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语 编辑
《蜀语》一书是解说四川方言词语、现存最早的分地考证常言俗语的著作。明代李实著。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据函海本排印,1937年 6月在上海出版。
中文名:蜀语
作者:李实
出版时间:1937年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地位:解说四川方言词语著作
电子书:超星图书馆
明代四川省行政区划图
如“皮裂曰皴,皴音村”,“露牙曰龅,龅音报”,“香圆稻米曰?米,?音晚”等。词语用字比较常见的,只作解释不再注音。如“腹泻曰过。汉书:食菜不招过,饮水不裂肠”。
考证古音古义是本书的目的,所以许多条目是讨论读音、用字的。关于读音,如:“十读若诗。杨升菴曰:十,寔执切,入声,亦可作平声。如唐诗,三十六所临春殿,一一香风透管弦。又,绿浪东西南北水,红阑三百九十桥。又,春城三百九十桥,夹岸朱楼隔柳条。”关于用字,如:“沃土曰鱼米之地。唐田澄蜀城诗曰:地富鱼为米,山芳桂是薪。俗作馀米, 非。考田诗,本前汉书地理志:巴蜀民食稻鱼,无凶年忧。”劈破曰斯。俗作撕,非。诗曰:斧以斯之。”有些条目写得比较具体、实际。如:“姐”,《说文》:“蜀谓母曰姐”,《蜀语》:“呼母曰姐。姐读平声,如呼女兄作上声。”这是分地考察方言的好处。后人效法《蜀语》的不少,如毛奇龄的《越语肯綮录》、 胡文英的《吴下方言考》 等都是考证一个地区方言词语的著作。该书所收词语虽然已有近600条,但遗漏颇多,所以后来又有张慎仪的《蜀方言》二卷(园丛书本)。
封面
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左右,卒于清圣祖康熙十二年(1674)左右,终年七十八岁。李实早年在家课馆从教。崇祯十六年(1643)举进士第,授长洲(今苏州市)县令,有政声。顺治二年(1645)辞官居长洲清江乡里,杜门著书,精研小学、经学及佛老杂学。
著述甚丰,今传《蜀语》,为研究四川方言专著,颇有学术价值。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