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壤塘县 编辑
壤塘地处东经100°31′~101°29′、北纬31°29′~32°41′,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大渡河上游,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县境东及东北与马尔康市、阿坝县接壤,南与金川县毗连,西部和南部与甘孜州色达县、炉霍县、道孚县相望,北邻青海省班玛县。县城海拔3285米。面积6863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壤塘县常住人口为44679人。壤塘于1958年建县,县名源自境内一自然村寨。寨坐落于山上,其山形似手托宝幢的“藏巴拉菩萨”。《藏汉大辞典》记:“瞻巴拉,义译持聩。梵音译作阎婆罗。旧译布禄金刚,一财神名”;再记:“幢,宝幢、胜利幢。宫殿屋脊上象征胜利的一种装饰品或供神物品。”“壤”系藏语音译,源自上意。藏语谓平坝子为“塘”。“壤塘”由此得名,意为“财神的坝子”。此亦即“壤塘”地名形成之依据。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20年2月18日,退出贫困县。2020年,壤塘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089万元。
中文名:壤塘县
外文名:Rangtang 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
面积:6863 km²
下辖地区:3个镇、8个乡(2019年)
政府驻地:岗木达镇
电话区号:0837
邮政编码:624300
气候条件:寒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棒托寺、确尔基寺、海子山等
火车站:松潘站(在建)
车牌代码:川U
地区生产总值:132089 万元(2020年)
人口:44679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壤塘县
秦汉时期,即为羌人生息之地,为中央王朝徼外之地。
汉武帝统一西南少数民族之前少被人所知。
隋末,为西山微外之地。唐蕃时期,属剑南西山。
唐代属吐蕃地,后为蜀郡之西域,属安多三十六氏部落之一。
元代,沿其旧制推行土官制。
明代以来,绰斯甲为嘉绒藏区十八土司之一,历经41代土司。永乐十六年(1418年),错尔基寺活佛晋谒皇帝,归顺明朝,诏封错尔基寿良足嘉和尚为“弘教禅师”。正德四年(1509年),诏封错尔基寺若尔坚于为国师。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错尔基寺二世活佛杰瓦僧格进京朝贡,晋谒嘉靖帝,受封为“大善法王”,降旨委其领辖八大坪、五大山。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第33代土司于赴京,归顺清王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受封安抚司。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授宣抚司,隶阜和协。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改隶懋功协。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赵尔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拟设县,未果。
壤塘县地图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成立格勒得沙中央政府,下辖绰斯甲等地,置绰斯甲县。翌年七月,红军北上离绰,县废。二十八年(1939年),国民党中央政府批准,划绰斯甲归西康省,建“周来县”未果,原属甘孜州色达县,系阿西部落领地。
1958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第八十一次会议通过,建置壤塘县。由色尔坝,上寨区(原属绰斯甲县)、杜柯区(原属甘孜色达县)、南木达地区为壤塘县行政区城。1958年建县之初,县治设距现县治28公里处的纳塘。1959年11月,县人民委员会治所由纳塘迁至现壤柯镇。
2021年8月,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位置境域
壤塘县地处东经100°31′~101°29′、北纬31°29′~32°41′,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大渡河上游,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县境东及东北与马尔康市、阿坝县接壤,南与金川县毗连,西部和南部与甘孜州色达县、炉霍县、道孚县相望,北邻青海省班玛县,总面积6863平方公里。
壤塘县
地形地貌
壤塘县地形以丘状高原为主,相间河谷平地和高山。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有较大的山74座,海拔4500来以上的山峰60余座。其中杜拉甲格则山海拔5178米,为五级山脉,是境内最高峰,是一个典型的中高山峡谷地貌类型区。境内最低海拔2650米,最高海拔5178米,平均海拔3285米。
气候
壤塘县
水文
壤塘县城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大渡河水系,以杜柯河、则曲河为主,其支流,湖泊组成县域水系。全县大小支流422条,流域大于50平方公里的40条,自产水量24.44亿立方来,境外客水量28.39亿立方米,总水量52.83亿立方来。
土壤
壤塘县形成两个主要的土壤植被分布区。杜柯河沿岸土壤为山地棕褐土、山地棕壤土、山地棕色灰化土、高山草甸土。典型植被以亚高山常绿针叶林的云冷杉和混交林为主,间有青木冈、桦林和白杨。河谷地带为植被集中区。则曲河沿地土壤为亚高山、高山和高山灌木丛草甸土,次为山地棕壤土和少量的沼泽土、局部山脊为高山寒漠土。植被以亚高山草甸为主,次为亚高山灌丛,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在河谷阴坡有块状分布,主要为云杉和冷杉。
土地资源
壤塘县土地总面积68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万亩,草场面积628.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534万亩。
全县分8个土类、13个亚类、24个土属、32个土种。分为冲积土、山地褐色土、山地棕壤土、暗棕壤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沼泽土、高山寒漠土。壤塘土壤以垂直分布为主,分布带谱为:山地褐色土分布于海拔2700~3600米,山地棕壤土分布于海拔3000~3650米,暗棕壤土分布于海拔3700~3900米,亚高山草甸土分布于海拔3600~4100米,高山草甸土分布于海拔4100~4600米,高山寒漠土分布于海拔4500~5000米。
水能资源
壤塘县大小支流422条,流域大于50平方公里的40条,自产水量24.44亿立方来,境外客水量28.39亿立方米,总水量52.83亿立方来。县境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79.2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62.70万千瓦,已开发7900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
矿产资源
壤塘县境内优势矿种有岩金、砂金、锂、铌、钽、锡、砂石矿等。
生物资源
壤塘县境有木本植物35科、109属、207种,中草药122科、218属、245种。植被覆盖率较高,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分布红豆杉、紫果云杉等珍稀树种,有冰川茶戴子等古生物,有紫基小芹、细穗玄参和掌叶大黄等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境内有中草药122科218属245种,主要天然中草药有虫草,贝母等47种。县境内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有国家I、II级重点保护珍稀动物白唇鹿、黑颈鹤等45种。
2019年末,壤塘县户籍人口总数47484人,其中男性23494人,女性22990人。农业人口38883人,非农业人口7601人;常住人口43000人,城镇化率26.61%,比上年提高1.61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4.84‰,人口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64‰。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壤塘县常住人口为44679人。
综述
壤塘县
2019全年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2138万元,增长13.8%,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293万元,增长15.9%。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80269万元,增长0.5%,其中教育支出15512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276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5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7984万元。财政自给率为1.2%。
201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5724万元,增长4.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9117万元,增长8.3%。各项贷款余额60079万元,增长50.6%。
2020年,壤塘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08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093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526万元,下降17.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470万元,增长1.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88.5%、-110.2%和121.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0个、-1.2个和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5:5.5:70调整为28.8:4.2:67。预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576元,增长0.8%。单位GDP能耗下降1.75%。
第一产业
2019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960万元,增长4.3%,其中:农业总产值10911万元,下降2.1%;林业总产值2282万元,增长5.2%;牧业总产值34464万元,增长5.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303万元,增长5.4%。
种植业
2019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5万亩,粮食总产量4142吨。增产742吨,增长21.8%。
生态林业
2019年,森林面积220596.09公倾,森林覆盖率33.2%。全年实施森林管护面积242.409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17.4万亩。2019年共设计集体林采伐宗地27宗,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27份,采伐蓄积3892立方米,出材1946立方米。组建了45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全县1349人参加合作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51人,占合作社总人数的77.9%。
畜牧业
2019全年出栏牛48439头,增长10.5%,出栏羊33010头,增长6%,出栏生猪300头,下降9.1%。肉类总产量7194吨,增长11%,其中,牛肉产量6568吨,增长10.7%;羊肉产量603吨,增长15.3%;猪肉产量23吨,持平。奶产量11747吨,增长6.5%。年末牛存栏171205头,下降2.9%;羊存栏57186头,下降13.2%。
农机水利
2019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9905千瓦,增长1.1%。全年农村用电量560万千瓦小时,与去年同期持平。全年安全饮水、水利建设、防洪治理、生态修复项目7个,完成投资8589万元。新建自流饮水15处,建设机电井162口、维修37处,建设简井50口,解决3536人饮水问题,其中贫困户52户、256人。
第二产业
2019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85万元,增长7.9%。年末新升规一家工业企业(壤塘县宗科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90.5万元,结束我县无规模以上工业的历史。
建筑业
2019年,全县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户,比上年增加1户,增长33.3%,全年实现资质内建筑企业总产值26683万元,增长124.4%。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实现4649万元,增长34.6%。
第三产业
2019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66万元,同口径增长6.3%。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511万元,增长6.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755万元,增长6.4%。按国民经济行业分: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19882万元、1155万元和3229万元,分别增长6.1%、4.2%和7.9%。
2019全年共接待游客35.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70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4%和1.8%。
邮电
2019年末邮政、电信业务收入3111万元,同比增长1.2%。固定电话机用户达4746户,同比增长9.5%。移动电话用户达26120户,同比增长8%。国际互联网用户7116户,同比下降4.5%。
教育事业
2019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1所,其中小学校11所、普通中学2所、高完中1所,幼儿园47所。小学在校学生总数5801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总数2080人。小学专任教师325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50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为98.76%,小学毕业班学生毕业率为100%。
科技事业
壤塘县有科技人员578人,解放后培育出了一批在各个科技领域里的少数民族科技人员。1990年有县级科技学会、协会、研究会7个,会员545人。有自然科学领域里的24个研究课题取得成果。其中部分课题获得省、州嘉奖。有8篇学术论文获得州科协科技成果奖。
2017年,壤塘县在茸木达乡示范试种铁棒槌15亩,金铁锁15亩;在上杜柯乡示范试种琉璃苣50亩;在南木达镇与三郎寺管会建立壤塘县壤巴拉色玛藏茶传习所藏茶种植基地。投资30万元建立壤塘县科技扶贫综合服务平台;投资60万元与壤塘县利好农业有限公司建立中藏药材科技扶贫试验示范园区;与县中藏医院合作完成全县肝包虫病数据库。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223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150人。
文化事业
2017年底,壤塘县初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县城公共文化广场、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舞蹈排练厅、开放式阅览室、展览馆常年对外开放,更好地满足了全县人民的文化需要。逐步建立了14个非遗传习所,其中省级传习基地1个,州级传习基地2个,觉囊唐卡、梵音古乐、时轮藏香、雕刻艺术、壤巴拉川西北民歌、藏茶、石刻、藏医药等9个非遗项目在上海成立传习基地。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文艺活动。成功举办了2017年四川省首届湿地生态旅游节暨壤塘南莫且湿地生态旅游节和壤巴拉锅庄比赛,进一步丰富了壤巴拉文化内涵和壤塘人民的文化生活。壤巴拉川西北民歌歌手参加以“文脉相续.和谐家园”为主题的2017年阿坝州民族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系列活动,荣获州级特别组织奖;壤塘编创的《情满壤巴拉》入围四川省第十六届戏剧小品决赛榜单,取得优异成绩。
2017年底,壤塘县广播电视台拥有电视台1座,调频广播台1座,中央农村无线覆盖工程发射台1座,电视发射机4台。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000余户。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98%。全年共播出藏汉双语新闻700余条。被阿坝州电视台采用新闻98条、四川省电视台康巴卫视采用39条、青海安多藏语卫视采用63余条;制作《砥砺奋进的五年》《我们的驻村故事》《第一书记们的驻村帮扶路》等大小专题片14余部。
医疗卫生
2019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69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所,基层卫生院12所,村卫生室51个。开放床位315张,卫生技术人员316人。中藏医院创二甲医院,妇计中心创二乙医院。完成免费孕前优生优育检查199对,对免费婚前医学健康284对。完成包虫病B超筛查5948人,免费药物治疗208名患者。艾滋病HIV检测7033人次,规范管理肺结核13例。全年婴儿死亡2人、死亡率6.43‰,全县3岁以下儿童为2600人,系统管理2189人,系统管理率84.19%,孕产妇死亡0例,住院分娩276人,住院分娩率88.7%,孕产妇系统管理150人,管理率81.96%。
社会保障
2019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29066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82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323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3877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628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9249人。参加失业保险2353人,参加工伤保险3593人,参加生育保险579人,农民工高风险参保人数2470人。年末全县共有431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057人享受农村居民民最低生活保障,1279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259人享受集中供养。全县共有农村敬老院6所,养老服务设施开放的床位数780张。
人民生活
2017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044元,同比增长7.8%。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28098元,同比增长12.8%;经营净收入1927元,同比增长5.0%;转移净收入381元,同比下降73.4%;财产净收入639元,同比增长3.5%。人均消费支出19304元,同比增长9.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82元,同比增长10%,其中工资性收入1971元,同比增长10.6%;经营净收入4741元,同比增长12.7%;转移净收入3694元,同比增长6.2%。财产净收入77元,同比增长23.6%。人均消费支出8688元,同比增长19.2%。
安全生产
2017年末,全县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63起(其中:道路交通事故63起),1人死亡(非道路交通生产经营性安全生产事故死亡),受伤9人,直接经济损失88.2万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与2016年持平,死亡人数下降66.7%,受伤人数下降35.7%,经济损失增加11.4万元,未发生一般及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环境保护
2017年末,全县建成垃圾处理场1座,污水处理厂1座。2017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削减5吨,氨氮排放量削减1吨,二氧化硫排放削减5吨,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削减2吨。县级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标准;城市噪声平均等效声级≤45分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全县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全县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98410公顷。州级自然保护区1处(杜苟拉自然保护区),面积90487公顷。自然保护区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县建成44个州级生态乡村。全年实施森林管护面积225.04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还草3.3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17.4万亩。
城乡建设
2017年,壤塘县启动了县城风貌总体规划、318自驾游营地规划、南木达镇镇域总体规划和中壤塘镇总体规划。完成了上村柯娜泽求忠安置点规划、河边街修建性详细规划、大伊里民族团结进步新村规划。办理规划行政审批事项达到135件,其中: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33件,《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15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26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9件,拟制规划复函52件,以上所有办件均按相关要求实行网络平台同步办理。加强了在建项目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监管和指导,全年报建报监项目共38个,开展质量专项和综合检查督导工作220余次,先后发出整改通知书142份,停工通知书3份。全年拆除违规建筑3处共310平方米。全年实施藏区新居建设(农村危房改造)156户,其中:集中安置92户,修缮加固64户。结合脱贫攻坚,完成15个村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建成垃圾收集点57个,公厕23个,配备垃圾桶、果皮箱190个。
乡村振兴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1966年开始修筑林区公路。全县通公路里程483公里。公路可与青海省班玛县,甘孜州炉霍县、色达县和州内阿坝县相通。境内区、乡均通公路。州属壤养路段负责主要公路干线的养护。
2017年末,行政区划面积内公路总里程达70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704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2.5万人,旅客周转量355.4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9.1万吨,货物周转量1648万吨公里。
2019年末,行政区划面积内公路总里程达80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07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1.3万人,旅客周转量174.7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4.3万吨,货物周转量1812.4万吨公里。
壤塘于1958年建县,县名源自境内一自然村寨。寨坐落于山上,其山形似手托宝幢的“藏跋拉菩萨”。《藏汉大辞典》记:“瞻巴拉,义译持聩。梵音译作阎婆罗。旧译布禄金刚,一财神名”;再记:“幢,宝幢、胜利幢。宫殿屋脊上象征胜利的一种装饰品或供神物品”!“壤”,系藏语音译,源自上意。山前有一平坝,“坝”,藏语谓“塘”。“壤塘”由此得名。意为“财神的坝子”。此亦即“壤塘”地名形成之理据。
佛教文化
壤塘9层弥勒佛塔
寺院背靠大山,面临平坝,由东向西的则曲河环抱寺院。据说背靠的大山是财神爷“赡巴拉”,面临的平坝是财神爷的福地,藏语中称平坝为“塘”,县名“壤塘”由此而来(“赡”字音译成汉字时走了音,成为壤)。
东壤塘桑珠罗布林寺创建人仲氏,是明朝的风云人物,被朝廷封为“宏教禅师”,颁发了封文。文曰“奉天承运,皇帝赦曰:朕维佛氏之教,以寂静为用。上足阴翊皇度,下足以开导群迷。自昔有国者,莫不崇奖维持,兴隆其教。尔囊日领占省(仲日囊西绕)精明了悟,愿力宏深,恪守毗尼,心存清净,化诱善类,普劝有情,良足嘉尚。今特封尔为宏教禅师。庶阐扬于宗风,永笃忠诚,式丕承于宠命,钦此!”(永乐六年四月八日)明成化年间,颁与象牙图章,明正德年间又赐善悟灌顶国师。
壤塘9层弥勒佛塔
壤塘九层弥勒佛塔
南木达藏戏
系安多地区的藏戏剧种。最早发源于18世纪末叶青海黄南隆务寺,在寺院喇嘛夏令安居后举行“呀什顿”游乐活动时,喇嘛们根据在西藏习经期间所看到的藏戏演出和背回来的藏戏“经文本”,开始以安多语和安多民间说唱调来表演藏戏故事片断。到19世纪中叶以后,演出的唱腔、音乐、表演、服饰更加丰富,也日趋规范,能演出完整的剧目《文成公主》《智美更登》。
蒲西锅庄
是一种藏族民间的无伴奏集体歌舞,唱藏文学,边歌边踏边起舞。慢板时,舞姿自然悠摆,快板时,动作豪迈雄健。
藏洼寺经书雕版印刷
2000年,藏洼寺雕版印经院开始彻底恢复传统的造纸工艺,连印刷用的墨水、朱砂、各种工具等全部自己制作,所有工艺流程全部传统化,使印经院和它的产品成为活的文化遗产。
雕塑与绘画
壤塘县
服饰
壤塘地区藏族服饰丰富多彩,藏袍用料以羊皮、氆氇(用毛捻织成的呢料)为主。袍身长,长襟宽大,且镶边。藏族男女,头戴毡帽,腰系绸带,佩腰刀,许多藏袍用布料或高级衣料,衣边镶五颜六色的绸缎或贵重的水獭皮(或其他兽皮)。装束镶有昂贵的珊瑚、玛瑙、绿松石、翡翠或金银,一件藏袍价值极高。
礼仪
献哈达是最普通的一种礼节,讲究尊老爱幼,注重人际关系。逢年过节,注重欢乐。在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时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象征美好,表达祝福与希望之意。
婚礼
牧区婚姻基本上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并取得父母亲友同意,结婚日子由活佛或喇嘛确定。男方到女方家迎亲,新娘由自己兄弟作伴骑马到男家。新娘到男方家,从下马、进门到入房都有一定仪式。
丧葬
壤塘地区的藏民葬仪富有宗教色彩。分为灵塔葬、火葬、天葬、土葬和水葬。德高望重的活佛、喇嘛去世后制成木乃伊置于灵塔中,规格最高。天葬是将死者尸体分割成块后让鹰鹫吃掉,借以升天。火葬过去只用于喇嘛或有名望的人,新千年以后较为盛行火葬,且有一定规格。婴儿或小孩多用水葬。恶行死亡者用土葬。
壤塘县夏炎寺全称“夏炎扎西赞拉贡巴寺”,译作“夏炎吉祥历神寺”,位于南木达乡夏炎村,系觉囊派寺院,建于公元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创始人为阿旺·更嘎求觉喇嘛(公元1735—1802年),母寺为藏洼寺。文革期间,寺院遭到严重破坏。
1984年经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寺院、经堂等得以重建,均为木石结构。
确尔基寺
位于中壤塘乡,有两层半楼高的弥勒佛像,明代壁画香巴拉胜景图,一套古版大藏经,竹庆器寺第一大成就者亲自加持过的珍贵唐卡画《莲花生威仪像》和19幅巨型唐卡画,25尊古代鎏金佛像,多康地区独一无二的佛牙一枚,文成公主亲手绣制的《药王佛》唐卡一幅,东壤塘寺创建者仲氏头盖骨一副,上面可以看到酷似藏文字母和佛像的裂纹。
东壤塘桑珠罗布林寺
择选修寺地址如此神算,据说得到了一头牦牛的帮忙。东壤塘桑珠罗布林寺的创建人仲热拉西绕于1356年从西藏骑着一头牦牛往东走,察看修寺地址。当来到壤塘的赡巴拉山脚时,牦牛一改平常昂奋的兴致,卧地不起,仲氏无奈,就把此地定位寺址了。
壤塘香拉东吉圣山风景区
该风景区距县城29公里。这是一座未曾被人碰触的山,因为它是《格萨尔王传》中的神山之一,神圣不可侵犯。
该风景区方圆30平方公里,“香拉东吉”圣山形如“众”字,巍峨壮丽,传说它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周围有88座雪山烘托着,传说它们是圣山的侍从。
壤塘补天瀑布
位于与金川县交界的第一寨——独寨,距县城40余公里。从公路往右岸的山脚行走,可见一条悬挂于山面的石沟,继续前走约200米,但闻如雷的瀑布声贯耳,急忙翘首望去,发现一面瀑布从60多米高的空中飞流直下,砸进地面的深潭,涌起千堆雪花。非常有意思的是瀑布飞来处,有一块危石悬其中,仅由几根石脉牵系于旁。瀑布取名为“补天”,真点睛神笔也。
壤塘海子山风景区
海子山
海子山,是有海子的山的意思。海子山不仅有海子,而且有35个。海子山不仅山美,而且水秀。
海子山海拔4760米,雄居于草原上空。它的主峰叫“尊玛”,“王后”的意思,据说是青海境内著名的阿尼玛卿山神的王后。她身着银色披风,骑1匹白色骏马,手捧如意宝,护佑一方生灵。
2020年3月31日,壤塘县入选2019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
2020年7月,入选2020中国人际信用百佳县市。
2021年3月18日,入选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的第四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单。
2021年10月27日,入选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名单。
2022年3月,被评为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4年2月,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