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玉县 编辑
白玉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辖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岸。东与新龙县接壤,南与巴塘县、理塘县毗邻,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自治区贡觉县、江达县相望,北与甘孜县、德格县交界,属独特的大陆性高原型季风气候,具有日照充足、干湿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等特点。幅员面积10591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白玉县常住人口为58400人。截至2023年6月,白玉县辖4个镇、12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建设镇河东街1号。白玉系藏语译音,意为吉祥盛德的地方。一说因县城驻地的地形呈吉祥的图案而得名;二说因“婢药”部落对音“白玉”而得名,白玉之名源于隋代。唐隶吐蕃。宋属岭国。元初归附中央。明袭元制。清宣统二年(1910年)置白玉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称白玉县。1955年,属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文化底蕴深厚,有各类藏传佛教及原始宗教寺庙34座,其中以白玉寺、嘎托寺为主的红教(宁玛派)寺庙25座,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族锻铜技艺)。旅游资源有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风光。2022年,白玉县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81亿元,同比增长0.1%(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中文名:白玉县
外文名:Baiyu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513331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岸
面积:10591 km²
下辖地区:4个镇、12个乡
政府驻地:建设镇河东街1号
电话区号:0836
邮政编码:627150
气候条件:大陆性高原型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58400 人(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白玉寺、嘎拖寺、察青松多国家级白唇鹿自然保护区
车牌代码:川V
地区生产总值:19.81 亿元(2022年)
东汉时期,系白狼国夷地。
隋朝,为附国所属婢药部落。
唐朝,隶吐蕃。
宋朝,属岭国。
元朝初期,归附中央王朝,在沙马乡置“亦思马儿甘万户府”(史称“萨玛王朝”),在河坡乡设“奔不儿亦思刚百姓”,建立土司制度。
明朝,袭元制,在昌台设招讨司,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崇祯十二年(1639年),后渐为德格土司所辖。
清朝末期,改土归流。宣统元年(1909年),置麻陇设置局。宣统二年(1910年),改置白玉州。
白玉县
1955年,属甘孜藏族自治州。
白玉县城
白玉县地图
位置境域
白玉县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岸。介于北纬30°22′23"~31°40′15",东经98°36′0"~99°56′6",东与新龙县接壤,南与巴塘县、理塘县毗邻,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自治区贡觉县、江达县相望,北与甘孜县、德格县交界。幅员面积10591平方千米。
白玉县
地质
白玉县大地构造经历长期地槽发育阶段,形成强烈的褶皱和冲断,地质分区上属青藏“歹”字形构造体系。地层除缺少侏罗系、白垩系外,古生界寒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基本齐全。
地形地貌
白玉县整个地貌由西部的高山峡谷逐步向东过渡到丘陵高原区,依次为极高山、高山、山原、丘原,极高山占13%、高山占35%、宽谷及阶地占7%、山原与丘陵占45%。县境有横断山脉、沙鲁里山脉,主要山峰有麦拉山(海拔4921米)、欧业拉山(海拔4958米),最高峰为麻贡嘎山峰(海拔5725米)、最低谷位于山岩乡与巴塘县交界处的金沙江谷底(海拔2640米),高差3085米。
气候
白玉县属独特的大陆性高原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0℃,年均降水量626.6毫米,具有日照充足、干湿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等特点。
水文
白玉县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35条,河流上段均呈南北走向,进入县境西部后东西横穿,注入金沙江。主要河流有金沙江、偶曲、赠曲、降曲、登曲。有大小湖泊110个,水域面积1318.37公顷,占总水域18.43%,最大湖泊拉龙措水域面积2339.2亩。县境内最大的麻贡嘎、喀曲山顶两条冰川,覆盖面积24.95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20年,白玉县林地面积57.6万公顷,林草覆盖率达89.7%;草地面积34.4万公顷,占全县面积33.5%,湿地面积1.45万公顷,占全县面积0.14%。
矿产资源
白玉县拥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重金属、非金属矿床矿点、矿化点159处,有金、银、铜、铁、铅、锌、铬、汞、褐煤等矿种36种,其中代表性白玉呷村银多金矿为大型火山岩型银多金属,探明矿石储量1604万吨,含有银1646.6吨、铜6.8万吨、铅60.6万吨、锌99万吨。
生物资源
白玉县境内森林植被主要类型有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主要树种有松科、柏科、山毛科等14种,珍稀植物有密枝圆柏。拥有白唇鹿、金钱豹、雪豹、黑颈鹤、黑鹤、金雕等1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盘羊、岩羊、斑羚等4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水资源
白玉县江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63714万立方米,湖泊储水量1.23亿立方米,冰川储水量2.5亿立方米。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白玉县常住人口为59524人。
截至2022年末,白玉县总人口55156人,比去年增加100人,自然增长率为6.17%,出生率为11.17%,死亡率5%;其中农业人口49748人,占总人口的90.2%,非农业人口5408人,占总人口的9.8%。全县总人口中藏族54091人,占98.1%;汉族958人,占1.7%;彝族65人,占0.1%;其它民族42人,占0.08%。全县常住人口58400人,比去年减少900人,城镇人口13900人,与去年持平,乡村人口44500人,比去年减少900人,同比下降2%,城镇化率达到23.8%,同上年增长0.36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白玉县居住着汉、藏等15个民族。
综述
2022年,白玉县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81亿元,同比增长0.1%(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5亿元,下降18.7%;第三产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8.3%。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3%、-128.2%和10.8%,分别拉动GDP增长为0.02、-0.13、0.01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18.5:33:48.5调整为21.7:25.3:53,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3.2%、4.5%,二产业比重下降7.7%。
2022年,白玉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亿元,比去年减少1.1亿元,下降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3亿元,比去年减少35543万元,下降17.9%。
2022年,白玉县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63元,同比增长4.6%;全县累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49元,同比增长6.3%。
第一产业
2022年,白玉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31亿元,同比增长7.7%;农作物播种面积61918亩,增长0.4%。其中:主粮播种面积完成51416亩,粮食产量完成10653吨,减少48吨,下降0.5%。全县粮食平均亩产为207公斤。
截至2022年末,白玉县各类牲畜存栏213334头(只、匹),同比下降14.1%。其中:大牲畜存栏174077头(匹),减少7291头(匹),同比下降4%。各类牲畜总增率27.1%;出栏率为32.1%。
第二产业
2022年,白玉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0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2.7%(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中采矿业完成增加值3.58亿元,同比下降26.2%,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8%;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825万元,同比下降0%,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034万元,同比增长15.5%,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
第三产业
2022年,白玉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亿元,比去年减少1299万元,下降2.8%。
2022年,白玉县旅游人数62.5万人次,同比下降15.5%。实现旅游收入6.88亿元,同比下降15.5%。
截至2022年末,白玉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58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住户存款10.68亿元,同比增长1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04亿元,同比增长15.7%。
综述
白玉县境内G215国道连通北部的G317国道和南部的G318国道,县域内两横两纵公路的全面贯通,白玉县与周边通道全面形成,甘孜格萨尔机场通航、川藏铁路规划有沙马站,白玉县交通从甘孜州交通边缘地带转变为区域性交通枢纽。
公路
截至2022年末,白玉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57.487千米,增长9.6%。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14964.6万吨千米;完成客运周转量184.39万人千米。
教育事业
2022年,白玉县有小学18所,小学在校学生7025人,小学专任教师365人。普通中学2所,中学在校学生2092人,中学专任教师121人。
医疗卫生
2022年,白玉县有医院、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151个,床位数370张,技术人员323人。
文化事业
2022年,白玉县广播覆盖率达到98.53%,全县电视覆盖率达到98.53%。
社会保障
白玉县
地名由来
白玉系藏语译音,意为吉祥盛德的地方。一说因县城驻地的地形呈吉祥的图案而得名;二说因“婢药”部落对音“白玉”而得名,白玉之名源于隋代。
乡风民俗
综述
白玉藏族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相互交往中很重礼节,长幼、尊卑之间讲究甚严,民风淳朴。有藏历年、赛马节等传统节日;有相对藏区特色的乡风民俗:登龙卓钦、白玉手指锅庄、山岩帕措习俗、树葬等。
登龙卓钦
登龙卓钦是流转于康巴藏区的白玉县登龙乡一带的一种藏族民间传统锅庄舞蹈,是人们在长期野外劳动以及劳动间歇时即兴创作并不断演绎完善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历来就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交流,在特定场合和时候遴选跳得好的男女进行表演,因此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属于自发式传承。
白玉手指锅庄
白玉手指锅庄是白玉独有,仅存于白玉县盖玉乡、灯笼乡地区,一种以右手食指、中指为主要舞蹈表现载体,辅以唱词相结合的锅庄表演形式。它既是一套完整的舞蹈,更是用于舞蹈编排、传承、学习的一种方式。白玉手指锅庄共有跺卓提勒、跺卓白玛达吉等8个基本舞步,是编创所有锅庄的基础。
山岩帕措习俗
山岩帕措(亦称“戈巴”)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的宗族组织团体,其组织结构以“帕措”为主。“帕措”意为父系群体或父系制氏族部落,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以父系为纽带延续而形成的一种父系氏族群体。它集中分布于甘孜州白玉县山岩、盖玉、沙马乡和巴塘县部分地区,以及与这些地区隔江相望的西藏昌都地区贡觉县的部分地区。
树葬
树葬
非遗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族锻铜技艺)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所生产的产品种类很多,主要有佛像、各种法器(如转轮、密宗金刚杵)、香炉等,以藏族刀具较为出名常见。藏族腰刀刀面净光,刀刃锋利无比;刀把(柄)用牛角、硬木(如枣木)制成,并缠以铜丝、银丝;顶端箍铜皮,并镶以黄铜或錾刻图案。刀鞘上刻龙凤、虎狮、花卉鸟禽等图案,有的还缀以宝石和玛瑙,风格华贵富丽。藏刀既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又是藏族的手工艺品。白玉县以金属手工艺闻名,有“手工艺之乡”的美誉,藏刀生产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河坡、热加两乡。2008年,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族锻铜技艺)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白玉寺
白玉寺
嘎拖寺
嘎拖寺
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察青松多国家级白唇鹿自然保护区
滴水岩
滴水岩
牦牛
白玉县
大黄
蓼科多年生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之统称,白玉县大黄的根茎肥大粗状,有苦味。以根入药,为常用泻下药。
松茸
松茸是一种珍贵的真菌,学名叫松口蘑,别名有大花菌、松菌、剥皮菌等多种。松茸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PP等元素,味道鲜美可口,具有药用价值。
2020年7月29日,白玉县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