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豸山 编辑
冠豸山坐落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以东约六公里处,被誉为“客家神山”,山名历经变易,连城未建县之时为长汀县古田乡,故称此山为东田石。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至元朝,代理县尹马周卿辟山之南北堑,以群峰耸峙,万石纷呈,形如莲花,遂改名为莲峰山,又取山间之奇胜列十三景,用篆文、隶书刻于石,其一曰:冠豸,盖因壁立千仞,形似豸冠。后来便以“冠豸”之名替代莲峰,一直沿用。冠豸山属于丹霞地貌,其自然形态之美在于山之奇险与幽秀,水之清冽与甘甜。远望冠豸,山并不高。登上盘旋的山路,走过“苍玉峡”,来到“半云亭”时,便自然产生“云层觉路岭千寻”的感觉。丹梯云栈紧与半云亭相连,峭壁之上,开凿磴道,垂直如梯,右边是悬崖,岩色赤润,左边是绝谷,谷深万丈。行走在云栈之间,有如行走在古木苍郁的树梢之上,行走在半空的云雾之间。
中文名:冠豸山
外文名:Guanzhai Mountain
得名于: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
景区万园:123平方公里
荣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开放时间:8:00-17:00开放
门票价格:联票(冠豸山、石门湖):130.00元
著名景点:石门湖
建议游玩时长:8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春夏皆宜
冠豸山
冠豸山
龙王是天庭高官(相当于凡尘中的省部级),却被紫霜打成重伤,心里很不服气,就跑到王母娘娘那里去告状。王母娘娘带着龙王和天兵天将来到冠豸山,对紫霜、赶山神和天马进行审问。紫霜说:“龙王是我打的,要罚就罚我。”天马说:“紫霜是我驮着去的,要罚就罚我。”赶山神心想,自己已经年老体衰,正想退休,何不把这事一个人揽下来,就说:“真正打伤龙王的是我和我的赶山鞭,赶山鞭是我的器物,没有我的神力,谁能用它打龙王呢?请王母娘娘放了紫霜和天马,要罚就罚我。”王母娘娘问龙王:“到底是谁伤害了你?”龙王心想,得罪紫霜肯定没有好处,赶山神和天马又都肯承担责任,何不顺水推舟做个人情,便说:“是赶山神骑着天马用赶山鞭把我打伤,与紫霜无关。”王母娘娘遂不问青红皂白把赶山神点化成石峰,在原地禁闭1000年,天马也要点化成石山在原地禁闭1000年,但孙悟空不同意,请求王母娘娘看在他的薄薄的猴面上最少也要少500年。王母娘娘怕孙悟空再来个大闹天宫,就同意只禁闭天马500年。于是天池旁就有了一个象人一个象马的石峰。象人的石峰应该叫赶山神岩,因 为赶山神长得像寿星,象马的石山当地人就叫马头山。 龙王虽然在王母娘娘面前打赢了官司,但对赶山神和天马的严重处罚却心存愧疚,到天庭开会遇见紫霜更是左右为难不知所措。为了巴结紫霜,龙王对紫霜造的冠豸山天池格外呵护,只要水少了一点就立即补上,不敢让天池干涸,因此,冠豸山天池的水不管春夏秋冬还是寒暑阴阳,其水位总是保持在一个特定位置,不枯不溢,实为奇观。冠豸山下的人们发现一夜之间多了寿星岩、马头山、天墙、天池和九曲河,就知道昨夜有神仙光临此地,赶忙烧香摆烛放鞭炮向神仙求愿。因此,冠豸山下的连城人特喜欢烧香摆烛放鞭炮,有俗语云:“可以吃不饱,可以穿不好,早晨傍晚不可以不放炮。”此习俗亦可称作世界奇闻 。
冠豸山
连城山水价值连城! 地处福建西部的连城县的冠豸山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方圆四十里,它于1986年被评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00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9年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冠豸山风景区属丹霞地貌,苍玉峡逶迤而入,一石若悬,流泉从石间穿过,潺潺不断,逾半山处,巨石之上立一松风亭。半云亭筑在山间突出部,仰崖上古树,郁郁苍苍,如在半天。
至滴珠岩,高壁峭立,独留一面,明代名儒黄公甫题刻“冠旨”两字,字径数尺,苍劲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阳镌刻的“上游第一观”五字,是为闽江、九龙江、汀江发源地之一的佐证。过滴珠岩为芳兰谷,谷中兰花香馨远袭。
南面是石园,为清朝林赤章读书处,岩洞深邃,可容数十人,岩顶石花丛植,雨天水从五老峰峥淙泻落,又名“天上来”。过修竹径,越桃源涧,吞红咽绿,上十余折,即为金字泉。
金字泉边有一水塘,名“清如许”,一线天倒映其中,成天地两线,更添情趣。上有项南同志题写的“万峰朝斗”四个大字,过了一线天,便是“白云深处”,旁有仙人所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间传说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云深处登五老峰,可眺望城区。
灵芝峰下为灵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传唐欧阳仙曾在此炼丹。
冠豸山植物
“照天烛”从旁壑中拔地而起,绝无依傍,如红烛高照,傲然燃空。照天烛旁边为莲花洞、五姐妹石。莲花洞内有石椅石桌。寿星峦上,石栏曲折,长寿亭傲然立于飞云树影之中。旁有我国著名书法家罗丹篆写的“人长寿”三字。冠豸山东南有石门湖,潭深壑浅,湖清山秀,酷似一块翡翠镶嵌在冠豸山的奇峰险壑之中。登艇游览,山环水绕,沿途可欣赏“渴马饮泉”、“大象戏水”、“猴狲撞钟”、“三姐妹石”、“疯僧戴帽”等胜景。
冠豸山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存于东山草堂的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清乾隆名士《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在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的墨宝。
风景区在距县城仅一点五公里处,方圆百余平方公里,集山、水、岩、洞、泉、寺、园于一身,拥有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景区,拥有山奇、水秀、谷幽、岩穴迷离之神秀。
出游冠豸山,可先游湖后登山,也可先登山后游湖,不过“逆游冠豸乐趣多”。
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冠豸山
因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武夷山同处一条山脉(武夷山脉),同属丹霞地貌,山势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双绝”美誉。一路行去,这里一峰,那里一岩,如卧虎,如奔马,如蹲师,如戏猴,鬼斧神工,各显其态;三叠潭、香榔幽谷、老虎岩、观音峰、丹梯云栈、一线天等百余个景点,琳琅满目。
鲤鱼背,是一条贴着山崖的崎岖小石道。
听说,有三百六十五个台阶,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昼夜,顺利登上山去就意味着一年平平安安、万事如意。拾级而上,身历其险,自是心无旁骛。偶尔扶栏回眸远眺,莲花峰、秀女峰、骆驼峰,峰峰入眼,雄浑壮丽,形态逼真。
若逢山雾缭绕时,雾中石道就形似鲤鱼追风逐浪。过鲤鱼背,攀到山顶,长寿亭高踞山巅。历尽短暂“艰辛”,终抵山顶,顿觉快意无比,是一种释然的解脱和抚慰。遇碧空如洗艳阳天,凭栏远眺,城镇、田野、山峦,尽收眼底,“无限风光在险峰”。所有尘世杂念,一扫而去。
离长寿亭,一路下山。“一线天”把冠豸山峰一劈为二,左为灵芝峰,右为五老峰,两峰截然分离,间距仅二、三米。
来到镌刻“上游第一观”五字的岩壁前,俯视山下城区,九曲文川,缭绕如练;村舍错落,楼宇林立,田畴如画。
“生命之根”
合并图册
在冠豸山顶长寿亭下的峡谷中,是一根硕大无朋的圆柱形石柱,很高很大。无论是近处仰望还是高处俯瞰,它都象一根高高勃起、威然耸立的男性阳具。它孓然挺立于山谷中、天地间,直指苍穹,充盈着阳刚之气,给人以奋进、拼搏的无限遐想。“生命之门”,在石门湖畔的一面石壁上。光滑的石壁突现一狭缝,缝中临水处有一眼黑色的洞,洞的 四周长着小草、青苔,洞下水光辉映,这活脱脱就是人类的“生命之门”。“生命之根”、“生命之门”,天造地设,同在冠豸。这是上苍给予这方水土的最大赠予,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这是大地与人类血脉相连、气韵相通的守望和搀扶。或许有人在这给了我们生命的造物面前,还羞于启齿,但大自然为我们呼唤了生命之本、生命之源,为我们展现了生命的张力、生命的本原。“生命之根”、“生命之门”,这是真正属于冠豸山独一无二的美,这是冠豸山真正神奇、神秘之处。就此而言,游览冠豸山,就是一次充满人性关怀、闪烁神性光彩的生命朝圣,“獬豸刚正恒久远,生命根源尽释然”。
书院文化冠豸风骨一座山,如果没有文化浸染,也就只是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而冠豸山是有生命的,不仅在于它合“生命之门”、“生命之根”于一体,而且还因为它是一座散发着浓厚文化气息的山。山名由“东田石”、“莲峰山”到后被邑人以“冠豸”两字取代,就赋予了山的文化色彩。
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羊而独角,“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法官可据此判断是非,因而法官的帽子称为“冠豸”,以示公正不阿、除邪扶正之意。山名“冠豸”,可见其寓意深远。与天下名山相比,钟灵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势巍峨称雄,不以香火鼎盛闻名,却以书院众多而自豪。
自南宋到明清,不少文人雅士纷纷在山上结庐倡学,建有“二丘书院”、“樵唱山房”、“东山草堂”、“修竹书院”、“五贤书院”……众多的书院,成为冠豸山一道耀人的风景。迄今,山中留下了四十余处摩崖石刻,最为珍贵的是,东山草堂内珍藏的两块题匾:一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登临冠豸山时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二是清代著名学者、《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在任福建督学期间,慕闽西崇文尚学之风,专程来访冠豸山,留下“追步东山”墨宝,抒发游山心迹。钟灵毓秀的冠豸山,积淀深厚的文化。连城文风鼎盛,作家之多列于全国县级前茅,遂有“文学强县”之称,遂在冠豸山脚下建起了中国、福建作协文学创作基地 。
石门湖
冠豸山
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水面奇观,历历在目,一景接一景,一画连一画,让您亲历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旅程。偶而,一两只白鹭、野鸭,从湖边的绿林中飞出,掠过水面,生机 盎然,引来无数游人惊叫。 石门湖旁边有一块奇石,因形如女性生殖器而被名为“生命之门”,它以独特的身姿诠释着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吐露着冠豸山这本“生命大典”的博大精深。
另外,石门湖携同小三峡、双乳峰、猴孙撞钟等景点一起组成的石门湖景区,游历其间,相信定能让你发现更多美景的。
九龙湖
冠豸山
共有蜘蛛岩、水上金字塔、鄂鱼峰、金鼠岩、九龙献瑞、佛洞、八仙岩等景点20多处,是冠豸山风景区又一颗璀璨明珠。 九龙湖内港汊众多,弯弯曲曲,处处是“水上迷宫”,曲径通幽,是一个珊瑚状的湖泊,而主要有四大龙溏坑、飞龙坑、九龙湾坑和碧螺坑。主要景点有: 九龙献瑞:位于大坝口,九条如巨龙走势的山脉齐聚于次,而其中一条飞龙最为生动形象,蜿蜒曲伸,犹如从天而降猛龙,正潜翔入海,栩栩如生。 金猴戏犬:大坝侧一组丹霞石柱、石壁杨成一幅美妙、画图。正中石柱活象一位魁梧壮汉,为九龙湖守护神。在它的脚下是“金猴戏犬”图,金猴激战天兵天将,面对一群凶神恶煞的围攻,腾身一跃,站于“哮天犬”尾巴上搔首弄姿,戏弄敌人。 如意壁:在一块山崖下方,壁立平整,棱角分明。象一扇洞府山门。(也有人称它为“无字碑”) 灵蚌含珠:一小山丘形似灵蚌,硕大丰满,勃勃生机,犹如正在孕育着无数个珠的蚌母。 飞龙显身:九条献瑞中,其一起在半腰中突然裸露出100余米长龙身。犹如正在它的敌人酣斗中突然显出原形,威风凛凛震慑对方。这是一道“丹霞山脊”也称“石梁”,如攀登这段石梁比黄山“鲫鱼背”更险更奇。
百仙洞:一巨大的峭壁上由于松软的沉积岩被水流冲刷,风霜侵蚀,形成了众多星星点点,大小不一的圆洞,如神仙居处。
八仙岩:上下两岩洞,似如房舍,传说铁拐李曾三次到此。侧弯原有大八仙岩后风化倒塌。
狮子岩:一高耸山崖上端,一侧看似华南虎虎头,而另一侧看却似睡眠中盘作数圈的大蟒蛇。 此外还有木鱼清音、石燕崖、鲸鱼号海轮、高石观音坐莲、仙女洞、柑桔墩等景点和许多未命名的景点。
竹安寨
竹安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的组成部分,一个壁立森严,固若金汤的雄险古寨。竹安寨寓竹保平安之意,位于冠豸山东侧3公里处,建于光绪24年,现仅存遗址,可供凭吊。主要景点有壁立千仞的“南天门”、万夫莫开的“石堑门”、峭壁穿云的“摩天岭”、金声玉振的“回音阶”、直插苍穹的“双剑峰”、常年不溢不涸的“天池”、蔚为壮观的“天墙”和天造地设的“寿星峦”等 。
冠豸山
自南宋到明清,不少文人雅士纷纷在山上结庐倡学,建有众多的书院,石刻,包括南宋大儒、福建四大理学家之一罗从彦手书的“壁立千仞”、明代名儒黄公甫所题“冠豸”、现代著名书法家罗丹的“人长寿”、赵朴初的“造化钟神秀”等书法珍品。早有人言,冠豸山水,雄齐、清秀,景观奇特,有“三绝”:一是竹安寨景区的“寿星石”,栩栩如生;二是竹安寨景区的“水门墙”,气势恢宏;三是冠豸山景区的“照天烛”,拔地而起五十余米,直插云天。
实际上,随着景区的开发,新的景致不断现身,冠豸山风景区之绝景妙色已远非“三绝” 。“生命之根”、“生命之门”,并存于风景区,阴阳称双绝,就令游人惊叹不已,“客家神山”、“生命神山”、“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的赞誉如潮而来。纵览天下名山胜景,有阴或有阳,并不少见,然阴阳相对同一处,实属罕见。所谓“生命神山”,实不为过 。
冠豸山风光
冠豸山的“豸”字在当地一直读作zhài,是古代传说中一种笃忠执著、公正诚信、明辨是非的神兽。在康熙大字典等老出版物中均有“豸”与“廌”通假,读(zhài和宅买切),注释为传说中的神兽。但在2011年第11版前所有大陆解放后出版的字词典中,“豸”只注音为“zhì”,注释为“没有脚的虫子”,一度被游客和一些部门的人误读,广播电视系统播音时也读作“zhì”,电脑也很难打出“廌”字。随着该县旅游业的发展,山名读音成为对外交往的一大障碍,为“豸”字定音的呼声日益急迫。
2003年6月,连城县人民政府向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报送《关于请求加注地名“冠豸山”中“豸”字读音(zhài)的请示》;2004年,福建省民政厅、教育厅和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向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报送请示,请求对“冠”和“豸”予以定音;2004年7月,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组成专家组,赴连城开展了实地考察、查阅文献史料和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活动。
通过考证、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应把冠豸山“豸”字的读音定为“zhài”。
2006年1月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批复福建省民政厅、教育厅和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将福建省冠豸山的山名读音定为“Guànzhài Shān”。
由商务印书馆2011年6月最新出版的第11版新华字典第630页里,首次正式收录冠豸山正式读音“Guànzhài Shān”,并注明:山名,在福建省连城,成为该读音语词的唯一注释。
“冠豸山”读音是唯一的国家三个部委会专门发文正音的地方名,是国家对地方地名进行确认的首创,这也突出了“豸”(zhài)的读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使连城的地理文化得到了正确解释 。
连城兰花
连城兰花自宋始,以朋口镇桂花村最为有名,百余户人家几乎家家种兰,有100余个品种。20世纪80年代末朋口农民联合成立了兰花开发公司,在镇所在地建起了近万平方米的兰花辅。1994年第四届中国兰花博览会上,朋口农民栽培的建兰新品种“三友梅蝶”“南斗素”“阳生素”,分获银奖和2项铜奖。全县现有养兰户2000余户,栽培以素心建兰为主的130多个品种,并曾出口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 。
连城根雕
连城根雕,就是树根造型艺术。它是以一定自然形态的树根为基本素村,经过人为的筛选、观察、艺术构思、加工制作而成为艺术品的一种独特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形式。连城根雕始于宋末元初,历史悠久,艺人辈出。前人的作品大都局限于神像或神案上摆设的吉祥动物。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连城的根艺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作品种类不仅有人物、花卉、动物,还有花插、几、案等。涌现了一批技术精湛、造诣深厚的根雕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有的以古朴浑厚见长,有的师从造化形神兼备,有的构思精妙匠心独运。
连城宣纸
连城宣纸 具有纸质薄韧、颜色洁白、吸水力强等优点,所以是精装印刷、复制描绘、书画装裱的好材料。连城在姑田镇建立了皮宣纸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到日本和东南亚。许多社会名流和文人雅士,都把连城的宣纸当作馈赠亲友的佳品。因此,连城宣纸不仅为连城创汇,也为国家争了光。
慈菇
慈菇,又称剪刀草、燕尾草、蔬卵、思卵,属泽泻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连城已有百余年种植史,县志中有莽菇,即慈菇也,味甘而带苦和慈菇,俗称蔬卵的记载。慈菇是连城的主要特产之一,其主产区分布在莲峰镇的李彭、城西、赤岭和松洋等村,亩产可达千斤左右,高的可达1500斤,每年都有几十万斤上市。慈菇果实为黄白色或青白色球茎,外形呈长圆形,上有肥大的顶芽,表皮有环状节,类似闽南的水仙花种。慈菇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维生素B、C及胰蛋白酶等多种营养成份。慈菇与猪肉(或猪大肠)、大蒜、油炸豆腐等搭配,可加工成慈菇红烧肉、和尚戴帽、慈菇片炒瘦肉等酥香美味佳肴,是宴席上的连城名菜之一。此外,还可制成慈菇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慈菇不仅可作蔬菜,而且还有药用功能,鲜慈菇切碎,加上适量的冰糖和豆油煎煮,临睡前服用可治疗肺结核引起的咳血。另外,将慈菇捣烂与生姜汁调匀,涂敷于皮肤肿痛处,有消炎、退肿、止痛之效。
连城地瓜干
冠豸山
连城的两大特产红心番薯干和黑丫头连城白鸭均驰名中外,有“土藏萌番薯,水游黑丫头”的美誉。
在福建和江西等地,番薯因为憨厚大个的体态,老一辈还称其为懵番薯,伴随动漫文化的热潮和卖萌搞怪元素的流行,大都改称萌番薯。番薯高产,红军当年打游击时物资匮乏,饥一顿饱一顿。后来从山区农民那得知种番薯可有效应对饥饿,便和山区农民朋友一起房前屋后种些番薯,军民们还有口号“土藏萌番薯,吃饱不辛苦”。
连城白鸭
连城白鸭,又名白鹜鸭、乌嘴鸭。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鸭种,据《连城县志》记载,在连城已繁衍栖息百年以上,具有独特的“白羽、乌嘴、黑脚”的外貌特征,因为黑色的脚丫和头部,当地又称“黑丫头”。生产性能,遗传性能稳定,是我国稀有的种质资源。清朝道光年间即为贡品,唯一药用鸭。1999年连城白骛鸭被国家级禽业专家誉为“优秀稀有的地方种质资源,鸭类中的国粹”,2000年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被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无公害产品称号“和“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2年连城白骛鸭被省消费者委员会评为“绿色消费推荐产品”。2013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连城白鸭和红心地瓜干并属连城县两大特产,有“土藏萌番薯,水游黑丫头”的美誉。
四堡漾豆腐
相传,四堡漾豆腐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四堡的木刻雕版印刷业非常繁荣。由于油炸煎炒过的食物易火气上身,而日夜劳作的印刷工人讲究清心润胃,滋阴养元。豆腐文化在四堡就有了历史起源。它以境内独有的
1986年被评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0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
2009年入围国家地质公园。
连城冠豸山生态旅游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