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 编辑

四川省达州市辖县

开江县开江县

开江县,隶属于四川省达州市,位于四川东部,大巴山南麓,东连重庆市开州区和万州区、南临重庆市梁平区、西接四川省达川区、北依四川省宣汉县,总面积1032.5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开江县下辖1个街道、11个镇、1个乡。截至2022年末,开江县常住人口41.05万人。开江自南北朝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县,旧名新宁县,已有1400多年历史,民国三年(1914年)8月,定现名沿袭至今。有拗棒、薅秧歌、石工号子、龙舞、彩亭、高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峨城山樊哙碑、宝石旧县坝、双牛山、仁德桥、宝泉塔等文物古迹,是巴蜀有名的文化县。甘棠胡氏节孝坊、任市陶牌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棠火龙闹元宵成为川渝民俗文化品牌。开江是革命老区,孕育了徐彦刚、唐在刚、覃文等300多位英雄的革命儿女。2023年,开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82亿元、增长4.8%(同口径增长6.5%)。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开江县

外文名:Kaijiang County

别名:新宁

行政区划代码:511723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四川省达州市

地理位置:达州市东部

面积:1032.55 km²

下辖地区:1个街道、11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淙城街道淙城街9号

电话区号:0818

邮政编码:636250

气候条件: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气候

人口数量:41.05 万(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金山寺、宝石湖、飞云温泉、明月水库水利风景区、金马山公园

机场:开江县通用机场(建设)

火车站:开江站、开江南站(建设)

车牌代码:川S

地区生产总值:166.82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南北朝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设置新宁、蛇龙2县,属东关郡、隶开州(郡、州驻地在今开江县境)。

开皇三年(583年),废新宁、蛇龙,入石城县(后更名通川县,今达州境)隶属通州。

开江县城

武德二年(619年),复置新宁县,隶属山南西道通州。

洪武四年(1371年),新宁县并入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区),隶属夔州府。

洪武十四年(1381年),复置新宁县,隶属夔州府。

康熙七年(1668年),新宁县再次并入梁山县,仍属夔州府。

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新宁县,隶属川东道夔州府。

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属川东道直隶达州。

嘉庆七年(1802年),直隶达州升为绥定府,辖新宁。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废绥定府,新宁县直隶川东道。

民国三年(1914年8月),新宁县(与湖南省新宁县同名)更名为开江县,隶属东川道。

民国十九年(1930年),直属四川省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划归四川省第15行政督察区管辖(治达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10日,开江解放,隶属川北区达县分区。

1952年10月,隶属四川省达县专区。

1968年9月,隶属达县地区。

1993年7月,隶属达川地区。

1999年12月,隶属达州市。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开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9月,达州市委决定:撤销开江县设立开江区,按程序报批。

开江县开江县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23年6月,开江县下辖1个街道、11个镇、1个乡 。开江县人民政府驻淙城街9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511723001000

淙城街道

511723100000

新宁镇

511723101000

普安镇

511723102000

回龙镇

511723104000

永兴镇

511723105000

讲治镇

511723106000

甘棠镇

511723107000

任市镇

511723108000

广福镇

511723109000

长岭镇

511723110000

八庙镇

511723111000

灵岩镇

511723205000

梅家乡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开江县位于四川省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连开州区,南临梁平区,西接达川区,北依宣汉县。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7°41′46″—108°05′16″,北纬30°47′41″—31°15′39″之间的广大地区,县域东西宽37.5千米,南北长51.63千米,总面积1032.55平方千米。

开江县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开江县境内地貌属川东褶皱剥蚀—侵蚀低山丘陵岭谷地貌区,大巴山脉向南延伸的丘陵体系。以上升剥蚀低山和丘陵为主。背斜成山,紧密狭窄,向斜为丘,平缓开阔,间有高地平坝。北部、中部、东部较高,西部较低,平均海拔600米,最低点为拔妙乡的后槽口,海拔272米,最高点为灵岩乡的五通岩,海拔1375.7米。县域属川东平行岭谷区,呈抬升地带,略高于毗邻县,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七里峡背斜山脉和南门场背斜山脉环绕南北,明月峡背斜山脉横贯中部,将境内划分为前、后两厢,形成三低山夹两丘陵的地形。根据成因和形态特征,将测区地貌分为山间平原、丘陵、低山、低中山四种类型。

1、山间平原

开江县风光

主要分布在拔妙河(原名开江,开江县因此水而得名)、白岩河(原名南江)、任市河、新宁河(原名蛟水沟)等4条河流堆积的坝区,如长田坝、天星坝、杨家坝、观音寨坝、糖房坝、宝塔坝、隍城坝、金家坝、黑池坝、新桥坝、杨家坝、牛家坝、水车坝、荷叶坝、龙井坝、箭口坝,为剥蚀堆积地形,总面积258.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5.03%。海拔一般400米—500米,相对高差小于20米,坡度小于7°。

2、丘陵

为构造剥蚀丘陵地形,又分为浅丘、中丘和深丘。其中浅丘主要分布在普安、任市两向斜翼部与轴部之间,海拔450米—600米,相对高差20米—100米,多为孤立的圆缓小包,为浅切割圆缓丘陵,面积181.91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7.62%;中丘主要分布在明月峡背斜和任市向斜的翼部,包括朱家坪、中山坪、黄茅苹、席家山等地,海拔500米—650米,台坡高度20米—100米,地貌上表现为猪背岭方山中丘,多呈中切宽谷缓坡,迂回起伏,中切宽谷缓坡丘陵—中切坪状丘陵相间分布,面积51.08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95%。;深丘主要分布在普安、任市两向斜的上翼部和明月峡背斜东段,包括万花岭、鸡公梁、胡家岭、落山槽、观音岩、长坪和宝石水库区等地,海拔一般500米—800米,相对高差100米—200米,多呈深切台状,台面宽平,为深切窄谷脊状丘陵,多数超过1平方千米,分布面积93.21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03%。

3、低山

为侵蚀构造低山地形,主要分布在七里峡、南门场两背斜的中下部和明月峡背斜。东南部及西南部为单面山列峰脊状低山,呈单面山垄地形,沟谷少有切穿;北部及西部为长亘状低山,呈较规则的长亘状地形。纵向上为锯齿状山脊,褶皱紧密。为深切坪状低山,分布面积391.8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7.95%。海拔一般600米—1000米,相对高差不于小20米。

4、低中山

为侵蚀构造低中山地形,主要分布在七里峡、明月峡、南门场背斜轴部地带,海拔1000米以上,相对高差大于200米。多为条状长岭的主脊线,绵亘陡直,分布面积56.0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42%。是境内森林、矿产和茶叶主要分布区。

地质

开江县位于新华夏系构造的华蓥山隆褶带、垫江坳褶带,区内地质构造以北东—南西向构造为主,主要构造形迹表现为褶皱和断裂。

(一)褶皱

开江县境内褶皱呈北东而南西向雁行排列,从北向南依次有7条。

(二)断层

开江县境内断裂构造主要有3条,多分布于县域北侧和北西侧的基岩山区,南部和中部地区基本无断层分布。

气候

开江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7.2℃,最低气温为16.1℃;月平均气温最热月7月为27.1℃,最冷月1月为5.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8℃,最低气温-5.5℃;≥0℃积温6101.4℃,≥10℃积温5226.2℃。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259.4毫米,最多年为1607.9毫米,最少年为935.8毫米。其中70%集中在5-9月;降雨在地区分布上是东北向西南递减,即东北的梅家、沙坝、宝石、讲治雨量较多;拔妙、长岭、广福次之为1250毫米左右;天师、骑龙、普安、永兴、靖安、任市、新街及西南地区雨量较少,为1200毫米。年平均日照1386.6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1%,无霜期282.6天。年总辐射量91.71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量46.69千卡/平方厘米。年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季少霜雪,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雨量充沛,秋季降温较慢。

水文

开江县境内河流属长江主要支流渠江流域的一部分,区有溪河105条,总长360千米,主要河流4条,分别为拔妙河(原名开江,开江县因此水而得名),白岩河(原名南江)、新宁河(原名蛟水沟)、任市河。其溪河余均为上述5条水系的支流,在县境内呈树枝状展布,且分布不对称,这些支沟通常纵坡较大,流量较小。同时,因地处大巴山暴雨区,山区暴雨较为集中,地势由北部及东北部深丘区逐渐向中部浅丘、平坝过度带,地形比降大,极易形成大洪水,河流水位变幅大多超过10米,最高可达20米以上,洪水形成历时短,陡涨陡落,具有显著的山区暴雨洪水特征,各次级流域每年都会发生局部暴雨洪水或流域洪旱灾害,四大水系的暴雨洪水渠江水系洪水的主要成因,对下游地区特别是构成极大威胁。区内河流流域面积大多在100平方千米以上,因积雨面积小,水涵养差,水量小,流程短,季节性强,遇旱则枯,有洪即涝。主要河流水文特征如下:

1、拔妙河

发源于广福乡母猪槽。于双河口汇入龙王沟,然后向北流6千米至石灰槽,沿途接纳茶叶坪、横长沟溪水,经采实的双河口、采石桥、政治桥、响水洞入青烟洞后,出境流出开江县。流程21.6千米,支河长44.88千米,流域面积101.9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84立方米/秒,天然落差270米,理论蕴藏量2700千瓦。

2、白岩河

发源于灵岩乡土地坪东南侧。流胡家嘴、程家槽、梅家乡、双河口、宝石水库、干巴子、张家坝、葫芦观、玉河桥、靖安垛子口等地,于联珠峡出境入达州。主河流程59.8千米,支河包括蚂蝗沟、程家沟、磨子河和甘棠河等,长103千米,是县内最长河流,流域面积343.1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6.37立方米/秒,天然落差325.2米。

3、新宁河

发源于灵岩张乡黑天池西侧,沿北部七里峡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流往龙王塘、水井、观音桥、太平桥、小黑沟(以上原名蛟水沟)、杨家坝至潘家堰接纳澄清河水后,转向西北过大石桥、打鱼洞、徐家坝、回龙,纳天师河水,再向西穿过七里峡入宣汉境。主河流流程42千米,支河长126千米。流域面积357.5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6.15立方米/秒,天然落差287米。

4、任市河

发源于广福乡黑天寺,经兰草沟,由东向西过新街龙须坝出境,入梁平文化乡后,再转流向北复入县境新街乡(县外流程13.1千米),流经明桥、任市乡、靖安水车坝后,在垛子口与白岩河汇流经联珠峡汇入达县境。主要支流有新盛河、广福河等河流。主河流长29.7千米,支沟长70.8千米,流域面积319.7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5.66立方米/秒,天然落差30米。

开江县开江县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壤资源

开江县土壤面积10.33万顷,非适宜农业土壤面积56868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55.05%,农业土壤面积46432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44.94%,农业土壤又分为3个土类、6个亚类、13个土属、53个土种、67个变种。3个土类分别为冲积土277.78公顷,紫色土16304.09公顷,黄壤土769.09公顷。

植被资源

开江县自然地带性植物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植被分布较为广泛,其群落结构和优势树种依山形地和土地利用现状而有所不同。境内有乔木、灌木、藤木、草木等各种植物700多种,乔木以马尾松为主,分布在县境内三低山区,杉木、柏木、栎类等马尾松林类散生分布,浅丘、平坝多为桉树、千丈、桤木、泡桐等,初步查清乔木树种有38个科、63个属、223个种;灌木主要有马桑、黄刺、杜鹊、水红子等14个种;竹类主要有慈竹、白夹竹、水竹、楠竹、斑竹等50多个竹种;草本有艾蒿、茅草、芭茅、苔藓、蕨类等;还有菌类低等植物。稀有植物有银杏、红豆、香樟、楠木、水杉等。现有林地237041亩,其中,原有林地185374亩、灌木林20542亩,疏幼林地62171亩、经果林地31125亩,林草覆盖率为15.35%。由于人为活动影响,植被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原生植被演变为次生植被,自然植被在许多地方又为人工植被所代替。人工植被,集中分布在平坝、丘陵、和低山区。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经济林木有柑桔、油桐、桑、茶等,引进的林木有桉树、国外松、油橄榄等。粮食作物172个品种,经济作物和果木有64个品种,蔬菜作物有48个品种,菌类植物有野生菌和人工养殖的菌类20余种,药用植物有500余种。

矿产资源

开江县境内共发现矿种16个,主要以能源矿产煤、天然气为主,其次为非金属原材料矿产石灰石、砂岩、页岩、河砂石,黑色金属有菱铁矿,非金属矿产有磷灰石、盐、土硝、耐火粘土、泡砂石,水汽矿产有地热矿泉水。已查明有一定资源储量的矿种有煤、天然气、菱铁矿、地热水等。能源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全县已查明煤、天然气储量占其总量的90%以上。境内建筑用的灰岩、砂岩、页岩等非金属建筑材料,分布广,但研究程度低,开采规模小,零星分布于境内各乡镇。金属矿产中的菱铁矿,有和煤相伴而生,规模小,品位低。

能源资源

开江县境内可开发利用的能源资源主要有水能、光能、热能、煤、薪柴和沼气。全县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有煤、石油、电、秸秆、柴草、沼气和天然气。全县沼气丰富,而且发展利用较快,每年农作物稿杆、柴草、人畜粪尿、有机废物总量近100万吨,可供制沼气的原料约50余万吨,可制取沼气6000余立方米,全县已建沼气池6000余口,年产气100余万立方米。总能源消耗中,自给量仅占60%。

人口

编辑
截至2022年末,开江县总户数22.36万户,户籍总人口56.44万人,其中女性人口26.42万人。常住人口41.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4万人,农村人口22.7万人,城镇化率达44.73%,同比提升0.44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6.2‰,人口死亡率9.83‰,人口自然增长率-3.63‰。 

政治

编辑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庞佑成

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

张鑫

参考资料: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开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46.4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77.3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2.8%、46.4%、20.8%,分别拉动GDP增长1.15个百分点、1.62个百分点、0.7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5.5:27.9:46.6。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03.1亿元,同比增长2.8%,占GDP的比重达6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0.5亿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54.0亿元,增长2.5%。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8.3:39.3:52.4。

2023年,开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82亿元、增长4.8%(同口径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7%和7.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3亿元、增长23.6%。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开江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民间投资下降9.5%,民间投资总量占总投资比重达42.5%。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8%,其中交通运输增长19.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5%;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4.9%。

财税收支

2022年,开江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02亿元,增长12.08%,其中税收收入为2.45亿元,增长13.19%,占比40.75%;非税收收入为3.56亿元,增长11.341%,占比59.25%。地方公共财政支出36.18亿元,增长16.68%。其中教育、科学技术、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3.6%、27.5%、29.2%。

人民生活

2022年,开江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34元,比上年增加1822元,增长5.1%。其中工资性收入20334元,增长5.1%;经营净收入7599元,增长4.4%;财产净收入2590元,增长11.1%;转移净收入7311元,增长3.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328元,比上年增加846元,增长3.6%。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4.1%、衣着支出增长1.5%、居住支出增长5.1%、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0.5%、交通通信支出下降2.8%、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9.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4.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1.0%,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2022年,开江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55元,比上年增加1338元,增长7.0%。其中工资性收入7113元,增长6.9%;经营净收入8506元,增长8.2%;财产净收入443元,增长3.3%;转移净收入4493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042元,比上年增加814元,增长5.7%。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4.2%、衣着支出下降1.1%、居住支出增长9.6%、生活用品及服务增长0.4%、交通通信增长4.1%、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3.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2.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4.5%,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2022年,开江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8%,居住类增长1.2%,医疗保健类增长0.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增长3.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增长0.7%,交通和通信类增长3.4%,衣着类增长0.1%。2022年,开江县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增长2.2%。

第一产业

2022年,开江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2亿元,增长4.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9亿元,增长4.6%。

农业

2022年,开江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3697公顷,比上年增加1286公顷,增长2.45%。其中水稻17840公顷,减少300公顷,下降1.65%;玉米13449公顷,减少133公顷,下降0.98%;豆类7997公顷,增加1321公顷,增长19.8%;薯类13072公顷,减少21公顷,降低0.16%。油料种植面积18484公顷,增加1018公顷,增长5.8%;中草药材播种面积288公顷,增加13公顷,增长4.6%;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0387公顷,增加486公顷,增长4.9%。

2022年,开江县粮食产量302386吨,比上年减产3659吨,下降1.2%。其中小春粮食产量增长2.4%;大春粮食产量下降1.6%。其中,稻谷产量131392吨,减产2.8%;玉米产量96426吨,减产2.4%;豆类产量15378吨,增产13.1%;薯类产量54675吨,减产1.0%。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51860吨,增产4.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33799吨,增产4.0%;中草药材产量921吨,增产10.8%。

林业

截至2022年末,开江县实有森林面积52381.82公顷,当年造林面积66.67公顷,森林覆盖率50.78%。

畜牧业

2022年,开江县畜牧业总产值23.56亿元,增长4.5%。全年肉猪出栏39.0万头,比上年增长5.85%;牛出栏1.47万头,增长5.7%;羊出栏13.0万只,增长0.5%;家禽出栏1232.5万只,增长1.0%。全年肉类总产量5.1万吨,增长4.6%。其中猪肉产量2.8万吨,增长7.5%;牛肉产量0.19万吨,增长5.1%;羊肉产量2034吨,增长2.3%;家禽肉类产量1.86万吨,增长0.74%;禽蛋产量1.86万吨,增长5.0%。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开江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7%,拉动经济增长0.65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9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3%,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为1:1.0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7.6%,非公有企业增加值增长6.0%,股份制企业增长9.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1.2%。分行业看,25个行业大类中有18个行业保持增长。重点产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分别增长20.9%、17.0%、22.2%。从产品产量看,商品混凝土产量增长10.5%,服装产量增长11.8%,精制茶增长7.8%。从企业盈利看,规上工业营业收入144.7亿元,增长11.3%;营业成本121.7亿元,增长10.5%;企业营业利润11.2亿元,增长15.8%。

建筑业

2022年,开江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74.67亿元,增长8.7%。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3.1亿元,增长3.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3.5%,拉动经济增长0.4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开江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8亿元,比上年增长2.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9.0亿元,增长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8.8亿元,增长1.7%。按消费类型统计,餐饮收入14.4亿元,增长0.9%;商品零售83.4亿元,增长3.3%。全年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759.4万元,比上年下降12.2%。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7.5%,饮料类增长10.9%,烟酒类下降46.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6%,化妆品类增长9.6%,金银珠宝类增长26.2%,日用品类增长10.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0.0%,家具类下降6.6%,通讯器材类增长14.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9.0%,汽车类增长0.1%。

对外经济

2022年,开江县进出口总额实现3937万美元,同比增长36.0%。

房地产业

2022年,开江县房地产完成投资比去年增长2.2%。商品房施工面积94.5万平方米,增长22.4%,其中新开工面积17.3万平方米,下降44.8%;商品房销售面积18.2万平方米,下降14.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5万平方米,下降13.5%。

邮电通信

2022年,开江县邮电主营业务收入达2.94亿元,增长6.8%。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不包括分机)49514户;移动电话用户数358210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04910户;网络电视用户107062户。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开江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90.8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住户存款270.3亿元,同比增长13.7%;非金融企业存款10.9亿元,同比增长3.44%。贷款余额125.3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短期贷款15.3亿元,增长43.9%;中长期贷款98.3亿元,增长17.7%。

保险业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47亿元,下降7.7%。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19亿元、下降6.7%,财产险保费收入1.28亿元、下降9.5%。保险赔款及给付合计1.37亿元,增长3.9%。其中,寿险赔款及给付0.46亿元、下降3.9%,财产险赔款及给付0.91亿元、增长0.9%。

交通运输

编辑

交通

达万高速公路、达万铁路穿开江县境而过,国道542、省道201、省道305纵贯全境,景观大道、峨城大道和开梁快速通道(讲治、甘棠段)建成通车,达开快速通道南、北环线和省道202线灵岩至县城段改造加快建设。

截至2022年末,开江县境内公路总里程2364.1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2千米。

运输

2022年,开江县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12361万吨千米、客运周转量5309万人千米,营运车辆1229辆,其中出租汽车72辆,公交车35辆,公交车线路8条,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228.03万人次。

社会事业

编辑

科技事业

2022年,开江县专利授权343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开江县共有各类学校131所。其中小学27所、普通中学2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共有专任教师4139人,其中小学教师2022人、普通中学教师191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158人;全年各类学校招生14226人、在校生72176人、毕业生16073人。其中小学招生4021人、在校生28906人、毕业生5600人;普通中学招生8417人、在校生27114人、毕业生915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1335人、在校生3450人、毕业生906人。年末幼儿园77所,在园儿童1153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开江县共有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3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64199千册;电影院4个;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100%,有线电视入户率33.1%。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开江县共有体育场馆1个,全民健身路径216条,当年新建33条。截至2022年末,开江县体育彩票收入0.21亿元。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开江县共有卫生机构22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全县共有卫生机构人员2930人,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82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701人,注册护师、护士866人,卫生防疫人员81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83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689张。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99.85%。婴儿死亡率2.5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56‰。

社会保障

2022年,开江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口4672人。

截至2022年末,开江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36677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5748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471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5449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833人;失业保险参保13240人;工伤保险参保18125人。

截至2022年末,开江县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2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1726张。社区服务设施37个,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达到5386人和32870人,分别比去年减少826、951人。

环境保护

2022年,开江县城区PM10浓度同比下降5.9%,优良空气天数达到345天,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4.5%,综合指数全市第4。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100%,宝石桥水库水质稳定在III类水平,主要河流国控出境断面水质年均值达到III类以上标准。截至2022年末,开江县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5%;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1.8%。

开江县开江县

历史文化

编辑
开江县南北朝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县,旧名新宁县,已有1450多年历史。

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有拗棒、薅秧歌、石工号子、龙舞、彩亭、高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峨城山樊哙碑、宝石旧县坝、双牛山、仁德桥、宝泉塔等文物古迹。甘棠胡氏节孝坊、任市陶牌坊为国家重点文物,甘棠火龙闹元宵成为川渝民俗文化品牌。开江是革命老区,孕育了徐彦刚、唐在刚、覃文等300多位英雄的革命儿女。

风景名胜

编辑
开江县旅游资源丰富,有始建于唐朝的古刹宝典金山寺,有富含多种矿物质具有保健医疗功用的双飞温泉,有宝石湖水库等。境内有金山寺、飞云温泉、任市陶牌坊、宝泉塔、宝石湖、白岩溶洞、峨城山、明月水库水利风景区 等20多处旅游景点。

开江文笔塔

开江金山寺

开江“八景”之一的笔塔,位于县城南6千米的文山美女峰顶。

开江任市陶牌坊

任市陶牌坊位于县城南35千米的任市镇街口,始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是清朝廷诰援清制五品奉政大夫张九封为其妻妾所建。牌坊坐南进北,四柱三门牌楼式建筑。

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县城8千米普安镇玉皇观村金山山腰,背倚金峰,面临抚河,因所坐落的山丘貌似“金”字而得名。

据文献及寺存碑刻记载:金山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古名伽兰寺。明正德六年(1496年)毁于兵乱,清康熙、乾隆年间,德岸法师募资重修扩建,其弟子普济曾募镌经版刻印佛经,遂成禅林宝刹。

荣誉称号

编辑
2017年12月14日,开江县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20年7月,四川省委深改委审议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方案》,开江县入选首批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12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认定为第五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2022年4月,入选四川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区(市、县)名单。

2023年2月,获评2022年度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

2023年3月,入选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拟命名四川省生态园林城市(县城)的公示。

下一篇 渠县

上一篇 达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