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一中学 编辑

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郴州市第一中学郴州市第一中学

郴州市第一中学(Hunan Chenzhou No.1 Middle School),简称郴州一中,创办于1906年,1959年定为省重点中学,1989年又定为省实验中学。1995年,郴州撤地建市后,学校归市直辖,定为副处级单位,学校按照“办学体制多元化,办学规模集团化”的思路,除校本部外,还创办了郴州桔井实验中学和郴州中澳合作国际实验学校。郴州市一中系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湖南省重点中学之一。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郴州市第一中学

外文名:Hunan Chenzhou No.1 Middle School

简称:郴州市一中

创办时间:1906年

办学性质:公立高中

主管部门:郴州市教育局

现任领导:黄鸿明(校长)

校训:砺学力行

院歌:郴州市一中校歌

地址: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桔井路4号

主要奖项:省级示范性中学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现任校长:郭洪波

历史沿革

编辑

学校平面图学校平面图

1906年4月(光绪三十二年),郴州市一中的前身——郴州官立中学堂,由郴州牧金镜蓉牵头创办。校址设在东塔岭原宝塔下的东山书院(今湘南起义纪念碑所在地)。6月,学校迁入郴州考棚(今165部队驻地),考棚校址地处郴州城中心,东临北街(校门在东面),南依城墙。

1912年(民国元年),废除府州制,学校改为郴郡六城(郴、永、宜、资、汝、桂)联立中学。

1914(民国三年),学校改为湖南省第七联合中学。

1919年,谭延闿进驻郴城,称湘军总司令和湖南督军,占用考棚,学校迁回东山书院。

1921年,学校又迁入考棚。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郴州地处西线战场,当年下期学校停课,翌年春开学复课。

1932年,学校改名郴郡联立初级中学。

1938年,为避日寇空袭,学校被迫迁到郴县栖风渡老岗脚李家村。

1942年,日寇侵犯日益猖獗,京汉线上不安宁,学校又迁到郴县桥口。

1945年,日军侵占郴州,学校被迫停办。

1946年重新复办,改名郴郡联立高级中学(全办高中),校址在白鹿洞。

1947年,学校迁到中山西街濂溪祠内办学(借用)。

1947年,学校迁回考棚,正名郴郡联立中学(完全中学)。

1949年12月1日,郴郡联立中学与郴县县中(创办于1943年秋)合并,定名郴县区立中学,校址暂在考棚。

1951年暑假,学校迁到桔井观(原郴县县中校址,现学校南端家属区所在地)。

1952年下期,学校使用新教学楼(现新修水泥球场所在地,原工字楼),学校被定为湘南地区重点中学。

1953年,学校更名为郴县第一中学。

1959年,郴州撤镇建市后,学校改称郴州市第一完全中学。

1960年,学校被定为省属重点中学。

1978年,学校又被定为省属重点中学。

1994年2月,省教委授予学校湖南省重点中学、湖南省实验中学两块匾牌。

1995年,郴州撤地建市后,学校收归市(地级管),被定位副处级单位。

2005年,学校开始筹建五岭阁新校区。

2008年,五岭阁校区卖出,不再所属市一中。

2019年,投资8.3亿的郴州市一中北校区建成并开始招生

办学条件

编辑

办学规模

学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359人,其中特级教师11人,正高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36人,中级教师150人,有国家和省部级劳模、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20人,有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2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7名。

硬件设施

学校原有桔井校区投入1亿元,新建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学楼、体艺馆、图书馆、现代技术教育中心,美化绿化了校园环境,改善了办学条件,提升 了办学品位。教学手段超前 学校建有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校园网、高速宽带网、教育网三网合一。有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图书馆电子系统、双向控制系统、远程教学系统、智能语音广播系统等现代教育网络系统,并率先在全省将每个教室建成了多媒体教室,班级教学均使用多媒体,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师资力量

学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359人,其中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30人,中级教师150人。师资荣誉国家和省部级劳模、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20人,有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2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9名。

教学成果

编辑

学生成绩

历届毕业会考合格率100%,恢复高考以来连续28年成绩位居全市第一,学生多次夺得全省高考状元的桂冠。每年考取清华、北大学生7人。

1997年秦宁为省理科状元。

1999年龙亮为省文科状元。

2004年清华大学录取学生数位居全省首位;

2005年高考重点本科上线269人,二本上线率先在全市突破400大关,多达443人,高考上线率高达99%;

仅2005年就获国家奥赛一等奖6个,获省级体艺竞赛获一等奖20多项,2004年、2005年体艺学生高考专业成绩在全省同类学校中位居第一。

2006年高考重点本科上线275人,二本上线489人,高考上线率达98%;

李佐鸿为省理科状元。

2007年重本、二本上线率人数首次突破500人,达到503人,三本以上上线人数突破1000人;

2008年高考重本上线272人,二本上线523人,三本以上1052人,列全省前茅;

张航为省理科状元。

2009年高考重本上线280人,二本上线603人,三本上线1335人。近三年学生参加数、理、化、生奥赛获国家、省级奖励213人次;

2013年理科全市前10名占8人,文科全市前10名占7人。600分以上人数27人,四人被清华大学录取,一人被香港大学录取;

2014年高考重本纯文化上线339人,二本上线654人,600分以上63人;

2015年(届)物理竞赛、化学竞赛国家一等奖各一名,数理化生国家奖共46名,其中数学12名、物理18名、化学11名、生物5名,竞赛成绩全市领先。

2015年高考文理科一本纯文化上线393人,其中文科73人,理科320人;二本纯文化上线744人,其中文科137人,理科607人;文理科600分以上上线人数共计71人。

2016年高考一本纯文化上线人数454人(总上线率35%),其中:文科87人(上线率21.2%),理科367人(上线率41.4%)。

二本以上纯文化上线人数784人(总上线率60.5%),其中:文科170人(上线率41.5%),理科614人(上线率69.3%)。

2019年高考600分以上共157人,其中理科122人,文科35人。一本上线人数超过810人。其中理科660人,文科152人。一本上线率为60.4%,理科66.1%,文科43.9%。二本上线人数超过1100人,其中理科886人,文科225人。二本上线率为82.6%,理科88.7%,文科65%。8人达清北分数线,清华大学录取5人,北京大学录取2人。

自主招生人数名列全省前茅。

教师成绩

教研教改上,学校现有立项的国家级科研课题5个,省级科研课题6个。已结题的两个课题分获省一等奖、二等奖。教师省级以上获奖和发表的论文每年200多篇。

彭太军老师每年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历次省、市教学比武中,该校教师均获一等奖,为郴州市获得了荣誉;侯赋非老师为国家物理奥赛金牌教练。王逢春老师为高考考纲编写人之一,高考数学命题组专家。

所获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卫生先进集体、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省教育战线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政务公开,民主治校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优质生基地、广东军区国防生源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等荣誉和称号。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2020届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称号。

2023年6月,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

学校领导

编辑

历任校长

时间

姓名

备注

1906.3—1906.5

金镜蓉

校长

1906.6—1913

查庆绥

监督

1914 — 1918

邝祥均

校长

1919.1 — 1919.12

谢芳

校长

1920.上

薛永辉

校长

1920.下

朱墨林

校长

1921.上— 1923

邓漪

校长

1924 — 1925.12

陈希藩

校长

1926.1 — 1928.6

陈葆清

校长

1928.7 — 1928.12

唐遇才

校长

1929.1 — 1929.7

张谟遇

校长

1929.8 — 1929.12

曹焯

校长

1930.1 — 1931.7

邹升恒

校长

1931.8 — 1941.12

潘宗翰

校长

1942.1 — 1944.12

欧阳景

校长

1946.8 — 1949.10

肖文锋

校长

1949.1 — 1950.5

林生依

校长

1943.8 — 1945.6

李启礼

郴县县中第一任校长

1945.7 — 1949.9

何善懋

校长

1949.12—1952.6

刘耀夫

校长

1952.8 — 1954.7

刘兆立

校长

1954.7 — 1955.7

曹田寿

校长

1958.3 — 1958.7

刘兆立

校长

1961.12 — 1963.3

李言炳

校长

1972.10 — 1976.5

张南星

校长

1976.12 — 1979.5

谭乐安

校长

1979.7 — 1984.3

黄旭日

校长

1984.3 — 1990.12

何明琰

校长

1990.12 — 1993.8

郝清流

校长

1993.8 — 1995.12

庞世彬

校长

1995.12 —1997.8

庞世彬

撤地建市,学校定为副处级单位

1993.8 — 1995.12

黄守芬

校长

资料来源:

现任领导

时间

姓名

职务

2023.8-

黄鸿明

校长

2002.2-

黄健伟

副校长

2002.2-

刘解清

副校长

2002.2-

邓家秀

纪检书记

2003.9-

曾广清

副校长

2002.10-2005.8

夏立新

校长助理 、副校长

2005.8-

梁晓南

副校长

2005.8-

黄云

副校长

资料来源:

知名校友

编辑

所属界

姓名

个人简历

党、政、军界

邓中夏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运的早期领导人

曾中生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 ,军事家

李涛

共和国上将

黄士衡

致力教育兴湘的一代爱国民主人士

教育、科技界

朱森

构造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

杨向群

湘潭大学校长,数学家

周向宇

中科院院士

唐策善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四清

中国空间环境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

文艺界

杨书案

历史小说家

商界

张跃

中国著名民营企业家

主持界

龙洋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 、郴州一中2007届毕业生

参考资料:

传统文化

编辑

校训

砺学 力行

砺学:砺,从石,厉声。学,学问。校训中选用此字,文化底蕴深厚。俗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史通·品藻》:砥节砺行,终始无瑕。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此二字,谆谆告诫师生,砥砺德行,琢磨学问,砺志强能,成就大业。

力行:实践出真知,亘古不变。此二字,道出求知求真之规律。《荀子·修身》: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梁绍壬(清)《两般秋雨庵随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夫之:力行而后知之真。陶行知: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此二字,谆谆告诫师生,勤于实践,求真务实,开阔眼界,达志成才。

校歌

《郴州市一中校歌》

节延华词 华庶勤曲

(第一段)

苏仙岭下,郴江之畔

有我们美丽的校园

百年的历史光荣

昨 天牢记在我们心田

啊,母校!

您是育花的园地;

啊,母校!

您是知识的摇篮;

您为我们点燃青春的火焰

我们为明 天

努力登攀

(第二段)

绿树红花,桔井香泉

装点着我们的校园

祖国的未来 时代的重担

已压在我们双肩

啊,母校!

您是育花的园地;

啊,母校!

您是知识的摇篮;

您为我们升起理想的风帆

我们为明 天

奋勇向前

校歌校歌

学校地址

编辑
桔井路4号

郴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