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时 编辑
米时(福州方言发音合读为“细”)是福建的风味小吃,用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浆,压成半干后搓成圆形丸子再煮熟,外粘豆粉、糖即可食用,以“三米时”著称。福州冬至合家“搓米时”配有唱童谣、摆福橘等丰富的民俗活动。丰富的民俗内涵也让福州的“米时”有别于糍粑等其他地区的冬至食品。
中文名:米时
分类:福建风味小吃
象征:时来运转
别名:拨隆细
主料:糯米、粳米、马铃薯
米时
粳米米时
将粳米洗净,浸泡于碱水中5小时,上蒸笼蒸熟,取出后放入石臼中舂至嫩匀,然后用于揉成块状或圆状。可以切成细条配上佐料煮熟食,也可切成条蒸软配佐料蘸食,还可切成条炸食。
马铃薯米时
将马铃薯煮熟后去皮,捣烂与地瓜粉揉和,然后切成丝,配上佐料煮食。
搓米时
搓米时时,桌上摆一对体胖腰圆的泥人子,俗称“火儿牳”,意义今不可考。“火儿牳”形似年轻女性,样子很丑,所以福州讥讽长相差的姑娘谓“和火儿牳一样”。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