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充县 编辑
西充县,隶属于四川省南充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偏北部,南充市西北部,东邻顺庆区,南接嘉陵区,西连绵阳市盐亭县、遂宁市蓬溪县、射洪市 ,北接南部县,总面积1108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6月,西充县下辖2个街道、16个镇、5个乡。 截至2023年末,西充县总人口566408人。
唐武德四年(621年),西充置县,已有1400年历史。“诳楚存汉”大将军纪信、三国硕儒谯周、唐代高僧何炯,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盟创始人张澜等皆诞生于此。书法剪纸艺术独树一帜,“祥龙嫁歌”、“板凳龙”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忠义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文化县”、“文物大县”、“中国(纪信)忠义文化之乡”。
2023年,西充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12.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6:28.1:48.3。
中文名:西充县
外文名:Xichong County
别名:安汉县
行政区划代码:511325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四川省南充市
地理位置:四川省东北部、南充市西南部
面积:1108 km²
下辖地区:2个街道、16个镇、5个乡
政府驻地:晋城镇南台路2号
电话区号:0817
邮政编码:6372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566408 人(2023年总人口)
著名景点:张澜故居、中国有机生活公园、莲花湖、化凤山、百福寺、双龙桥
车牌代码:川R
地区生产总值:212.34 亿元(2023年)
上古
据西充地方史志记载,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嘉陵江南充区河段内的先民们,就在西充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不仅与中原民族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而且创造了中原远古文明所含的地方文化。创造这种文化的先民为“百濮”等族。
先秦
相传禹分天下为九州,县境随四川皆属梁州。
商、周
殷商、西周时,又将梁州并入雍州,县境隶雍州。
春秋战国
西充县
约前5世纪,居住在今湖北清江流域的巴族之一的禀君徙入川东地区,建立巴国,县境隶巴国。巴子建国以后,继遭秦楚夹击,政治中心相继由江州(今重庆)、垫江(今合川)迁到阆中。战国时,县境仍为巴国地。
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蜀后建立巴郡和蜀郡。从此,县境隶巴郡阆中县。
西汉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称汉中王,巴地遂为汉有。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即以将军纪信(西充紫岩人)“诳楚存汉”之功,分阆中县置安汉县,继又分阆中县置充国县(东汉初并入阆中县,后复置)。从此县境分别隶巴郡的充国县和安汉县。
县境隶巴西郡的西充国县与安汉县。
西晋
泰始二年(266年),分益州,置梁州,县境遂隶梁州巴西郡的西充国县和安汉县。
南北朝
刘宋元嘉八年(431年),改巴西郡为北巴西郡,县境随安汉县、西充国县隶此。
西魏元钦二年(526年),改南梁北巴州为隆州,县境隶隆州金迁郡的晋城县与梁郡南宕的安汉县。
隋
开皇三年(583年),文帝改郡为州,实行州、县二级制,以安汉县、晋城县隶隆州。
开皇九年(589年),改安汉县为南充县,县境隶隆州的晋城与南充县。
唐
武德四年(621年),分南充、相如二县置果州。同年又析果州的南充、隆州的南部和梓州盐亭置西充县,隶果州。
贞观元年(627年),西充先后隶剑南道、山南西道的果州和剑南道南充郡、山南西道果州。
五代十国
西充随果州先后隶前蜀、后唐、后蜀。
宋
西充随果州先后隶西川路、川峡路、潼川府路、潼川路顺庆府。
元
中统元年(1260年),西充随顺庆府隶陕西四川行中书省。
西充县地图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西充隶四川中书省顺庆路。
明
洪武九年(1376年),西充随顺庆府隶四川录宣布政使司。
洪武十年(1377年),撤西充入南充。
洪武十三年(1380年),再析南充置西充,原流溪县留南充。
清
西充县隶四川省顺庆府。
中华民国
先后隶顺庆府、川北道、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14日,西充和平解放。
1950年1月,西充隶西南区川北行署区南充专署。
1952年9月1日,恢复四川省建制,西充隶四川省南充专区。
1968年,隶四川省南充地区。
1993年9月,改南充地区为南充市后,隶四川省南充市。
区划沿革
清康熙《西充县志》载:“西充原有据德、高阳、西厚、恩化、丰乐、太安、西充、在城八里,里编十甲。国朝并西充,在城二里,计六里三十九甲”。
西充县风光
宣统《西充乡土志》载:“西充县旧分东、南、西、北四路。今因之为东、南、西、北四区,加上合治城内(护成团)外的中正区,共五大区,除护城团外,计辖四十个场镇”。东区辖金泉、东太、复兴、仙林、华光、紫岩、黄龙、碾垭、大全、太平、古楼。南区辖保关、岷山、永清、金山、多宝、扶君。西区辖占山、群德、大桥、仁和、双江、高院、龙台、龙凤、文井、双凤、车龙。北区辖飞凤、观音、中和、青狮、义兴、青龙、中兴、三台、槐树、双河、鸣龙。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全县仍设东、南、西、北、中正5区,次年并为3个区。后又根据“分区设置办法”的要求,将各团合并调整为联保,分别划归3个区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县计有3区、32联保、492保、5018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实行新县制,全县分设5个指导区、32乡镇、601保、6017甲。第一指导区:东北镇、西南镇(两镇属城关)、多宝、金永、莲池、复保、凤鸣、占山。第二指导区:金泉、东太、仙林、华光、大忠、古楼。第三指导区:太平、兴隆、紫岩、碾垭、义中、槐中。第四指导区:观凤、青狮、双江、鸣青、双河、仁和。第五指导区:大群、双凤、高院、同德、车龙、文井。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根据查口立户,按户编甲,按甲编保的规定,全县仍编5个指导区,32乡镇,保、甲略有增加。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保调整为565,甲5907。
西充县——莲花湖
1951年10月,又增设多扶区,各区所辖乡普遍进行了调整。
1952年7月,西充的文井、壁山两乡划归蓬溪县,南部县的罐垭、义和、金源、李家划入西充。同时增设八区、城关镇和4乡。
1953年9月,盐亭县折弓乡和南充县中和乡部分村划入西充,将南充、盐亭、南部的部分乡、村划入西充县,全县调整8个区,60个乡,1个镇。
1955年3月,撤销第六区(占山区),12月再撤第七区(多扶区),并把乡镇合并为41个。各区所领乡镇都随区的撤销和乡镇的合并而作了调整。
1956年1月18日,将大林并入大全乡。10月11日撤销仁和区,所属乡镇分别划归双凤、义兴、晋新3区。
1957年2月,分晋新乡置虹溪乡。
1958年,区仍为5个,乡则合并为34个公社。
1961年至1962年,不仅先后重新析置了观音、常林等13个公社,而且恢复了多扶区。
1967年,因破“四旧”,立“四新”,区社普遍更名。
1981年,地名普查,重新确定标准名称。
西充县
1992年9月,撤区并乡建镇,撤销晋新、太平、义兴、槐树、双凤、多扶等6区。全县设15镇11乡。
1994年8月,完善乡镇建制。缩小太平、仙林、古楼、义兴、青狮、凤鸣、关文、槐树、鸣龙、高院等11镇和永清乡的管辖范围。恢复金泉、华光、岱林、李桥、中岭、观凤、复安、紫岩、青龙、双洛、同德、金山等12乡的建制。全县建制为15镇23乡。
1997年7月,将1992年调整乡镇建制中被撤销的原晋新、太平、义兴、槐树、双凤、多扶6区和被撤并的原观音、常林、木角、义和、中南、东岱、凤和、群德、扶君等9乡恢复建制。全县建制调整为6区15镇32乡,603村,5675村(居)民小组。
2001年4月,撤销6个区委、区工委,组建县委、县人民政府派驻的区督导办公室。
2003年12月,撤销6个区的督导室,建立晋新、太平、义兴、槐树、双凤、多扶6个区工作委员会。
2005年8月,撤销6个区工委,恢复6个督导室,全县置6个督导室、15镇32乡。
2006年7月,撤销6个督导室和观音、木角、群德3个乡。将观音乡合并到晋城镇,木角、群德合并到常林乡。全县建制为15镇29乡。
西充县地图
2019年10月,撤销晋城镇1个镇和永清乡、金泉乡、常林乡、宏桥乡、扶君乡、金山乡、李桥乡、金源乡、岱林乡、华光乡、西碾乡、青龙乡、观凤乡、中岭乡、复安乡、紫岩乡、双洛乡、中南乡、义和乡、东岱乡、同德乡、凤和乡、双江乡23个乡。其中:将晋城镇西街社区、南街社区、鹤鸣路社区、建设路社区、天宝寺社区、库楼坝社区、鹤鸣庵社区以及黄家湾村、黄桷寺村、滴水岩村、刘家垭村和永清乡合并设立南台街道办事处;晋城镇一段社区、二段社区、刘家嘴社区、双庙子社区、观音庵社区、府南社区、珠崖庵社区,以及杨家桥村、龙门桥村、马家坟村、大磉磴村、鹿岩山村、袁公桥村、程真宫村、白鹤观村、燕子山村、印天寺村和金泉乡合并设立晋城街道办事处;常林乡、宏桥乡合并设立常林镇;扶君乡、金山乡合并到多扶镇;李桥乡、金源乡合并到古楼镇;岱林乡合并到大全镇;华光乡合并到仙林镇;西碾乡、青龙乡合并到义兴镇;观凤乡、中岭乡和复安乡合并到凤鸣镇,紫岩乡合并到关文镇;双洛乡合并到青狮镇;中南乡、义和乡合并到槐树镇;东岱乡合并到双凤镇;同德乡合并到高院镇;凤和乡、双江乡合并到仁和镇。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6月,西充县下辖2个街道、16个镇、5个乡。 西充县人民政府驻东风路1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511325001000 | 南台街道 |
511325002000 | 晋城街道 |
511325101000 | 太平镇 |
511325102000 | 大全镇 |
511325103000 | 仙林镇 |
511325104000 | 古楼镇 |
511325105000 | 义兴镇 |
511325106000 | 关文镇 |
511325107000 | 凤鸣镇 |
511325108000 | 青狮镇 |
511325109000 | 槐树镇 |
511325110000 | 鸣龙镇 |
511325111000 | 双凤镇 |
511325112000 | 高院镇 |
511325113000 | 仁和镇 |
511325114000 | 多扶镇 |
511325115000 | 莲池镇 |
511325116000 | 常林镇 |
511325203000 | 占山乡 |
511325226000 | 祥龙乡 |
511325227000 | 车龙乡 |
511325229000 | 东太乡 |
511325232000 | 罐垭乡 |
位置境域
西充县位于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东邻顺庆,南接嘉陵,西南连射洪、蓬溪,西靠盐亭,北与南部接壤。介于东经105°36′—106°04′,北纬30°52′—31°15′,东西长44.7千米,南北宽42.4千米,总面积1108平方千米。
西充县人民政府
地质构造
西充县域地表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上统及第四系,侏罗系上统包括遂宁组和蓬莱镇组。遂宁组是县境出露的最老地层,地层近东向西锯齿状延伸,包括多扶镇—晋城镇—车龙乡一线以南县境,占全县面积的13.78%。蓬莱镇组覆盖县境扶君乡—晋城镇—多扶镇—占山乡一线以北及以西的大部分地区。第四系主要分布于龙滩河及其支流虹溪河、三岔河、紫岩河和宝马河等河流的阶地上,占全县面积的1.29%。县境位于四川盆地中北部,在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上归属杨子准地台,四川台向斜,川中台拱,龙女等穹窿。县境地表出露的侏罗系上统受力形的褶皱,为四列舒缓褶皱组成。
地形地貌
地形
西充县地处川东北丘陵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突起。东西长44.7千米,南北宽42.4千米。平均海拔约400米,最高点为县境西部的万年山,海拔617米;最低点为莲池乡沙滩桥河底,海拔290米。
地貌
低山:分嘉涪诸山、中横诸山、华岳诸山3个体系。嘉涪诸山由盐亭县挂刀山伸入县境鸣龙镇的酒店垭后继续延伸,连接境内的44个山体,从分水岭再蜿蜒盘旋入蓬溪县境,由分水岭东分一小支为车龙乡的双凤山,向东南入南充市嘉陵区。连接起来的嘉涪诸山县境段长59.31千米。
中横诸山:从嘉涪诸山的神童、皂角二坳向东延伸,依次连接打锣山至四方碑等30个山体后与顺庆区的舞凤山相连。中横诸山在县境内全长62.9千米。华岳诸山,从南部伏虎、千秋交界的大路山向南延伸,经何家寨直伸入县境,连接华岳山、天堡寨山、瓜瓜山至鸣龙镇回龙观而脉尽。
丘陵:分高丘中谷、中丘中谷、低丘平坝3个层次。
高丘中谷,总面积240平方千米,占县境面积的21.65%,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罐垭、义和、鸣龙、青龙、双洛、双江和西南部的高院、同德、祥龙、东岱以及群德、占山等乡镇和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100—200米之间,谷宽50—100米,地形起伏,丘陵连绵,偶尔低山耸立,出露岩层多属蓬莱镇组上段,以灰白、灰黄色砂岩为主,产状平缓、倾角小、坡度较大,丘高沟长,光照不足,冷泉水多。
中丘中谷,总面积620平方千米,占县境面积的55.93%。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槐树、义兴、紫岩、西碾和东北部的金源、李桥、大全、岱林、华光以及东南部的多扶、金山、永清等乡镇一带;海拔一般在400—500米,相对高度50—150米,谷宽70—120米;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受大自然长期削蚀作用,地形碎破,山区分布无规律。
低丘平坝,总面积约248.5平方千米,占县境面积的22.42%,呈肺状分布在仁和、凤和、双凤、车龙、青狮、观凤、凤鸣、复安、金泉、晋城、常林、莲池等乡镇;海拔高度一般在350—450米,相对高度50—100米,谷宽100—200米,出露岩层为蓬莱镇组下段。丘低谷宽,坡度较小,地势较平,土层深厚、肥沃。
气候特征
西充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9℃,年降雨量980.8毫米,平均海拔361.2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水系水文
西充县多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6条,最大的是发源于南部县伏虎的宝马河,全长41.6千米,向东注入的是嘉陵江水系,县境内仅有双江河向西南方向在射洪市洋溪镇注入涪江水系。
土壤类型
西充县境土壤以紫色母岩形成丰富的紫色土为主,按质地划分为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黏土6种。
沙土,占总耕地面积的3.42%,代表土种为棕紫沙土,耕作层单粒结构松散,漏水漏肥严重,通透性较强,宜耕期长,宜种度窄,作物产量低。
沙壤土,占总耕地面积的0.26%,代表土种有石骨子土、紫潮沙土,耕层单粒或粒状结构,宜耕期长,耐涝怕旱,漏水漏肥,宜种度较窄,发小苗不发老苗,作物产量不高。
轻壤土,占总耕地面积的6.02%,代表土种为夹沙土、石骨子夹沙土等,耕层粒状结构,松散,保水保肥较差,耐涝不耐旱,发小苗不发老苗,好耕好种,宜耕期长,宜种度较窄,作物产量中等。
中壤土,占总耕地面积的67.7%,代表土种为紫潮泥田、夹沙泥土、夹沙泥田等,耕层团粒或粒状结构,疏松多孔,土层较深厚,沙粘适中,土质好,能保水保肥,好耕好种,宜耕期长,宜种度广,发小苗也发老苗,作物产量高。
重壤土,占总耕地面积的21.68%,代表土种为红棕紫泥土、紫潮泥田、夹沙大泥土、夹沙大泥田等,土层深厚,块状结构,保水保肥力强,宜耕期较长,宜种度广,耐旱怕涝,易受涝灾,作物送老壮籽,产量高。
黏土,占总耕地面积的0.92%,代表土种有黄泥田、黄泥土等。土层深厚,块状结构,保水保肥力强,无前催有后劲,土壤黏重,难排水,宜耕期短,特别是干耕比较困难,作物产量中等。
植物资源
林木类
据《西充县林业区划报告汇编》统计,县境林木有乔木、灌木、竹等37科116个品种。主要的为:柏木、刺槐,亦称洋槐、榆、青冈栎、水青冈,亦称山毛榉、水冬瓜,亦称“鸡子木”、苦木,亦称黄楝、桤木、构、黄葛树、樟,即香樟、枫杨,一名“麻柳”“柜柳”“枰柳”、柞木,一名蒙子树、楠、银杏,亦称“白果树”。
草药类
1983年药材资源调查统计,西充县药用植物153种,其中主要有:半夏、红花、荆介、白芷、威灵仙、枳、泽泻、茴香、紫苏、霍香、麦冬、天冬、柴胡、前胡、牛蒡、石菖蒲、益母草、车前、艾、地黄、苍耳、香附子、杜仲、薄荷、金钱草、扁蓄、蕺菜,亦称鱼腥草、夏枯草等。
动物资源
兽类
花面狸(香狸猫)、野猫、穿山甲、田鼠、家鼠、狐等。清末、民国初期,曾出现过狼、金钱豹。
鸟类
常见的有:喜雀、麻雀、猫头鹰、雉、乌鸦、斑鸠、啄木鸟、竹鸡、山雀、四声杜鹃、鸢(亦称“老鹰”)、黄鹂、八哥、画眉、红嘴相思鸟、伯劳、翠鸟、燕子、白鹭、云雀(亦称“小百灵”)、野鸭等。
爬行类
常见的有:乌梢蛇、菜花蛇、五步蛇(尖吻蝮)、巨毒、蜥蜴(四脚蛇)、壁虎、甲鱼(中花鳖)、乌龟等。
节肢动物
常见的有:蟑螂、蜻蜓、蚱蜢、螳螂、蟋蟀、蝼蛄、蝉、风蝶、家蝇、蜈蚣、稻蝗、蜜蜂、赤眼蜂、蚊、圆网蛛、壁钱、棉叶螨、米虾、河蟹、蚰蜒,古称草鞋虫等。
其他类
鱼类常见的有:金鱼、鲫(鲋)、鲤、鳢(乌鱼)、鲶(连巴郎)、鳅(即泥鳅、鳝)等;两栖类常见的有:青蛙、蟾蜍(亦称“癞哈蟆”)等;软体动物常见的有:田螺、蜗牛、无齿蚌(通称河蚌)等;环节动物常见的有:蚯蚓、水蛭等;线形动物常见的有:蛔虫、钩虫、蛲虫等。
矿产资源
西充县矿藏资源方面,有天然气、石油、盐卤、含钾页岩等。
截至2023年末,西充县总人口566408人。其中,城镇人口129749人,乡村人口436659人。全年出生人口2949人,人口出生率为5.21‰;死亡人口5600人,人口死亡率为9.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8‰;全年迁入779人,迁入率0.14%,全年迁出5609人,迁出率0.99%,总迁移率1.13%,人口净迁移率-0.85%。年末城镇化率22.93%。
综述
2021年,西充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3.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86亿元,同比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66.67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88.72亿元,同比增长10.7%。从生产的角度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45%,拉动经济增长1.7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68%,拉动经济增长2.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87%,拉动经济增长4.5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23.5:32.8:43.7。2021年,西充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21.0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2.8亿元,同比增长8.2%;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58.8亿元,同比增长7.3%;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49.4亿元,同比增长14.7%。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5%。
2023年,西充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12.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2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9.62亿元,下降1.3%;第三产业增加值102.51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6:28.1:48.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1476元,比上年增长4.4%。
2023年,西充县民营经济增加值124.2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GDP的比重为58.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5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53.94亿元,下降3.0%;第三产业增加值57.25亿元,增长9.0%。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5:43.4:46.1。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西充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48.6%。其中,民间投资下降74.8%,建安工程投资
纪信,字成,四川省西充县紫岩乡纪公庙村人。谯周(约201-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县槐树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著名的儒学大师和史学家。
马廷用:明朝,礼部尚书、教育家,字良佐,号紫崖。(1446—1519年),四川西充县紫岩乡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西充县志》称为其“文坛宗伯”,并认为“西充文学,自马廷用宗伯始盛。”
徐占彪(1840—1892年),名承安,字昆山,西充县鸣龙镇宫子山村人。清朝将领,清朝晚期军事家、民族英雄。
何炯(784—841年),号宗密,相传为西充县多扶镇人,唐代著名高僧。何炯卒后,唐道宗追谥“定慧禅师”。唐大中九年(855年)户县建圭峰碑,由相国裴休撰文,柳公权书。
王搢(1870—1941年),字缙绅。西充县占山乡人,生于书香门第。垂暮之年,从事佛学研究。
2016年12月,入选农业部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17年12月14日,西充县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19年3月,西充县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3月,西充县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2020年3月31日,西充县入选2019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0年6月29日,西充县入选四川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0年9月22日,西充县荣获2019年度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
2021年1月14日,西充县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2021年2月,西充县入选2020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11月,西充县拟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1年11月15日,西充县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1年12月,西充县入选2021年度省级生态县(市、区)候选名单。
2022年1月,西充县被命名为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市、区)。
2022年1月,四川省政府决定命名西充县为首批省级生态县。
2022年4月,西充县入选四川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区(市、县)名单。
2023年8月,西充县入选全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