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菊笙 编辑
中国京剧演员
中文名:俞菊笙
外文名:光耀
别名:俞毛包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838年
逝世日期:1914年
职业:京剧演员
代表作品:挑滑车、长坂坡、艳阳楼
主要成就:开创“俞派”风格形成勾脸武生的独特风格武生挑班唱大轴自俞菊笙创始
行当:武生
流派:俞派
籍贯:江苏苏州
俞菊笙,男,京剧武生。原名光耀,学名玉生,号润仙,祖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诞辰:1838年,道光十八年(戊戌);逝世:1914年,农历甲寅年。清同治末年,与名旦胡喜禄接祖春台班,经常以武打戏演大轴,与三庆、四喜两班媲美。俞菊笙不善唱功,而是着重运用精湛的武功技巧刻画人物。曾从武花脸戏中吸收雄浑的表演风格,融合于武生的表演艺术之中,并首创了勾脸武生戏。他对京剧的武打戏,特别是长靠武生戏的表演 ,有重要的丰富和发展 。 晚年家居 ,除演义务戏外,不常登台。代表剧目有《艳阳楼》 《 铁笼山 》《 状元印》《青石山》等。弟子有杨小楼、尚和玉。子振庭亦工武生,慓悍勇猛,自成一格。
他为人豪爽,急公好义,人称“俞毛包”。长靠、短打均长,演戏风格勇猛威武,矫健雄伟,世称“俞派”。武生勾脸戏《铁笼山》等亦由俞所创始。俞菊笙拥有一批神怪戏的剧目,刻画雄壮、粗犷、强恒、暴烈的人物形象,扮演各类神仙魔怪都十分生动。俞菊笙武技精熟,台风威猛剽悍,开打勇猛,身手极快,使观众目不暇接。他身高力大,一出台即有先声夺人之势,所用兵器也往往加大、加长,如《艳阳楼》高登所用之大刀和《挑华车》高宠所用之大铲头枪,均为俞派所特有。
俞菊笙的声音洪亮,不擅唱而擅念白,因幼时曾拜张二奎为师,故念白多从奎派,浑厚洪亮,极为生色,尤其在神怪戏中,每一口宣佛号时,能使舞台为之震响。
他戏路宽广,擅演神怪戏,常演剧目有《挑滑车》《长坂坡》《艳阳楼》《铁笼山》《青石山》《英雄义》《金钱豹》《赵家楼》《金沙滩》《晋阳宫》《混元盒》《百草山》等。
第五子俞振庭能承家学,并吸收武术的技巧创造了新颖的武功表演,亦能勇猛精悍见长。
弟子杨小楼、尚和玉都在继承俞派艺术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各自成家。其中,杨小楼的变化、创新较多,尚和玉以继承、保留为主,各有弟子多人。因此俞派的风格流传极广,影响大于其他武生派系。
俞菊笙长靠、短打均擅长,演戏风格勇猛威武,矫健雄伟,世称“俞派”。俞菊笙外号“大头”,头颅硕大,为丰富武生的表演剧目,他将原本为武花脸应工的剧目比如《艳阳楼》《金钱豹》《铁笼山》等等勾脸戏大胆移植为武生表演,形成勾脸武生的独特风格,同时还将《挑华车》改为俊扮武生戏,为后世所遵从。同时,由于他出身武旦,在《铁笼山》中还加入了独特的打出手,丰富表演内容。由于俞派影响巨大,所以后来的武生演员大多师法俞派,京剧泰斗杨小楼,武生宗师尚和玉都是俞门弟子。
俞菊笙首创武生勾脸的演法,以表现介乎生、净两行当之间的角色。他因曾习武旦,乃有于武生戏中引用武旦打出手技艺的创造,均系前人所未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