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城县 编辑
汝城县,隶属湖南省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东邻崇义县,南界仁化县、乐昌市,西接宜章县,北连资兴市、桂东县,总面积240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汝城县辖9个镇、5个乡。2023年,汝城县常住人口34.01万人。汝城,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称。晋,析晋宁县置汝城县。1995年,汝城改属郴州市。汝城县是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古祠堂之乡、湖南省际边界示范县、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2019年3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汝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3年,汝城县地区生产总值109.56亿元,比上年增长4.2%。
中文名:汝城县
外文名:Rucheng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431026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湖南省郴州市
地理位置:湖南省东南部
面积:2401 km²
下辖地区:9个镇、5个乡
政府驻地:卢阳镇
电话区号:0735
邮政编码:4241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34.01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车牌代码:湘L
地区生产总值:109.56 亿元(2023年)
汝城县地图
春秋、战国,汝城为楚南边境地。秦代,属长沙郡郴县地。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分长沙南部置桂阳郡,汝城属桂阳郡郴县。永和元年(136年),析郴县置汉宁县,汝城为桂阳郡汉宁县。
三国,汉宁县改为阳安县,汝城为阳安县。
汝城县
西晋初,阳安县改称晋宁县,汝城属晋宁县。东晋升平二年(358年),析晋宁县置汝城县,辖今汝城、桂东县地,属桂阳郡。南朝陈永定三年(559年),废汝城县置卢阳郡。天嘉元年(560年),置卢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卢阳郡,卢阳县隶属郴州。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义昌县,辖今汝城、桂东县地,属桂阳郡。
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改义昌县为郴义县,属郴州。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郴义县为桂阳县。嘉定四年(1211年),析桂阳县零陵乡、宜城乡置桂东县。
元、明,仍为桂阳县,属郴州路。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改桂阳县为义昌县。康熙十八年(1679年),复称桂阳县。
民国2年(1913年),撤销郴州、桂阳州,划归衡阳道,原桂阳州改为桂阳县,本县复称汝城县,属衡阳道。民国7年(1918年),废道,汝城县直隶湖南省。民国26年(1937年),汝城县属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1940年),汝城县属湖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汝城县属郴县专区。
1952年,属湘南行政公署。
1954年,又属郴县专区。
1959年,汝城县、桂东县合并为汝桂县。
1960年,郴县专区改名为郴州专区,汝桂县属郴州专区。
1961年,撤销汝桂县,恢复汝城县、桂东县建置。
1968年,郴州专区改称郴州地区,仍属郴州地区。
1995年,撤销郴州地区,设立地级郴州市,汝城改属郴州市。
区划沿革
汝城县行政区划图
1955年8月,将一区改名为城关区,二区为井坡区,三区为文明区,四区为田庄区、五区为永丰区,六区为热水区,七区为延寿区,八区为马桥区,九区为东岭区。
1956年5月,撤销9个区,将138个小乡、1个镇合并为22个乡、1个镇。
1957年1月,设立延寿、热水两个办事处。
1958年6月,增设小垣镇。10月,撤销全县22个乡、2个镇,成立15个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汝城县辖22个公社、1个镇。
1984年4月,公社建乡,全县22个公社、1个镇改为22个乡、1个镇。
1985年7月,撤销东芒乡,改为小垣镇。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6月,汝城县辖9个镇、5个乡:热水镇、土桥镇、泉水镇、暖水镇、大坪镇、三江口瑶族镇、卢阳镇、马桥镇、井坡镇、南洞乡、濠头乡、延寿瑶族乡、集益乡、文明瑶族乡,另辖:大坪国有林场、汝城经济开发区。
位置境域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 地处南岭山脉、罗霄山脉交界处,介于东经113°16′17″ ~113°59′21″ ,北纬25°19′5″ ~25°52′57″ 之间。东邻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南界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乐昌市,西接宜章县,北连资兴市、桂东县。东西长72千米,南北宽63千米, 总面积2400平方千米。
汝城县人民政府
地质
汝城热水风光
汝城县地层自元古界至新生界,除寒武系上组、奥陶系、志留系及三迭系缺失外,其余均有分布。汝城县处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中段与新华夏“多”字型构造带的交汇部位。构造极为复杂,形迹多样,按其力学性质、展布方向,大体可分为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华夏系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山字形构造和旋转构造。岩浆岩分布面积较大。约为54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22.5%;所见岩体呈岩基、岩株、岩枝、岩脉状产出,形成时代主要为燕山期,印支期只有小块出露。
地形地貎
汝城县
汝城县东南到东部则为东岭—集龙山地;在北部山岭中间,则有海拔800米以下的南洞盆地。县城海拔593米,县境内有海拔标注1000米以上的山峰274座,基本上分布在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14座。最高点五指峰,位于小垣镇境内,海拔高1726.6米。最低点在南面的三江口开发区,海拔160米。地面最大绝对高差1566.6米。
气候
汝城县
汝城县气候垂直变化、地域差异较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平均173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39%。年太阳总辐射113.1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6.6°C。水文
汝城县共有大小河流696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千米77条,河流总长1766.2千米。河流呈辐射状,向东流入赣江,向南注入北江,向西纳入湘江。其特点为:水流急,落差大,河面狭,暴涨暴落。县内有五条主要河流:浙水、沤江、滁水、集龙江、九龙江。地下水主要储存于泥盆及石炭系溶洞、断层孔隙、发育破碎的变质岩岩缝裂隙和第四纪冲积层砂砾石以及表层土渗透,植物根系含水之中。地下水的来源系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
土壤
汝城县土壤分为10个土类,29个亚类,78个土属,217个土种。
植被
汝城县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生物群落呈立体状分布。植被多样,树种资源丰富,原始森林所存不多。现有森林多为次森林。主要植被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高山草地等五大类。
水资源
汝城县水能理论蕴藏量37万千瓦,小水电装机容量34.62万千瓦。
土地资源
汝城县耕地面积26789.36公顷,基本农田22100公顷,批准建设用地59.0162公顷,建设占用耕地35.5774公顷,补充耕地69.5621公顷。
生物资源
汝城县野生动物有:水鹿(山牛)、鹿、野山羊、野鸭、鹰、猫头鹰、雁、银鱼等。 野生植物种类有灌木83科、677种。珍贵树种有银杏、水杉、福建柏、华南五针松、凹叶厚朴、白花泡桐、华南栲、金叶白兰、铁坚杉等。 森林覆盖率73.49%,活立木蓄积1378.0754万公顷,造林面积1087公顷,荒地造林面积424公顷,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33333公顷。自然保护区个数2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9236公顷。
矿产资源
汝城县位于南岭北麓多金属成矿带,矿藏分布较广,矿种较多,有色金属矿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铁、钨、钼、铋、铅、锑、锌、铜、铍、铀、锡、莹石、稀土、钾长石等23种。其中铁、钨、铜、稀土、钾长石、莹石矿、大理石储量较大,铁矿1.23亿吨、钨矿10万砘、钾长石80万吨、莹石矿100万吨、大理石10亿立方米。有矿床、矿点、矿化点95处。其中大型黑色金属矿床1处,大型有色金属矿床1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5处。
2023年,汝城县常住人口34.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65万人,乡村人口17.36万人,城镇化率48.96%,比上年提升1.67个百分点。出生人口1934人,出生率为4.51‰;死亡人口2993人,死亡率为6.97‰;自然增长率下降2.47‰。
综述
2023年,汝城县地区全年生产总值109.56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7.57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61.88亿元,增长5.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8.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5.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6.5%。
人民生活
2023年,汝城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46元,比上年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53元,增长4.8%。城镇居民按类别分,工资性收入22851元,增长4.9%;经营净收入2161元,增长9.8%;转移净收入2871元,增长1.9%;财产净收入1470元,增长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43元,增长7.6%。农村居民按类别分,工资性收入8484元,增长7.2%;经营净收入2393元,增长9.7%;转移净收入4030元,增长5.9%;财产净收入236元,增长7.4%。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4,较上年缩小0.05。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汝城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下降23.3%,第二产业增长1.7%,第三产业增长14.5%。按经济类型,国有投资增长99.4%,非国有投资下降3.5%,其中,民间投资下降1.1%。按投资方向分,工业投资增长1.7%,民生投资增长51.2%,生态投资增长41%,基础设施投资下降45.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6%,工业技改投资下降19.1%。
2023年,汝城县房地产开发投资6.41亿元,比上年下降9.6%。其中住宅投资5.81亿元,下降7.1%。商品房销售面积24.67万平方米,下降18.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3.42万平方米,下降22.7%。商品房销售额12.5亿元,下降18.7%。其中住宅11.3亿元,下降23.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05万平方米,增长35.8%。
财政
2023年,汝城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地方财政收入5.77亿元,增长2.3%。其中税收收入3.81亿元,下降13.4%;非税收入1.96亿元,增长58.2%。
第一产业
汝城县
2023年,汝城县粮食产量15.3万吨,增产5.5%。其中稻谷产量11.88万吨,增产5.0 %,玉米产量1.91万吨,增产8.9%。
2023年,汝城县油料产量1.07万吨,比上年增产27.4%。 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4.45万吨,增产3.1%。水果产量4.19万吨,增产3.5%。茶叶产量486.9吨,增产4.5%。
2023年,汝城县猪牛羊禽肉产量3.83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猪肉产量3.8万吨,增长4.7%。禽蛋产量1.03万吨,增长13.2%。年末生猪存栏33.75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1%;全年生猪出栏51.71万头,比上年增长4.6%。全年水产品产量1184吨,增长2.7%。
2023年,汝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582个,家庭农场626个,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认证个数88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53万亩。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汝城县工业增加值19.36亿元,比上年增长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9.9%;股份制企业增长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5.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8.8%,制造业下降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3.7%。
2023年,汝城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比上年下降0.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3.8%,食品制造业增长18.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8.1%,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18.5%,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下降10.7%,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17.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0.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8.2%,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4.3%,汽车制造业增长26.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
2023年,汝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3.22亿元,下降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83亿元,下降15.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0.16亿元,增长33.3%;股份制企业2.5亿元,下降16.7%;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78.8%,比上年增长1.46个百分点。年末资产负债率为54.7%,比上年末降低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5.9%,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390万元,下降42.3%。
2023年,汝城县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原矿8.86万吨,增长1.07%;稀有稀土金属矿1.76万吨,增长9.9%,建筑用天然石料1.89万立方米,下降15.2%;大米1.33万吨,下降14.3%;精制茶727.9吨,增长17%;商品混凝土13.6万立方米,下降37.9%;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1.89万平方米,下降15.2%;自来水生产量2032.6万立方米,增长0.5%。
建筑业
2023年,汝城县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8.23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3.43亿元,比上年增长4.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9.54万平方米,增长2.9%。其中新开工面积61.99万平方米,增长2.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6.89万平方米,增长7%。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汝城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72亿元,比上年增长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13.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45亿元,增长13.4%;金融业增加值7.48亿元,增长8.4%;房地产业增加值11.65亿元,增长0.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邮电业
2023年,汝城县邮政业务总量8227.05万元,比上年增长84.9%。电信业务总量2.26亿元,增长14.4%。
国内贸易
2023年,汝城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4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城镇43.78亿元,增长7.9%;乡村2.16亿元,增长4.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40.76亿元,增长8%;餐饮消费额5.17亿元,增长5.5%。全年限额以上法人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9.58亿元,增长14.2%。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2.6%,饮料、烟酒类增长12.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8.0%,化妆品类增长11.6%,日用品类增长13.2%,五金、电料类增长5.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2%,中西药品类增长8.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1.9%,家具类增长18.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6.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3.3%,汽车类下降19.6%。
对外贸易
2023年,汝城县外贸进出口总额1.96亿元,比上年下降57.9%。新增外资企业1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6.9%。实际到位内资113.24亿元,增长16.4%。引进2亿元以上境内省外项目数14个,引进2亿元以上境内省外资金94.8亿元。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汝城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9.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1%。其中住户存款165.64亿元,增长13.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2.12亿元,增长12.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9.55亿元,增长20.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2.12亿元,增长12.3%。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97亿元,比上年下降4.5%。其中寿险1.9亿元,下降10.7%;健康险0.67亿元,下降32.6%;人身意外伤害险0.061万元,下降7.9%;财产险1.07亿元,增长8.8%。原保险赔付支出1.28亿元,增长17.6%。其中健康险0.41亿元,增长8.9%;人身意外伤害0.016亿元,增长26.8%;财产险0.64亿元,增长99.2%。
旅游业
2023年,汝城县旅游总收入50.37亿元,增长48.8%,国内旅游人数496.51万人,增长48.97%。
天然热泉
357国道 、厦门—成都高速公路、湘深高速、106国道、324省道贯穿汝城县全境。2023年,汝城县公路通车里程5503.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8.25公里。年末机动车保有量9.32万辆,其中汽车3.91万辆,摩托车5.39万辆,农用运输车196辆,挂车107辆。本年新注册汽车5293辆。
县委书记 | 马文才 |
县长 | 文建军 |
截至2024年3月 |
教育事业
汝城县
科学技术
2023年,汝城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签订技术合同78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97亿元。授权专利127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工矿企业授权6件。
文化事业
半条被子
截至2023年末,汝城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个,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
2023年,汝城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5.5万人,增长0.1%。全县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2项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2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汝城县卫生机构326个,其中医院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0个,村卫生室254个。卫生技术人员230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09人,注册护士1043人。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31人。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卫生技术人员13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536张,其中医院床位数1259张,乡镇卫生院21个,床位数1192张,卫生技术人员665人,妇幼保健机构床位数85张。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汝城县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24870人,增长9.3%。其中参保职工人数19871人,增长10.8%;离退休人数4999人,增长3.8%。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962人,增长3.9%。其中参保职工人数10234人,增长3.8%;离退休人数4728人,增长3.9%。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5752人,下降0.5%。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22397人,增长18%。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4121人,增长0.8%。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96万人,下降3.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5万人,增长2.1%。其中职工1.33万人,增长1.03%;退休人员0.72万人,增长4%。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1.33万人,增长1.03%。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人数1203人,下降14.5%。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728万元,下降12%。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人数1.09万人,下降16.5%。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3461.2万元,下降33.1%。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180万元,增长18.1%。筹集福彩公益金862万元,下降26.6%。直接接收社会捐赠41.67万元,下降18.6%。新改建公办养老机构1所,公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数280张。
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舞(汝城香火龙)
龙舞(汝城香火龙),湖南省汝城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汝城香火龙起源于历史上祀龙止雨和祀龙止水的民俗活动,其形象主要来自汝城当地寺庙中有关龙的壁画和雕塑。汝城香火龙表演多在每年的元宵节期间举行,届时人们齐聚空场,在夜色中舞起龙灯,以祈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其造型精美、气势威猛、香火明丽,招龙仪式气氛热烈,场景壮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2008年6月7日,龙舞(汝城香火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4。
方言
汝城方言归属湖南客家话区,汝城城关话和附城话是汝城方言的代表。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汝城县城区西南,建于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为仿宋建筑,四合院砖木回廊结构,建筑面积1618平方米。
湘南起义汝城会议旧址
湘南起义汝城会议旧址
汝城古祠堂群
古祠堂
汝城县城共有710多座祠堂,祠堂分为总祠、家庙、宗祠、公祠、家祠几个等级。汝城被誉为“中国古祠堂之乡”,在这里,一个祠堂就是一部家族史。 2013年,汝城古祠堂群被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绣衣坊
绣衣坊,建于1520年,有“湖南第一坊”之称,位于汝城县城郊乡益道村范氏宗祠前之道口。专门为监察御史范辂所建。“绣衣”为古代监察御史别称,故牌坊冠名为:“绣衣坊”。坊为青石结构,四柱三门,高6.8米,宽6.5米,额柱镂雕有龙、凤、狮、麒麟、猴、白鹭、鹤、鹰、马等,中门门额正中刻着“绣衣坊”三个大字。是湖南省惟一的一处旌表古代监察官员的文物,也是湖南省古代牌坊中年代最早的一座牌坊。 2013年,绣衣坊被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汝城白毛茶,湖南省汝城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汝城白毛茶,也称白毛尖、毛茶。汤色杏绿明净,芽朝上,柄朝下,上下起落浮动。香气纯正,滋味鲜醇回甘,明清时一度成为贡品。
2021年6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汝城白毛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郴州高山禾花鱼
郴州高山禾花鱼,湖南省郴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郴州高山禾花鱼,活动能力强,尾部力量大,柔韧性好。因采食落水的禾花,食之有淡淡禾花香味,鱼肉细嫩、鲜香、清甜,鱼鳞细腻可食,骨骼较软,无泥土腥味。
2017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郴州高山禾花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李涛,湖南省汝城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兼第1局局长兼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校长,中央军委技术部部长,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政委等职。
朱良才
朱良才,湖南省汝城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华北军政大学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委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邓毅刚
邓毅刚,湖南汝城人,1904年8月生于汝城县附城乡。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在北伐战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特务营长、纵队参谋长、龙岩赤卫军大队长、总队长、闽西红军独立团团长、红十二军军长、红三十五军军长等职。1932年,在攻打瑞金九堡土围子时,不幸英勇牺牲。
2016年,汝城县入选国家园林县城。
2018年,汝城县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19年,汝城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4月,汝城县入选湖南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县。
2020年6月,汝城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7月,汝城县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11月,汝城县入选湖南省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2021年1月14日,汝城县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1年1月29日,汝城县入选湖南省2020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
2021年3月,汝城县入选湖南省文明城市。
2021年10月,汝城县入选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2年4月,汝城县入选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2023年1月,汝城县入选湖南省第二批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
2023年5月,汝城县入选2023年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