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门县 编辑
石门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地处湘鄂交接,东望洞庭湖,南接桃花源,西邻张家界,北连长江三峡,有“武陵门户”与“潇湘北极”之称。地形呈现弯把葫芦状,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纵横全境的河流沟溪有236条。属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总面积397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石门县常住人口为54.93万人。截至2023年6月,石门县辖4个街道、13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楚江街道楚江路32号。石门地域,自南北朝置石门郡始,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隋开皇九年(589年),废石门郡,建石门县,划归澧州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属常澧专区。1950年,属常德专区。1980年,属常德地区行政公署。1988年,属常德市。石门县有“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柑橘之乡”等称号。2019年12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2022年2月,石门县被全国爱卫会确认为2021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境内有夹山、龙王洞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3年,石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3.5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51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29.52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189.52亿元,增长5.0%。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4.6:34.7:50.7。
中文名:石门县
外文名:Shimen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430726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湖南省常德市
地理位置:湖南省西北部
面积:3970 km²
下辖地区:4个街道、13个镇、4个乡
政府驻地:楚江街道楚江路32号
电话区号:0736
邮政编码:415300
气候条件:属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
人口数量:54.93 万(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壶瓶山风景区、夹山风景区、龙王洞、长梯隘、仙阳湖
火车站:石门县北站
车牌代码:湘J
地区生产总值:373.55 亿元(2023年)
壶瓶山
县城古为荆楚之地,秦隶黔中郡慈姑县。
汉,为零阳县地。
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年),析置天门郡。
晋太康四年(283年),置澧阳县,治所即今县城,并为天门郡治。
陈武帝永安二年(558年),后梁肖察(即皇帝位于江陵之后)罢天门郡,更置石门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石门郡,置石门县,属澧阳郡。
唐,属澧州。
五代,因之。
宋,属澧州澧阳郡。
元,属澧州路。
明,属岳州府澧州。
清,属澧州。
民国,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属常澧专区。
1950年,属常德专区。
1980年,属常德地区行政公署。
1988年,属常德市。
夹山
皂市水库风光
区划沿革
石门县地图
2016年4月26日,湖南省石门县白云镇举行“撤乡建镇”揭牌仪式,根据2015年湖南省行政区划调整公告(6号):撤销白云乡设立白云镇,以原白云乡的行政区域为白云镇的行政区域。2017年2月,石门县新铺、子良等2个乡将撤销乡建制,并在各自原行政区域基础上设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石门县辖4个街道、13个镇、4个乡,另有4个农林场、1个管理处、1个管理区:楚江街道、二都街道、宝峰街道、永兴街道,蒙泉镇、夹山镇、易家渡镇、新关镇、皂市镇、维新镇、太平镇、磨市镇、壶瓶山镇、南北镇、白云镇,新铺镇,子良镇,罗坪乡、雁池乡、三圣乡、所街乡、龙凤园艺场、大同山林场、秀坪园艺场、东山峰农场、洛浦寺林场,夹山管理处、东山峰管理区。 县人民政府驻楚江街道楚江路32号。
位置境域
石门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处湘鄂边陲,东连澧县、临澧,南接慈利、桃源、西抵桑植、鹤峰,北毗五峰、松滋。地处东经110°29’~111°33’,北纬29°16’~30°08’之间。 总面积3970平方千米。
石门县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石门县风光
石门县地形呈现弯把葫芦状,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西北部,群山叠翠,东南部,平岗交错。陆地最低处为蔡家溪与澧水汇合处,海拔42.5米,最高处是壶瓶山顶,海拔2098.7米;全县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南部有十九峰、观国山、太浮山;中部有燕子山、云落观、八户山;西部有东山峰、亮垭山、鹅公山;北部有太青山、壶瓶山等。沱、渫、道、澧四水域有子良、磨市、雁池、二都、易家渡、蒙泉等河谷平原,乃全县境内之“膏腴”。水文
石门县纵横全境的河流沟溪有236条。发源或流经县境的有澧、渫、沱、澹、道、黄、涔7条水,沱水、澧水、道水自西向东,分别贯穿县境北部、中部、南部,入松滋,临澧,而后汇入洞庭。渫水从西北往东南纵贯,长约165千米。
气候
石门县属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境内年平均气温18.40C,最冷的元月平均气温5度,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8.6度,全年无霜期282天,日照1554.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90.3毫米。
植物资源
石门县境内植物种类繁多,珍稀植物相对亦多,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光叶珙桐、伯乐树、香果树、银杏、南方红豆杉等6种,属二级保护的有连香树、杜仲、蓖子三尖杉、刺楸、榉木等15种,属三级保护的有楠木、檫树等14种。占全省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的80%。这些珍稀植物大部分属于第三纪冰川期的古植物和第三纪以前的孑遗树种,有“活化石”之称。其中,湖南花楸、石门鹅耳枥、长果秤锺树和武陵松为从来没有发现的新种,被誉为“天外来客”。另外,境内还保存有大树、古树数千株。
动物资源
石门县境内山多川多动植物多,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金钱豹、云豹、林麝、金雕等5种,二级保护的有大鲵、鸢、赤腹鹰、苍鹰、松雀鹰、黑冠鹃隼、普通鵟、白尾鹞、游隼、红隼、灰背隼、红腹锦鸡、白尾长冠雉、红腹角雉、勺鸡、红翅绿鸠、红角鸮、领角鸮、褐鱼鸮、大鵟、白腹鹞、白头鹞、鹊鹞、凤头鹣、雀鹰、燕隼、穿山甲、水獭、猕猴、藏酋猴、黑熊、青鼬、金猫、黑麂、牙獐、大灵猫、小灵猫、苏门羚、青草獐等49种,另有野猪、猴面鹰、五步蛇、岩蛙等三级保护动物及省级保护动物多种。占湖南省国家级保护动物的70%。
矿产资源
石门县矿产资料较为丰富,据地质探明,全县境内发现矿产资源达35种之多,不愧为名副其实的“矿都”。其中不少矿产不仅品位高,而且产量大,无论质与量,都能居全省、全国、甚至全球之前列。主要矿产有雄黄、矽砂、煤炭、石膏、石煤、磷矿、水泥灰岩,白云石、海泡石、大理石、重晶石、赤铁矿、矾矿等,各类矿产的矿床、矿点320多处。其中大型矿床19处,中型矿床48处,小型矿床37处,遍布于全县19个乡镇,且矿床埋藏较浅,易于开发。全县矿石总储量为130亿吨,潜在经济价值1600亿元,人均潜在价值23万元,地均4000万元/平方千米。现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达15种。
此外,还有褐铁矿、硫铁矿、菱铁矿、镜铁矿、锰矿、铜矿、油页岩、萤石、耐火粘土、造型用砂、粘土、陶土、滑石、方解石、砧用粘土、砾石砂、红土等多种矿产。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石门县常住人口为54.93万人 ,2023年末,石门县总户数228665户,户籍总人口649217人,其中城镇人口234007人,乡村人口415210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33053人,女性人口316164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54.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90万人,城镇化率48.97%。
民族构成
石门县有汉族、土家族、蒙古族等3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综述
石门县
2023年,石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3.5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51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29.52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189.52亿元,增长5.0%。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2%、27.0%和60.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1.1和2.6个百分点。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4.6:34.7:50.7。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1.22亿元,增长4.9%,占全县GDP的11.0%。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石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6%。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23个,其中新开工120个。按产业分:一产业投资增长38.4%;二产业投资增长7.8%;三产业投资下降22.8%。工业投资增长7.8%,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2.0%。
2023年,石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4.3%。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226.45万平方米,下降15.6%,其中住宅187.86万平方米,下降13.0%;房屋竣工面积64.46万平方米,增长403.6%,其中住宅52.14万平方米,增长338.5%;商品房销售面积37.82万平方米,下降18.6%,其中住宅32.38万平方米,下降15.0%;商品房销售额15.98亿元,下降26.9%,其中住宅销售额12.74亿元,下降17.8%。
人民生活
2023年,石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1%。全县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487元,增长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21元,增长3.4%,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3%,其中工资性收入15173元;经营净收入9273元;转移性收入6512元;财产性收入266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2元,增长7.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其中工资性收入6056元;经营净收入6765元;转移性收入5091元;财产性收入210元。
2023年,石门县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3271元,增长1.9%。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27464元,增长3.1%,其中食品烟酒支出7659元;衣着支出1773元;居住支出6177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594元;医疗保健支出1885元;交通通信支出3402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4324元;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652元。人均住房使用面积73.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348元,增长0.4%,其中食品烟酒支出5582元;衣着支出825元;居住支出5180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509元;医疗保健支出2622元;交通通信支出2160元;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213元;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256元。人均住房面积87平方米。
第一产业
石门县风光 长梯隘 溶洞
2023年,石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0.33万亩,比上年下降0.5%。粮食播种面积72.30万亩,下降0.2%,其中水稻面积40.31万亩,下降2.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8.03万亩,下降0.7%,其中油料种植面积43.32万亩,下降1.3%;棉花种植面积1.15万亩,下降4.9%;烤烟种植面积2.54万亩,增长0.3%;蔬菜种植面积17.17万亩,与去年持平。
2023年,石门县果园面积33.15万亩,增长1.6%,其中柑橘面积31.94万亩,增长1.6%。年末茶园面积13.19万亩,增长0.9%。
2023年,石门县粮食总产量30.25万吨,增长1.3%,烤烟、蔬菜、茶叶、柑橘均保持增产态势。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 |
粮食 | 吨 | 302500 | 1.3 |
其中:稻谷 | 吨 | 184450 | -2.1 |
荞麦 | 吨 | 311 | -15.5 |
玉米 | 吨 | 85000 | 6.4 |
豆类 | 吨 | 7128 | 7.0 |
油料作物 | 吨 | 56517 | 3.4 |
其中:油菜籽 | 吨 | 55173 | 3.5 |
棉花 | 吨 | 1116 | 0.5 |
烤烟 | 吨 | 3708 | 2.1 |
蔬菜 | 吨 | 336750 | 3.3 |
茶叶 | 吨 | 17710 | 2.3 |
柑橘 | 吨 | 469404 | 8.3 |
参考资料: |
2023年,石门县木材间伐量39731立方米,活立木蓄积1620.37万立方米。2023年,石门县肉类产量9.40万吨,下降1.1%,其中猪肉产量4.91万吨,下降1.0%。2023年,石门县淡水养殖面积8.03万亩,下降2.8%;水产品产量11850吨,增长1.3%。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 |
生猪出栏 | 万头 | 66.82 | -1.2 |
生猪存栏 | 万头 | 39.84 | -9.2 |
牛出栏 | 万头 | 3.79 | -7.6 |
牛存栏 | 万头 | 8.20 | -10.2 |
羊出栏 | 万只 | 47.82 | -13.7 |
羊存栏 | 万只 | 38.22 | -12.9 |
家禽出栏 | 万羽 | 2200.46 | 0.9 |
家禽存栏 | 万羽 | 1268.00 | 0.3 |
家禽产量 | 万吨 | 3.17 | 1.0 |
参考资料: |
2023年,石门县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066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年末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20家,成员7.31万户。家庭农场3666个,经营土地面积14.33万亩,休闲农业经营主体78个。全县有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79个,其中绿色食品34个,有机食品45个。
2023年,石门县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1个,市级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园5个。高标准农田建设2.74万亩。
第二产业
2023年,石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08.06亿元,增长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9.9%。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 |
水泥熟料 | 万吨 | 361.06 | -11.5 |
水泥 | 万吨 | 443.54 | 7.9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63.61 | -2.2 |
其中:火电 | 亿千瓦时 | 58.70 | -3.8 |
其中:水电 | 亿千瓦时 | 4.42 | 10.2 |
参考资料: |
2023年,石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344.15亿元,增长0.7%;营业成本286.86亿元,增长1.0%;实现税金及附加1.78亿元,下降10.1%;应交增值税3.47亿元,下降8.7%;利润总额10.41亿元,下降25.0%;亏损企业15家,亏损面8.1%,亏损额1.00亿元,增长44.9%。
2023年,石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62亿元,下降8.3%。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58亿元,下降20.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3.91万平方米,下降22.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78万平方米,增长10.9%。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石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38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5亿元,下降0.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42.37亿元,餐饮收入1.78亿元。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40.26亿元;乡村3.89亿元。
2023年,石门县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0.28亿元,比上年增长6.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46亿元,增长11.5%。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9.75亿元,增长15.6%。
对外经济
2023年,石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48827万元,下降52.5%,其中出口总额45740万元,下降55.5%。全县商品出口企业21家。全县全年引进内外资总额158.0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4千美元,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158.09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8个。
交通、邮电和旅游
2023年,石门县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64亿元,同比增长5.6%。
2023年,石门县邮政部门业务总量10882.73万元,增长12.6%;三大运营商业务总量4.07亿元,增长4.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3.27万户,增长4.0%,全县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6.98部/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19.54万户。
2023年,石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591.48万人次,增长67.5%;创国内旅游总收入64.38亿元。全年因私出境7059人次。
金融
截至2023年末,石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79.17亿元,增长5.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06.19亿元,增长13.9%。
指标 | 单位 | 年末数 | 比上年末±% | |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 亿元 | 379.17 | 5.1 | |
其中:境内存款 | 亿元 | 379.13 | 5.1 | |
#住户存款 | 亿元 | 323.50 | 12.0 | |
活期存款 | 亿元 | 74.34 | 0.8 | |
定期及其他存款 | 亿元 | 249.16 | 15.8 | |
非金融企业存款 | 亿元 | 22.05 | -23.4 | |
活期存款 | 亿元 | 18.09 | -22.1 | |
定期及其他存款 | 亿元 | 3.96 | -28.4 | |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 亿元 | 0.05 | 31.2 | |
境外存款 | 亿元 | 0.04 | -27.2 | |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 亿元 | 306.19 | 13.9 | |
其中:境内贷款 | 亿元 | 306.18 | 13.9 | |
#住户贷款 | 亿元 | 108.93 | 7.0 | |
短期贷款 | 亿元 | 30.30 | 20.5 | |
中长期贷款 | 亿元 | 78.64 | 2.6 | |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 亿元 | 196.25 | 20.4 | |
短期贷款 | 亿元 | 22.49 | 72.3 | |
中长期贷款 | 亿元 | 160.89 | 15.9 | |
境外贷款 | 亿元 | 0.01 | -31.3 | |
参考资料: |
截至2023年末,石门县拥有证券公司营业部1家,全县商业保险分支机构完成保费收入94745万元,增长0.1%。
铁路
石门县北站
公路
石门县共有省道406.7千米,S303、S304两条省道贯穿县境;有县、乡道1409千米,80%以上的乡镇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有村道1952.8千米。
水运
石门境内建有闫家坝水运码头,最大吨位为100吨级。丰水期可直接从石门下船,枯水期可从澧县阳湖口码头或津市竹木坪码头下船(距石门60千米),经洞庭湖入长江。
教育事业
石门县一中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石门县有地震台站3个,法定计量检定技术机构1个,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500台件。特种设备生产单位2家,特种设备数量3885台。全县各类科普协会368个,举办科普宣讲活动60次,实用技术培训400次。全年授权专利178件,其中发明专利24件。签订技术合同275项,成交金额25.06亿元。
文化事业
石门图书馆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石门县有卫生机构56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各1个。全县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4317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1600张。全县编制内卫生技术人员2597人,其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686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03人。全县注册护士2291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石门县有体育场地1560个,其中体育馆3座,运动场1446个,游泳池6个,各种训练房105个。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24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5项次,全年获得亚洲冠军1个。
社会保障
石门县风光
截至2023年末,石门县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447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59人,全年发放保障经费472万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262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900人,全年发放保障资金4975万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为6504元/年。
环境保护
2023年,石门县批准建设用地310.01公顷,建设占用耕地68.05公顷,补充耕地1184.90公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30.86公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2547.15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0592.84公顷,旱地面积11951.02公顷。全县基本农田27496.53公顷。
2023年,石门县完成造林面积873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平方千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66568公顷。森林覆盖率60.4%。已发现的矿种36种。年平均气温18.4℃,年总降水量927.1毫米,年日照总时数1554.5小时。人均用水量739.5立方米。
2023年,石门县用电量13.46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6%,其中工业用电量5.26亿千瓦时,下降8.4%,居民生活用电量4.18亿千瓦时,下降6.0%。全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58.21万吨标准煤,下降7.5%,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变动率-13.3%。
2023年,石门县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92.6%;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7.3%;化学需氧排放量下降47.4%;氨氮排放量下降34.9%;氮氧化物排放量增长1.1%;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综合削减率28.6%,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68平方米。
安全生产
2023年,石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7838.73公顷,其中成灾面积2410.31公顷,绝收面积1130.01公顷。
2023年,石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生产事故7起,死亡7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187人,全年森林火灾0起。
地名由来
石门,自南北朝置石门郡始,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县名来历传说不一,主要有三:一曰:县城以东二里处两岩壁立如门;一曰:县城以西三里地杨岭岗与新街口附近之石山,隔河对峙似门;一曰:县城以东15里处有岩门口。三者虽方位、距离不同,但俱说明系地形特征而得名。
非遗
截至2023年末,石门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7个,市级9个。
文物
夹山寺
夹山寺位于石门县夹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心景区,含灵泉禅院和闯王墓。夹山寺建筑群地方特色鲜明,是研究湘西北古建筑的重要资料。201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夹山寺
皂市遗址
皂市遗址是澧阳平原重要的典型大遗址之一,发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先后3次正式发掘,遗址包含有新石器时代、商代、东周三个时期的文化层,遗址总面积达101.45公顷,核心遗址区面积达9万平方米。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900-7200年,对构建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谱系与年代序列有重要意义,被考古界命名为“皂市下层文化”。201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文庙
石门文庙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楚江镇文庙路6号,始建于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迁建今址,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先后进行了多次维修或重建。文庙坐西北朝东南,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原有四进三院,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现存三进两院,占地面积4493.44平方米。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文庙头门正面
民俗文化
敬土地
石门风光
石门先民神化土地,崇拜土地,想象出了各种各样的土地神,俗称“土地菩萨”,简称“土地”。在石门人的心目中,土地神的法力甚大,除管五谷生长,风调雨顺外,主要掌管人的疾病祸福。因此,石门人极端崇拜“土地菩萨”。石门西北乡的“土地菩萨”很少建土地庙,多是在村头寨尾或田边地角,用“三块岩板立个屋,两张黄纸做大门”。石门南乡一般正式建个一二米高左右的小岩屋,特别是石门县的易家渡镇土地庙建得高大雄伟,而且保存完好,估计有20多座。石门西北乡土地庙里一般不放土地公神像,哪里有小岩屋哪里就有了“土地菩萨”。所以石门“土地”到处都有,随处可见,随到随拜。一个土地庙,往往成为一户人家,一村一寨的保护神。石门“土地”按其司职不同有八种之多。
敬古树
石门有许多植物崇拜遗俗。屋前屋后如果有一棵上百年历史的大树就称之为古树,古树不仅不能砍,连树枝也不能去折断,否则惊动了树神会不吉利。石门人常常在古树蔸脚下砌一小石屋,逢年过节或不定期去烧香拜树。
古代石门人常常会观察古树神奇地显“灵”,预兆某种事情出现。譬如石门覃氏把白花树崇拜成神树,称作“菩舍树”。覃氏感念它的灵异,在树后建祖祠,定堂号“白花堂”,对树特别保护,根部培土施肥,四周砌石栏,防止别姓嫉妒破坏。相传,每当覃氏子孙返乡祭拜菩舍树,叩头一次,花就自落一朵,祭拜人多,叩头亦多,白花自落遍地,待到祭拜完毕,菩舍树下落英缤纷。覃氏子孙在鞭炮锣鼓声中,在菩舍树下,跳毕兹卡舞“舍巴日”。他们绕树而舞,跳出单摆、双摆、旋转摆来。
另外石门人对“生物活化石”银杏树(俗称白果树)非常崇拜。石门人常常对着白果树合十许愿或祈福降祗。
截至2023年末,石门县等级旅游区(点)4家,其中4A级及以上2家。
壶瓶山
壶瓶山风光
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坐落在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08千米,总面积665.8平方千米,主峰高达2098.9米,为湖南第一高峰,有“湖南屋脊”之称,被列为湖南省十大山岳景观之一,湖南省十个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发建设单位之一,国家AAAA级景区建设目标单位之一。其间具有神话色彩的“神景洞”坐北朝南,洞深数十里;神景洞顶一带20多万亩原始森林,为世人所瞩目,树木达670多种,属国家1、2、3类保护的树种就达20多种。200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联盟、世界银行将壶瓶山确定为全球200个重点生态区之一(中国共9个)。仙阳湖
仙阳湖景区
夹山
夹山
蒙泉湖
蒙泉湖 四十八寨
龙王洞
石门 龙王洞
长梯隘
长梯隘 红石林
景区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花丝洞、青石林、红石林、牙齿洞、东湖、西湖、天井屋、观景亭、香炉观(古庙)、观猴峡、百果园、石鼓、百丈峡洞(华中第一大、长洞)、岩子口和龙头河峡谷(统称黄虎港峡谷,是华南第一峡谷)、万亩生态林观光园,钥匙头、高门坎、高窗户吊脚木质结构房屋群、道尔堰山顶出泉水、古汉墓、千年银杏古木参天、亮垭山狩猎场等。
云顶滑雪场
云顶滑雪场鸟瞰图
石门文庙
石门文庙(孔庙)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庙址几经变迁,现存孔庙为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石门县令周邦领建,建筑群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现尚存两个四合院。200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庙融官式建筑与民间建筑于一体,其木雕、石刻含浓郁的地方民族民俗文化特色。2016年,石门文庙入选国家级3A旅游景区。
中国(石门)柑橘节
石门茶
石门是湖南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其西北部渫水两岸武陵山脉东端海拔500~1000m的云雾山中,茶园四周的大气、土壤、水源等无污染,截至2011年,有茶园面积6.8万亩,其中有机茶面积3700亩,年产量3000多吨。其中,“石门银峰”已成为石门县的一大公共名优茶品牌。
石门茶成名于宋代。晚清年间,广东商人卢次伦在壶瓶山镇开办茶厂“泰和合茶号”,高峰期拥有员工6000人,茶农万余人,1899年生产“宜红茶”30万斤,茶叶全部远销英国,“北祁红,南宜红”名闻遐迩。民国时期,石门为全省13个茶叶主产县之一,1933年产茶120吨。1949年,全县茶叶面积1万亩,产茶156吨。石门成了孕育“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禅之乡”、“全国绿茶出口基地县”、“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和“全国茶叶优势区域重点县”。
石门马头山羊
石门马头山羊,湖南省石门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马头山羊是石门县人民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大型肉用山羊品种,因其头无角,形似马头,所以称为马头山羊。石门马头山羊是国家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肉用羊品种,以其生长快、繁殖率高、板质量好、屠宰率高、肉质好等指标居中国肉羊之首,在世界肉用山羊中列第四位。
2012年12月18日,石门马头山羊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石门土鸡
石门土鸡,湖南省石门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石门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石门土鸡”品种特性,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汤汁醇厚,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滋补性强的特点。
2014年04月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石门土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8年8月,湖南省政府批复同意石门县脱贫“摘帽”。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2019年3月6日,石门县入选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
2019年11月,石门县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2019年12月,石门县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3月19日,石门县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0年5月,石门县入选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6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
2020年9月,石门县被确定为湖南省综合油料大县。
2020年11月,石门县被评为第十届湖南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县(市)。
2020年11月,石门县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2022年,石门县荣获“2021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称号。
2022年,石门县荣获湖南省“全省耕地抛荒治理先进县”称号。
2023年,石门县荣获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3年1月,石门县入选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