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司城遗址 编辑
老司城遗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城东20余公里处的灵溪镇老司城村。本名福石城,1724年司城迁至颗砂乡,为区别新老两座司城,福石城又名老司城,是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至清雍正二年(1724年)永顺彭氏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老司城分内罗城、外罗城,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老司城是土司制度的物化载体,是中国古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活标本,于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09月老司城遗址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录。2015年07月04日,永顺老司城遗址与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联合代表的“中国土司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05月01日,老司城遗址作为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2016年12月,老司城景区又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自恢复运营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含港澳台地区)实行免费参观游览政策,凭医师证或护士证和身份证办理免票即可。
中文名:老司城遗址
地理位置:湖南省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
所处时代:南宋-清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文号 :国发63号
批准单位 :国务院
编号:43-1-1-0007
类别:古遗址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彭福石宠(彭福石冲)担任土司后,时常感到司治(土司治所)下溪州(今古丈县会溪坪)受到辰州势力的约束,于是将司治迁到了灵溪的福石郡,并在此筑城,即今老司城。关于司治的变迁有另一种记载:在迁往老司城之前,即公元971年时,第四世土司彭允林将司治迁往龙潭城(在今永顺县麻岔乡)。
元代,原来的溪州被分割为永顺安抚司、葛蛮安抚司(辖南渭州)、思州安抚司(辖麦着、会溪、施溶三感化州和驴迟峒、腊惹峒)。永顺彭氏土司实际所辖的空间变得极为有限。
明代,永顺土司对老司城进行了重建。遗址现存的大部分建筑都为明代所建。
清雍正二年(1724年),永顺土司彭肇槐将司治迁到灵溪河上游的颗砂乡,称为新司城。清雍正六年(1728年),永顺土司彭肇槐自动献土,带着子孙离开湖南湘西,回江西祖籍地方立户,延续了818年的永顺土司政权宣告结束。从此,老司城逐渐冷落萧条。
1995年至2012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湘西自治州文物工作队、永顺县文物局,先后5次对老司城及外围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2010年,永顺县政府出台“老司城保护与利用工程”项目,预计2015年完工,拟将老司城遗址建设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2015年09月29日,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2016年05月01日,老司城遗址作为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老司城村
综述
老司城遗址全景
宫殿区
老司城遗址宫殿区
衙署区
衙署区位于中心城址北部,北与生活区相邻,是土司及其职官行政办公和临时居住的衙署政务机构所在地,平面接近长方形,城墙周长408.8米,面积8762.4平方米。其东、南、西墙保存较为完好,一般残高1─2米。衙署区西门残基至今仍出露在地面上,门宽3.4米,以条石作石阶,下通正街。
街巷区
街巷区
墓葬区
老司城东南郊是紫金山土司墓地,整个墓地依山势修筑成4列,整个陵园的地表由封土、拜台、“八字”山墙、花带缠腰过道、南北神道及石像生、照壁等遗迹组成,这对于复原明代土司陵园整体面貌,研究明代丧葬文化、土司世系、制作工艺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宗教区
土王祠
苑墅区
钓鱼台
概述
老司城留存遗址很多,主要有祖师殿、彭氏宗祠、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土司地宫、土司古墓群等。其它文物和遗迹有摆手堂、地下雨道、铜钟、石马、土司官印、若云书院遗址等。
祖师殿
祖师殿梁架
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内景
彭氏宗祠位于司城中心,在土司“寝宫”的后面,内供历代土司的牌位,有精美的木雕像,还收藏了历代土司制定的三纲五常法谱。为明代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第24代土司彭元锦任宣慰使时所建。
翼南牌坊
翼南牌坊
土司德政碑
土司德政碑
土司德政碑立于司城衙署遗址左侧,由青石雕凿而成。碑高2.74米,宽1.2米,腹背刻字,上有石帽盖顶,旁扶石柱。此碑是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二月永顺土官为永顺等处宣慰使彭泓海歌功颂德而建。
土司古墓群
古墓出土的石像
历史价值
老司城遗址被喻为中国的“马丘比丘” ,完整地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全过程,填补了中国土司制度考古学的空白,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文化价值
老司城遗址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性城堡,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古文化遗存,它既是物质文化遗产,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静止的文物,又是活着的文化;既是独立的考古遗址,又是复合的遗产体系。
老司城遗址完整地体现了迄今已消亡的土司文化传统,为研究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家族文化、政治文化等多元文化为一体的土司文化提供了独特见证;完整地见证了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中国古代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典范,是民族区域自治成功案例,为研究武陵山地区的传统民族文化、乡土文化提供了实物例证,为探讨当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处之道提供了难得物证。
艺术价值
老司城遗址以自然风光、民族文化、考古发掘相结合为主要特点,独具艺术与观赏价值。自然风光集山石、水景、林木、河流、洞穴、墓葬于一体,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以古朴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为主要特色,在艺术与观赏性上最为突出的便是自然与人文的原生态特征,具有直观性、确切性,有较强的观赏和美学价值,是民族文化直接而重要的载体,可以生动地反映出许多人类文化的信息,这些信息几乎包括了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
老司城台阶
2001年06月,老司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10月,老司城遗址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2011年01月,老司城遗址被中国社科院入选为“2010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亲临老司城考察。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先生四次考察老司城。
2012年11月18日,老司城遗址进入国家文物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2014年04月13日,老司城遗址本体保护抢险加固工程已完成,复原展示所需的考古工作完成95%,安防工程完成70%,左街民居改造完成23户。
2015年07月04日,永顺老司城遗址与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联合代表的“中国土司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10月12日,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对身高1.3米及以下儿童,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持有效证件的残疾人、现役士兵实行免票;
对1.3米以上儿童、现役军官、未满60周岁的军队干部、60周岁以上老年人、25周岁以下全日制学校学生、低保户等可凭有效证件实行半价(79元/人)优惠;
湘西州内游客进入老司城景区只需交纳33元工本费即可(包括20元环保车车费、10元垃圾处理费和3元景区意外保险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