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乡 编辑
共和乡,隶属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地处盐边县东北部,东与米易县白坡彝族乡隔二滩库区相望,南与鳡鱼彝族乡接壤,西与红宝苗族彝族乡交界,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藤桥乡毗邻。辖区总面积228.66平方千米。1952年,设共和联合乡。2005年7月,太田、林海2乡并入。截至2020年6月,共和乡下辖7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缺马田。截至2018年末,共和乡户籍人口9222人。截至2018年末,共和乡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5个。
中文名:共和乡
行政区划代码:510422205000
行政区类别:乡
所属地区: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
地理位置:盐边县东北部
面积:228.67 km²
下辖地区:7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缺马田
电话区号:0812
邮政区码:617105
车牌代码:川D
人口:9222人(2018年户籍人口)
1958年,改为共和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2005年7月,太田、林海2乡并入。
截至2020年6月,共和乡下辖7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缺马田。
白草坪村 | 纳底河村 | 扎古村 | 田坝村 |
太坪村 | 林海村 | 太田村 | / |
位置境域
共和乡地处盐边县东北部,东与米易县白坡彝族乡隔二滩库区相望,南与鳡鱼彝族乡接壤,西与红宝苗族彝族乡交界,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藤桥乡毗邻。 辖区总面积228.66平方千米。
共和乡
地形地貌
地图
共和乡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最高点位于药山,海拔3046米;最低点位于柏枝,海拔1200米。气候
共和乡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高,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冬季低层逆温效应显著;干雨季分明,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递增。多年平均气温17.1°C,1月平均气温5度,极端最低气温-3°C(2011年12月9日);7月平均气温28.2°C,极端最高气温34°C(2011年6月28日)。最低月均气温-1°C(1月),最高月均气温32°C(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3°C,最大日较差22°C(2011年7月5日)。生长期年平均332天,无霜期年平均325天,最长达335天,最短为30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424.6小时,年总辐射78.5千卡/平方厘米。0°C以上持续期339天(一般为2月5日至次年1月9日)。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600毫米(1989年),极端年最少雨量900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8—10月,8月最多。
水文
共和乡境内河道属雅碧江流域,雅碧江从北向南流经境内荒田、雅聋江、烂柴湾、正坝村,长16.5千米,流域面积14.4万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180立方米/秒。境内有二级河藤桥河,总长39.6千米。
自然资源
共和乡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重晶石,地质储量2.9万立方米,可采储量为2.4万立方米,集中分布在西北部窑坪子一带。其他矿藏资源有煤、铁、铜、硅、铅、锌等,但分布较为分散且储量较少。境内有野生动物30余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山鹧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红腹角雉、黑熊、锦鸡、獐子、穿山甲等。有野生植物100种;境内有耕地面积1.8万亩;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2.9万亩,其中防护林0.2万亩,经济林2.1万亩,竹林13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2万株。
山鹧鸪
山鹧鸪

獐子

锦鸡

锦鸡

穿山甲
自然灾害
共和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暴雨、风灾、泥石流等。雹灾平均4年一遇,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84年4月28日,降雹时间约46分钟,涉及境内太坪、和平、兴旺、旭日、田坝、大湾子6个村,受灾面积达1170亩。风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最严重的一次风灾灾害发生在2005年7月26日,造成325亩水稻受灾,减产13吨。
截至2017年末,共和乡常住人口8019人。
截至2018年末,共和乡户籍人口9222人。
综述
2011年,共和乡财政总收入674.96万元,比上年增长20.96%。从各主要税种看,其中烤烟税收503.16万元,比上年增长14.35%;烟基工程建安营业税111.8万元,其他税收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94元。
截至2018年末,共和乡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5个。
农业
2011年,共和乡农业总产值6880.3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全乡地区生产总值的79.5%。
共和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340吨,其中水稻1200吨,玉米1200吨,小麦94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蔬菜、干果。2011年,烤烟种植面积1万亩,年收购烟叶1400吨;蔬菜种植面积2400亩,产量2800吨;种植核桃0.6万亩,青花椒0.5万亩,板栗0.1万亩。
共和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6万头,年末存栏1.2万头;牛饲养量784头,年末存栏1846头;羊饲养量1.1万只,年末存栏1.3万只;家禽饲养量4.1万羽,年末存栏3.7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463吨,其中猪肉1048吨,牛肉103吨,羊肉232万吨;禽蛋40万吨;畜牧业总产值2262.5万元。
2011年,共和乡名优特农产品有青椒、核桃、藤桥河细甲鱼。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共和乡有宣传文化中心1个,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农村书社1个,藏书6000册;村文化室17个,建筑面积2890平方米;农家书屋18个,藏书3.4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0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2人。
2011年末,共和乡有学校体育运动场2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2%;线电视用户12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2.8%。
教育事业
2011年,共和乡有中小学校1所,分校点3个,共有在校生719人,专任教师5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552万元,比上年增长6.5%。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60%,比上年增长8.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共和乡有乡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17个;病床16张,固定资产总值104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3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9800人次,出院病人957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3%。
社会保障
2011年,共和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30户,人数952人,支出80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6人,支出13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92人,支出24.3万元,比上年增长3.4%;农村医疗救助3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80人次,共支出5.4万元,比上年增长89.7%。自然灾害受灾人口5800人,紧急转移安置3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200亩,倒塌房屋4间,直接经济损失499.7万兀。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1万元,比上年增长1.5%。敬老院1家,床位100张。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44.7万元,比上年增长68.7%。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528人,参保率50%。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共和乡有移动电话用户2402户,宽带接入用户20户。
名称由来
共和乡地名因1952年成立共和联合乡,含共同和平之意,由此而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