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沙河 编辑
流沙河 (1931年11月11日-2019年11月23日),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1931年出生于四川金堂,本名余勋坦。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谈诗》《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诗话》《锯齿啮痕录》《庄子现代版》《流沙河随笔》《Y先生语录》《流沙河短文》《流沙河近作》等。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被中学语文课本收录。
1949年秋,流沙河入四川大学农化系,立志从文。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先任创作员,后任四川《群众编辑》、《星星》诗刊编辑。1957年因《草木篇》被毛泽东点名划为右派,留成都做多种劳役,劳余攻读古籍,1966年押回老家,锯木六年,钉箱六年,监管劳役前后共十二年。1979年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诗刊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
2019年11月23日15时45分,流沙河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88岁。
中文名:余勋坦
别名:流沙河(笔名)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31年11月11日
逝世日期:2019年11月23日
毕业院校:四川大学
职业:作家、书法家、诗人
主要成就:创办《星星》诗刊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全国优秀新诗一等奖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
出生地:四川成都
代表作品:流沙河诗集、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
流沙河
1944年,念中学的流沙河曾被抽调参与了广汉军用机场修建。
1947年春,流沙河考入四川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和当时大多数热爱文艺的青年一样,兴趣迅速转向了新文学。巴金的小说、鲁迅的杂文、曹禺的戏剧,还有艾青、田间、绿原的诗歌都让他沉迷。他开始向报纸投稿,陆陆续续发表了十来篇短篇小说、诗、译诗、杂文。
1949年,以最高分考入四川大学农化系,就读半年后就离校投身“创造历史的洪流”。
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
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编辑。
1956年2月到8月,流沙河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第三期学员。
1956年,流沙河在天安门
1957年1月1日,创办《星星》诗刊,是新中国第一个官办诗刊。
1957年接受多种“劳动改造”(白天修路、锯木头,傍晚遭批斗),累计20年。
1966年,被错判为右派,流沙河被开除公职、团籍。押回金堂老家,劳动糊口,共12年。前六年拉大锯,后六年钉包装箱,译美国中篇小说《混血儿》,通读《史记》三遍,写长诗《秦火》,一千行,此稿自毁了,在那十二年的长夜中,只留下《情诗六首》《故园九咏》两组小诗和《唤儿起床》《故乡吟》等几首小诗。
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同年底,当时的四川省委主要领导亲自批示:“必须把人家调回来,第二,必须给星星诗刊平反,复刊。”两件事情,形成中共四川省委的第75号文件。 同年,流沙河复出发表作品。年底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编辑,中国作协理事。
20世纪80年代,获平反的流沙河一度“官授”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但他从来不去开会。
流沙河
1985年起,专职写作,并先后出版了《锯齿啮痕录》《独唱》《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随笔》《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庄子现代版》《Y先生语录》等著作。
1989年起,流沙河决意弃“诗”从“文”——他认为自己过于理性,感性不足,写的诗“只有骨头,没有肉的”,是个失败的诗人。
1996年,从四川省作协退休后,流沙河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每日读书、写字和卖字。
2009年开始,流沙河在成都市图书馆开始固定讲座。
2012年,时年81岁的流沙河出版《白鱼解字》。他写道“白鱼又名蠹鱼,蛀书虫也。劳我一生,博得书虫之名。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2017年12月18日,流沙河到清流镇参观艾芜故居。
2019年11月23日15时45分,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88岁。
1993年5月,成都春熙路,流沙河病愈从医院回家
其后,流沙河与吴茂华结婚 。
截至2013年,流沙河先后出版了《锯齿啮痕录》《独唱》《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随笔》《流沙河诗集》《流沙河短文》《流沙河近作》《故园别》《游踪》《庄子现代版》《Y先生语录》《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谈诗》《流沙河诗话》等。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被中学语文课本收录。迄今为止,已出版小说、诗歌、诗论、散文、翻译小说、研究专著等著作22种。
年份 | 作品 |
---|---|
1956年 | 《窗》《农村夜曲》 |
1957年 | 《告别火星》 |
1982年 | 《混血儿》《流沙河诗集》 |
1983年 | 《游踪》《故园别》《台湾诗人十二家》 |
1984年 | 《隔海说诗》 |
1985年 | 《写诗十二课》 |
1987年 | 《十二象》 |
1988年 | 《余光中100首》《锯齿啮痕录》《台岛十二中年诗人》 |
1989年 | 《独唱》 |
1992年 | 《庄子现代版》 |
1994年 | 《Y先生语录》 |
1995年 | 《南窗笑笑录》《流沙河随笔》《流沙河诗话》 |
1999年 | 《庄子现代版·增订本》 |
2001年 | 《流沙河短文》 |
2003年 | 《老成都》《书鱼知小》 |
2004年 | 《图说庄子》 |
2006年 | 《流沙河近作》 |
2010年 | 《流沙河认字》 |
2011年 | 《文字侦探》 |
2013年 | 《诗经现场》《白鱼解字》 |
2017年 | 《流沙河讲诗经》《字看我一生》 |
参考资料:
白鱼解字
作者名称 流沙河
作品时间2013-01
流沙河近作
作者名称 流沙河
作品时间2006-8-1
流沙河诗话
作者名称 流沙河
作品时间2012-1
流沙河诗集
作者名称 流沙河
作品时间1982-12
台湾诗人十二家
作者名称 流沙河
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
作者名称 流沙河
作品时间1988-7
庄子现代版
作者名称 流沙河
作品时间2007-9-1
Y先生语录
作者名称 流沙河
作品时间2002-4
故园别
作者名称 流沙河
作品时间1983-11
锯齿啮痕录
作者名称 流沙河
作品时间1988-1
流沙河随笔
作者名称 流沙河
作品时间1995-5
游踪
作者名称 流沙河
查看更多书籍
历史现实
诗人流沙河
流沙河开始大量的诗歌创作,是在中国解放初期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诗人表现时代生活面貌,抒发自己投身新社会革命洪流的情绪,有他独特的表现方法,他不是孤立、单纯地作横断面的反映、抒情,而常常是把反映对象和抒情主体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联系中,在横的方面拓展所表现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又从纵的方面进行历史的深思和开掘深化,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不倦揭橥,以及对未来积极执着的追求。所以,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个体现象的完整性中,就具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给人以高度的清晰性、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审美感受。
《寄黄河》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这首诗带有早期诗歌创作的明显不足,过多而直白的议论影响了整首诗的意境和抒情氛围。但诗人反映现实事件,却自觉地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斗争,把久远的历史和未来的明天联结起来,表现了中国青年一代的时代责任,在历史的深度中显示了对未来的呼唤和追求,因而具有一种引人深入地认识现实和思考的艺术力量,富有空间的广阔感。
流沙河《字看我一生》手稿
哲学审美
深邃的哲理意味和率直的情感抒发流沙河的诗具有一种历史主人翁的襟怀和眼界,诗人对生活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渗透着他对革命事业的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热情。
所以,他的诗既是他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他对生活真实感受的抑制不住的咏唱和抒发,而诗人在抒自己之情中又隐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读者在情感的波动中进行哲学的思考。流沙河的诗歌往往闪烁着理性的光辉。诗人善于选择并抓住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现象进行典型概括,追寻着作品的哲理感,从而创造出具有生活普遍必然本质的艺术形象,赋予诗歌以理趣的美。这样,他的诗就有了较大的思想意义和较深的认识价值。但这种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诗人不是通过概念性的说教传达给读者,而是以富有描写性和形象感的诗句以及体现着作者鲜明的感情态度的议论去感染、启迪读者的。“一株三百年的槐树,春天里又披上了新绿。一个明代末年的暴君,在枝柯上选择了末路”(《景山一槐树》),似乎是不经意地向读者叙说一个故事,然而作者有意识地把两者对比,则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孩子会走路了》又像是把日常生活所见断片随手抛给读者,但由于渗入了作者的人生思考,所以依然诱发我们深思诗中隐含的深意。
1957年,流沙河因《草木篇》而罹罪,被打成右派,诗人的生活也发生了转折。因此,复出后的诗人发表了不少追抚往昔创痛的诗篇,然而,“活着从远方回来”的诗人,还不曾丢失那颗对生活挚热追求的纯洁之心,他并不总是在凭吊自己已逝的“昨夜”,而是在抚慰创痛的同时进行历史的反思和“明天”的瞻望,于是有了《带血的啼鹃》和《哭》。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人终于从自己心坎里唱出了《孤立颂》《妻颂》《一个知识分子赞美你》等交织着诗人激情和冷静思考的颂歌。“我爱你胜过当初的虔诚”,这个内心表白,既是诗人感情的真挚抒发,也是诗人经过深刻思考后对生活重新理解的结果。它是诗人觉醒的选择,是诗人在科学与迷信之间剔除了非科学的粉饰颂祷后,从历史的痛苦思索中升腾起的对真理的渴求。
对于“给我们人间一切动力”的太阳(《太阳》),诗人也站在宇宙的高度,从哲学的角度作了重新的审美判断。诗的情思笃诚、坦率、凝重,又有对历史曲折的反思和现实社会责任的思索,使诗极具空间的广度性和深度性。因此,虽然笼罩着诗人沉重的人生经验,却闪烁着时代哲理的光辉,每一个从十年动乱中过来的人都会由此联想无穷,并得到哲理的启发。流沙河不少诗出言真率,语见警策,却有时缺乏必要的形象与蕴藉,感情过分外露冲淡了诗的韵味;有些诗立意虽好,但写事实,缺乏“言有尽而意无穷”(刘熙载语)的“味外味”(司空图、严羽语);还有些诗偏于诙谐幽默、沉郁伤感而减弱了诗的讥刺和讽喻作用。
但总的来说,流沙河的诗对现实作了严肃剖析,体现出对美与光明的热切追求,对正直品格的歌颂,善于托物言志,既有古典诗韵又有民歌情调,显示出深沉庄重、集中而深远的艺术境界论流沙河诗歌的审美特色。
古典民歌
流沙河
流沙河
流沙河平反后的诗歌除仍保持古典韵味和民歌情调并在创作上更趋成熟外,还常在诗中用一些“典故”、历史名词等,而这些“典故”、“名词”又往往是诗人生活经验和认识的“凝结”,使人警醒。像《草木新篇》中的《虞美人》、《梧桐》等,既用典但不露痕迹,又很好地表现了新的思想和情感;《八点半》结语:“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把全诗的内容主题凝缩到这句成语上了;《故园九咏·我家》尾句:“贫贱夫妻百事哀”则是从元稹怀念妻子的组诗《遣悲怀》中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地“遣”出了诗人的悲怀。在诗中融入历史掌故、名词,不仅加强、丰富了诗的容量,而且赋予诗歌凝重感,在历史的联系中体现出时代精神,更见警策,能起到深化意境的作用。
作品 | ||||||||||||||||
|
参考资料:
先生的400则精美短文集成的《Y先生语录》堪称一绝,真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先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活字典,标新立异,出语有典,理据有度。流传颇广的《庄子现代版》就是佐证,充分体现出他的学者风范。 (腾讯网评)
流沙河
流沙河的人生在18岁那一年被分为两截。前半截属于“旧社会”,后半截则颇为波折:50年代小露锋芒的青年诗人,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被毛泽东4次点名的钦定“大右派”;80年代的明星诗人、作家;今天的训诂学者,传统文化的推广者和辩护人。 (《南方人物周刊》评)
他的一生都浓缩在汉字中。他的诗歌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晚年致力于中国传统诗歌与文字学的研究。擅长于破译文字密码,对文字解释独具慧眼。他心系四川文化,魂绕《芙蓉秋梦》,他从来只说四川方言,这方言就像扎起的篱笆,虽然他的成就早已远播四方,但是篱笆内才是他的归属。他坚持公益讲座,从《庄子》《诗经》,到六朝诗歌,从唐诗,到宋词,多年坚守讲坛,传播经典。 (《成都商报》评)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流沙河老先生的《就是那一只蟋蟀》被写进中学语文课本,打动了无数的人,也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心里埋下了诗歌的种子。上世纪80年代《流沙河诗话》出版时,曾引起巨大轰动,直到今天,新华书店网站上对这本书的评价还是“可做中国诗鉴赏入门,亦是写诗者登堂入室之宝典”。 (《北京青年报》评)
“他是一个真正的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风骨的学者型诗人。” (《星星》诗刊编辑鄢家发评)
“流沙河是儒生加庄生加五四血脉铸成的一个现代书生”。 (四川文人曾伯炎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