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文化 编辑
狭义上指人们对三国时期的基本情况、历史文化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知识与经验。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三国为原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文名:三国文化
外文名:Three culture
拼音:sān guówén huà
历史时期:东汉末年-晋朝之间
相关典故:三顾茅庐
2. 在晋朝统一后,史学家陈寿根据魏吴两国史书的记载,根据自己收集的大量资料把这段历史编成《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合称《三国志》,这是“三国”第一次作为专有名词出现。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陈寿叙事精练,十分严谨,《三国志》是一部珍贵的信史。
3. 南朝宋文帝以陈寿所著《三国志》记事过简,命裴松之为之作补注。这时有关三国的资料已经很多了。为了注释《三国志》,他收集了三国时期的原始材料达一百五十多种,博引各家著作的原文,注文字数约超过《三国志》的三倍。裴松之把认为不可靠的材料只列出来而不评说,认为可靠说明道理。所以后人读《三国志》必读裴注。
4. 南朝宋时期上层人事刘义庆作《世说新语》,着重记载魏晋名公士族的言谈轶事。
5.隋炀帝时已有曹瞒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水上杂戏。
6. 唐朝李商隐的《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以看到,当时已用三国人物作为笑谑的材料。
7. 评书的前身叫做说话,在宋朝出现,当时说三分是比较流行的。说三分的艺人挣得应该比别的说话艺人挣得多。
8 元朝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三国的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同时出现了很多很多有关三国的剧本。
9. 元末明初中国非常伟大的文学家罗贯中在上述史书、杂记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写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受百姓欢迎的著作——《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出现以来人们对三国文化的研究不断重视,深入。
三国文化陈列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