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和楼 编辑
广和楼,即广和剧场,在北京前门外。建于明末,曾为京城最早最出名的戏楼,与华乐楼、广德楼、第一舞台并称为京城四大戏园。早在明代,这里就是小有名气的茶楼,后来逐渐形成戏园。它的前身是康熙年间的酒馆戏楼--查楼,后转变为茶园戏楼,也叫茶楼。它是清代最著名的营业性戏楼。
中文名:广和楼
外文名:Wide and floor
性质:广和剧场
地点:北京前门外
建立时间:明末
广和楼
广和楼
广和楼内景
康熙二十八年(1689)《长生殿》在此演出,适逢佟皇后丧葬期间,触犯禁忌而掀起了一场风波。这是一次堂会性质的演出,观剧者最后受到革职和革去国学生籍的处分。光绪年间广和查楼连遭两次大火,损失惨重。北京"白薯王"王静斋(王杰)购买了广和茶楼,重新修建后改名为广和楼戏园。戏台柱子红底黑漆的对联"学君巨,学父子,学夫妇,学朋友,汇千古忠孝结义,重重演来,漫道逢场作戏;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将一时离合悲欢,细细看来,管教拍案惊奇"。在上下场门中间悬挂一块横匾,上写"盛世元音"四个大字。据传,这副台联为清咸丰年间二甲进士陆润亭所写。清末至民国初期是广和楼之黄金时代,喜连成、富连成科班长年在此演出,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谭富英、雷喜福等名角都在此登台献艺。"白薯王"死后由其长子王善堂经营,日本占领北平时期,广和楼营业萧条,难以维持,便以922000元伪币卖给了日本翻译李文轩。李文轩将广和楼拆毁,想重新修建,但未来得及重建日本便投降了,因此到解放时广和楼还是一片废墟。人民政府重新兴建了广和楼,改名为广和剧场。
在这里,男扮女装的孩子为明清官宦和富商们唱戏;在这里,京剧大师梅兰芳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当时年仅10岁的梅兰芳,在《长生殿·鹊桥密誓》的戏中出演织女,他那饰演旦角的出色表演使之一举成名。京剧迷们看戏都非常的投入,哪怕是一个含义深刻的眼神,或是一个不经意的姿势,都会引来一片叫好声。这种盛况,历经百年不衰。后来,几乎与其他老戏园的命运一样,直到1966年至1976的“文革”期间,它才被迫关闭了一段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老戏园在城市建设的推土机里化为灰烬,广和楼有幸免于劫难。为了维持生计,它放过电影,举办过交谊舞比赛,一度还做过游戏厅。自1996年后,再也没有举行过京剧演出。所以,广和楼足以称得上是老北京的一个文化瑰宝。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