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县 编辑

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

平潭县平潭县

平潭县,隶属福建省福州市。简称“岚”,西临海坛海峡,与长乐区、福清市、莆田市隔海相望:南近南日岛,北望白犬、马祖列岛。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实行政区合一管理体制。2022年,平潭县户籍总人口45.33万人,常住人口38.2万人。民国元年,置平潭县。由126个岛屿组成,主岛海坛岛为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岸线资丰富,海蚀地貌景观遍及全区。对台交往历史久远,是祖国大陆最早设立台轮停泊点和开展对台小额贸易的地区之一。2022年,平潭县地区生产总值367.71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6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2.8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2.2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11.6:25.2:63.2。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平潭县

外文名:Pingtan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350128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福建省福州市

地理位置:福建省东部

面积:371.91 km²

下辖地区:1街道3镇3乡

政府驻地:翠园南路10号

电话区号:0591

邮政编码:3504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45.33 万(2022年)

著名景点:龙凤头海滨浴场、猴研岛、68海里景区

火车站:平潭站

车牌代码:闽K

地区生产总值:367.71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平潭县平潭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平潭属闽中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闽越国;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属会稽郡南部都尉。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属会稽郡侯官都尉。

三国景帝永安三年(260年),属会稽南部建安郡侯官县。

晋太康三年(282年),属扬州刺史晋安郡原丰县。元康元年(291年)晋安郡原丰县改隶于江州刺史。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晋安郡改名晋平郡。 南齐建元二年(480年)复名,仍隶江州。

梁普通六年(525年),属东扬州晋安郡原丰县。南陈永定元年(557年)增置闽州(今福州),属闽州原丰县;天嘉六年(565年)取消闽州,仍属东扬州晋安郡原丰县;光大二年(568年)改晋安郡为丰州,平潭属丰州原丰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名为泉州(今福州),平潭属泉州原丰县;大业二年(606年)泉州改称闽州;大业三年(607年),废闽州,改置建安郡(郡治闽县,即今福州),平潭属建安郡闽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平潭属建州闽县。武德六年(623年),建州复称泉州,隶岭南道,析闽县置新宁县,闽县为州驻地。武德八年(625年)置泉州都督府,改新宁县为长乐县,平潭属泉州长乐县。圣历二年(699年),析长乐县南8乡置万安县,平潭属泉州(今福州)万安县;景云二年(711年),泉州复名闽州,设闽州都督府,万安属闽州;开元十三年(725年),改闽州为福州都督府(福州名由此始,此后泉州名即指今泉州)隶属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年),改福州为长乐郡,万安县更名福唐县,平潭属江南道长乐郡福唐县。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福唐县改名永昌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名福唐县,均属福州;闽龙启元年(933年),福州改称长乐府,改福唐县为福清县。天德二年(944年),闽王王延政据建州建殷国,后改闽国,以福州为东都,平潭属东都福清县。后汉乾祐元年(948年),福州改称福州威武军。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改福州威武军为彰武军,平潭属福州彰武军福清县。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福州彰武军复称福州威武军,属两浙西南路。雍熙二年(985年),置福建路,平潭属福清县。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平潭属福安府福清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福安府为福州路,属福建行中书省。元贞二年(1296年),升福清县为福清州,平潭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福清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福州路改福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福清州复为福清县,平潭属福清县。

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县丞移设于平潭。以海坛岛及周围屿头岛、小练岛、大练岛、小庠岛、东庠岛、牛山岛、吉钓岛、草屿、塘屿析归平潭县丞管辖。嘉庆三年(1798年)二月,析原平潭县丞管辖区域海坛岛及周围9岛置平潭海防厅,直属福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10月,废厅置平潭县,仍属福州府。民国2年,废府置道,平潭属东路道。民国3年,东路道改名闽海道。民国16年,道废,平潭直属省辖。民国22年11月,“福建事变”,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划分4省,平潭属闽海省。民国23年7月,国民政府将福建省划分10个行政督察区,平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6~38年,平潭改由省政府直辖。民国38年5月6日,平潭人民游击支队攻克平潭县城,13日,平潭县属中国共产党闽中工作委员会领导。7月3日至9月15日,国民党73军和74军军部及其51师及天九部队占据平潭。9月16日,平潭解放。23日,属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专员公署管辖。

1949年10月,平潭仍属第四专署。

1950年4月,专署改称闽侯专区。

1956年6月,闽侯专区撤销,平潭属晋江专区。7月,将大扁岛(面积4.8平方公里)划归福清县辖。

1959年8月,恢复闽侯专区,平潭属闽侯专区。

1971年6月,闽侯专区改称莆田地区,平潭属莆田地区。

1983年6月,平潭划归福州市管辖。

1995年,仍属福州市。

2009年7月,设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9月,平潭县与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实行“政区合一”(行政区+实验区)混合型管理模式。

2010年2月,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级别为正厅级。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50年2月至1951年5月,设4个区公所,一、二、三区区公所驻地不变,由一区划出1镇6乡成立四区。1951年5月设5个区。

1952年6月至1956年3月,平潭县设7区。

1956年3月,区乡合并,重新划分为中楼、苏澳、北厝3个区和潭城镇。

1958年4月,撤区并乡,平潭重新划分为1镇15乡,分别为潭城镇、湖西乡、敖东乡、芬尾乡、塘屿乡、草屿乡、潭东乡、苏澳乡、国彩乡、平原乡、屿头乡、大练乡、中楼乡、君山乡、流水乡、东庠乡。8月,建立平潭人民公社,设潭城、平原、流水、敖东4个分社。

1961年7月,划分屿头、大练、苏澳、平原、中楼、东庠、流水、潭城、潭东、北厝、敖东、南海12个人民公社。

1981年11月,从平原公社析出,设白青公社。

1980年4月,潭城人民公社分为城关镇和岚城人民公社。

1982年9月,城关镇改称潭城镇。

1984年9月,撤销公社,成立乡镇,潭东公社改为潭东乡,芦洋农场改为芦洋乡,保留农场单位建制。10月,苏澳乡改设苏澳镇。12月,潭东乡更名澳前镇。

1992年7月,撤销北厝乡,设立北厝镇。

1994年12月,撤销流水乡,设立流水镇。

2014年,设立澳前、岚城、金井湾三个片区开发管理局。

2015年,设立流水片区开发管理局。

2018年,调整潭城镇城东社区,新设小湖社区:成立澳前镇紫玉、潭南社区居委会。

2021年,撤销潭城镇、澳前镇、岚城乡,设立海坛街道;撤销北厝镇、敖东镇,设立金井镇;撤销流水镇、中楼乡、芦洋乡,设立君山镇;撤销苏澳镇、平原镇、大练乡、白青乡,设立苏平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平潭县下辖1个街道、3个镇、3个乡:海坛街道、金井镇、君山镇、苏平镇、屿头乡、东庠乡、南海乡。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平潭县,位于北纬25°15'一25°45',东经119°32'一120°10'之间。东面与台湾新竹仅距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西临海坛海峡,与长乐区、福清市、莆田市隔海相望:南近南日岛,北望白犬、马祖列岛。陆地总面积392.9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8公里。

地质

平潭位于福建省武夷—戴云隆褶带东侧沿海地带,即闽东南沿海变质带,西邻闽东火山断拗带,东邻滨海断陷带,属中国东南沿海华夏古陆地质区域的一部分。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属华夏构造体系。

地形地貌

三十六脚湖三十六脚湖

平潭县,地形以海积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中部略高,有三条呈北东走向的丘陵带,一般坡度在20°一30°,局部或个别岛屿大于30°,中部多海滩平川,海岸曲折,东海岸悬崖峭壁,多海湾、港口、暗礁,西海岸多泥沙滩涂。

气候

平潭,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地处台湾海峡,气候多台风、大风天气,降雨量充沛。 境内各地年平均气温19.0~19.9℃。年平均风速6.5~8.5米/秒。各地年降水量在900~1200毫米。全年82%的降水集中在3~9月,其中5~6月梅雨占34%,而10~2月5个月降水量仅占18%。

土壤

平潭县,土壤多以耕作(固定)风沙土和滨海盐土为主。风沙土适宜块根块茎作物生长和营养转化积累,滨海盐土通过改造后团粒结构良好,土壤肥沃,适生蔬果。

植被

平潭处于南亚热带北缘,气候温和湿润,植被多为逆行演替的人工植被,种类少,群落结构单纯。森林植被7大类型,10个群系,12个群丛,58个科,161种。农作物有甘薯、大小麦、水稻、豆类、花生、西瓜、蔬菜、花卉等14种粮食作物、28种经济作物和200种花卉。在浅海滩涂和沿岸岩礁上,有海带、紫菜、鹅掌菜、石花菜、鹧鸪菜、江篱、红毛藻、羊栖菜、赤菜、海苔等153种海藻。牧草以旱生草本为主,在草埔和低丘坡地上,生长鱼眉草、菌陈蒿、野苣、一枝黄花、野菊艾、飞蓬、狗尾草等13科38种,层盖度30%。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全岛共有中小型水库22座(总库容量2942万立方米)。2018年,平潭区用水总量3700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60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200万立方米,城镇居民用水1200万立方米,农村居民用水500万立方米,第三产业及建筑业用水1100万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100万立方米;水库供水量792万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800万立方米,岛外调水供水量2108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平潭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水产资源丰富,共有鱼、虾、蟹、贝、藻934种。其中,鱼类242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20种以上,主要有带鱼、大黄鱼、鳗鱼、银鲳、马鲛鱼、蓝圆参、鲐鱼、大甲鲹、金色小沙丁鱼、鲨鱼、石斑鱼、鳓鱼、真鲷、黑鲷、白姑鱼、日本鳀、日本鳗丽苗等:虾蟹类75种,主要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等,蟹类主要有三疣梭子蟹、红星梭子蟹、锯缘青蟹等:贝类169种,主要有缢蛏、花蛤、牡蛎、巴非蛤、仙女蛤、文蛤、鲍鱼、贻贝、血哈等:海藻类153种,主要有海带、紫菜、鹅掌菜、石花菜、鹧鸪菜、江篱、红毛藻、羊栖菜、赤菜等:浮游生物266种,其中浮游动物110种,浮游植物156种:此外,还有腔肠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等29种。

矿产资源

平潭县主要矿产资源有花岗岩、石英砂。石英砂储量约16亿吨,花岗岩储量约7.7亿立方米。

气候资源

海洋能资源

平潭海岸线长,港湾多,潮差大(平均潮差4.31米),潮汐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大潮差海岛之一,可供开发潮汐能源的有火烧港、竹屿口等11处,可利用潮汐能源资源年发电量10.9亿千瓦。

风能资源

平潭地处福建沿海突出部,受台湾海峡狭管效应影响,所属海域是全国海上风能资源最丰富区,风能密度每平方米达2.7千瓦,平均大于5米每秒的有效风速7000小时以上,海上风能存量在100万千瓦以上。

人口

编辑
2018年,平潭共有回族、畲族、满族等21个少数民族,人口约9100人,其中回族人口约8830人,占全区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7%。全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7个乡镇,分别是流水镇、岚城乡、澳前镇、中楼乡、潭城镇、北厝镇、芦洋乡:共有4个民族行政村,分别是流水镇港东村、流水镇模镜村、岚城乡上楼村、澳前镇玉道村。

2022年,平潭县户籍总户数133312户,比上年增加1884户;总人口453304人,比上年增加463人。其中,男性230619人,女性222685人,男女性别比为103.6:100。常住人口38.2万人,城镇化率58.83%。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平潭县地区生产总值367.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60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92.86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232.25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1.7:24.8:63.5调整为本期的11.6:25.2:63.2。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及拉动情况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4.9%,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5.3%,拉动GDP增长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9.7%,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5261元,增长4.6%。

2022年,平潭县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5%,涨幅比2021年扩大0.4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六升两降”格局,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9%,衣着类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5.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6%,医疗保健类下降0.1%,居住类下降0.2%。

人民生活

2022年,平潭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50元,较上年增加1509元,名义增长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16元,名义增长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77元,名义增长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

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469元,较上年增加1006元,名义增长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109元,名义增长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734元,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5%。

财政

2022年,平潭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0.33亿元,比上年下降54.2%,回落68.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56亿元,下降50.7%,回落51.3个百分点。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16.68亿元,下降54.0%;非税收入6.88亿元,下降37.3%。财政支出125.67亿元,增长15.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19亿元,下降17.7%。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平潭县固定资产投资202.27亿元,含高铁下降12.1%,不含高铁投资下降4.2%。项目投资134.51亿元,增长25.5%,按产业分类来看:第一产业投资1.42亿元,增长21.8%;第二产业投资34.79亿元,增长1.7%,其中,工业投资34.79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投资98.31亿元,增长36.8%。建安投资167.01亿元,增长20.4%。民间投资108.96亿元,下降17.9%。

房地产投资67.75亿元,下降34.8%。房地产建安投资60.86亿元,下降11.2%。房地产土地购置费3.74亿元,下降87.8%。商品房销售额37.66亿元,下降35.4%;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3.65万平方米,下降37%;商品房屋销售均价11192元/立方米,增长2.6%。

第一产业

2022年,平潭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农业产值3.44亿元,下降0.6%;林业产值1431万元,增长81.4%;畜牧业产值3.83亿元,增长0.8%;渔业产值69.07亿元,增长1.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94亿元,增长1.8%。

粮食播种面积55304亩,比上年增加170亩,增长0.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8391亩,比上年减少120亩,下降0.1%;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由上年的38.4:61.6调整为本年的38.5:61.5。薯类种植面积52589亩,比上年增加12亩,增长0.02%;花生种植面积46671亩,比上年减少347亩,下降0.7%;蔬菜种植面积39149亩,比上年增加137亩,增长0.4%。粮食产量19021吨,比上年增加212吨,增长1.1%(其中:马铃薯产量3436吨,比上年增加61吨,增长1.8%);甘薯产量15099吨,比上年增加142吨,增长0.9%;花生产量6637吨,比上年下降154吨,下降2.3%;蔬菜产量62043吨,比上年下降269吨,下降0.4%;园林水果产量2961吨,比上年增加25吨,增长0.9%;西瓜产量3267吨,比上年增加333吨,增长11.3%。

造林面积4829亩,其中合格面积4829亩。年末全区林地总面积18.5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7.85万亩。生猪出栏数12.13万头,增长0.06%;各种肉类总产量9331吨,增长0.06%;禽蛋总产量1739吨,下降13.7%。生猪存栏8.25万头,下降12.4%;家禽存栏19.01万只,增长0.9%;牛存栏2832头,下降8.4%;羊存栏10423头,下降8.6%。

2022年,平潭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1.6%。水产品总产量47.23万吨,增长0.7%。其中,鱼类产量14.4万吨,增长1.2%;甲壳类产量1.36万吨,增长13.3%;藻类产量6.57万吨,增长8.2%;贝类(不含其它类)产量24.27万吨,增长8.6%(其中,鲍鱼产量3.89万吨,增长15.4%)。总产量中,国内海洋捕捞产量10.39万吨,增长0.6%;海水养殖产量33.79万吨,增长5.1%;内陆养殖产量181吨,下降1.6%。海水养殖面积10.45万亩,增长4.7%;内陆养殖面积690亩,与上年持平。47个海水苗种养殖场育出6986万贝壳紫菜、2.5亿粒鲍鱼和449吨蛤苗等苗种。贻贝养殖面积6885亩,产量3.3万吨,下降9.3%;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1700吨,下降6.3%;海带养殖产量4.8万吨,增长11.4%;蛤养殖产量5.97万吨,增长19.6%;牡蛎产量10.76万吨,增长7.4%;紫菜产量1.41万吨,与上年持平。普通网箱79435个;机动渔船1614艘,总吨位73861总吨,总功率达14.68万千瓦。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平潭县工业增加值13.27亿元,比上年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回落7.0个百分点。分门类看,规上制造业增加值下降39.3%,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3.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41.5%,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41.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63.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35.2%,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下降47.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8.4%,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5.1%。工业用电量15967万千瓦时,下降10.1%。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7%;资产负债率79.6%,下降1.3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2年,平潭县建筑业增加值79.76亿元,占GDP比重21.7%,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205.15亿元,增长1.4%。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平潭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52亿元,下降2.0%。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4亿元,下降6.7%,按地域看,限额以上企业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8.77亿元,下降7.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6亿元,下降3.7%。四大销售额中批发业销售额425.33亿元,下降35.1%;零售业销售额51.88亿元,增长1.1%;住宿业营业额1.92亿元,下降5.6%;餐饮业营业额10.09亿元,增长8.4%。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下降0.2%,粮油食品类下降6.4%,石油及制品类下降56.0%,家具类下降57.6%,日用品类增长6.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91.2%。

对外经济

2022年,平潭县进出口总值204.9亿元,增长6.1%。其中,出口总值115.6亿元,增长26.1%;进口总值89.3亿元,下降12.0%。外商投资总额71503万美元,合同外资额60091万美元,下降48.8%;实际使用外资470万美元,下降95.3%。

金融

2022年,平潭县共有商业银行17家(法人机构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60个,ATM机131台,布设助农取款点296个,社区银行3家,实验区银行网点遍布辖区各个乡镇,在农村设有15个营业网点,在边远小岛设有离行式网点2个。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33.01亿元,增长26.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31.44亿元,增长15.8%。证券机构共6家,其中4家在平潭开设营业网点,2家在上海经营。证券机构累计营业收入6098.44万元,增长98.6%。

保险机构17家。其中,财产险机构8家,寿险机构9家。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2.14亿元,增长0.0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70亿元,增长0.2%;人身险保费收入9.44亿元,下降0.03%。累计赔付给付2.86亿元,下降0.02%,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48亿元,增长3.1%;人身险赔付支出1.37亿元,下降0.1%。

邮电

2022年,平潭县邮电业务总量6.19亿元,增长12.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4亿元,增长22.3%;电信业务总量4.75亿元,增长20.4%。邮政业务收入1.17亿元,增长10.5%;电信业务收入4.25亿元,增长3.9%。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46.82万户,增长1.7%。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80万户,下降6.5%;移动用户达42.02万户,增长2.8%。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20.46万户,增长8.7%。

旅游业

2022年,平潭县接待国内外游客704.23万人次,增长2.9%,旅游总收入63.49亿元,增长4.1%。其中国内旅游人数703.98万人次,增长3.0%,国内旅游收入63.36亿元,增长4.6%;入境旅游人数0.25万人次,下降58.0%,旅游外汇收入0.02亿美元,下降72.4%。

交通运输

编辑
2022年,平潭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3.15亿元,增长12.5%。各种运输方式交通货运量10174.06万吨,增长13.1%,货运周转量1312.21亿吨公里,增长24.1%;客运量81.34万人,下降39.5%,旅客周转量6161.05万人公里,下降31.1%。

种机动车保有量116298辆,其中,汽车保有量61259辆;摩托车保有量54886辆;挂车保有量153辆。汽车类型按用途分:载客汽车保有量55834辆;载货汽车保有量5159辆;专项作业车保有量266辆。

道路

平潭县交通规划图平潭县交通规划图

规划渔(溪)平(潭)高速公路、长(乐)平(潭)高速公路、台海高速公路(预留) 。国道 316线平潭主岛段逐步改造为城市快速路;其他县道结合规划布局改造成城市道路。

规划一级客运站 2 处,分别为岚城客运站、吉钓客运站,预留澳前客运站。规划公路货运站 3 处,分别为吉钓货运站、中原货运站、澳前货运站,预留流水货运站。

规划福(州)平(潭)高铁、台海高速铁路(预留) 、台海货运铁路(预留)及铁路支线,前三条铁路还将承担城际运输的功能,促进海西内及台海间的城际联系。在实验区北、中、南部分别建设高铁北站、高铁中心站和高铁南站。

截止2018年底,公路及客运枢纽方面,福平铁路平潭段、国高网长乐松下至平潭段正加紧建设,金井湾大桥及接线工程A9标已完工。公交总站已投入使用,新汽车客运站已完成竣工验收,正在装修。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PPP项目已进场施工。水运工程方面,金井4#、5#泊位已完成交工验收。市政道路方面,新建、续建及改造多条市政道路,其中,已完成澳前西路、龙凤路、苏平路、东大路、芦中路、澳前北路等道路。园林绿化方面,翠园改造工程、莲花山公园、金井湾市民广场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城市设施配套方面,建成公交候车亭10座、电动汽车充电桩300个,建成北厝澳仔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应急工程,完成金井湾市民广场地下停车场及景区配套停车场,改造、新建公厕55座。

航空

平潭机场已在规划中,选址由民航设计部门通过专项规划确定。设置一处基地型通用机场,满足通用航空发展的需要。中国民航总局已经正式公布,在福建省建立4个支线机场,其中一个在平潭岛,定位为4C级的临海机场,规划可停放波音737飞机,已经启动前期工作。

航运

平潭港区定位为福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实验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托,海峡两岸“三通”的综合枢纽和主要口岸。以对台客货滚装、集装箱支线、散杂货运输为主,发展邮轮等旅游客运,逐步成为客货兼备、特色突出的现代化港区。

平潭港区分为4个作业区,分别为金井作业区、流水作业区、澳前作业区和草屿作业区。主岛规划四处游艇码头,分别位于幸福洋、竹屿口、竹屿湾、如意湾。

截止2018年底,基本建成平潭金井港口岸查验设施配套工程一期、福建通尼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等项目;正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环航海运有限公司和福建永航海运有限公司均有新购运输船;继续推进陆岛交通码头建设;开工建设平潭大练海上风电场项目;加快推进长江澳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

口岸

设立口岸作业区4处,分别为金井、澳前、岚城和中原口岸作业区。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平潭县驻有: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2年,平潭县中小学在校学生数53615人,其中小学生31914人,初中生14287人,高中生7414人;中小学专任教师数3576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849人,初中专任教师1155人,高中专任教师572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9所,其中幼儿园68所(公办园27所)、普通小学27所、初级中学5所、完全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职业中专1所、特教校1所、高职院校1所。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达114850万元,下降0.1%。

科学技术

2022年,平潭县累计认定锦鸡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为“2022年度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凹凸科技(平潭)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通过2022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区智慧岛公司通过2022年度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福建省海岛资源生态监测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全区拥有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平潭台创园科技企业育成中心)以及1家省级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1项、省级科技项目5项, 荣获各类科学技术奖项3项,授权专利4项。

文化事业

国家二级文化馆:平潭综合实验区文化馆。 国家二级图书馆:平潭综合实验区图书馆。

2022年,平潭县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系统各类表演团体演出850场,观众9万人次。其中,政府采购公益性演出127场,观众2万人次。文化馆组织举办各类展览2场,参观人数3616人次;各类文艺活动50场,参与人数5.5万人次;免费开放培训11场,参加人员2590人次。公益性讲座2场次;参加人员200人。各级公共图书馆组织各类讲座25次,书刊文献外借17.98万册,总流通人数28万人次;组织举办画展18次,参观人数6741人次。

举办爱乐乐团经典音乐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音乐活动55场次,国际赛车嘉年华、风筝冲浪邀请赛、全国沙滩排球赛、全国慢投垒球总决赛等赛事活动56场,其中国家级赛事13场、省级赛事13场。平潭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苏平镇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海坛街道被评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青观顶村被评为省级金牌旅游村。

体育事业

2022年,平潭县体育场地面积新增2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9平方米,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进一步完善,农村健身工程全覆盖。成功举办52场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参与人数超过2万人次。承办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群众比赛暨2022年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门球总决赛,首届职工卡丁车耐力赛、沙滩排球锦标赛、蓝眼泪沙滩跑等赛事。运动员在省级及以上级别各类竞技体育比赛中共获得5金8银11铜,其中第十七届省运动会取得金牌1枚、银牌6枚、铜牌7枚,全运会取得银牌1枚。

医疗卫生

2022年,平潭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23家,其中区属医疗机构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家、民营医院6家、村卫生所(卫生室)143家,互联网医疗机构2家。共开放病床1890张,其中公立医院730张。共有卫技人员2867人,其中公立医院1000人。

社会保障

2022年,平潭县完成滨湖幼儿园、富春城幼儿园、国彩学校改扩建、城北小学改扩建、中湖小学、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项目。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6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2%,较2021年提高3.35%,新增区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2022年本科上线率64.53%,特控线上线率19.11%。

城乡低保标准从8700元/年提高至10560元/年,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至16080元/年-39144元/年不等;“漏保”“漏救”整治累计排查各类群体4200人,精准落实各类救助帮扶措施3147人,实施临时救助4124人次,发放救助资金479.423万元。

2022年,平潭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0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190元提高至200元,实验区最低工资标准从1720提高至1960元,无力参保人员及未参保高龄人员生活保障金标准从725元/月提升至880元/月。全区新增养老床位200张,护理床位占比提升至80%,新增三星级农村幸福院35家、四星级农村幸福院7家、五星级养老机构2家。

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20场,累计征集岗位19536个,达成就业意向3144人,提供青年就业见习岗位338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62个,“三支一扶”招录30人,2022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551人。

历史文化

编辑

文化概况

平潭文化

平潭岛民淳厚善良,勤劳朴实,自古以来的风俗具有浓郁的海岛特色。人们在长生活中形成的饮食、婚姻、生养、节日、交际、信仰等习俗,与其他地方汉族的习俗,既保持诸多方面的共同性,也有本地的独特性。 就是县境内各村落、岛屿的风俗习惯也略有差异,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文化习俗

文化习俗

概述

平潭文化

闽越古风

越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平潭海坛古城的位置则是闽越族人在福建的原驻点。在国外一些沿海地区的考古挖掘,甚至将闽越人的足迹扩大到整个亚洲和部分欧洲。亚洲沿海最重要的古时节庆——开洋节和谢洋节,便是源自闽越族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

平潭位于台湾海峡西岸,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但由于平潭岛一带暗礁密布,而且多台风侵袭,所以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有相当数量的商船在平潭岛附近海域沉没。 2005年,平潭渔民在平潭碗礁海域附近捕鱼时意外捞出几个瓷器, “碗礁一号”沉船自此重见天日,发掘完毕后的出水文物达到了15000多件,对中国古代青花瓷器的外销及其相关重要历史的研究第一次提供了来自海底的宝贵资料。

妈祖文化

平潭是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如今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实验区,作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又一大通道,平潭以两岸信俗相同的妈祖信仰为民间文化交流的媒介,大大加深了两岸的 血肉情结。平潭开通了台北、台中航线,每年都有上万名台湾香客,大部分都从平潭过境到湄洲岛祭拜。

海防文化

平潭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历代朝廷重视的海防战略要地。宋朝已派兵遣将驻守平潭,清朝营建了水师 基地。康熙年间,平潭与台湾实行戍兵换防制度,海坛镇驻兵每三年与台 湾镇澎湖水师调防一次,其间达 211 年之久。

海坛古城

倾力为平潭打造集“吃、住、行、游、 购、娱”全功能宜商宜居的大型旅游文化综合体的海坛古城,作为保留和 传承“闽越文化”的载体,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闽蛇、越鸟、航海、祈福、 民俗等闽越文化元素,让更多人在寻找失落的古文明的过程中,思考当今,关注古文明的保护和发展。

平潭节庆

除夕习俗

在平潭,过年俗称“三十盲晡”、“做年”。平潭民间谚语“一年做到 an,只想三十 man mo dong”

平潭民居以各式石厝最为著名。以石头为建材其好处显而易见。岛上丰富的花岗岩资源使石头房建造上简单方便,它的坚固可以抵挡海岛上频繁的台风、海潮各种恶劣天气的侵害。现在传统意义上原汁原味的石头城大都分散在平潭的乡下或者小岛,例如平潭的白青乡、南海岛、东庠岛、大练、小练岛等地。平潭的石头厝从结构上归类主要有四扇厝、竹篙厝、官厝三种类型。

文化艺术

类别

概述

图片

平潭艺术

平潭贝雕

平潭贝雕系平潭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贝壳资源,于1955年创制,是福州十邑工艺美术领域独树一帜的艺术奇宝。平潭贝雕以立体、小巧、实用为主要特色。产品分为五大类:浮雕贝画、立体圆雕、嵌贝漆器、嵌贝盒子和贝雕花插。平潭贝雕讲究艺术欣赏和生活实用相结合,如嵌贝屏风、橱柜、案几、烟具、台瓶等,既有人物、花乌、山水等画面,又有古今不同时代色彩。平潭贝雕的主要技法有拼贴、浮雕、坯膜、镶嵌、楼空、透雕等。

--

平潭映象舞台剧

由中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总导演的《平潭映象》,是以 平潭海上丝绸之路、海防文化、海洋、南岛语族、海峡两岸、福建传统舞龙舞狮、三太子等丰富元素为题材创作的一台舞台剧。《平潭映象》将平潭元素与现代高科技手法、流行元素相结合,以艺术升华两岸渊缘及民俗文化,通过隐形故事线贯穿平潭千年历史脉络,演绎世外桃源天人合一场景,打造一场高水准的视觉盛宴。

--

平潭语言

平潭的主体方言为闽东方言,属于福州语系。平潭话的起源非常早,它的语系里包含了很多中华文化的内容,包括中原河洛文化的语言和古音。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平潭话就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语系。

--

平潭戏剧

平潭的戏曲曲种,主要有闽剧和词明戏。

平潭戏剧

平潭闽剧

闽剧自清康乾盛世期由平潭水陆提督詹功显自福清引入平潭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民国 13 年, 群众合股创办“乐天仙”闽剧戏班。 改革开放后,平潭闽剧团可谓硕果累累,多次晋京演出,屡次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奖”、“田汉戏 剧奖”等国家级大奖,可以说,闽剧是平潭文化艺术界的一朵奇葩。

平潭词明戏

平潭词明戏是流行于福州地区的地方小戏。原名“高腔”,系明末清初戈阳腔与福清、长乐“白字”曲调结合 发展而成。初时高腔不用管弦伴奏,强调唱明台词,故称“词 明”。清初班社规模庞大,约有六七十人,多演连台大戏, 如《三国》《杨家将》等。经常两班“对台”,清中叶后,戏班规模收缩为三四十人,称“小戏”。

平潭乐器

平潭排只

平潭排只是民间演奏乐器,一是手艺工人及农民业余自娱性质; 二是民间艺人在工余、农闲时的副业,多用于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仪式营乐,同百姓的生活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平潭排只从乐器组合形式和演奏关系看,是以吹管乐器为主奏的鼓吹合奏。

平潭乐器

平潭“十番”

“十番”音乐,又称“十欢”、“十番伬”。平潭的“十番”音乐大约于清时从福州地区传入,成为地域打击乐、 管弦乐,架构极富东南沿海地域特色的民间传统乐种。 既粗犷、热烈,又优雅抒情、节奏明晰、顿挫分明。复式演奏的特点是在单式演奏结束后再继续演奏,周而复始,切玉珠落盘,极富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感染魅力。

平潭舞蹈

藤牌操

藤牌舞又称藤牌阵、藤牌操,是一种始于明朝的传统民俗舞蹈。流传于平潭等地民间。舞蹈动作和场面调度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瑞安地区的藤牌舞注重武术对打,而平潭岛的藤牌舞则注重阵式演练。相传,藤牌舞源自于戚继光当年所创的鸳鸯阵,经过晏继芳等戚继光部将的改造而成,突出表现盾牌在阵中的作用。

平潭舞蹈

灯牌蛇

灯牌蛇,又称灯排蛇、板凳龙、龙牌灯,用 3 厘米厚、20 厘米宽、200 厘米长的木板为灯座,每块安装三盏灯,每盏灯高 38 厘米、宽 28 厘米、厚 20 厘米,用木条钉成。灯的四周围用透明的白纸糊上,绘上花纹,写上吉利的词句。

平潭歌曲

平潭民间歌曲分类五大类:渔歌、唱诗、风俗歌、法事歌、儿歌。

平潭歌曲

渔歌(盘诗调)

平潭是重要的渔区。平潭渔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中创造了许多渔歌,反映了渔民的喜和愁。“盘诗调”是平潭渔歌独具特色的形式。 由于“盘诗”曲调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不需任何伴奏,气氛热烈,流传范围广、普及率高。

唱诗

“唱诗”属于“哼歌子”一类,是妇女在室内做杂务 劳动时随口吟哦的一种歌曲。曲调流畅,节奏规整,音域不宽,装饰较少。在平潭众多唱诗中,较有特色的是《长年诗》。

风俗歌

平潭的风俗歌分为“时俗”和“世俗”两种。1. 时俗歌是按时令季节进行活动的;“世俗”通常与“红白喜事”有关。平潭的“时俗歌”并不多。按季节算,最典型的是五月份围绕“划龙舟”祭屈原内容的“采莲歌”。2.世俗歌是指婚丧喜庆时所唱的歌,这些歌中以婚俗歌曲最为丰富和完整,几乎整个婚礼过程都贯穿着歌。人们选择比较年长的“子弟”和“嫔相”来演唱。婚礼的歌要求比较专业,而且又在特定场合中演唱,故在民间流传不广。

法事歌

法事歌多用于特殊场合。它是道士做法事时唱的歌曲。因使用次数多、曲调简易,流传于民间。平潭法事歌特点为:演唱形式为一领众和形式。有简易的复调织体。即兴成分大,没有固定的曲调。往往根据做法事的道士本身的嗓音条件、场合等作即兴发挥。

儿歌

儿歌中,一部分是童谣歌,是按方言音韵自然哼唱的类似口语的歌曲;另一部分则是母亲唱给孩子听的。“童谣歌”曲调轻松活泼,乐曲简短,节奏鲜明,富于儿童性格特征。母亲唱给孩子听的歌曲轻柔。 两者曲调和语言结合都十分密切。

平潭宗教

平潭宗教

平潭的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各教派在不同时间先后传入平潭。还有其他一些民间的信仰与宗教融合一起形成平潭人民的信仰。

平潭有大量似佛似道又非佛非道的民间宫庙,这种传统又来源于平潭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独立的生产生活方式。平潭各岛屿孤悬海外,民以渔盐为生,出海捕鱼,处境危险,求助于神佛的保佑。平潭民间俗神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海上保护神;保护妇女儿童平安神;求财求发达神;村落保护神。在平潭滨海的村庄,多奉祀妈祖、玄天上帝;不靠海的地方多祀帝爷和大王、九使(柳九爷)。观音菩萨、临水夫人是平潭民众普遍奉祀的神明,几乎是有庙皆祀。

非遗

截止2018年底,“藤牌操”列入省非遗项目;重点推进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及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壳丘头遗址为核心,平潭石头厝特色传统建筑等为载体,成立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并召开“中国·平潭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国际学术论坛筹备会”、“2018年南方基建考古协作会议”,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商基地发展规划、探讨南岛语族学术研究课题,组织参加“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等,宣传与展示平潭文化遗产保护与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成果;厦门大学考古实习基地于4月在研究基地挂牌,并于9月开展榕山遗址挖掘工作;壳丘头文化遗址联合东花丘遗址、龟山遗址共同申报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制全区全域文物保护规划,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壳丘头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并申报第一批福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海坛海峡水下文物遗存是中国大陆沿海的首个国家级水下遗址文物保护单位,已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水下遗址保护、水下遗址公园规划,并申报考古遗址公园项目。

节庆

拗九节:正月二十九日,是新年正月中最后一个逢九的日子,故叫“拗九节”,“后九”也叫“拗九”、“孝九”。

立夏:是小麦上场时节,群众有制作面食过节的习俗,意在庆祝丰收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节”,又称鬼节,是祭祖的节日。

尾中元: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正逢渔区夏汛结束,旧时渔民多备香烛供品到妈祖庙、龙王庙拜谢海神。50年代后,此习渐除。

重阳节:九月初九重阳节,也叫重九节。旧时重阳登高,有避邪去祸之意。儿童多在这天竞放风筝。1988年福建省政府将此日定为“敬老日”、“老人节”。

冬至:也叫冬节。平潭民间有两项主要活动,一是祭拜祖先,一是“搓圆”(做冬节埘)。两项活动都在冬至前一天进行。

除上述节日外,民间尚有许多宗教节日,如佛教徒要过农历四月初八的浴佛节、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等;基督教、天主教徒要过复活节、圣诞节等。 平潭有很多民间故事流传。如:哑巴皇帝、活石狮、牛山王——海盐的传说、碧湖说奇、平潭潭紫菜的传说等。

曲艺

平潭景点

语言文化评话:民国时,平潭评话艺人不多,进岛说唱多是福州、福清等地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文化馆组织评话艺人,走乡串村,巡回说唱。1950年秋,县召开第一次业余文艺工作者代表会,评话艺人被邀请参加。1953年9月,第一区评话艺人为配合土改反霸,评话艺术溶进幻灯放映进行宣传,很受群众欢迎。“文化大革命”期间,评话艺术受到冷遇,因无书可说,多数评话员改从他业。1979年5月,县文化局召开评话、讲书、伬唱艺人座谈会,交流创作、演出经验。6月,成立平潭县评话伬唱协会,会员36人,其中评话艺人12人。1980年10月,俞昌仁创作的历史题材评话本《血溅钟楼》,参加莆田地区举行的评话会演,获得剧本创作奖,王秀明获演出奖。1983年11月,县文化局邀请省著名评话艺术家吴乐天、林木林、叶神童等到平潭演出,县评话伬唱协会组织评话员观摩学习。20世纪90年代,评话艺术难以在艺术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经常从事说唱演出的评话员仅剩2—4人。1995年,全年演出不足10场,听众不足几千人。

风景名胜

编辑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境内,五代十国至清代水下遗址。2005年,清代沉船碗礁1号抢救性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在平潭进行。水下遗址为福建乃至全国已知水下遗存分布最为密集、内涵丰富且文化面貌相对明确的水下遗存分布区。2013年5月,海坛海峡水下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福庙

五福庙,位于平潭五福庙街西侧,又名威灵公庙,原称驻镇都城隍庙。明代始建,清康熙、乾隆年间续建,道光、同治年间均有修缮,1985~1994年复修。庙为木石结构,硬山屋顶,坐南朝北,面积940平方米。中轴线自北向南依次是龙凤戏台、前天井、城隍殿、后天井、观音堂等。

壳丘头遗址群

壳丘头遗址群,位于平潭县平原镇南垄村东北的一处山麓坡地上,距城关约15公里,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遗址面积15000多平方米。自1964年被首次发现后,分别于1985年、2004年、2021年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2021年10月,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2019年10月,壳丘头遗址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产美食

编辑

特产美食

美食类别

美食介绍

图片

传统风味小吃

2016年6月2日,“福建十大名菜”系列评选活动颁奖仪式在福州举办。福建十大名菜、福建十大名小吃、 福建十大餐饮名店、福建十大名厨正式诞生。平潭传统美食“时来运转”入选福建十大名小吃。平潭餐饮企业推送的“爆蛏肉、坛紫菜焖海蛎、爆炒罗黄牙、蟹肉羹” 入选福建百大名菜;平潭美食“时来运转、天长地久、农家煎饼(面饼)、茹粉结、八珍炒糕”入选福建百大名小吃。

平潭美食

特色风味小吃有: 时来运转(咸米时)、天长地久

特色菜肴有:海蛎煎、海蛎饼、东庠金鲟蒸饭、炸糟鳗鱼、紫菜灴肉、白菜蟹、赤鳌清汤、桂花蟹、芡粉蛏片、爆炒章鱼、煸炒沙田、清炖竹蛏、炒西施舌、炒黄螺片、香炒黄吉、清蒸龙胆鱼……丁香鱼、目鱼干、虾米、水仙花、贝雕、草燕、金鲟、坛紫菜、对虾、塘屿磹、紫菜、苏石斑鱼、翡翠贻贝、刺参。等,富有名贵的黑、墨绿、芝麻、白晒花生等品种。另外,饮食方面的特产还有春卷、咸埘、草燕、平潭水仙花。

平潭住宿

平潭坛紫菜

平潭坛紫菜,福建省平潭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平潭鲍鱼

平潭鲍鱼,福建省平潭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鲍鱼被称为“海味珍品之冠”,素有“一口鲍鱼一口金”之说。平潭鲍鱼养殖历史悠久,品质优良。

2021年,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平潭鲍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平潭水仙花

平潭水仙花,福建省平潭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平潭水仙花,花箭多、花期长、花味香、花姿美和抗逆性强。

2007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平潭水仙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著名人物

编辑
曾融生

平潭现代化活动

曾融生,固体地球物理学家,福建平潭人。1924年8月生。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0-1978年曾在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周贞英

周贞英,女,福建省平潭县人,1899年1月6日生,著名藻类学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1921年进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前身校之一)学习。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福建省委委员,第三届福建省人民代表,第四、五届政协委员,福建省科协委员,福建省妇联委员。1978年被评为省教育战线先进教育工作者。1979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2年获省三八红旗手称号。1991年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荣誉称号

编辑
2017年,平潭县入选福建省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百强榜排名53。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

2022年7月,平潭县入选福建省双拥模范城。

2023年2月,平潭县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下一篇 海坛街道

上一篇 平潭综合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