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草 编辑
稻草,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及糯稻O. sativa L. var. glutinosa Matsum.的茎叶。稻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糯稻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中部。具有宽中,下气,消食,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噎膈,反胃,食滞,腹痛,泄泻,消渴,黄疸,喉痹,痔疮,烫火伤。
别名:稻穰、稻藁、稻杆、禾秆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稻属
种:稻及糯稻
分布区域:稻:我国南北各地;糯稻:我国南部和中部
中文学名:稻草
采收时间:收获稻谷时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0-150g;外用适量
2、治翻胃:用旱禾槁烧灰淋汁,带温服之令吐,盖胃中有虫,灰能杀之。(《普济方》)
3、治食牛肉伤食,胸中嘈杂,呕吐恶心,胸口胀满微痛,不思饮食,面皮黄瘦,腹饥,倒饱,食后哽食,膨胀:稻草五钱,砂糖一钱。水煎服。
4、治小儿饮食伤脾,久泻不止:糯谷草三钱,煎服。久泻,加真淮药二钱。(3-4方出自《滇南本草》)
5、治渴:糯稻杆取中一尺烧灰,淋汁饮,或不烧便煎服亦妙。(《世医得效方》)
6、治传染性肝炎:糯稻草、蒲公英各90g。水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7、治喉痹:用稻草烧烟,如做墨法,取细烟,酸醋调,吹入鼻中,如咽得,用芦筒送下喉,少顷,打滚吐出涎。(《普济方》)
8、治伤寒毒气攻手足虚肿,及疼痛欲脱:稻穗烧灰淋汁渍。(《圣惠方》)
糯稻:一年生草本,高1m左右。秆直立,圆柱状。叶鞘与节间等长,下部者长过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狭长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叶片扁平披针形,长25-60cm,宽5-15mm,幼时具明显叶耳。圆锥花序疏松,颖片常粗糙;小穗长圆形,通常带褐紫色;退化外稃锥刺状,能育外稃具5脉,被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雄蕊6;花柱2,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粒饱满,稍圆,色较白,煮熟后粘性较大。花、果期7-8月。
糯稻:我国南部和中部各地均有栽培。
2、《本草图经》:“治马坠补损。”
3、《滇南本草》:“宽中,宽肠胃,下气,温中止泻,消牛、马肉积,宿食,消小儿乳食结滞,肚腹疼痛。草节,走周身经络,治痰火疼痛。”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