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生产 编辑
商品生产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指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商品生产。它是私有制基础上的最发达的商品生产。在社会生产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的、以交换为直接目的的物质资料生产。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产品,并不是为了得到它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得到它的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为了得到价值,商品生产者必须生产使用价值,即对社会有用的物。商品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然使商品生产普遍化,使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成为社会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形式。这是因为,雇佣工人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过活,而他们为了维持生活,必须购买生活资料,同时社会上又必须有生活资料作为商品来供劳动者购买。这种情况说明,一旦依靠雇佣劳动进行的生产普遍化,商品生产就必然成为生产的普遍形式。商品生产普遍化了,又会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商品生产越来越专门化,互相补充的生产过程日益成为独立的生产过程。这时,资本家从事生产不仅要购买劳动力,而且要以越来越大的规模购买作为商品的生产资料。劳动力成为商品发展到什么程度,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成为商品也就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越发展,那种主要是直接满足自己需要,而只把多余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旧的生产方式,就越是遭到破坏并发生解体。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首先是使商品生产普遍化,然后是使商品生产逐步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追逐剩余价值或利润的生产目的,导致资本家之间相互进行激烈竞争,整个社会生产必然陷于无政府状态。资本家出售商品实际能得到多少利润,决定于商品市场价格的高低,而价格高低则受商品供求的影响,但归根结柢是受价值规律的调节,价格是围绕着价值而上下波动的。当市场上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买方竞争的结果,市场价格会上涨,高于价值,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时他便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随着供给的不断增加,又会出现相反的变化,即该商品供大于求,供给者相互之间竞争加剧,结果又使市场价格下跌,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就会减少,甚至无利可图。这时他便缩小以至停止生产,减少供给。于是,又出现一轮新的供求、市场价格和利润变动的循环。商品市场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自发波动的现象,正是私有制下价值规律盲目发生作用的表现,并由此调节着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幼年时期,分散的中小产业资本占统治地位。与此相适应的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由于商品是作为资本的产品,等量资本要求得到等量利润。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竞争以及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的发展,促使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的形成。在新的条件下,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的形式自发地调节着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的变革使机器大工业进一步发展,重工业在社会生产中占了主导地位。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很高程度,出现了垄断组织。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金融资本占了统治地位。与此相适应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垄断资本家通过规定垄断价格等途径,保证获得垄断高额利润。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简单商品生产又有共同点。两者都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服从社会自发的分工,在不同程度上都受价值规律的调节,都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正因为两者都是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生产,所以最初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就是从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分化过程中产生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