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涟源市 编辑
涟源市,湖南省辖县级市,由娄底市代管,位于湖南省中部,衡邵盆地北缘,涟水、孙水上游,介于东经111°33′~112°2′,北纬27°27′~28°2′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总面积183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涟源市辖3个街道、15个镇、2个乡,市政府驻蓝田街道。截至2023年末,涟源市常住人口84.01万人。涟源市境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朝时,隶属长沙郡。1951年,新置蓝田县。1952年8月,蓝田县更名涟源县。1987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涟源县,设立涟源市。涟源市地处湖南几何中心,是沟通湖南省东西经济走廊的咽喉之地。境内有1条高铁、4条高速,属长株潭1小时经济圈。境内有国家AAAA级湄江风景区,飞水涯漂流、博盛生态园等4个3A级景区。涟源市是梅山文化与湖湘文化交汇之地,被誉为“湘军摇篮”,从这里走出了58位清代湘军将领和开国上将李聚奎,两院院士张信威、曾益新,文化名人谭谈、王鲁湘,慈善家余彭年等人才。2023年,涟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6%。
中文名:涟源市
外文名:Lianyuan City
行政区划代码:431382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湖南省娄底市
地理位置:湖南省中部
面积:1830 km²
下辖地区:3个街道、15个镇、2个乡
政府驻地:蓝田街道
电话区号:0738
邮政编码:4171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84.01 万(2023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湄江风景区、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杨家滩水利风景区
机场:娄底桥头河机场
火车站:涟源站
车牌代码:湘K
地区生产总值:356.3 亿元(2023年)
涟源市地图
春秋战国时期,涟源属楚。秦朝时,隶属长沙郡。
西汉时,分属长沙国连道、益阳、昭陵县地。
东汉至西晋时,分属连道、湘乡、益阳、邵陵县(西晋时,避司马昭讳,改昭陵为邵陵)。
南北朝时,分属湘乡、益阳、邵陵县。
隋代,属益阳、衡山、邵阳县。
唐代,分属湘乡、益阳、邵阳县。
宋代,属湘乡、安化、新化、邵阳县,隶属潭州长沙郡和邵州邵阳郡。
元代,属湘乡州、安化、新化、邵阳县。
明朝、清朝、民国时期,属安化、新化、湘乡、邵阳县。
民国二十六(1937年),湖南省划分九大行政督察区,涟源属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邵阳县、新化县、武冈县、新宁县、城步县、湘乡县、安化县。
1951年8月,分安化、湘乡、邵阳3县部分地域新置蓝田县,属益阳专区。
1952年8月,因湖南蓝田县与陕西蓝田县重名,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湖南蓝田县为涟源县。同年11月,益阳专区撤销,涟源县改属邵阳专区。
1958年8月,新化县部分区域划归涟源县。
1960年2月,分涟源县地设立娄底市。
1962年10月,娄底市撤销,并入涟源县。
1977年9月,设立涟源地区,涟源县隶属涟源地区。
1980年9月,分涟源县地,恢复设立娄底市。
1982年12月,涟源地区改名娄底地区,涟源县属娄底地区管辖。
1987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涟源县,设立涟源市,行政区划不变。
1999年1月20日,撤销娄底地区,设立娄底市,涟源市由湖南省直辖,娄底市代管。
区划沿革
涟源市地图
1960年2月,划出涟源县娄底公社全部,小碧公社的小碧等13个大队,渡头塘公社的印溪等8个大队,水洞底公社的百亩等5个大队,万宝公社的思乐等6个大队,设立娄底市。
1961年3月,双峰县山斗公社山丰大队古头岭、新山团坳共15户划归涟源县塘湾公社。
1965年1月,湘乡县杉山公社华石大队划归涟源县西阳公社,涟源县恩口公社大坪大队划归湘乡县壶天公社。
1970年2月,涟源县伏口公社的久泽、茅栗(毛力)、周家、锹溪4个大队划归安化县清塘公社。同年9月,新邵县孙家桥公社和潭溪公社的坑田、泉塘、三忠、柏坪桃子、赵家徐南、田心、毛坪、郁溪金凤、井冲、矮边杨桥、杨世、出石、大塘、孙桥、涟河、庙边茶亭、罗坪等22个大队划归涟源县。
1980年9月,划出涟源县娄底镇及杉山公社的东风、民福大队,西阳公社的方石、水洋大队,百由公社的思塘大队,恢复设置娄底市。
1984年10月,涟源县娄底区茶园、万宝、百亩、杉山、小碧、双江、石井、西阳等8个乡划归娄底市。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涟源市辖3个街道、15个镇、2个乡:蓝田街道、六亩塘街道、石马山街道、安平镇、湄江镇、伏口镇、桥头河镇、七星街镇、杨市镇、枫坪镇、斗笠山镇、白马镇、茅塘镇、荷塘镇、金石镇、龙塘镇、渡头塘镇、湖泉镇、古塘乡、三甲乡,另辖1个省级高新区:娄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市政府驻蓝田街道。
位置境域
涟源市位于湖南省中部,衡邵盆地北缘,涟水、孙水上游,湘黔铁路中段,介于东经111°33′~112°2′,北纬27°27′~28°2′之间,东毗娄底市、双峰县,南接邵东市、新邵县,西邻新化县、冷水江市,北连安化县、宁乡市,总面积1830平方千米。
涟源市
地质
涟源市境内地质构造,因受新华夏构造系的影响,位居雪峰山弧形构造隆起带的东边,为祁阳山字型构造的前弧北翼部位。弧形构造的褶皱和挤压程度,各地不一。南部以穹窿及短轴背斜为主体,其间向斜陡窄,如龙山穹窿构造;北部向斜宽缓,形态完整,背斜陡窄,断层密集,岩层破坏强烈。
地形地貌
涟源市地形起伏多样,以山地、丘陵分布最广。西南边陲在龙山山脉,主要山峰有岳平峰、谢家山、陕西寨、万人寨等;西北部是雪峰山余脉,其最高峰寨子山海拔1071米,为涟源与宁乡的天然界山;中部雷峰山脉呈屋脊状隆起,近似东西走向,将全市分割成南北两大盆地走廊。南、北、西三面群山环绕,中部低山与丘陵突起,东部低平,呈“E”形。各种地形的比例为:山地占37.78%,丘陵占26.95%,岗地占25.10%,平地占10.17%。境内地形最高点在龙山主峰岳平峰,海拔1513.6米,最低点在渡头塘乡桥溪村江东湾,海拔103.5米,最大高差1410米。
气候
涟源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暖、热盘充足、雨水集中、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酷热、秋季凉爽、冬季湿冷。年平均气温17.1℃。1月份年平均气温最低为5.2℃;7月份年平均气温最高为28.5℃。境内年平均降水量1420.3毫米,年际变化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1557.4小时,日照率35%。
水文
涟源市风光
涟源市分为南北两个汇流水系,南有孙水(孙水河),北有湄水,中有涟水,是涟源市的三条主要干流。涟源市的绝大多数河流,属湘江水系的涟水支流。土壤
涟源市境内成土母质有石灰岩、砂岩、板页岩、砂砾岩、第四纪红土、近代河流冲积物和紫色页岩风化物。其中石灰岩风化物,总面积达6.1万公顷,占成土母质的44.44%;砂岩风化物5.83万公顷,占成土母质的42.46%;板页岩风化物面积0.83万公顷,占成土母质的6.04%;第四纪红土0.39万公顷,占2.47%;河流冲积物面积0.39万公顷,占2.81%;紫色页岩面积0.24万公顷,占1.78%。水稻土以潴育型为主,占水稻土面积的79.57%;潜育型占13.21%,淹育型水稻土占3.04%,渗育型、沼泽型和矿毒型水稻土合计占4.18%。
水资源
涟源市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24座,小二型水库119座,山塘56129口,总蓄水量1.58亿方,引水0.66亿方,提水0.44亿方,年平均地表水资源15.81亿方。年平均降雨总量26.02亿立方米,径流量12.84亿立方米,客水2.9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808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涟源市有耕地38949.24公顷,种植园用地2857.71公顷,林地96953.57公顷,草地812.5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894.0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7362.3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958.84公顷。
生物资源
涟源市境内有野生哺乳类动物29种:刺猬、穿山甲、麝、乌魔、毛冠鹿、华南兔、水獭等;野生鸟类58种:喜鹃、乌鸦野鸡、白鹇、红腹锦鸡、红腹角雉、金鸡、勺鸡山斑鸠、猫头鹰、猴面鹰等;野生爬行类12种:蜥、壁虎、蝎子、蚯蚓、蜈蚣、蛇等;野生昆虫类95种:赤眼蜂、长腹黑卵蜂、瘦姬蜂、大腿蜂、蜜蜂、蜘蛛松毛虫等。野生动物中属国际濒危动物的有:穿山甲、麝、豹猫、滑鼠蛇、五步蛇、眼镜蛇、银环蛇等12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金钱豹、黑麝等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猫头鹰、猴面鹰、虎纹蛙、豺、勺鸡等10多种;属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果子狸、乌鸦、野鸡、竹鸡、啄木鸟、青蛙、金鸡、绿鹭、鹌鹑、河鹿、华南兔、刺猎、黑眉锦蛇、红腹松鼠、竹叶青蛇、红腹角雉、小田鸡、平胸龟等40多种。
涟源市境内有乔木树种526种,灌木树种90种,其他植物400余种。野生植物中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水杉、珙桐、银杏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金钱松、香樟、连香树、楠木、红豆树、钟萼木、篦子三尖杉、华南栲、红花木莲、厚朴、杜仲等20种,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的有楠木、华南栲、红花木莲等10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青钱柳、香榧、檫木等30种。一般保护植物有芜花、党参、回阳草、茯苓、百合花、金银花、五加皮、毛蜡烛、八角莲、七叶一枝花等400多种。
矿产资源
涟源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锑、铜、铅锌、硅石等40余种。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涟源市常住人口为862099人。
截至2023年末,涟源市户籍总人数11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4万人,乡村人口84.3万人。年末常住人口84.0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23%。人口出生率为7.2‰,死亡率为5.8‰,自然增长率为1.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15人。
综述
2020年,涟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3%。。
2022年,涟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5%。
2023年,涟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7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21.7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9:34.1:50.0。
2023年,涟源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55036万元,同比下降1.4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9871万元,同比下降5.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9729万元,同比下降10.58%;非税收入完成30142万元,增长4.99%,全口径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0.56%。
2023年,涟源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55036万元,同比下降1.4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9871万元,同比下降5.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9729万元,同比下降10.58%;非税收入完成30142万元,增长4.99%,全口径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0.56%。
2023年,涟源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14元,同比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855元,增长7.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4%。
第一产业
2023年,涟源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4亿元,增长3.6%。第一产业增加值56.65亿元,增长3.3%。
涟源市
2023年,涟源市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72.74亿元,同比增长6.4%。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49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娄底市级龙头企业72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84个,星级农庄总数15家,其中:国家五星级农庄1家,国家四星级农庄3家,省级四星级农庄5家。绿色食品认证76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湖南省著名商标18个。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证明商标4个。
2023年,涟源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0万千瓦,完成水稻机耕面积65.09万亩,机耕水平93.86%;机插机播面积42.3万亩,机插机播水平61.02%;机械化收获面积60.4万亩,机收水平87.27%。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03%;油菜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8.15%。
第二产业
涟源市风光
2023年,涟源市园区共有企业44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家。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6%,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1%。
2023年,涟源市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29家,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92亿元,同比增加12.7%。
第三产业
2023年,涟源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5亿元,同比增长8.3%。全市批发业销售额67.74亿元,增长7.5%;零售业销售额153.92亿元,增长9.5%;住宿业营业额39.31亿元,增长11.4%;餐饮业营业额96.43亿元,增长15.8%。
2023年,涟源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0亿元,同比下降2.0%。其中,出口额7亿元,进口额3亿元。
2023年,涟源市接待游客419.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45亿元。
截至2023年末,涟源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6.8亿元,同比增长9.5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22.8亿元,增长23.87%。
2023年,涟源市保费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11.6%。
综述
涟源市境内有1条高铁、4条高速;湘黔铁路、娄新高速和娄底大道横贯东西,207国道和安邵高速纵通南北。娄新高速、长韶娄高速、二广高速、龙琅高速、沪昆高铁建成通车。
公路
截至2023年末,涟源市县道总里程551.6千米,省道271.9千米,高速公路里程153.3千米。公路客运周转量87181.7万人千米,公路货运周转量307034.2万吨千米。
铁路
截至2020年末,涟源市内共有国内铁路里程102.7千米,其中沪昆铁路36.9千米、沪昆高铁26.5千米、娄邵铁路9.3千米,娄邵准高铁5千米,另有铁路专用线三条,分别是娄插线、娄香线、利民线(停用),设有涟源站。
航空
娄底桥头河机场
教育事业
涟源市
科学技术
2023年,涟源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到年末,全市共有63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43.5亿元,同比增长7.4%。
文化事业
2023年,涟源市完成涟源市博物馆启动完成展陈设计。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开展惠民演出211场(线上+线下),组织创排新文艺作品100多个,开展非遗传习活动200余场次,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湘剧表演唱《“典”亮生活》获得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大赛“一等奖”,荣获省文化旅游厅与省司法厅颁发的湖南省2023“法治进文旅场馆”先进单位称号。荣获省文化旅游厅颁发的“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优秀单位”称号。复排大型湘剧并组织演出:大型现代湘剧《千里寻党》,大型经典神话湘剧《三打白骨精》。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达到100余场次。
体育事业
涟源市风光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涟源市共有公立医院3家,私立医院21家,乡镇卫生院21家,执业医师2367人,养老床位5056张,病床数6605张。
社会保障
2023年,涟源市城镇新增就业6069人,同比下降3.6%,失业人员再就业232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0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09人,参加就业见习人数1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清零率为100%。职业技能培训总人数3034人次,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44494人。
环境保护
2023年,涟源市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1.2%;完成114处列入省定重点民生实事的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环境问题整治,完成全市64个入河排污口的规范化建设,152处水源地勘界定标,30处乡镇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构建物信息调查,16家一级医疗机构废水处理问题排查整治。完成62个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5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3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地名由来
涟源市境有涟水源头,故名。
文物古迹
名称 | 简介 | 类别 | 图片 |
---|---|---|---|
三甲古村落 | 三甲古村落位于涟源市蓝田城区西南约四千米处,2009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其中世业堂和红旗居民点于2011年初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甲古村成名于宋高宗绍兴年间,相传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境内遗存有百余座明清时期的青砖青瓦庭院,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世业堂”“于时处”“一德庄”和“梁氏宗祠”等50多处,另有五岳寨的抗日战壕和大跃进时期的红旗居民点两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省级 |
|
桃林湾乐恺堂 | 乐恺堂位于涟源市金石镇桃林坝村桃林湾,是清代“翰林父子”谢振定、谢兴峣的祖居地,也叫“谢家大屋”,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由谢添荫、谢添弦兄弟修建,堂名“乐恺”,取父子兄弟相聚一堂、和睦快乐之意。2011年,“乐恺堂”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省级 |
|
李聚奎故居 | 李聚奎故居位于今涟源市龙塘镇新石桥村,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故居坐北朝南,东西两端前后突出厢房,呈对称长五间形制,砖木结构,占地300多平方米。共有1厅(堂)12房,另有猪舍、牛栏、柴房等杂房。条石为基,青瓦为盖。正堂屋设木制神龛和鼓楼。故居现保存较好的是正堂屋和东边“田”字形房舍。2011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省级 |
|
非遗项目
名称 | 简介 | 类别 | 图片 |
---|---|---|---|
珠梅抬故事 | 珠梅抬故事始于民代崇祯年间,乡民为祛病消灾,祈求风调雨顺,和保平安,建了一座珠梅观,朝夕祭拜,许愿“抬故事”,每年春许秋报,传承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借鉴戏剧造型的高台艺术,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2014年,珠梅抬故事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国家级 |
|
涟源特色湘剧 | 湘剧的一脉流行于湖南省娄底市的涟源一带,被称为有“涟源特色”的湘剧。涟源特色湘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包括文学剧本、导演表演艺术、唱腔音乐、乐器演奏及服装、道具、灯光、音响、人物脸谱、舞台美术。由演员、演奏员及舞台工作人员相互配合,相互协作,通过舞台演出形式,体现出故事全貌。其中演员的功底(唱、做、念、打)是其核心部分,曾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它继承了传统湘剧的四大声腔,但在创作过程中融入梅山山歌的韵味曲调,使其更具湘中一带的生活气息。2008年,涟源特色湘剧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 省级 |
|
名称 | 简介 | 图片 |
---|---|---|
湄江风景区 | 湄江风景区位于涟源市西北部,地质景观以岩溶地貌为主,包括大江口、仙人府—香炉山、塞海—龙泉峡、观音崖—藏君洞和仙女寨等五个景区,总面积55.44平方千米。1993年7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13年元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命名为“湖南湄江国家地质公园”;同年9月,被全国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
|
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 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涟源市城南,孙水之源,距娄底市区仅45千米,总面积8926.37公顷,森林覆盖率92.35%。全园共分凤凰、药王、铁狮、茶竹、白马、飞水崖、将军石七大景区,有“四十八面龙山”之称。园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已查明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2种,包括红腹锦鸡、白鹏、赤腹鹰、雀鹰、松雀鹰、虎纹蛙等。在龙山最高峰岳坪峰顶,现仍保存着一座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占地达900多平方米的药王殿。整个建筑以条石砌墙、铁瓦盖顶,山门上“湘南孕育”四字,古朴厚实。 |
|
杨家滩水利风景区 | 杨家滩水利风景区位于涟源市杨市镇,总面积84.56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1.77平方千米,景区依托孙水河流域丰富的水资源,集山水景观、现代农业园采摘、古镇风光于一体的水利景观旅游风景带。景区内历史文化深厚,是“湘军名将故里”,存有将军将领故居有老刘家、存厚堂、师存堂、余庆堂等。景区围绕杨市镇的山水风光、并以现代农业田园景观和古建筑为特色,打造“水清、景美、人乐”的水生态环境。 |
|
政治人物 | 吴奇修 | 易炼红 | 吴伯勋 | 傅国良 | 吴干呈 | 张迎祥 |
刘中 | 梁志仁 | 李普 | 梁一鸣 | |||
文化人物 | 谢征南 | 李学良 | 刘风 | 梁学先 | 李永深 | 姜新民 |
梁尔谷 | 蒋昌典 | 梁春生 | 李临庄 | 谭谈 | ||
军事将领 | 梁巨祥 | 曾震五 | 罗云 | 李聚奎 | 李绍庄 | 戴鹏志 |
谢玉久 | 曾求腾 | 毛国斌 | ||||
科技人才 | 廖湘科 | 曾益新 | 张信威 | |||
经济人物 | 邱则有 | 李漫铁 | 肖自江 |
(参考资料来源: )
级别 | 授予时间 | |
---|---|---|
省级 | 2020年3月 | 湖南省文明城市 |
2020年11月 | 湖南省第十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县 | |
国家级 | 2017年11月 | 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
2019年12月 | 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 |
2020年7月 |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 |
2020年8月 | 2020中国职业教育百佳县市 | |
2020年11月 | 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 |
2021年6月 | 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 |
2021年9月 | 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