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猛哥帖木儿 编辑
猛哥帖木儿(蒙古语意为“坚硬的铁” ,1370年?—1433年),明朝初年建州女真首领。汉姓童(佟),女真姓夹温(夹谷) ,出身斡朵里部。
猛哥帖木儿早年流离于奚关城(今吉林珲春西高丽城村)、阿木河(今朝鲜会宁)等地,曾受高丽(后为朝鲜)上万户之职。永乐三年(1405年)接受明朝招抚,到南京朝见明成祖朱棣,受封建州卫都指挥使。永乐九年(1411年)因与朝鲜爆发冲突,迁徙至方州(今吉林梅河口市),明朝设立建州左卫,以他为指挥使。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东返阿木河,累升右都督。宣德八年(1433年),因协助明廷追捕逃亡女真族军官杨木答兀而遭到杨木答兀及其所勾结的野人女真报复,遇袭被杀。
一般认为,后来被清朝追尊为“肇祖原皇帝”的努尔哈赤六世祖孟特穆就是猛哥帖木儿,葬于永陵。
全名:猛哥帖木儿
别名:孟特穆
庙号:肇祖
徽号:原皇帝
姓:童(汉姓)/夹温(女真姓)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女真族
出生地:奚关城(今吉林珲春西高丽城村)
出生日期:约 1370年
逝世日期:1433年11月30日(宣德八年十月十九日)
逝世地:阿木河(今朝鲜会宁)
陵墓:永陵
主要成就:归顺明朝,发展斡朵里部
最高官职:建州左卫掌卫事右都督
童年流离
猛哥帖木儿出生在斡朵里部上层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挥厚是族长,称“万户”(音译豆万或豆漫),母也吾巨是贵族佥伊(官名)甫哥之女。他是挥厚长子。 大约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于图们江下游珲春河口的奚关城(今吉林珲春西高丽城村)。
元代中后期,猛哥帖木儿的祖父范嗏(樊察)遭遇部民叛乱,在神鹊庇护下 ,从牡丹江口(今黑龙江依兰县一带)辗转逃至奚关总管府辖地,与他几乎同时迁来的还有牡丹江口“移阑豆漫”(三万户)中的火儿阿部(胡里改部)。到了猛哥帖木儿出生时,随着元朝灭亡,其在东北地区的统治秩序也土崩瓦解,野人女真(兀狄哈)开始作乱。洪武五年(1372年),野人女真的一支在达乙庥赤的率领下袭击了奚关城,挥厚率族抗击失利,遂率全族逃离奚关城,火儿阿部阿哈出、殷实等首领也偕同逃离,转移至高丽东北边境的咸州、吉州一带。其时高丽也在北拓,挥厚等不愿归附高丽,又掉头北返至图们江上游阿木河(又名斡木河、吾音会,位于今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市),其时大约在洪武七年(1374年)。阿哈出也北返,居于与斡朵里相邻的图们江西岸(今吉林和龙、安图一带)。
由鲜归明
迁居到阿木河后,由于明朝、高丽和野人女真的力量均暂未及于此,斡朵里部经历了一段相对平稳的时光。约洪武十七年(1384年),挥厚死,作为长子的猛哥帖木儿承袭族长(万户)的地位。 洪武二十年(138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明太祖下诏于斡朵里设三万卫,以千户侯史家奴为指挥佥事,招谕当地女真人,猛哥帖木儿大约在此时与明朝有了接触。但很快就因“粮饷难继”,三万卫退至开原。 随着明朝放松了对东陲地区的经略,高丽有了北进的可乘之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七月,高丽权臣李成桂开始招谕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女真人。 至翌年二月,斡朵里、兀良哈首领到高丽国都开京献土物,双方互相争执排位,高丽恭让王指示“先服者为长”,于是兀良哈酋长让斡朵里酋长为长。 三月,李成桂又在家中宴请斡朵里、兀良哈首领。 高丽史书没有记载首领的名字,但一般认为斡朵里首领即猛哥帖木儿,兀良哈首领即毛怜兀良哈的把儿逊。猛哥帖木儿被高丽任命为上万户,并被列为李成桂所招谕的27名女真酋长的首位。
猛哥帖木儿
中年风波
建州女真迁徙示意图
永乐九年(1411年)正月,朝鲜遣大护军朴楣往见猛哥帖木儿, “令还所掠人口牛马”,并赐衣一袭,以表抚慰。 当时斡朵里部已陷入饥荒,猛哥帖木儿向朴楣乞求道: “国家(朝鲜)若给粮饷,不敢离散,否则皆为盗矣。” 与此同时,猛哥帖木儿率众西迁至阿哈出几年前已迁去的方州(又称凤州,即今吉林梅河口市)。 朝鲜太宗没有像一些大臣请求那样发兵擒拿,而是任其迁徙 ,并赐谷一百五十石。 但猛哥帖木儿率族人继续远迁,于四月抵达目的地——方州,并正式将朝鲜赐给他的印信献给明朝。 阿哈出的部众居于方州城内(今山城镇),猛哥帖木儿的部众则居于其西面的余下地方。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批准猛哥帖木儿的奏请,下诏设立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充指挥使。 经过十年休养生息,他所管辖的部众发展到上千户、七千多人。
永乐二十年(1422年)四月,猛哥帖木儿前往北京,接着随成祖北征蒙古。当时蒙古及兀良哈三卫也常来侵犯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决定迁回阿木河,但又不能不考虑到与朝鲜的旧仇,因此在九月班师后时特地于奉天门请旨,获准后于十月返回。 猛哥帖木儿带着圣旨,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三月十五日起分三批东返,于六月十九日全部抵达。 他不仅拿出圣旨要求朝鲜允许他们定居阿木河,还请求朝鲜予以接济。朝鲜世宗同意,提供了不少粮食,猛哥帖木儿表示感谢,派人到汉城“献土物”。随猛哥帖木儿一起东来的还有一名从明军中叛出的女真族军官杨木答兀及其追随者,猛哥帖木儿在随后几年配合明朝钦差寻找和招谕此人,虽然没有成功,但也追回了追随他的一些官兵以及被他掳走的人口。洪熙元年(1425年)十月,猛哥帖木儿率弟凡察、管下四十余人以及归顺的杨满皮、木答哈、佟敬、赵锁古奴等赴京。宣德元年(1426年)正月,明宣宗嘉奖猛哥帖木儿之功,升为建州左卫都督佥事,赐冠带及钞、绢、彩币、绵布等物。
晚年遇害
猛哥帖木儿
猛哥帖木儿从北京回来不久后的宣德八年(1433年)八月二十七日,明朝钦差辽东都指挥佥事裴俊率官军160余名抵达阿木河,向猛哥帖木儿等宣谕继续配合明军招还追随杨答木兀的高早化等69户。 高早化本来是猛哥帖木儿家族的奴仆,洪武十九年(1380年)被明军招服,后随杨答木兀逃走,重归猛哥帖木儿家族。不过猛哥帖木儿并未奉旨归还,只配合明军追回杨答木兀所掠人口。杨木答兀在接到猛哥帖木儿所宣圣旨后,表面同意并约定于闰八月十五日在指定地点自己掠去的人口尽数返回,可是暗中却勾结嫌真兀狄哈设下埋伏。当裴俊在闰八月十五日准备接人时,突遭袭击,裴俊一度误以为猛哥帖木儿“首谋作贼”,但随后猛哥帖木儿与弟凡察、子阿谷率骑兵500余来援,与官军并肩作战,击退嫌真兀狄哈,杀其头目阿答兀。杨木答兀突围,猛哥帖木儿与裴俊率兵追至阿木河北,抵大山下,杨木答兀弃马登山而逃,猛哥帖木儿之弟凡察、子阿谷等皆受伤。
杨木答兀逃走后,串通嫌真兀狄哈及速平江兀狄哈等野人女真进行报复。九月,裴俊接到毛怜卫指挥阿儿替报告,说“塔秃罕岭下有野人三百余名在彼下营,等候招谕官军回还截抢”。裴俊同凡察、阿谷率众前去哨探, “果有野人候久”,蠢蠢欲动。裴俊与猛哥帖木儿作了防御部署。十月十九日,杨木答兀纠合七姓野人约有八百余人,突然袭来,包围猛哥帖木儿、凡察、阿谷、歹都等住宅以及钦差驻地。猛哥帖木儿率部众与官军协同对抗,被兀狄哈攻破墙垣,烧毁房屋。猛哥帖木儿及其子阿谷等被杀,三子董山及妇女被掳走被掳。官军方面的舍人王赞遇害,裴俊受伤,与凡察逃走。 翌年,凡察将此事奏闻明宣宗,请求发兵问罪,宣宗表示:“彼之相仇乃常事,朕岂应疲中国之力为远夷役乎?”因此只派人晓谕杨木答兀,赦免其罪,令其与凡察和好并归还所掠物,但不出兵。 朝鲜则派户曹参议朴坤祭祀猛哥帖木儿父子,送纸二百卷作为祭品。 清朝建立后,认猛哥帖木儿为先祖,译为孟特穆,初追谥泽王 ,后上庙号肇祖,谥号原皇帝。
猛哥帖木儿是的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他领导部民与自然条件与外部敌人展开斗争,吸收了辽东、朝鲜先进文化,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变化,使本族逐渐发展壮大,由近200户的小部族集团发展成拥有上千户部民的部族集团联盟,为建州女真的形成乃至死后一百五十年努尔哈赤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二,他作为明朝边疆土官,为国家统一、边疆开发做出了贡献。他懔遵明帝旨令,招抚边疆各族,遣返被掳人口,最后为此献出生命。
阿哈出:聪明,识达天道。
李克堪:怙强陆梁如猛哥帖木儿、管秃父子,亦皆消缩,自底于亡。
《满洲实录》:生有智略。
董万仑:猛哥帖木儿是建州女真杰出的民族英雄,他为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女真人的复兴,重现历史舞台,开创了道路。……一切事实说明,猛哥帖木儿时期的建州女真同明朝的关系是密切的,猛哥帖木儿的一生是忠于明朝的,他为国家的统一,为边疆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清朝皇室传说,猛哥帖木儿用计将杀祖仇人之子孙四十余诱于苏克苏浒河呼兰哈达山名下赫图阿拉之地,杀其半以报仇,又捉拿其半作为人质,索回亲属,其后释放,此后便居赫图阿拉(实际上在其死后数年其弟凡察、子董山才从阿木河迁到赫图阿拉一带)。
关系 | 名字 | 备注 |
---|---|---|
祖父 | 范嗏 | 又作樊察,元代斡朵里万户 |
父亲 | 挥厚 | 自牡丹江口斡朵里故地南迁 |
母亲 | 也吾巨 | 佥伊甫哥之女,挥厚死后改嫁挥厚异母弟包奇 |
妹妹 | 不详 | 嫁释加奴,生李满住 |
异父弟(堂弟) | 於虚里 | 后裔留在朝鲜,有童清礼、童清智等 |
於沙哥 | 后裔留在朝鲜 | |
吾沙哈 | 后裔留在朝鲜 | |
阿哈里 | 后裔留在朝鲜 | |
毛多赤 | 后裔留在朝鲜 | |
凡察 | 后迁出阿木河,掌建州右卫 | |
妻子 | 不详 | 约于宣德七年(1432年)初去世,其余生平不详,清朝追尊为“原皇后” |
儿子 | 阿谷 | 又作阿古、权豆、管秃,正妻所生,与父同死 |
都赤 | 正妻所生,娶猛哥不花之女,未随父东返,与岳父同住婆猪江(浑江) | |
董山 | 汉女所生,又作童仓、充善,努尔哈赤五世祖,后迁出阿木河 | |
董重羊 | 汉女所生,又作褚宴,后迁出阿木河 | |
以上来源 |
王冬芳等学者认为清肇祖孟特穆只是与猛哥帖木儿名字偶然相似,但并非同一人,理由包括清朝记载未提及孟特穆迁居图们江以南,只提及迁居赫图阿拉,而且清朝记载孟特穆之子只有充善、褚宴二人,而猛哥帖木儿有四子,等等。也有人驳斥这种看法,认为清朝刻意隐去其祖先历史,所以对肇祖孟特穆的记载少得可怜,语焉不详,从种种迹象来看,其与猛哥帖木儿应为同一人。
还有观点认为,努尔哈赤并非猛哥帖木儿直系后代,而是出身觉尔察氏,其某位先祖被猛哥帖木儿家族收为养子或与之多次联姻,因此后来努尔哈赤便宣称对猛哥帖木儿家族的继承权并将父系上溯至猛哥帖木儿。
陵墓
猛哥帖木儿可能葬于朝鲜会宁南四十里的“猛哥洞古坟”。 后来清朝为猛哥帖木儿等先祖修建永陵,但可能只是衣冠冢。
广场、雕像
黑龙江依兰县县标广场也称清肇祖文化广场,建有猛哥帖木儿雕像。
依兰清肇祖文化广场上的猛哥帖木儿雕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