三十年(1941年)重建,1998年6月重修。桥长32.2米,宽4.5米,单孔跨度23.5米,桥面至水面高度12米。桥堍块石砌筑,桥面以杉木为梁,上铺厚木板。桥屋为11开间48柱,九檩穿斗式构架,双坡顶。桥中设神龛,祀观音。重建时木匠为陈昌排、张鹤昶;石匠为郑邦意;择日为郑瑞气。1998年重修时缘首为郑家蜂、郑保雄、郑家煌、郑昌招。桥两岸地势陡峭,河中急流险滩,把桥衬托得更加雄伟。
清晏桥
清晏桥位于屏南县熙岭乡前塘村至棠口乡祭头村古道中,因地处深山峡谷而名。桥为东西走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鼎建,是该县截至2013年维护尚好的一座折线型木拱廊桥。桥长26.4米,宽4.5米,单孔跨度21.8米,桥面至水面高度13.45米。桥堍以块石砌筑,桥面以杉木为梁,上铺厚木板。桥屋建11开间48柱,九檩穿斗式构架,悬山顶。桥中设神龛,祀观音。
迎风桥
迎风桥又名陆地桥,位于陆地村尾,东西走向,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光绪三十年重建。桥长29米,宽4.25米,单孔跨度13.8米,桥面距水面高度8米。桥屋建8间36柱,九檩穿斗式构架,较残破。柱较大,直径达30多厘米。桥堍为毛石砌筑,现桥底水量少。陆地桥附近有建元道光三年的木构平梁桥----宝塔桥及建于清咸丰四年的夫人宫。
千乘桥
千乘桥位于棠口村水尾。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秀才周大权等人再次募建。南北走向,全长62.7米,宽4.9米,桥面距水面高度9.7米。东有石阶40级,西有15级。一墩二孔,墩呈船形,为花岗岩石砌筑,墩尖端雕刻为鸡头形状。每孔跨度27.5米。桥屋有24间99柱,悬山飞檐翘角顶,桥中设神龛,祀五显灵官大帝。两边有条板椅,供行人憩息。两旁尚存档风板,以御风雨侵袭。建桥主绳宁邑张成德、张成来,副绳宁邑何开发、何奶兴;石匠宁邑张成送。距桥十米处有清乾隆四年(1739)的石坊一座及八角亭、林公庙、祥峰寺和两口龙井,附近还树有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千乘桥若长虹卧波,雄伟秀丽,桥志铭中“架木凌空,上拟虹横百尺;临渊累石,下同鼎峙千秋”之句是该桥的最好写照。
万安桥
万安桥位于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原名“龙江公济桥”后改称“彩虹桥”,现称“万安桥”。据《玉田至略》记载该桥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917历史。清康熙47年遭火焚,乾隆7年(1742年)重建,后历代都有修葺。1990年10月9日批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3月批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作为“闽东北廊桥”之一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安桥为五墩六孔木拱廊屋桥。桥长98.2米、宽4.7米,舟形墩,不等跨,最短拱跨为10.6米,最长拱跨为15.2米。桥屋38开间、用柱156根,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两侧设木凳。正中桥墩上有一嵌入桥墩的石碑,碑文云:弟子江积舍钱一拾三贯谷三十二石,结石墩一造,为考妣二亲承此良因,又为合家男女及自身乞保平安。元佑五年庚午九月谨题。桥东端有10级石阶,桥西端有36级石阶,桥屋内檐下有13幅楹联。桥西北建有重檐桥亭。穿斗式梁架飞檐走梭,顶盖双披青瓦,工艺堪称巧夺天工,气势雄伟,古朴端庄,不愧为中国古木拱廊桥之最,对研究古桥梁建筑具有重大价值。
土特产品
夏香菇
屏南县夏香菇
猕猴桃
又称软枣子、狗枣子,是一种藤木果树。猕猴桃果实鲜美,风味独特,酸甜适口,营养丰富。果肉含多种维生素,堪称水果之王。
油柰
油奈,又称奈李,桃形李,为李的变种,黄绿色,品质极上,肉厚、质脆、清甜,单果重80-120克,核小2-3克,可食率96%以上,可溶性固12% ,成熟期7月下旬—8月上旬,耐贮运,常温条件下可贮15-20天,冷存条件能贮2个月,定植后速生快长,2-3年即开始结果,平均单株产量50-100公斤,经济寿命30-40年,适应性广,凡能种植桃李的地方,一般能种植。
屏南红茶
屏南高山生态茶园
鹫红工夫红茶采自屏南高山云雾茶树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初制茶后,再经过三个流程六道工序制作分级而成,以外形条索紧细均直,色泽乌润,具有独特的高山韵为主要特征的工夫红茶,成为鹫红工夫红茶基本依据。
屏南绿茶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称之。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叶绿汤清”的特点。
特色小吃
秋色锅边
屏南县秋色锅边
一捧雪
当地特产美容豆作馅,蒸熟糯米作皮,望去如一团白雪。
鸳鸯面
“鸳鸯面”俗名“苦椎面”,其色泽如琥珀,质地滑腻而富有弹性;炒之不糊不碎,条条伶俐,食之清滑鲜嫩。相传屏南人在唐末时即能制作,采野生柞树果实,去壳、浸泡,漂去苦味,磨浆,晒成粉、煮熟,切成细条,即成“苦椎面”。从唐末至20世纪80年代之前,屏南人一直用它充饥,缓解粮食缺乏。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以及饮食观念、结构的变化,纯天然野果制成的“苦椎面”仍是一种的绿色时尚食品。“鸳鸯面”曾在“闽东风味小吃展”中荣获“特别奖”。
际头扁肉
用传统的烹饪技术制作的扁肉,肉馅鲜脆、香甜,皮薄、柔韧滑润,色质清纯。 际头村是屏南县历史上有名的书乡,特色小吃也闻名县内外,尤以精巧玲珑的扁肉为著。该村用传统的烹饪技术制作的扁肉,肉馅鲜脆、香甜,皮薄、柔韧滑润,色质清纯,可进多种佐料。
屏南药膳
屏南药膳已有千年历史,是当地一张独特的金字招牌,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相辅相成;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在屏南拥有的1500多种青草药资源中,可做药膳的有400多种,该县因此获得“全国民间药膳示范县”“福建药膳名县”等荣誉称号。当地比较著名的药膳有石仙桃清蒸鳤鱼、春三草炖鹅、酒糟芋头面、山苍子根炖猪蹄、牡篙炖嫩鸭、败酱草小肠汤,寒草粉干等。
2023年4月,屏南县入选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
2023年10月,屏南县入选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