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天翼 编辑
张天翼(1906年9月26日—1985年4月28日),原名张元定 ,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中国现代作家,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代表作有童话《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 。
张天翼于1924年从杭州宗文中学毕业;1926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开始用张天翼名写作;1926年底在北大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退学,在沪、杭、宁一带先后任家庭教师、记者、编辑办事员、文书、录事等职;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 。
中文名:张天翼
别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1906年9月26日
逝世日期:1985年4月28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秃秃大王、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华威先生、鬼土日记
主要成就: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荣誉奖
籍贯:湖南湘乡
张天翼早年
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它的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的工作,协助编辑《十字街头》等刊物。创作产量日丰,面向现实,内容充实,给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时所写短篇有《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反攻》《移行》《团圆》《万仞约》《春风》《追》等集子,他的小说以讽刺与幽默擅长。写得最多的是小市民和某些知识分子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揭示现实的虚伪与丑恶,抨击畸形社会的弊病,《包氏父子》即是他的代表作。这时期还写有长篇小说《鬼土日记》《齿轮》《一年》《洋泾浜奇侠》《在城市里》,中篇小说《清明时节》,儿童文学作品有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中篇小说《奇怪的地方》等,寓教育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推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张天翼
张天翼
作品名称 | 体裁 | 出版年份 | 出版社 | 备注 |
---|---|---|---|---|
《从空虚到充实》 | 短篇小说集 | 1931 | 现代 | - |
《鬼土日记》 | 长篇小说 | 1931 | 上海正午书局 | - |
《小彼得》 | 短篇小说集 | 1931 | 上海春光书店 | - |
《齿轮》 | 长篇小说 | 1932 | 湖风 | 署名铁池翰 |
《一年》 | 长篇小说 | 1933 | 良友 | - |
《蜜蜂》 | 短篇小说集 | 1933 | 现代 | - |
《脊背与奶子》 | 短篇小说 | 1933 | 良友 | - |
《大林和小林》 | 童话 | 1933 | 现代 | - |
《反攻》 | 短篇小说集 | 1934 | 生活 | - |
《移行》 | 短篇小说集 | 1934 | 良友 | - |
《团圆》 | 短篇小说集 | 1935 | 文生 | - |
《人集》 | 小说、剧本合集 | 1936 | 良友 | - |
《清明时节》 | 中篇小说 | 1936 | 上海文学出版社 | - |
《万仞约》 | 短篇小说集 | 1936 | 商务 | - |
《秃秃大王》 | 童话 | 1936 | 文生 | - |
《洋奇侠》 | 长篇小说 | 1936 | 上海新钟书局 | - |
《追》 | 短篇小说集 | 1936 | 开明 | - |
《春风》 | 短篇小说集 | 1936 | 文生 | - |
《奇怪的地方》 | 中篇小说 | 1937 | 文生 | - |
《在城市里》 | 长篇小说 | 1937 | 良友出版社 | - |
《同乡们》 | 短篇小说集 | 1939 | 文生 | - |
《谈人物描写》 | 理论 | 1942 | 作家书屋 | - |
《速写三篇》 | 短篇小说集 | 1943 | 文生 | 校订本 |
1963 | 人文出版社 | - | ||
《张天翼选集》 | - | 1951 | 开明出版社 | - |
《罗文应的故事》 | 短篇小说集 | 1952 | 中青出版社 | - |
《蓉生在家里》 | 剧本 | 1953 | 中青出版社 | - |
《大灰狼》 | 剧本 | 1954 | 中青出版社 | - |
《不动脑筋的故事》 | 童话 | 1956 | 少儿出版社 | - |
《宝葫芦的秘密》 | 童话 | 1958 | 少儿出版社 | - |
《文学杂评》 | 评论 | 1958 | 作家出版社 | - |
《给孩子们》 | 小说、剧本合集 | 1959 | 人文出版社 | - |
《去看电影》 | 小说 | 1960 | 文学改革出版社 | - |
《张天翼小说选集》 | - | 1979 | 人文出版社 | - |
《张天翼作品选》 | 小说、童话、剧本合集 | 1980 | 少儿出版社 | - |
《金鸭帝国》 | 童话 | 1980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 |
《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 | - | 1981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 |
《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 | - | 1981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 |
《张天翼童话选》 | - | 1981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 |
《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 | - | 1981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 |
《二十一个》及其他 | 短篇小说集 | 1981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 |
《张天翼论创作》 | - | 1982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 |
《张天翼作品选》 | - | 1983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 |
《张天翼文学评论集》 | - | 1984 | 人文 | - |
《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 | - | - | 上海文艺(未出齐) | - |
《张天翼寓言》 | - | 1986 | 安徽少儿出版社 | - |
《包氏父子》 | 短篇小说集 | 1986 | 百花出版社 | - |
《张天翼作品集》 | 童话集 | 1987 | 明天出版社 | - |
《张天翼研究资料》 | 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 | 1982 | 社科出版社 | - |
《张天翼小说论稿》 | 杜元明 | 1985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 |
《张天翼论》 | 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 | 1987 | 湖南文艺 | - |
张天翼的书
(1)俯视讽刺对象,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人物线条明净而不驳杂,善于狄更斯式地提炼人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大的性格。
(2)重视叙述角度的灵活多变,以动作、情绪作为叙述结构的内在依据,淡化故事情节,依靠戏剧性细节和矛盾来结构小说,形成横向结构的片断性、速写性很强的富有戏剧张力的小说形式。
(3)泼辣豪放的漫画式的夸张风格,意旨浮露的讽刺艺术。
(4)新鲜流动的口语。
张天翼小说的三大讽刺主题
金鸭帝国
他作品中的第二类伪善形象是现代政治舞台上的市侩官僚。创作于抗战之初的政治讽刺小说《华威先生》是其代表作。华威先生是一个混迹于抗日文化阵营的市侩官僚。他权力欲强却又不学无术,自命不凡地到外招摇撞骗,每天乘着黄包车东奔西跑,忙于出席各种会议,插足各类事务,不遗余力地叫喊“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企图垄断操纵群众组织和活动。作品通过抗战时期这样一个“包而不办”、心怀叵测的官僚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国民党官僚假抗战之名干扰破坏人民自发的抗日组织和活动的行径,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华威先生这个现代政治舞台上的伪善形象亦又其鲜明的代表性,进而使作品的讽刺效果突破政治和时代的局限,进入到文化心理讽刺的层面。
张天翼
三、反封建。对于阿Q式的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国民,张天翼小说的讽刺主题是反庸俗和反麻木,哀其不幸,怒其不“醒”。这反映了张天翼受到鲁迅的深刻影响。短篇小说《包氏父子》中的老包是一个在大公馆里当听差的唯命是从的仆人,他不甘心永远处在这样卑下的地位,而自己又老了,发财致富无望,于是便把“往上爬”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包国维身上。他千方百计,费尽心机地供奉儿子上“洋学堂”,因为只有在“洋学堂”毕了业才能获得当官发财的机会,而老包也才能实现当老太爷的愿望。但包国维却不争气,不但不用功读书,而且沦落为流氓学生,最后被校方除名,老包因此陷入鸡飞蛋打的尴尬境地。包氏父子的思想和行为直接体现了社会底层小市民的庸俗性,而其理想的破灭,正是这类卑微人物的必然命运。对老包而言,这不仅是庸俗,更是助纣为虐的愚昧和麻木。《包氏父子》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讽刺小说中的上品,它把包氏父子背道而驰的行为方式交织印照,整篇作品充满着饱含生活酸甜苦辣的幽默讽刺意味。老包不仅是一个梦想破灭的小市民的形象,也是一个封建秩序和文化的受害者。作者笔下的老包极为本分,老实忠厚,他身上充斥着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化交织的国民劣根性,呈现出鲜明的世俗悲喜剧特征。
总之,张天翼以其小说营造了一个千姿百态的悲、喜剧世界,内涵异常丰富。
文学类 | ||||||||||
|
张天翼著:宝葫芦的秘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