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磊石 编辑

中国工程院院士、肾脏病专家

黎磊石黎磊石

黎磊石(1926年10月26日—2010年3月16日),湖南长沙人,肾脏病专家,中国肾脏治疗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副院长、教授。黎磊石于1948年从国立中正医学院毕业;1963年担任南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1964年担任解放军肾病研究所所长;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4月作为客座教授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皇家医院;1986年担任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副院长;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首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2003年被授予国际肾脏病学会终身荣誉会员称号;2009年获得中央军委授予一等功;2010年3月16日去世,享年84岁。黎磊石从事临床、医疗、科研教学40余年,涉及内科各领域,20世纪50—60年代以热带(寄生及传染病)为主;60—70年代任职大内科,以心血管病为主;70年代以后专攻肾脏病。他不仅开创内科医生做肾脏移植手术的先例,还进入由病理医生从事的肾活检领域。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黎磊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县

出生日期:1926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2010年03月16日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国立中正医学院

主要成就:首创应用大黄延缓慢性肾衰首创IgA肾病分型诊断治疗法首创霉酚酸酯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1994年首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中国肾脏病学》《急性肾功能衰竭》

职称:技术1级,文职特级

人物生平

编辑

黎磊石

1926年10月26日,黎磊石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

1931年,全家人搬到上海,黎磊石在上海蒲石路小学就读。

1933年,父亲黎溥棠前往南京任教,黎磊石就读于南京游府西街小学。

1934年,父亲黎溥棠就任两浙盐务管理局秘书,举家迁往杭州。

1937年,父亲黎溥棠因病在杭州逝世,黎磊石一家住在长沙通泰街23号。

1938年,长沙发生“文夕大火”,年底,因抗日战争影响,黎磊石全家在湖南数次搬迁,途经长沙、安化、娄底、柏坊等地。

1941年4月,和哥哥黎介寿回到广益中学就读。

1942年2月,和哥哥黎介寿主动辍学,与母亲黎周霞一起,来到广西桂林投奔黎中。

1943年8月,和哥哥黎介寿考取国立中正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9月,进入中正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就读,并在同学贺高秋、李隆刚的动员下,加入“三青团”。

1944年,中正医学院由江西永新迁到江西唐江,和哥哥黎介寿在唐江上学。

1945年,中正医学院迁到福建长汀,和哥哥黎介寿在长汀上学。

1946年,中正医学院迁到江西南昌,和哥哥黎介寿在南昌上学。

1948年,和哥哥黎介寿从中正医学院到南京中央医院做实习医生。

1949年6月,毕业后参加工作。

1963年4月至1986年4月,担任南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1964年4月至1986年4月,担任解放军肾病研究所所长。

198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黎磊石赴澳大利亚参加第二届亚太地区肾脏病学术会议。由于当时中国肾脏病研究水平较低,他作为会议代表却没有登台发言的资格 。

1986年4月至1986年5月,作为客座教授,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皇家医院。

1986年5月至2010年3月,担任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副院长、教授。

1990年,在东京会议上被选举为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代表亚太地区) 。

1992年,创办并主编《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医药卫生部常委。

1998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

2005年3月,第十届国际血液净化学术会议在圣地亚哥召开,黎磊石再次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

2010年3月16日上午,从位于南京市北京西路14层的家中跳楼身亡,享年84岁 。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黎磊石首创IgA肾病分型治疗,革新肾活检免疫病理技术,创造了斜角进针法,成功率达99.7%:他发明了雷公藤治疗肾炎,大黄素治疗尿毒症,在肾脏病领域所进行的传统医学现代化工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国际上首创霉盼酸醋及普乐可复治疗狼疮性肾炎:倡导持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救治危重病例,成功地创造了免疫吸附疗法治疗脂蛋白肾病 。

  •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4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黎磊石先后发表论文600多篇,主编专著12部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8.08

    《中国肾脏病学 上下》

    黎磊石,刘志红主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2

    《肾脏病临床集锦》

    黎磊石,刘志红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11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危救治肾脏病学》

    黎磊石,季大玺主编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86.11

    《急性肾功能衰竭》

    黎磊石,马永江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2.09

    《肾脏病讲稿选编》

    黎磊石,张训主编

    南京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出版社

    1982.02

    《肾脏病讲座选编》

    黎磊石,张训主编

    南京军区后勤部卫生部

    《肾脏病及水电解质紊乱》

    (美)Robert W.Schrier,M.D.著;黎磊石主译

    金陵医院

  • 学术交流

    根据2020年4月何梁何利基金会网站显示,黎磊石先后40次应邀赴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等国讲学,广泛介绍中国肾脏病学术成果。先后3次组织并担任国际肾脏病学术会议的主席 。

  •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4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均为第一作者,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和二等奖九项 。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3年

    雷公藤治疗肾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5年

    肾小球肾炎诊断与治疗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7年

    肾炎免疫病理的研究

    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8年

    肾小球疾病免疫病理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

    IgA肾炎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

    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年

    IgA肾炎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

    狼疮性肾炎治疗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

    大黄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及疗效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才培养

  • 指导学生

    根据2020年4月何梁何利基金会网站显示,黎磊石先后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48人,进修医师300余人,大部分已成为各地肾脏病专业的骨干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1996年

    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1999年

    中国百名优秀医生

    2000年

    香港内科医学院荣誉院士

    香港内科医学院

    2002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会

    2003年

    国际肾脏病学会终身荣誉会员

    国际肾脏病学会

    2004年

    国际学术杰出贡献奖

    美洲华人肾脏病学会

    2009年

    一等功

    中央军委

    二等功五次,三等功八次

  •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93年03月至1998年0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0年至1997年

    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

    中华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总顾问

    《解放军医学杂志》顾问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肾脏病》等杂志副主编

    个人生活

    编辑
  • 家世背景

    黎磊石三兄弟

    黎磊石的父亲黎溥棠,母亲黎周霞。在家排行第六,第三子。大姐黎民,大哥黎鳌,二姐黎中,哥哥黎介寿。1934年大姐黎民因感染伤寒病逝。1937年父亲黎溥棠因病在杭州逝世,年仅45岁。黎周霞、黎鳌、黎中、黎介寿、黎磊石将黎溥棠的遗体由杭州运到上海,再从水路运抵长沙。黎溥棠去世后,黎溥棠的哥哥黎赞唐担负起抚养黎溥棠全家之责 。

  • 黎氏三兄弟

    黎磊石与同胞兄弟黎鳌、黎介寿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称“黎氏三兄弟”。其中黎鳌是烧伤外科专家,曾任第三军医大副校长,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主任,黎鳌亲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烧伤病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哥哥黎介寿是肠外瘘治疗的创始人、临床营养支持的奠基人、亚洲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开拓者,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 健康状况

    2000年74岁的黎磊石到北京开会,突然感到脖子很疼,第二天去做CT,结果出来果然三个颈椎都破坏,是肿瘤转移的侵蚀性破坏,被用轮椅推到了高干病房。他的哥哥黎介寿为弟弟制定了治疗方案,手术后不久,黎磊石就重回工作岗位 。

  • 人物评价

    编辑
    黎磊石从医60年,热爱病人,医技高超,医德高尚。培养无数顶尖学生,被称为一代医学宗师。黎磊石为推动中国肾脏病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皖江在线评)

    黎磊石是公认的医学泰斗,是中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开拓者、创始人,也是中国肾脏病领域第一块牌子。他作为国际著名肾脏病学家,中华肾脏病学会及亚太地区肾脏病学会创始人之一。黎磊石六十余年,春蚕吐丝,桃李满天下,为中国肾脏病发展培养了一批中坚力量 。(新华网评)

    黎磊石长期担任中华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学术造诣精深,兼长临床医学及实验研究,为中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四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不仅临床经验丰富,基础知识渊博,在重危病人救治及疑难病例的诊断中屡建功绩,是卓有贡献的临床学家 。(何梁何利基金会评)

    下一篇 刘筠

    上一篇 黎介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