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官厅 编辑

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官厅杨氏官厅

城步杨氏官厅位于城步杨家将村(原大竹坪村),为砖木结构,是由前厅、天井、正厅、左右厢房组成的四合院落,坐南朝北,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厅内现塑有再思公、正滔公、正修公之尊像。官厅者,是政府设立的官员处理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的场所。为全国四大官厅之一。从明崇祯五年(1632)年开始修建,直到清末宣统元年(1909)先后三次建成。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杨氏官厅

地理位置:湖南省西南部

所处时代:明朝

占地面积:1100 m²

保护级别: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地区: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

管理单位:杨氏官厅管委会

历史沿革

编辑
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原为杨家祠堂。 《明史》卷一百七十三第四六一二面载:明永乐二年,宋“飞山蛮”部落首领杨再思十五世孙杨再禄(又名杨昪)升都指挥佥事后,回故乡祭扫祖莹,创修杨氏宗祠。

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彰武伯杨瑀礼委武冈守备卢名世亲至大竹坪致祭,敬赠“勋裔”匾额。

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五月,钦命湖广监军监察御使杨乔然(正一品)亲临城步大竹坪祭扫祖茔,见宗祠正厅悬挂“勋裔”匾额,于是列举建祠以来城步杨氏府第迭出文武官员五十余人,其中正一品16人,从一品9人,正二品11人,杨乔然总结祖上功德时说:“明代靖边之功,惟我杨氏为最”,又题“派总关西”匾额挂于前厅,并向皇帝上奏,将“杨氏宗祠”改为“杨氏官厅”,被大明隆武帝恩准钦定。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大厅及两厢重新修建。

民国十三年(1924年)复经杨氏族众整修维护,并立《重修官厅碑记》于厅内,现仍保存完好。

1986年被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官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官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11月8日,城步被确定为中国南方“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

2011年,城步杨家将村的杨氏官厅被确定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

2011年1月24日,“杨氏官厅”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开列了“杨家将历史展示厅”。

2012年8月,城步“苗族杨家将传说”被确定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官厅故事

编辑
明代中期,城步有处山冲叫李家湾。李家族辈勤劳敬业,农商兼顾,家业日益殷富,置田买地,富甲一方。到了侄辈却出了个名叫李玉卿的,此人聪明,有一身力气,但好逸恶劳,专干一些欺诈的行当。得知此事,左都督宣府总兵杨能暴跳如雷,他想到了任湖广监察御史的堂侄杨乔然,于是修书一封,将“李赖皮”乘杨家将士在外守关御敌,家中孺幼可欺之际霸房占地,县令贪赃枉法的事实一一陈述。并声明,若朝廷罔顾不察,全体将士将弃甲归田,边关不保。这封十万火急的总兵奏折,不到十天就送到了监察御史杨乔然手中。

崇祯十六年(1643),杨乔然代理明皇处理军机事务。他在数百奏折中,看到了远在云南任总兵的堂叔杨能的军机要件,随即将杨能奏折亲呈皇上,奉请崇祯帝御览。崇祯帝接过奏折,向杨乔然面授诏书:“自唐宋以来,杨氏世代为国尽忠,功德可彰。钦授杨氏官厅,杂差行户尽行革免,纠纷犯科自行处置,州府不得干涉。特此诏示。”并钦许杨乔然择日回乡省亲,督办落实。

南明隆武二年(1646)5月,杨乔然领亲兵百余人回到城步大竹坪故里,办了五件大事:一是亲临高祖山(竹枝坡),祭扫祖茔,面对杨氏祖先,他当场口述对联一副;“威助大明兼一统,功流海内启后裔”;二是将“李赖皮”李玉卿在杨氏宗祠公开审理处死;三是如数收回李氏非法霸占的房屋田产,明令李姓不得再行欺骗、敲诈、横行乡邻之事,否则严惩不贷;四是将贪赃枉法县令郑士熙革职查办;五是根据明皇诏书,将杨氏宗祠更名为“杨氏官厅”,晓谕族众。自此以后,城步杨氏以官厅为族众议事之所。每逢春节、清明、端午诸节日,杨氏众亲聚会,传承精忠报国家训,祭奠列祖列宗,教育儿孙为国尽忠,为国出力。

调查研究

编辑
2008年11月9日,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经多方考证后,认为“城步历朝历代的朝廷文臣武将之多,实属罕见。许多保存下来的明清建筑群落、古代文化实物,虽年深月久,仍依稀可辨,印证了这里的历史人物及其社会地位。这些文物是货真价实的、实实在在的、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经研究,确定城步苗族自治县为中国南方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

2010年,国务院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也认为“南方杨家将与北方杨家将一样具有为国捐躯、为国奋斗的爱国精神。南方杨家将的历史人物,时间跨越千年,是实实在在的、货真价实的历史事实。通过他们奋不顾身的英勇事迹,自然积淀出一种炫丽的民族精神。城步可以称之为中国南方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

官厅文化

编辑

名称由来

杨氏官厅之名为明洪武年

全屋为砖木结构,单层四合,长24米,高6.2米,前后正厅均为四排三间,四周为青砖厚墙,侧墙上两头各粉饰有高矮不等的三只尖角,屋脊、檐口彩绘龙凤花草及人物故事图,石木镂刻。

现供奉有杨震、杨业和城步杨氏的一世始祖杨再思,二世始祖杨正滔、杨正修的五尊塑像。

同时供奉着自唐末宣明顺助王、特授银青光禄大夫杨再思至清朝时期鸦片战争抗英名将杨芳等五朝、八百年间1至4品名将名臣55位,其他文武官员三百多位。

保护意义

编辑

政治地位

由朝廷授予姓氏官厅的,全国仅有四处,既山西朔州“李氏官厅”,山东泰安“魏氏官厅”、河北怀来“刘氏官厅”与湖南城步的“杨氏官厅”(此称全国仅此一处),可见其政治地位的高贵。

稳定军心

“杨氏官厅”的设立,稳定了当时远在云南贵州戍边的杨门将士军心,也稳定了当时追随杨门部将从军的其他各地各民族的戌边军人及家人,调动了他们戌边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城步和云贵渝西南等地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跟随杨家军,打仗立功名,家业有担保,在外莫担心,建立英雄业,子孙万代兴。”

爱国思想

湖南省文史馆、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专家对城步杨家将文化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考察调研。

史学家伍新福、民俗学家李鸣高等十余位专家教授亦亲临城步,他们实地察看了杨姓氏族祠堂庙宇及杨再思、杨正修、杨再兴杨洪等名人的诞生地故居、祖籍、及墓葬地,经多方考证后一致认为:“城步杨家将与北宋山西杨家将齐名符合历史事实;城步杨家将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建于明代末年的大竹坪《杨氏官厅》,对研究民族历史和杨家将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杨家将精忠报国的思想值得传承和发扬。”

后世纪念

编辑
自1985年开始,广东、贵州、广西、云南及周边县市的杨氏后裔每年也到杨再思墓地和“杨氏官厅”进行祭祀。

每逢清明节期间,远在云南、贵州、广西甚至缅甸、泰国、柬埔寨的杨氏后裔都来城步寻祖觅宗祭祖扫墓。

每年的清明节前三天或后四天,均有来自中南七省的杨姓到杨家将人物的始祖杨再思墓烧香祭扫,每年的祭拜者不少于5000人。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民族宗教局和文化、文物等部门的支持下,2010年又经族众捐资,修葺一新,列入祀典。于2010年12月20日杨氏官厅管委会在杨氏官厅举行了中国南方杨家将公祭典礼。

地图信息

编辑

杨氏官厅

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杨氏官厅(219省道南80米)

详情

旅游信息

编辑
长株潭方向(此处以长沙市人民政府做起点为例,娄底、邵阳可从该自驾路线中的高速入口处上):

长沙市政府→岳麓大道辅路→岳麓大道→涧塘立交桥→西二环→罗家嘴立交桥→云栖路→长潭西高速→赤江互通→长芷高速→龙塘枢纽→安邵高速→二广高速→梽木山枢纽→沪昆高速→大水枢纽→洞新高速→洞城高速→武靖高速→洞城高速→S219,行驶650米可达。

下一篇 十里平坦

上一篇 丹口苗文石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