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编辑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简称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大,主校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归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建制领导的综合性大学,该校是军队唯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院校,也是军队唯一进入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支持的院校。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学校在邓小平的直接关怀下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中央军委决策,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并将军委装备发展部第63研究所划入,重建国防科技大学。作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的院校之一,该校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院校。据2024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6个门类,开设61个本科专业;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纳入国家一流学科“培优行动”,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为“一校七地”多校区办学,本部设在长沙,在武汉、南京、合肥、西安以及北京、昆明分布校区、训练科研机构。
中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外文名: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简称: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大
创办时间:1953年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军事类
学校特色:双一流(2017年、2022年入选)985工程(2006年入选)211工程 (1996年入选)军队“2110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展开
- 学校特色
- 双一流(2017年、2022年入选)985工程(2006年入选)211工程 (1996年入选)军队“2110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一五计划)强基计划(2020年入选)收起
主管部门: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现任领导:黎湘(校长)、傅爱国(政委)
专职院士数:17人(截至2024年3月)
本科专业:61个(截至2024年4月)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截至2024年4月)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截至2024年4月)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截至2024年4月)
国家重点学科: 7个(截至2024年4月)
院系设置:14个(截至2024年4月)
校训: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校歌:《国防科技大学校歌》
地址:主校区:湖南省长沙市国防科技大学三号院(开福区福元路1号)南京校区: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凤集大道1号合肥校区: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60号
院校代码:91002
知名校友:朱杨柱、李尚福、钱七虎、张柏楠、谢军
世界排名: 501-600名(2023年软科综合)
国防科技大学前身
军事工程学院时期
1952年3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创建军事工程学院。1960~1962年,军事工程学院落实中央军委“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决策部署,进行分建改建,将部分常规专业分出去交给各军兵种独立办学,新成立原子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对各系的排序进行调整,空军工程系为一系、原子工程系为二系、海军工程系为三系、电子工程系为四系,导弹工程系由七系改为五系。学院由培养维护、使用方向的部 队工程师为主,改为培养研究、设计、制造方面的军事工程师。军事工程学院的分建改建,对中国高等军事工程教育体系的形成起到奠基性的作用,对后来中国高等军事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军事工程学院授旗仪式和第一期开学典礼
副总参谋长张宗逊(左)代表中央军委向学院授旗

陈赓大将建立哈军工
长沙工学院时期
1970年6月15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电报命令:“哈尔滨工程学院(原军事工程学院)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归广州军区领导。”1977年3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通知,长沙工学院主要为七机部培养技术人员,同时兼顾给国防科委各基地、上海市、二炮、湖南地区等有关单位培养技术人员。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学校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激光、计算机显示技术、计算机软件等一批新的专业。
学校南迁长沙到“文革”结束的这个时期 ,先后完成了多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期
1977年7月23日,邓小平同志提出在“哈军工”的基础上组建国防科技大学。1977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亲自审批筹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报告,指示由国防科委予以落实。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通知》,学校正式成立重归军队序列。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防尖端技术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设计、生产、 试验、使用人才,同时担负战略武器试验、使用和部队各级技术指挥干部的训练以及在职技术干部的进修任务。
学校根据钱学森的意见,提出了“按学科设系,理工结合,加强基础,落实到工”的原则和具体方案,得到国防科委批准。该校设立了应用力学系、应用物理系、自动控制系、电子技术系、材料燃料系、电子计算机系、系统工程与数学系、精密机械系等8个系27个专业。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成立,拉开了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序幕,吹响了科技强军的号角,在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980年中国共产党国防科技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984年学校第一期领导干部研究班举行开学典礼
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期
1999年4月26日 ,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命令》,赋予学校培养军队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人才,培训军队高级领导干部,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使命。1999年11月,校党委作出《关于落实中央军委决策,努力创建具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定》。
江泽民主席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04年9月,校党委作出《关于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加快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定》,2007年1月,校党委作出《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地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定》。
张万年上将(中)视察学校" alt="
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中)视察学校"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e4dde71190ef76c6a7ef25281a4eeafaaf51f3dec925?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中)视察学校
国防科技大学时期
2007年,胡锦涛主席勉励学校为推进科技强军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
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亲临学校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办成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的伟大号召。%20
学校2017年以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校本部设在长沙,内设学院位于长沙、南京、武汉、合肥等4座城市。该校不同专业学员的不同学习阶段分别在长沙、南京、武汉、西安、合肥等地内设学院学习。%20同年7月19日,习近平主席向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授军旗致训词。%20
2022年2月,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20
2023年9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国防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20
院系设置
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辖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科学学院、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智能科学学院、系统工程学院、空天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信息通信学院、电子对抗学院、气象海洋学院、军政教育基础学院、研究生院、第六十三研究所,开办61个本科专业(包括子方向),形成“以工为主、理工军管文结合、加强基础、落实到工”的综合性学科专业体系%20。
专业名称(招考方向) | 专业类别 | 科目范围一 | 科目范围二 |
---|---|---|---|
外交学 | 不提 | 思想政治 | |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 不提 | 思想政治 | |
阿拉伯语 | 不提 | 不提 | |
英语 | 不提 | 不提 | |
法语 | 不提 | 不提 | |
俄语 | 不提 | 不提 | |
德语 | 不提 | 不提 | |
西班牙语 | 不提 | 不提 | |
日语 | 不提 | 不提 | |
波斯语 | 不提 | 不提 | |
朝鲜语 | 不提 | 不提 | |
菲律宾语 | 不提 | 不提 | |
印度尼西亚语 | 不提 | 不提 | |
印地语 | 不提 | 不提 | |
柬埔寨语 | 不提 | 不提 | |
老挝语 | 不提 | 不提 | |
缅甸语 | 不提 | 不提 | |
马来语 | 不提 | 不提 | |
泰语 | 不提 | 不提 | |
乌尔都语 | 不提 | 不提 | |
希伯来语 | 不提 | 不提 | |
越南语 | 不提 | 不提 | |
斯瓦希里语 | 不提 | 不提 | |
葡萄牙语 | 不提 | 不提 | |
土耳其语 | 不提 | 不提 | |
普什图语 | 不提 | 不提 | |
库尔德语 | 不提 | 不提 | |
达里语 | 不提 | 不提 | |
越南语 | 不提 | 不提 | |
印地语 | 不提 | 不提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类 | 物理 | 化学 |
物理学 | 物理 | 化学 | |
量子信息科学 | 物理 | 化学 | |
化学 | 物理 | 化学 | |
大气科学 | 大气科学类 | 物理 | 化学 |
应用气象学 | 物理 | 化学 | |
气象技术与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海洋技术 | 物理 | 化学 | |
军事海洋学 | 物理 | 化学 | |
空间科学与技术 | 物理 | 化学 |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物理 | 化学 | |
生物技术 | 物理 | 化学 | |
应用统计学 | 物理 | 化学 |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物理 | 化学 | |
机械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物理 | 化学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物理 | 化学 |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物理 | 化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理 | 化学 | |
通信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信息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物理 | 化学 | |
海洋信息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人工智能 | 自动化类 | 物理 | 化学 |
自动化(无人机方向) | 物理 | 化学 | |
机器人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系统方向) | 计算机类 | 物理 | 化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并行计算方向) | 物理 | 化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方向) | 物理 | 化学 | |
软件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网络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信息安全 | 物理 | 化学 | |
物联网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物理 | 化学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物理 | 化学 | |
网络空间安全 | 物理 | 化学 | |
导航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航空航天工程 | 航空航天类 | 物理 | 化学 |
飞行器动力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智能飞行器技术 | 物理 | 化学 | |
武器系统与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信息对抗技术 | 物理 | 化学 |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物理 | 化学 | |
侦察情报 | 物理 | 化学 | |
运筹与任务规划 | 物理 | 化学 | |
目标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网电指挥与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无人系统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大数据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指挥信息系统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雷达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导弹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无人装备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仿真工程 | 物理 | 化学 | |
管理科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 | 不提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物理 | 不提 | |
参考资料:(信息统计时间2022年5月)%20 |
招生专业 | 计划类型 | 学制 | 科类 | 计划性质 |
---|---|---|---|---|
计算机类 | 普通类 | 四年 | 理工类(河南、四川、陕西) 物理类(辽宁、江西、湖南、贵州) 综合改革(北京市、山东省) | 非定向 |
电子信息类 | ||||
航空航天类 | ||||
自动化类 | ||||
大气科学类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天河拔尖班) | ||||
理论与应用力学(航天力学拔尖班) | ||||
国防科技大学在北京、辽宁、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四川、贵州和陕西等9省市招收无军籍本科学员。学校无军籍本科学员招生安排在各省本科一批次(批次合并的省份,按照各省相关规定执行),考生可在本科一批院校志愿中填报。无军籍本科学员招生计划不分男、女。 | ||||
参考资料:(信息统计时间2024年6月)%20 |
学科建设
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拥有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纳入国家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国防科技大学获评A、B类学科数各8个,其中A+档学科数4个、A档3个、A-档1个;B+档6个、B档2个。A+档学科数列全国高校第11位。%20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 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力学、%20网络空间安全%20、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0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军队指挥学、军事装备学%20大气科学、海洋科学%20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20等 |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 化学、核科学与技术、%20军兵种作战学、电子信息、作战指挥保障%20等 |
国家一流学科“培优行动”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 |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0 |
全国一级学科(A+) | 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0 |
全国一级学科(A) | 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0 |
全国一级学科(A-) | 机械工程%20 |
注:表格部分项目名单不全,仅列举部分专业 |
师资力量
学校形成了“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截至2024年4月,有教学科研人员4000余人,博士生导师400余人,硕士生导师100余人%20,拥有两院院士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5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全军优秀教师152人,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27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人选152人。有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表彰团队1个、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20。
类别 | 名单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黎湘、慈云桂、周兴铭、于起峰、杨学军、邓小刚、李崇银、王怀民、李东旭%20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郭阳、杨俊、丁猛、肖立权、戴一帆、刘卫东、卢凯、杨华、王振国、廖湘科、郁文贤、王正明、张民选、张晨曦、杨学军、庄钊文、邓小刚、李效东、袁建民、袁乃昌、王飞雪、梁剑寒、陈希、李清廉、王宏强、窦强、陈金宝、徐炜遐、时家明、黎湘、王怀民、胡德文、张育林、钟辉煌、王志英%20 |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高伯龙、杨学军、毛钧杰、邓小刚、李东旭、卢芳云、张维明、钟辉煌、唐国金、周智敏、廖湘科、刘光明、刘泽金、王振国、胡德文、黎湘、龙兴武、王飞雪、姚富强、胡以华、费建芳、姜秋喜(名单截至2016年)%20 |
国家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获得者 | 庄钊文、杨学军、龙兴武、宋君强、王振国、刘泽金、黎湘、廖湘科、徐炜遐、王飞雪、卢凯、陈金宝、吴庆波、王宏强、肖立权、窦强、陈小前、王雪松、梁剑寒、刘永祥、侯静(名单截至2019年)%20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吕欣、李东升、孙明波、徐昕、陈小前、王雪松、窦勇、肖侬、黎湘、王戟、王怀民、胡德文、邓小刚、袁建民、庄钊文、周建平、杨学军%20 |
教学建设
卓越指挥人才创新拓展班
“卓越指挥人才创新拓展班”是学校培养卓越指挥人才的重要渠道,首期于2013年3月21日开班,是完善指挥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办法,是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每年从合训类新生中遴选40名左右综合素质优秀的学员进入“卓越指挥人才创新拓展班”学习。“钱学森创新拓展班”是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是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每年从工程技术类新生中遴选30名左右优秀学员进入“钱学森创新拓展班”学习%20%20。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20
2021年6月,国防科技大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两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拔尖计划2.0”。自2021级学员起每个实验班每届招收20人,实施小班精英化培养,其中物理学基地实验班分别面向物理强基班、其他专业学员各遴选10人,计算机科学基地实验班设置专项招生指标招录10名应届高中毕业生,从学校其他专业学员中遴选10人;后续,学校将根据新域新质人才预置培养计划落实情况,适时启动生长军官本科学员基地实验班。探索贯通式培养模式,单列实验班学员不少于50%的推免生指标,单列实验班学员不少于25%的直博指标;允许学有余力的本科学员提前修读部分研究生阶段课程,提前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工作。
此外,学校还将实施激励措施,每年投入经费支持入选教育部拔尖计划2.0的基地进行建设,给实验班学员发放专项奖学金,对实验班学员进行资助。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教材建设团队%20
2023年11月,由电子科学学院牵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教材建设团队入选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A+学科等优势教研平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6项,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余项。发挥软件无线电、抗干扰通信等方向高水平科研优势,打造通信对抗综合模拟训练等实训平台10余个、实践实训项目100余个、科研成果进课堂案例200余个。成系列出版精品教材40余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0余部。实施“强军精品教材建设计划”,规划建设精品教材72部,教材资源被200多所高校采用。学院获全国优秀教材奖1项,全军统编教材2部,科学出版社“十四五”规划教材9部,26部教材入选学校“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
精品课程
截至2024年4月官网显示,学校有38门精品课程,其中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4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4个,具体如下%20: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原理、模式识别、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原理、模式识别、系统工程原理、信号处理与系统、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技术训练、机械设计基础、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工程制图基础、国防与财富——安全和发展的历史选择、精确制导新讲、机械创新设计、数学建模——走向理性之路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 大学英语综合、导弹总体设计导论、大学英语写作、理论力学、计算机原理、漫谈数学与军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大学物理实验、高等数学、通信原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大学英语口语、大学计算机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航天器轨道原理及任务规划、反坦克武器装备机电系统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基于序列图像测量的质点与刚体运动学虚拟仿真实验、超燃冲压发动机虚拟仿真实验、助推滑翔导弹模块化设计与虚拟飞行仿真、战机复合材料构件制备与损伤修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虚拟风洞仿真实验、光纤激光相干合束虚拟仿真实验、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虚拟仿真综合实验、航空制导弹药制导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
国家级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数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力学与航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电工程与自动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高超声速推进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4月)%20 |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交流
2023年4月20日,国防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在北京举行校际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学校少将政治委员傅爱国、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出席讲话并见证协议签署%20。
国防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战略合作
2023年4月26日,国防科大与全国百所重点中学共育强军人才论坛隆重举办。全国105所重点中学的校长、书记和老师代表相聚在国防科大长沙校区一号院,围绕“深化青年学生国防教育,共同培育一流军事人才”主题,深入研讨交流,共商育人大计。学校校长黎湘致辞 。
国防科大共育强军人才论坛
2023年9月26日,由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主办的国防科技高地论坛信息通信智能变革分论坛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分论坛聚焦“智能+信息通信”主题,围绕卫星激光通信、量子直接通信、通信导航一体化、智能信息融合等内容展开研讨交流 。
国防科技高地论坛信息通信智能变革分论坛
国际合作交流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化办学工作,是军队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每年选派优秀本科学员参加国际学术竞赛,选派优秀研究生赴国外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和参加高水平会议。学校还通过多种形式邀请国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交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学术竞赛、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定期邀请外军代表团来访。
2023年,学校国际交流合作人员出访量迅速恢复到疫情前的二分之一;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签署国际合作协议,推进基础学科的人才联合培养;选派学员赴外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并获得多项世界冠军;成功举办国际高性能计算论坛暨计算教育国际高等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承办非洲青年军官代表团访华等大型活动 。
国防科技大学与白俄罗斯国立信息与无线电技术大学
科研平台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内高校领先水平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
分类 | 名称 |
---|---|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 | 高可信操作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大型交电装备复合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复杂环境光纤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4月) |
科研成果
学校是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取得了以“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天拓”系列微纳卫星、高能激光、激光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精度”,为中国“两弹一星”、北斗导航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的重要战略力量。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一等奖10项,国家科技三大奖励二等奖共76项 。
2020年6月,国防科大云际计算项目组获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秀团队 。
2023年2月,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刘忠教授课题组与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及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相关课题组合作,首次提出了一种深度强化学习的方法高效求解伊辛模型的基态。研究成果以“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寻找伊辛模型的基态”(Searching for spin glass ground states throug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为题于2月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DOI: 10.1038/s41467-023-36363-w) 。
2023年3月,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鞠晓生副教授与武汉大学蒋盛君、中国社会科学院赵奇锋合作研究的论文“Innovation effects of academic executives: Evidence from China”(学术经历决策者的创新能动效应:来自中国的实证检验)被创新管理和科技政策领域国际顶级期刊《Research Policy》在线发表。鞠晓生为论文第一作者。该论文是学校首篇ABS“4星+”SSCI论文 。
2024年3月,国防科大前沿交叉学科学院纳米团队研究员杨镖以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综述论文《Non-Abelian physics in light and sound》。该论文由学校与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共同合作完成。该团队以国防科技大学为第一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官网显示,国防科技大学长沙主校区图书馆有三座馆舍,分别坐落在一、三、四号院区,建筑总面积47000多平方米,阅览座位4300多个,每周开放90小时。现有印刷型文献380余万册(件),每年订购中外文现刊1300余种。建成了包括110余个大型综合数据库,170余个专题数据库或子库的数字图书馆 。除此之外,学校图书馆还拥有四个异地分馆,分别是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信息通信学院图书馆,电子对抗学院图书馆,气象海洋学院图书馆。
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馆藏图书总数为35万余册。年上架新书1.47万余册;年订购印刷型期刊、报纸共1178种,其中外文原版报刊99种;引进和自建各类数据库29个,收录1.1TB左右的视频资料,数字资源总量近40TB。建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2009年承担了全军立项的相关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建成学院研究生论文库、原版报告库等14个自建数据库 。
信息通信学院图书馆面积5466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达37万余册,侧重收藏政治、军事、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学科类图书,基本覆盖了全院各类学科专业。年均引进中外文纸质期刊700种。自建特色数据库(包括原生文献数据库)27个,引进公共数据库28个,电子期刊7万余册,电子图书150万余册,数字信息资源总量达到60TB 。
电子对抗学院图书馆前身为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图书馆,初创于1979年,至1986年,建成了建筑面积为3142平方米的图书馆。1996年底完成图书资料回溯建库,并正式启用专用自动化管理系统。1999年10月,门户网站建立上线,为院内外广大读者提供了方便的数字文献新平台。2010年,基于“藏借阅合一”理念设计、面积为12000平方米的现图书馆正式落成投入使用。
学术期刊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在2001年12月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2年在全国优秀期刊的评选活动中进入了全军前十名 。
《军事高等教育研究》
创刊于1978年,创刊时初名《国外教育参考资料》,1986年更名为《中外高教研究》,1993年更名为《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更名为《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4年启用现刊名。现为军队院校主办的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研究期刊。
军事高等教育研究
2005年以来先后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本刊编辑部已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签署了转载协议。本刊规范性获得认可,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年获“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执行优秀期刊奖”,2012年获评“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7年又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 。
《国防科技》
国防科技
《信息对抗技术》
信息对抗技术
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主体由八一军徽构成,包含成立时间。
校徽
精神文化
校训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国防科大校训: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揭示了德与才、理论与实践、强军与兴国的辩证统一。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博学是办学治校的时代要求。现代高科技战争形成的以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军事体系,涉及许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复杂系统,没有比较扎实的高科技知识和综合素养,是不可能担负起军队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博学,就是要自觉站在世界军事高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主动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瞄准世界科教发展的前沿,改革院校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复合的知识结构、深厚的文化底蕴、旺盛的创新精神和精湛的业务技能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厚德博学,说到底就是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从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义上说,这是实现强军兴国目标的根本途径。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校训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厚德博学贯彻到加强院校建设的实践中去,贯彻到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工作中去,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歌
国防科技大学校歌 | |
石祥 词 傅庚辰 曲 我们从北国雪原走来,带着哈军工的风采; 我们屹立在湘江之畔,重任在肩豪情漫怀。 时代的号角,把我们召唤, 和平的目光,把我们期待,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精心培养一流的新兴人才。 我们向科学高峰攀登,拥抱崭新的世界, 我们勇于开拓创新,立足发展,放眼未来。 向祖国交出合格的答卷,为军旗增添新的光彩, 忠于祖国,听党指挥, 忠于祖国,听党指挥, 我们是继往开来的新一代。 |
|
社团文化
截至2023年校园俱乐部共24个,分为文宣、体育两大类。文宣类包含声乐、新闻、摄影、书法、文学、口才及辩论等社团15个,军乐团被评为“全军优秀业余军乐队”。辩论俱乐部代表学校参与了众多赛事并获奖。体育类俱乐部9个,网球俱乐部多次在省级比赛中获得荣誉,棋牌俱乐部连续三年荣获湖南省大学生围棋锦标赛前三名。
社团名称 | 简介 |
---|---|
军乐团 | 军乐团主要负责学校的礼仪演奏和艺术交流活动。拥有百余名成员,其中包括学员和教员。乐团在多次大型活动中都有出色表现,被评为“全军优秀业余军乐队” |
民乐团 | 民乐团分为管乐、弦乐、弹拨乐、打击乐等声部。乐团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并为学校文化生活增添色彩,此外,乐团还服务于部队和社会,推广民族音乐 |
合唱团 | 合唱团下设教授合唱团、军人学员合唱团(一团、二团)、地方学员合唱团、少儿合唱团5个分部,成员300余人。在学校活动中,合唱团多次展现音乐才艺 |
新闻俱乐部 | 新闻俱乐部专注于提升学员新闻写作与报道技能。学员们经常为校报、公众号等媒体提供稿件,作品多次登上中央级媒体。俱乐部经常邀请业内资深记者授课,旨在培养具备敏锐新闻觉悟能力的优秀记者 |
摄影摄像俱乐部 | 摄影摄像俱乐部是中央电视台驻国防科大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多项重要拍摄任务。近年来,成员作品多次在中央级媒体发表。此外,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创作交流 |
播音主持俱乐部 | 播音主持俱乐部用声音讲述科大故事,制作每日广播节目,承担学校重要活动主持。设有多个院区分部和专业录音棚。自2023年起,开展主持人大赛,并邀请知名主持人和专家进行培训 |
舞蹈俱乐部 | 舞蹈俱乐部包括民族舞蹈队、街舞队和教职工舞蹈队,成员近300人。俱乐部多次登上校内舞台,为学校才艺展示大赛、颁奖晚会等呈现高质量文艺作品 |
电声乐俱乐部 | 电声乐俱乐部是一支由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组成的队伍。俱乐部参与了众多学校活动,如草地音乐节等,为校园文化注入音乐活力 |
音乐创作俱乐部 | 音乐创作俱乐部是一个致力于歌曲创作和音乐节目制作的平台。俱乐部创作了《滚烫》《破浪》等原创歌曲,并拍摄了相关MV |
书法篆刻俱乐部 | 书法篆刻俱乐部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俱乐部提供了专门的教室进行授课,并多次举办书法展览,学员在多个书法展中获奖 |
绘画俱乐部 | 绘画俱乐部为热爱绘画的学员搭建了一个学习平台。通过开设速写、素描等课程,学员可以掌握基本绘画技能。此外,还邀请校外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员对艺术的理解 |
文学俱乐部 | 文学俱乐部深化“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为战育人”理念,举办文学经典研读和军旅文学名家讲座等活动。作品多次在科大广播站和校报发表 |
讲解与口才俱乐部 | 讲解与口才俱乐部承担各种讲解任务累计1800余场。作为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播者,俱乐部为学员提供专业讲解培训,实地参观学习,以深化对学校历史文化的理解 |
话剧表演俱乐部 | 话剧表演俱乐部聚集了众多热爱戏剧的学员,为他们提供了展现才华的舞台。俱乐部常态开展话剧教学、交流和原创表演等活动,致力于创作出有科大特色的话剧 |
辩论俱乐部 | 辩论俱乐部现有150名成员,代表学校参与了众多赛事并获奖。为适应不同基础的学员,俱乐部组织多种活动,并与国内名校建立交流 |
篮球俱乐部 | 篮球俱乐部设有5个分部,各分部成员分别为教职工、军人本科学员、地方本科学员、军人研究生学员、地方研究生学员。俱乐部定期举办活动与比赛,并开展对外交流 |
足球俱乐部 | 足球俱乐部现有400余名成员,设有5个分部,各分部成员分别为教职工、军人本科学员、地方本科学员、军人研究生学员、地方研究生学员。每周三次训练,每年举办“青春杯”足球比赛、足球文化节等活动 |
排球俱乐部 | 排球俱乐部现有成员80人,已连续承办三次“初心杯”比赛。欢迎热爱排球的朋友,共同体验排球的魅力与激情 |
羽毛球俱乐部 | 羽毛球俱乐部拥有近400名成员,设有4个分部,各分部成员分别为军人本科学员、地方本科学员、军人研究生学员、地方研究生学员。俱乐部汇聚了多名国家级运动员,并取得多项骄人成绩 |
乒乓球俱乐部 | 乒乓球俱乐部设有4个分部,各分部成员分别为军人本科学员、地方本科学员、军人研究生学员、地方研究生学员。俱乐部旨在传承国球文化和发扬拼搏精神,为师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
网球俱乐部 | 网球俱乐部拥有先进的训练设备和场地。俱乐部多次在省级比赛中获得荣誉,并与多家高校交流学习。 |
长跑俱乐部 | 长跑俱乐部设有3个分部,成员分别为教职工、研究生学员、本科生学员。俱乐部多次参与并主办各类马拉松和长跑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
健身俱乐部 | 健身俱乐部分为研究生和本科生2个分部。俱乐部提供专业的力量健身训练,以及各类健身教育活动。历年来,多次在健身比赛中获奖 |
棋牌俱乐部 | 棋牌俱乐部多次组织校内赛事,如“迎新杯”和“银河之光”嘉年华,并在国内比赛中屡获佳绩,连续三年荣获湖南省大学生围棋锦标赛前三名 |
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10月) |
长沙校区
学校拥有功能齐全、系统配套的办学条件。建有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军事训练场、野外综合训练基地等一批功能完善的训练场地及设施。
国防科技大学长沙校区
南京校区
国防科技大学南京校区
武汉校区
国防科技大学武汉校区
合肥校区
国防科技大学合肥校区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校长 | 黎湘 |
政委 | 傅爱国 |
注:表格信息截至2024年4月 |
历任领导
任期 | 职务 | 姓名 |
---|---|---|
1952.07~1961.03 | “哈军工”时期院长兼政治委员 | 陈赓 |
1961.07~1966.04 | “哈军工”时期院长院长 | 刘居英 |
1972.6~1978.6 | 长沙工学院时期党委书记 | 韩凯亚 |
1978.09~1983.12 | 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 张 衍 |
1983.12~1990.06 | 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 张良起 |
1990.06~1993.12 | 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 陈启智 |
1994.02~1996.07 | 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 郭桂蓉 |
1996.07~2008.07 | 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 温熙森 |
2008.07~2011.06 | 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 张育林 |
2011.06~2017.7 | 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 杨学军 |
2017.7~2019.12 | 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 邓小刚 |
姓名 | 职务 |
---|---|
钱七虎 | 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八一勋章”提名人选 |
张柏楠 | 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神舟飞船系统总设计师 |
谢军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 |
周承钰 | 文昌航天发射场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指挥员,在嫦娥五号探测器任务中担任火箭连接器系统指挥员 |
朱杨柱 |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中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中国首位非飞行员出身的职业航天员、“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获得者 |
李尚福 | 曾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原总装备部司令部参谋长、战略支援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
注:排名不分先后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24年1月31日 | 国防科技大学参赛队获得2023年华语辩论世界杯冠军 |
2024年1月 | 国防科技大学连续七届斩获第十四届国际大学生物理竞赛金奖 |
2024年1月 | 国防科大在第十七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和优秀组织奖 |
2023年12月 | 国防科大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夺得3金2银1铜 |
2022年11月 | 国防科技大学参赛队在2022年度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全球总决赛中夺得大赛金奖 |
2020年7月 | “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31位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