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郡 编辑

中国古代的郡级行政区

巴郡巴郡

巴郡,是中国古代的郡级行政区,辖四川地区东部(今重庆市和四川省部分区域)。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巴郡

行政区类别:中国古代郡级行政区划

下辖地区:四川地区东部

简称:与蜀郡合称“巴蜀”

设立时间:秦周赧王元年(前314年)

废除时间:唐武德元年(618年)

简介

编辑
是中国古代的郡级行政区划,辖今天重庆市和四川省部分区域。

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

巴郡常与巴东郡、巴西郡等合称“巴”、“三巴”等。

后巴郡与蜀郡合称“巴蜀”。

历史沿革

编辑

秦国、秦朝

秦国于秦惠文王后元9年(前316年)置巴郡,郡治江州县(今重庆江北区)。郡初辖江州(治今重庆江北区)、垫江(治今重庆合川)、阆中、江阳、宕渠(治今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符县6县,后陆续新置5县。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巴郡为天下36郡之一。

西汉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仍置巴郡,次年,江阳、符县改属广汉郡。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巴郡置益州刺史部、郡治仍为江州县,辖江州(今老重庆、江津、璧山、永川、綦江、南川,治今重庆江北区)、临江(今忠县、垫江、石柱)、枳(今涪陵、长寿、丰都)、垫江(治今重庆合川区)、阆中(今阆中、苍溪、仪陇)、朐忍(今云阳、万州、开县)、安汉(今南充、西充、岳池、广安,治今四川南充)、充国(今南充、西充,治今四川南部县)、宕渠(今达州、东乡、新宁、渠县、大竹、太平、巴州、通江、南江、营山)、鱼复(今奉节、巫山、巫溪)、涪陵(今涪陵、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等11县。

汉和帝时(89――105年),增置宣汉(治今四川达州市),汉昌(治今四川巴中市)等3县。

东汉

巴郡辖14城:江州、宕渠、朐忍、阆中、鱼复、临江、枳、涪陵、垫江、安汉、平都、充国、汉昌等。

东汉初平元年(190年),安汉令赵颖提议分巴郡为三郡:垫江以上为巴郡,治安汉;江州以下为永宁郡;朐忍以下为固宁郡。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垫江以北为巴郡,江州至临江(今重庆忠县)为永宁郡、朐忍(治今重庆云阳县)至鱼复(治今重庆奉节县)为固陵郡。

建安六年(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郡治江州县。

建安六年(201年),鱼复令蹇允争巴名,刘璋改永宁郡为巴郡, 固陵郡为巴东郡,巴郡为巴西郡,这就是“三巴”的来

蜀汉

分巴郡置涪陵郡,治涪陵县,辖汉复县等5县;置宕渠郡,治宕渠县,不久并入巴西郡。巴西郡辖阆中等九县,巴东郡辖鱼复等三县,巴郡辖江州等四县。

南北朝及隋唐

南齐移治今重庆巴南区。

隋开皇三年(583年)巴郡废。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渝州为巴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巴郡为渝州。巴郡的名称不再使用。

辖区范围

编辑
古代这里是巴国的领地,辖境在今重庆全境、四川东部、贵州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等地,国都在今重庆渝中区。后被秦国所灭,设巴郡,采取羁縻政策,保留王侯地位。

秦朝时设立巴郡,辖今重庆全境、四川东部。

东汉建安六年(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辖今重庆南部和四川东南部。

到西晋时,巴郡辖只剩下4县,基本都在今重庆地区范围。

下一篇 都江堰水利工程

上一篇 蜀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