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铁霖 编辑
金铁霖(1940年6月21日-2022年11月15日),男,满族,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共党员,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博士生导师。金铁霖于1960年8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1965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乐团工作。1981年到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任教。1985年任声乐系副主任,1990年任系主任。1996年至2009年担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在教学中,金铁霖首先提出了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方向,为民族声乐人才的选拔、培养及民族声乐比赛的评判奠定了客观的标准,并培养出了各类声乐表演人才上千名,李谷一、张也、阎维文、李丹阳、吴碧霞、吕继宏、戴玉强等都出自其门下。金铁霖曾担任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91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金铁霖还曾兼任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六届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务。2022年11月15日11时23分,金铁霖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金铁霖曾荣获“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和全国十大艺术英才等奖项。
中文名:金铁霖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日期:1940年6月21日
逝世日期:2022年11月15日
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
职业:教师
主要成就:荣获文化部创新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主要成就:全国十大艺术英才获选2012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
出生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性别:男
职称:教授
代表作品: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民族声乐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工作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求学经历
1940年,金铁霖出生于哈尔滨市的一个医生世家 。在童年时,金铁霖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金铁霖在音乐方面有重要影响的人,一个是同学陈信昌的姥爷任白鸥,另一个就是金铁霖的三舅刘伯钧 。在金铁霖考上中学之后,他的三舅把自己的吉他送给了金铁霖,从此,音乐开始伴随金铁霖整个人生。上初中时,金铁霖就学会了弹奏曼陀林、吉他、二胡等乐器,掌握了一定的乐理知识,并组建了一支乐队四处演出 。
1954年,金铁霖报考了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但是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所以未能被录取 。上高中那年,金铁霖报考了总政歌舞团学员班,复试发榜时,金铁霖排在了第一,但因高中在校未毕业,便也没去成总政歌舞团 。
1960年8月,金铁霖顺利考进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 ,当时报考的考生有二百多人,最后复试的只有金铁霖一人。金铁霖是当年黑龙江省唯一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的声乐考生 。1960年-1964年,金铁霖就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 。
歌唱事业
1965年,金铁霖大学毕业分配后,作为歌唱演员进入中央乐团,同时他仍然兼任声乐教学的工作 。1966年初,金铁霖被派往陕西蓝田县华胥公社苏坪大队进行劳动,他与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半年多的时间,被当地人的乐观精神和民歌小调的质朴之美深深地吸引,这为金铁霖打开了探索中国民族声乐道路的征程 。
金铁霖(左)参加中央乐团演出
教学道路
金铁霖对中国民族声乐进行了解和接触后,使他融入到了对民族声乐的研究与教育之中,并得到了声乐界广大同仁的认可与赞扬。1981年,经李凌院长推荐,金铁霖调入中国音乐学院,正式开始了声乐教育工作 ,展开了对民族声乐教学的探索,在长期的实践中,金铁霖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民族唱法的教学道路,推出了独树一帜的“金氏唱法” 。金铁霖于1985年担任了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副主任 。
金铁霖(右五)与学生在一起
金铁霖在教学中用整体把握,辩证教学的思维,贯穿于声乐教学的方方面面。根据学生的整体演唱情况,先找到问题的主要根源,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主张循序渐进,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金铁霖语言简明扼要,深入浅出 。金铁霖坚持因材施教,强调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坚持实践是检验教学成败的标准 。金铁霖对学生的演唱技术和作品的处理等方面严格认真,精益求精。但同时,金铁霖也特别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演唱心理,经常鼓励学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增进师生感情,还能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加和谐、愉快,提高学习效率 。
金铁霖(左二)上课照片
其他经历
金铁霖曾担任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曾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六届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金铁霖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院长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金铁霖
发表著作
金铁霖20世纪80年代讲学
培养学生
金铁霖自二十三岁开启教学生涯,一生致力于中国声乐教育事业,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歌唱家与中国声乐教育家 。据不完全统计,在四十多年“一对一”的声乐教学生涯中,金铁霖培养了民族声乐教学人才四百余名,各类声乐表演人才上千名 ,如今他们大都活跃在舞台上,并在国内外重大声乐比赛中,获得突出的成绩。
金铁霖
金铁霖先生(左一)与夫人马秋华
论文 |
---|
《民族声乐的学习和训练》 |
《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 |
《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 |
《继承民族声乐艺术传统,振兴民族声乐事业》 |
发表时间 | 发表文章 | 发表刊物 |
---|---|---|
2013年第11期 | 中国声乐的发展与未来——继承、借鉴、发展、创新 | 《人民音乐》 |
2013年第10期 | 我的中国梦:让中国声乐唱响世界 | 《党建》 |
2011年第4期 | 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新阶段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2年第11期 | 音乐和学生是我们的永恒主题 | 《家庭(上半月)》 |
2002年第10期 | 为中华立传 摄民族之魂 | 《今日中国(中文版)》 |
发表时间 | 图书书名 | 作者 | 图书封面 |
---|---|---|---|
2015年9月 | 中国声乐探索与创新 金铁霖从教50周年论文集 | 金铁霖主编;邹爱舒,郝丹丹整理 |
|
2014年4月 | 民族声乐 1-3册 | 金铁霖主编 |
|
2013年5月 | 一问一答趣味教育丛书 声乐艺术知识300问 | 金铁霖著 |
|
2013年1月 | 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 第2集 | 金铁霖主编 |
|
2011年5月 | 金铁霖声乐教学访谈录 | 金铁霖主编 |
|
2008年12月 | 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 | 金铁霖,邹爱舒著 |
|
2008年4月 | 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 | 金铁霖著 |
|
2006年7月 | 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 第1集 线谱版 | 金铁霖主编 |
|
时间 | 音乐会主题 | 举办场所 | 相关图片 |
---|---|---|---|
2009年7月11日 | 向祖国汇报――金铁霖从教45周年学生音乐会 | 北京人民大会堂 |
|
2013年12月6日 | 唱响世界·我的中国梦——金铁霖从教50周年学术音乐会 | 中国音乐学院 |
|
2013年12月29日 | 唱响世界·我的中国梦——金铁霖从教50周年学术音乐会 | 中国香港会展中心 |
|
获奖时间 | 荣誉名称 |
---|---|
2012年 |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称号 |
2009年 | “构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课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与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7年 | 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 |
2006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
2005年 |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
2004年 | 2004年全国十大艺术英才 |
2003年 | 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
1999年 | 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 |
1998年 |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
1997年 | 国家人事部评选为优秀中青年专家 |
1989年 | “民族声乐教学”课题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级优秀奖 |
1988年 | 北京市高教系统“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 |
198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部级“尖子演员”称号 |
“金铁霖教授是当今最著名的声乐教育家。他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他以自己的实践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其中有几位已经成为近三十年来在中国民族声乐乐坛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代表着当前民族声乐的水平。这样的成就,在我国声乐教育史上是不多见的”。(乔羽 评)
“金铁霖先生二十三岁就开始教学,用自己的一生为中国声乐教育事业构筑了一座丰碑。他将炽热的爱和满腔的心血全部倾注于中国声乐教育事业,培育桃李、鞠躬尽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歌唱家与声乐教育家,他们活跃在国内外各大舞台、讲台,成为音乐界的佼佼者与‘常青树’。”(中国音乐学院 评)
“金铁霖同志的一生,是为中国声乐教育、中国声乐教学理论、中国声乐艺术学派拼搏奋斗的一生,是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和中国音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离去,是中国音乐学院和我国音乐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中国音乐学院 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