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伦理学 编辑
生态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具备伦理学的所有基本属性。一方面,正如伦理学的使命不是提出道德要求,而是为道德要求提供道德理由一样,生态伦理学的使命也不在于提出"保护生态"这一道德要求,而在于为该要求赋予道德理由和依据。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正是生态伦理学为完成该使命而形成的两种基本论证方案:前者以"等差式的伦理关联"为理由,而后者以"一致性的伦理关联"为依据。另一方面,生态伦理学同样具有伦理学的根本局限,即,纵然提供了很好的道德理由或依据,也不能担保人们在实践上必然遵循道德要求。
生态伦理学
"生态伦理学" 英文对照
ecological ethics
学术文献
1、构建生态伦理学的必要性所谓生态伦理学,是指以研究生态道德为对象的一门科学.所谓生态道德,是指由一定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以善恶标准评价的,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的,调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2、中国学者从80年代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发表了一批开拓性的论文,并将该学科称为生态伦理学,当下有的学者主张改称为环境伦理学,如今基本认为两个概念通用
3、这种把伦理学应用于生态安全问题的学科,便称为生态伦理学.当代生态伦理学主要以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环境意义上的人类道德行为为研究主题
2、是一门研究生态道德的科学。它对当下全球生态系统中出现的环境道德现象加以理论概括和哲学探讨,研究生态道德的提出,生态意识的产生、发展规律及其特征,阐明生态道德的价值。其研究内容主要有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心态正义以及生态义务等。
3、以环境保护的道德规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认为所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而保护环境则是新的道德风尚,人类有义务尊重生态系统平衡。△生态伦理学是生物学知识和人类价值观念的统一。(范岱年等《科学与社会》)
4、即“环境伦理学”。
5、一门研究生态的伦理价值和人类对待生态的行为规范的学科。它是在生态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的情况下诞生的。人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剧增、人的需求猛烈增长,造成了对生物圈的过度冲击,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自然界的危机,也孕育着或已经引起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生态问题对人类利益的严重威胁迫使人......
6、20世纪4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伦理学分支学科。它是运用生态学和伦理学的综合知识,研究人们在自然关系方面的道德本质及其规律,探索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以达到使人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环境学家A·莱奥波尔德。他在40年代发表了《沙乡年鉴》
2004 人地关系协调系统的建立——对生态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补充
韩永学
走出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困境
胡孝权
浅论当代生态伦理学
刘爱国
关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学的几个问题
刘琳丽
1997 论自然权利——关于生态伦理学的一个理论支点
刘湘溶,李培超
生态意识 生态伦理学·理性生态人
徐嵩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北华大学学报 百色学院学报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