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巴罗夫斯克 编辑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是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首府、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原为中国领土,时名伯力。1860年11月14日,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伯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俄罗斯帝国,并于1893年改为现名。
哈巴罗夫斯克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口东岸,与黑龙江省抚远市隔江相望,航道距离仅65公里。
1858年(清咸丰八年),沙俄侵略军侵占,建立军事哨所,并以17世纪沙俄侵略黑龙江的头目哈巴罗夫的名字命名“哈巴罗夫卡”。哈巴罗夫斯克现为俄罗斯远东重要的河港交通枢纽城市,西伯利亚大铁路横穿市区,以大工业中心著称,并设有一批高等院校。同时也是中国、日本、韩国等领事馆和代办处所在地。
中文名: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外文名:俄语:Хабаровск英语:Khabarovsk
别名:伯力
行政区划代码:08701000001
行政区类别:首府
所属地区: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地理位置: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口东岸48°29′N 135°04′E
面积:386 km²
下辖地区:5个区
政府驻地:哈巴罗夫斯克
电话区号:4212
邮政编码:680000 - 680150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617168 人(截至2023年)
著名景点:二战胜利纪念碑广场、主显圣容主座教堂
机场:哈巴罗夫斯克机场
火车站:哈巴罗夫斯克一号站、哈巴罗夫斯克二号站
割裂原因:《瑷珲条约》的签订
城市类型:中等城市
现任市长:谢尔盖•克拉夫丘克
时区:UTC+10
哈巴罗夫斯克
伯力于明朝、清朝时曾是中国领土。哈巴罗夫斯克(俄语:Хабаровск),在清朝时期的中国名称是伯力。其俄文名源于俄国探险家叶洛菲·哈巴罗夫。
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以南原属中国,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被帝俄割占。
哈巴罗夫斯克
1858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派遣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侵占中国黑龙江沿岸并在此设军事哨所。穆拉维约夫为吹捧俄国十七世纪的侵华急先锋叶·帕·哈巴罗夫在远东地区的“考察”功绩,将伯力改称为“哈巴罗夫卡”(Хабаровка)。
哈巴罗夫斯克
中俄签订瑷珲条约
1860年春,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满清朝廷举朝外逃。沙俄外交代表伊格纳切夫假作“调停人”,一面挑拨英、法继续进攻北京,一面“帮”没来得及逃走的被捉来充当临时谈判代表的皇戚奕昕“解围”,奕昕被逼和俄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从此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沙俄侵占。伯力不再属于中国领土,变成俄国(俄罗斯)的领土。
1883年10月,随着居民点的扩大,改为“哈巴罗夫斯克”(Хабаровск)。丧失伯力城之后,中国在牡丹江流域另建“勃利”,以延续“伯利”之统辖边疆功能,即今七台河市的勃利县。
1938年,建州。
2002年,哈巴罗夫斯克市成为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的行政中心。
2018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将远东联邦区首府从哈巴罗夫斯克改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2021年1月,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处从哈巴罗夫斯克迁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罗斯岛。
位置境域
边疆区名。在俄罗斯远东区东部。东濒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南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同中国为界。面积82.46万平方公里。辖犹太自治州。主要城市有哈巴罗夫斯克和共青城。哈巴罗夫斯克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重要城市,位于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交界处东侧,为俄罗斯联邦远东联邦管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Хаба́ровский кра́й)首府。
伯力
地形地貌
70%面积为山地,最高点海拔2889米。大部地势低平。
气候
属温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40—-16℃,7月14—21℃。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哈巴市的气候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哈巴市的冬季漫长,平均为137天,1月份的气温最低,即使在最暖和的天气,气温也在-23℃以下。哈巴市的夏季从6月初开始,有三个月,7月份的最高温度在30~32℃,个别天可达35~40℃。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自然资源
有煤、铁、锡、金等矿藏。森林面积4300万公顷。
截至2023年,哈巴罗夫斯克共有人口617168人,俄罗斯人占85%,次为乌克兰人、犹太人、朝鲜人等。
工业以机械制造(舰船、动力机械、农机等)、采矿、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及纸浆、造纸、鱼品加工、炼钢等为主。盛产小麦、燕麦、大麦和大豆。乳肉用养畜业和养兽业发达。远东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以机械制造、造船、石油加工、木材加工、建材等部门为主,食品等轻工业也很发达。有库页岛来的输油管道,原油经加工供当地使用。俄国在远东科学文化的重要中心,有铁道工程学院、农学院、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
经济状况
哈巴罗夫斯克
商业环境
20世纪80年代,两国恢复开展双边贸易的初期,中国人的商品质量差,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在哈巴罗夫斯克和其他地区造成了不良影响。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款式新颖、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国商品在哈巴罗夫斯克乃至整个俄罗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当地居民80%的日常消费品和食品来自中国。哈巴罗夫斯克工业以机械制造(舰船、动力机械、农机等)、采矿、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及纸浆、造纸、鱼品加工、炼钢等为主。
2003年,哈巴罗夫斯克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超过俄罗斯平均水平十几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哈巴罗夫斯克的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3年比2002年增长31.8%,人均年薪达到3000美元左右。收入的增加激发了居民的消费欲望,使当地的商业活动格外繁荣。哈巴罗夫斯克的商品物价水平相当于哈尔滨市平均水平的三倍,同样的一件中国商品,这里的售价往往是国内的几倍,商品的平均利润率也高达300%以上。
在哈巴罗夫斯克的市场内,随处可见中国商人,根据调查到2009年1月为止,仅在市区内就有五万多中国商人,在整个哈巴罗夫斯克远东区更是高达25万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事的都是中国商品对哈巴罗夫斯克地区的批发、零售贸易。但是,在当地的中国商人经营环境很差,市场都是用废旧海运集装箱拼凑而成的,冬冷夏热,缺少各种服务和保障。
盛产小麦、燕麦、大麦和大豆,乳肉用养畜业和养兽业发达。
南部有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河、海运发达。1916年西伯利亚铁路通车后,加强了同欧洲地区的联系。1940年建成沃洛恰耶夫卡通苏维埃港的铁路后,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河港及航空要站。
1997年,哈巴罗夫斯克市与广州市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城市关系。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