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带镇 编辑
洛带镇,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东郊,面积42.6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9408人(2018年),下辖6个村、4个社区(2019年)。洛带镇是西部客家第一镇,常住客家人口达95%以上。客家文化是洛带的独特印记,是洛带古镇的灵魂与根基,为洛带经济发展起着牵引带动、核心支撑作用。洛带镇是成都中法生态园、中德产业园的国际文化交流板块,龙泉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洛带镇西距成都市区18千米,南距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11千米,距离成渝高速阳光城入口3千米、双流国际机场43千米,北距洪安火车站6千米。2016年,洛带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6亿元,景区接待游客528.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584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4334元。洛带镇是国、省、市重要文化旅游城镇,支柱产业是特色文旅产业,年均游客量保持在600万人次以上,“十二五”期间实现文旅产业收入55亿元。洛带镇先后获“全国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全国文明镇”、“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最佳人气名城古镇”、“成都乡村旅游田园之星”、“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特色小镇”、“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等称号。2017年,被国家行政学院列为新型城镇化下、文创旅游发展的典型案例。2024年正月初一,洛带古镇游客量突破15万人次。
中文名:洛带镇
别名:甑子场、东山重镇
行政区划代码:510112102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成都市龙泉驿区
地理位置:成都市东郊
面积:42.65 km²
下辖地区:6个村、4个社区
政府驻地:府兴街132号
电话区号:028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2.94 万(2019年)
著名景点:洛带会馆、客家博物馆、客家公园
相传洛带在三国时就已有街,名“万福街”;后诸葛亮兴市,更名为“万景街”。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分成都县东置蜀县,洛带属蜀县。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分蜀县广都置东阳县,洛带隶属东阳县。
北宋皇祜年间(1049年-1054年)的《圣母堂记》里,称“洛带”为镇。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张溥所撰《灵泉县瑞应院祈雨记》有载:“府之邑灵泉,而邑之镇日洛带”;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编发的全国性地理志书《元丰九域志》(卷七)明确记载成都府灵泉县辖:“一十五乡,洛带、王店、小东阳三镇”。
明洪武六年(1373年),洛带隶属简阳县。明末清初时期,移民运动和“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使来自于异乡的客家人在四川洛带生根。
1955年,定名为洛带区。
1976年,洛带划归成都市龙泉驿区。
位置境域
洛带镇
洛带镇,位于成都市东郊,西距成都市区18千米,南距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11千米,距离成渝高速阳光城入口3千米、双流国际机场43千米,北距洪安火车站6千米, 面积42.65平方千米。
洛带镇在龙泉驿区的位置
气候
洛带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质、空气均达国家标准。
自然资源
洛带镇林地面积22491亩,林地覆盖率35.33%(丘陵地区林地覆盖率55.6%),绿化率99.6%,退耕还林2222.4亩。
洛带古镇景区一角
2016年,洛带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6亿元,景区接待游客528.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584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4334元。
2024年正月初一,洛带古镇游客量突破15万人次。
得名
相传洛带在三国时就已有街,名“万福街”。后诸葛亮兴市,更名为“万景街”。“洛带”原作“落带”,其得名有两个来源:其一,传为三国时蜀太子刘禅在镇上玩耍,为捉鲤鱼而不慎将玉带掉入镇上一口八角井中而得名“落带”;其二,因此地有一“天落之水状如玉带”之河,故称“落带”。后逐渐简化约定俗成为“洛带”。“洛带”之名最早见于唐末五代人杜光庭《神仙感遇记》所载“成都洛带人牟羽矣”,说明“洛带”之名成于唐末以前。
客家文化
客家先民
客家方言
洛带镇方言为客家话,洛带人称其所讲客家方言为“土广东话”,与客家方言标准音广东梅州话一致。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带古镇有客家龙舞和客家婚俗、客家水龙节、东山客家话以及客家祭祖仪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
客家龙舞
客家龙舞
洛带的客家龙舞以“刘家龙”为代表,其名得于参加舞龙的都是江西籍客家人中的刘氏家族人。刘氏家族人在洛带镇已经居住了14代300余年之久,刘家吉庆节日在古镇舞龙,也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刘家龙舞直接从中国古代龙舞发展而来,历史悠久,家族内部传承且一直没有中断,因此保存了较多的中国古代舞龙最原始的程序和古朴的仪式。
客家水龙节
客家水龙节
洛带的客家龙舞以“刘家龙”为代表,其名得于参加舞龙的都是江西籍客家人中的刘氏家族人。水龙九节,夏日伏旱,舞水龙是为祈雨。舞龙者皆赤裸上身,只穿一条短裤,上下腾挪;观赏者用水枪、水盆泼射龙,前后追堵。客家人以水为财,泼得越湿,人越旺财,舞者和观者攻防进退,刘家龙也成为客家文化中具吸引力的一项活动。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带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大会馆”等明清客家建筑群50余万平方米,四川客家家风馆等各类客家展馆祠堂50余个。
洛带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部浓缩了的客家移民史,极具历史、建筑、文化、科学价值,体现了移民文化的丰富、演绎了古典建筑的多彩。
著名客家画家邱笑秋在广东会馆题诗
湖广会馆
川北会馆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原址位于成都市卧龙桥街,1998年迁建至洛带镇正兴村,为旅蓉川北籍商贾聚会联络据点,现仅存大殿、戏台,戏台为二层,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雕花门窗,顶饰藻井。迁建后的川北会馆占地约3330平方米,四合院布局,由山门、戏楼、正殿和庭院组成。山门、戏楼房顶为歇山式,正殿为穿逗式架梁,单檐歇山式屋顶,筒瓦覆盖。建筑部位的木雕、石雕刻技精美,为典型的川西神庙建筑风格。
江西会馆万年台至今仍是洛带镇的文化活动中心
古树
三峨山上有红豆木、古柏、松树、桂花、香樟等树种树龄大多在二、三百年以上。其中10余株红豆树最珍贵,据传是客家先民清初入川时从广东带来的红豆种,在洛带镇播种,是客家先民念念不忘原乡的历史见证和寄托相思的象征物。
风景名胜
洛带镇内的洛带古镇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洛带古镇是成都近郊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古镇,有“天下客家第一镇”的美誉。洛带景区主要包括洛带古镇核心保护区、金龙湖景区、宝胜原生态客家村三部分,古镇内千年老街、客家民居保存完好,老街呈“一街七巷子”格局,空间变化丰富;街道两边商铺林立,属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一街”由上街和下街组成,宽约8米,长约1200米,东高西低,石板镶嵌;街衢两边纵横交错着的“七巷”分别为北巷子、凤仪巷、槐树巷、江西会馆巷、柴市巷、马槽堰巷和糠市巷。镇内尤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带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和客家博物馆、客家公园最为出名,是中国古代建筑“大观园”中的一支奇葩,总面积达20000余平方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
上一篇 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