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清秀 编辑

河南坠子演员

乔清秀乔清秀

乔清秀(1910年7月4日—1944年2月6日),原名袁金秀,出生于河南内黄县马上乡店集村,河南坠子演员。1923年,拜河南坠子演员乔利元为师习唱河南坠子,并起艺名乔清秀,正式开始了曲艺人的生涯。1924年,开始小范围演出。1925年,赴邯郸、邢台、临清等地演出。1928年,拜梨花大鼓演员潘春聚为师。1929年,应邀到天津演出《三堂会审》等曲目,受到诸多关注。1934年,赴上海灌制了《蓝桥会》《因果报》等11张唱片。1937年,应南京鸣风茶社邀请前往演出,并灌制了《凤仪亭》《王二姐摔镜架》等5张唱片。1938年,与京韵大鼓演员骆玉笙同台演出。1939年,赴沈阳治肝病。1940年,因拒绝为伪满洲国宪兵陪酒,被宪兵队以怀疑乔家有“赤党”为名囚禁,丈夫乔利元被折磨致死,乔清秀虽被释放出来,但从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1941年冬,化装回到天津。1942年,为还旧债,先后出演于小梨园、大观园等园,并应邀到北京演出。但在之后病情突然恶化,卧床不起。1944年2月6日,乔清秀旧病复发,因医治无效在天津四和轩胡同六号去世,享年34岁。乔清秀的唱腔音乐不但具有曲艺音乐说唱、叙事等特性,同时她博纳众彩,敢于创新,大胆地从其它民歌、戏曲等姊妹艺术音调中吸取新的养分,并在传统坠子唱腔基础上,经过提炼、融化、发展、革新,从而创造了一套清新优美,别具一格的北路乔派唱腔。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乔清秀

别名:袁金秀(原名)、金妮子、小秀、盖河南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南内黄县马上乡店集村

出生日期:1910年7月4日

逝世日期:1944年2月6日

星座:巨蟹座

职业:河南坠子演员

代表作品:王二姐思夫、玉堂春、蓝桥会、宝玉探病、黛玉焚稿

人物经历

编辑

乔清秀乔清秀

1910年7月4日,袁金秀出生于河南内黄县马上乡店集村。1915年,随母亲到河北大名县的姥姥家居住,后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袁金秀便一人留在姥姥身边,在之后的生活里一边干活一边上学 。

1923年,14岁的袁金秀拜河南南乐县乔崇町村的乔利元为师,习唱河南坠子,并起艺名为乔清秀,正式开始了曲艺人的生涯 。1924年,乔清秀在大名附近各县及彰德府内黄等县演唱。1925年,赴邯郸、邢台、临清等地演出,乔清秀在邢台演出时首次使用新腔演唱了《韩湘子渡林英》《蓝桥会》《小寡妇上坟》三个小段曲目,连演一月 。

1926年,赴丘县、临清、馆陶、东昌、济南等地演出,并向乔利元学唱《刘同勋私访》《段包卿投亲》《白凌扇》等中长篇书。1927年,乔利元从河南濮阳县为乔清秀请来了琴师康元林,后成为了乔清秀演出时的主要合作者 。

1928年,乔清秀拜清河县梨花大鼓演员潘春聚为师,学唱《二打天门》《五虎平南》《呼延庆征西》等部书;同年,赴安阳、石家庄、保定等地演出 。

1929年,从保定乘船应邀到天津玉茗春茶楼演出,日场演唱曲目《二打天门》,夜场演唱曲目《五虎平南传》,但她发现场面还不如石家庄的关注度高。在演出间隙,她到其他园子看同行演出,发现天津观众更喜爱小段儿节目。于是晚场演出时她就在大书前加唱了小段《三堂会审》,并因此受到了诸多关注 ;此外,昆仑唱片公司还为其灌制了《独占花魁》《小寡妇上坟》《改良拴娃娃》3张唱片。从1929年到1933年,乔清秀开始在玉茗春兴起,也曾到歌舞楼赶场,并与刘宝全同台演出 。

1935年《广播日报》载乔清秀拟在天津仁昌电台演播1935年《广播日报》载乔清秀拟在天津仁昌电台演播

1934年,移至北海楼东升茶社演出,并在该茶社后楼居住。1935年,开始在仁昌广播电台长期播音 ;6月,乔清秀和乔利元应胜利唱片公司之约,赴上海灌制了《蓝桥会》《因果报》《昭君出塞》《河北寻兄》《宝钗扑蝶》《毕建游富》《关王庙》《吕蒙正赶斋》《马前泼水》《白猿偷桃》《李存孝夺篙》11张唱片,回程在南京等地演出 。1936年,同刘宝全等人在上海、南京作短期演出 。

1937年,应南京鸣风茶社邀请前往演出,后被刘宝全接往上海大中华饭店跳舞厅演出;同年年底,胜利唱片公司又为其灌制了《凤仪亭》《王二姐摔镜架》《韩湘子渡林英》《三堂会审》《双锁山》5张唱片,后经南京、济南等地返回天津 。1938年,在天津小梨园与京韵大鼓演员骆玉笙同台演出;同年下半年,原本就有肝病的乔清秀,身体状况越来越糟,腹部胀鼓异常,只能靠白水泡馒头度日。虽延医凋治,但收效甚微。听人说沈阳(时称奉天)有名医善治此病,乔清秀遂有意赴沈阳治病。

1939年,乔清秀继子乔文波托人到沈阳联系时,正赶上当地公余茶社邀角。一为乔清秀治病,二为挣钱养家,于是,乔清秀和乔利元及琴师康元林等一行8人乘火车北上沈阳。到了沈阳,乔清秀的身体状况不能演出,乔利元一边为她请医调治,一边带着三个养女到南市场四海升平茶社演出。养女乔喜楼被汉奸看中坚决不从,恼羞成怒的汉奸遂带人在茶社里“巡视”,等乔家人打钱时,谁敢给钱,他们就打谁。不得已,乔家只得躲到一些小园子里演出 。

1940年,乔清秀与母亲相见,病情稍好的乔清秀要为她筹集一笔养老金,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遂与公余茶社联系,乔清秀决意从大年初五开始登台演出。海报一经贴出,三天就卖了一星期的票。但演出的第二天便收到了伪满洲国宪兵送来的请柬,请她带着三个养女去陪酒,她当场以有演出为名拒绝。宪兵队恼羞成怒,以怀疑乔家有“赤党”为名将乔清秀、乔利元夫妇关进了宪兵队。乔利元在宪兵队被折磨致死,乔清秀虽被释放出来,但从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1941年冬,在沈阳艺人们的帮助下,乔清秀化装回到了天津 。

1942年,回天津后的乔清秀暂住天晴茶楼后台,为还旧债,先后出演于小梨园、大观园、庆云戏院等园,还曾应邀到北京三庆戏院、西单吉祥剧院及茗园演出。从北京返回天津不久,她便旧病复发,卧床不起。这时,胜利唱片公司要为她灌制《红楼十三段》。乔清秀听后非常兴奋,她挣扎着要人送她去上海,但她连站都站不住。后唱片公司知道乔清秀的身体状况后,决定将录音机器运到北京灌制。正在协商之时,乔清秀的病情突然恶化,只得作罢 。

1944年2月6日,在天津四和轩胡同六号中,乔清秀旧病复发,因医治无效,在播放着乔利元和她合唱的坠子声中,含恨悲愤而死,享年34岁 。

个人生活

编辑
家庭

1935年乔清秀一家在北海楼,右一为乔清秀1935年乔清秀一家在北海楼,右一为乔清秀

乔清秀的父亲名叫袁相巽(1884年—1915年),绰号白瓶儿(说其脸白),母亲名叫张可枝,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乔清秀在家中排行老大,一家人靠种田为生,父亲袁相巽染上大烟瘾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贫苦。1915年秋,父亲为了弄到买鸦片的钱,竟狠心将已有身孕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一起卖给人贩子。得知消息后,母亲连夜带着乔清秀和乔双玉两个女儿逃到了河北大名县南关的娘家。袁相巽第二天就来要人,乔清秀的姥姥(这里的姥姥是继姥姥,亲姥姥早年去世)给了袁相巽三串钱,让袁相巽权当把人卖给她了,并和袁相巽断绝了关系。袁相巽接了钱就换成了鸦片,没过多久,人们就发现他死在了村头的破庙里 。

这一年,张可枝又生了三女儿秀娇,为了活命,她把二女儿乔双玉托付给乔清秀的二姨后,带着秀娇改嫁到了大名县城南的旧治东村一个梁姓人家,嫁过来的第三年又生下了四女儿娥娇。1920年,丈夫因割疝气去世。张可枝又二次改嫁到西范堤村,嫁给一个名叫苑魁的人,故三女儿秀娇取姓为苑 。母亲改嫁后,乔清秀与姥姥一起生活。乔清秀的姥姥是个急脾气,稍有过失,乔清秀就要挨打受骂。但她非常感激姥姥能送她进村里的学堂,因为学堂不仅教书,也教唱歌。很快,乔清秀的歌声就在全村唱响,大人、小孩常常围在学堂外听她唱歌 。

1940年,乔清秀的继子乔文波带着乔清秀的母亲来到沈阳,乔清秀与母亲才得以相见 。

干爹

1939年,乔清秀随家人来到沈阳治疗肝病,当时沈阳有位绰号叫“一善人”的安善义,确能治此病,乔清秀的继子乔文波登门拜求,甚得安善义同情,于是便用心对乔清秀治疗。安善义除用穴位疗法外,还以饮服煮茶叶为辅助,经半载医治,乔清秀的身子逐渐恢复。为感谢安善义,乔清秀拜其为干爹 。

丈夫

1923年春,14岁的乔清秀被河南坠子演员乔利元发现并收为徒弟,乔利元比乔清秀年长12岁。1926年,乔清秀与乔利元结为夫妻。1941年,乔利元被关进宪兵队折磨致死,这一惨案震惊了全国的杂耍艺人,此后较长一段时间,艺人们一直视东北为畏途而不敢擅入。全国解放后,当年参与杀害乔利元的汉奸金四、李广陵等均被人民政府镇压 。

子女

乔利元与前妻生有一子,名叫乔文波,是乔清秀的继子。1927年,乔清秀生下一个女儿,起名小巧。1929年,女儿小巧夭亡。乔清秀夫妇先后收养女三人,其中乔月楼、乔喜楼习坠子,乔凤楼习京韵大鼓并曾受刘宝全指点 。

1942年,乔清秀病情恶化开始卧床不起,为使乔家后继有人,在病榻上她做主为继子乔文波、养女乔月楼办了婚事 。

弟子传人

乔清秀的弟子太少,养女乔月楼、乔喜楼、乔凤楼都是她以养女为名义收的女艺徒,只有乔月楼是其正宗传人 。此外,乔清秀还曾收过一女艺徒名叫董清风 。

主要作品

编辑

代表曲目

《韩湘子渡林英》

《小寡妇上坟》

《蓝桥会》

《二打天门》

《五虎平南传》

《三堂会审》

《凤仪亭》

《独占花魁》

《昭君出塞》

《问路斩樵》

《王二姐思夫》

《小天台》

《韩湘子度林英》

《小黑驴》

《宝玉探病》

《黛玉悲秋》

《黛土焚稿》

《哭长城》

《打芦花》

《游湖借伞》

《李二娘打水》

《双锁山》

《哀公问政》

《包公案》

《杨家将》

《刘同勋私访》

刘公案》

《五虎平西》

《呼延庆征西》

《白凌扇》

(参考资料来

唱片作品

时间

曲目

灌制公司

1929年

《独占花魁》

昆仑唱片公司

《小寡妇上坟》

《改良拴娃娃》

1933年

《凤仪亭》

胜利唱片公司

《韩湘子度林英》

《双锁山》

《吕蒙正赶斋》

1934年

《马前泼水》

胜利唱片公司

《小寡妇上坟》

《独占花魁》

《改良拴娃娃》

《三堂会审》

《王二姐摔镜架》

《芈建游宫》

《蓝桥会》

《关王庙》

《因果报》

《河北寻兄》

《宝钗扑蝶》

《昭君出塞》

1935年

《兰桥会》

胜利唱片公司

《因果报》

《昭君出塞》

《河北寻兄》

《宝钗扑蝶》

《毕建游富》

《关王庙》

《吕蒙正赶斋》

《马前泼水》

《白猿偷桃》

《李存孝夺篙》

1937年

《凤仪亭》

胜利唱片公司

《王二姐摔镜架》

《韩湘子渡林英》

《三堂会审》

《双锁山》

艺术特色

编辑
唱腔变革

影视形象

在学坠子时,乔清秀不仅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坠子的基本唱腔,还在传统坠子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女腔,而成为创造河南坠子女腔的第一人。乔清秀的起腔吸取了乔利元的基本节奏特点,并根据自己优越的声音条件,加以变化和发挥,使整个曲调节奏变得轻快、跳荡,而且她在小句腔的终止小节里巧妙地创造了过渡性的花腔,使得原本较单调的上句腔的半终止变得生动活泼,同时还自然地过渡到下句腔,使上下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由高音区作斜向起伏进行的上句腔具有跳荡、轻快、流畅华丽的特色,是乔清秀起腔曲调的音乐主题,也是她整个唱腔音乐的最有代表性主题。

坠子的源头是道情书和莺歌柳,乔清秀的唱腔基本曲调是一个起腔和一个平腔。乔派坠子唱腔的调式、曲式、基本音调和传统坠子唱腔(道情曲调)一脉相承,不同的是从乔利元开始就吸收了梨花大鼓中适合男艺人唱的平句唱腔曲调,构成了乔派坠子最初的风格,即“大鼓味”的坠子。乔清秀又在乔利元的唱腔基础上,进一步吸收了梨花大鼓老北口的“花腔”和高音区的唱腔,按照传统坠子唱腔的基本程式,加以溶化和发展,创出了一个以起腔曲调为特色的新腔。

当乔清秀进入城市之后,特别是进入天津之后,受到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为适应城市的艺术欣赏习惯和要求,又进一步吸收、借鉴其他姊妹艺术的音调和处理手法,丰富了自己的唱腔艺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包括引子、起腔、平腔、垛子、落腔一套完整的独特的乔派坠子唱腔。她富于创新,从梨花大鼓、京韵大鼓、天津快板以及其他戏曲、民歌等姊妹艺术的音调中汲取新的养分,在传统坠子唱腔基础上,经过提炼、融化、发展、革新,从而创造了一套清新优美、别具一格的坠子唱腔 。

演唱特点

乔清秀绝大部分唱段都是传统书目中比较精彩的小段,情节紧凑、集中,语言也较生动、洗练,既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也有抒情、风趣的情景描绘。乔清秀发挥了灵活多变的艺术才能,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平腔唱法,并在使用平腔的同时,把传统唱腔中的牌子、嵌字、垛句等插曲性腔调结合起来使用,用节奏巧妙变化反复叠垒而构成了特有的垛子板。

乔清秀在演唱技巧的运用和唱段的处理、表现方面,也有其独到的艺术才能,这和她的唱腔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她的音质明亮、清脆,圆润、甜美,音域宽广,可达两个八度,高低不挡,运用自如。比同期的坠子女演员高出四五个音,而且经常使用高音区的花腔,她在《昭君出塞》中的一句14拍的长句“山右边绿竹依依是扎水边哪”,唱得清晰饱满,统一连贯。但她并不是只靠天赋,而是在艰辛的演唱实践中刻苦磨炼出来的。

在演唱方面乔清秀还吸收了北京、天津的语音,借以丰富、提高河南坠子的演唱艺术,有人称之为“京口”坠子。这种借鉴不是生搬硬套或全部“京化”,她的唱词、道白、数板以及音乐语言仍是以本地和本曲种为基础的,仍然保持着坠子的特色,只是借鉴了京腔在当时具有官话的普遍意义以及它本身语调的流畅特点,弥补自身不足 。

人物评价

编辑
聆听乔(清秀)之河南坠子于玉茗春(乔之发祥地)所歌者为《三堂会审》,洒脱宛润,抑扬吐吞,可谓“中州大鼓享佳名,不只神清貌亦清” (1938年天津《庸报》评)。

乔清秀勤奋苦练,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兼之她姿态秀美,音韵清脆,感情逼真,被誉为“坠子皇后”“坠子大王”。她情操高尚,坚持“卖艺不卖身,清清白白做人”的原则,从不为官府势力所屈。在东北为伪满日寇统治地区时,乔清秀虽身陷囹圄,但不畏威逼利诱,愤怒反抗,表现了中华儿女铮铮硬骨的精神。特别是她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漩涡之中,而独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了她那爱祖国、爱人民、爱艺术,坚贞不屈,冰清玉洁的高尚品德,实在难能可贵 (《濮阳日报》评)。

人物争议

编辑
对于乔清秀的本姓,大多数资料显示为“袁”,而另一说为“阮” 。养女乔月楼和她的儿子乔金明曾接受《区县直通车》节目的专访,乔金明在采访中表示奶奶乔清秀本姓为“袁” 。

对于乔清秀的生卒年也诸说不一,大多数的资料显示她出生于1910年。而对于其逝世日期,按乔清秀之妹苑秀娇回忆乔清秀卒于1945年农历正月十三(阳历1945年2月25日),乔清秀养女乔月楼回忆其卒于1944年农历正月初七(阳历1944年1月31日),但这两种说法并无过多资料记载 。 而在众多资料的记载中,主要有1943年农历正月十三(阳历1943年2月17日)和1944年农历正月十三(阳历1944年2月6日)两种说法,其中后者说法偏多,该词条采取后者说法 。

后世纪念

编辑
纪念作品

1981年,河南省文化厅曲艺工作室特意收集整理出版了《乔清秀坠子唱腔集》,介绍并纪念乔清秀 。

1992年至1993年,濮阳电视台以乔清秀为原型拍摄制作了7集电视连续剧《坠子皇后·乔清秀》,由演员何赛飞和蒋欣饰演乔清秀,在中央电视台二套播出 。

纪念活动

1994年7月27日,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和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在市文联大楼举行了纪念乔清秀逝世50周年座谈会 。

2005年11月21日,天津曲协主办的纪念坠子皇后乔清秀诞辰95周年曲艺专场在谦祥益小剧场举行,河南坠子演员乔月楼、文爱云等人表演了节目 。

下一篇 程玉兰

上一篇 大相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