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舞台剧奖 编辑

荣誉奖项

香港舞台剧奖香港舞台剧奖

香港舞台剧奖是1992年由香港戏剧协会创立,每年颁发多个奖项与本地制作。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香港舞台剧奖

创立时间:1992年

举办单位:香港戏剧协会

举办地点:香港

奖项介绍

编辑
表扬台前幕后等专业人士,奖项包括最佳演出,最佳男女主角奖(悲/正剧,喜/闹剧),最佳导演(悲/正剧,喜/闹剧),最佳编剧,最佳舞台设计等,另每年设特别奖项。

选奖方式

编辑
奖项由香港戏剧协会会员提名及投票选出。

历届回顾

编辑

历届香港舞台剧奖回顾

第1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2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3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4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5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6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7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8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9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10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11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12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13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14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15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16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17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18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19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20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21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22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23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24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25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26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27届香港舞台剧奖

第28届香港舞台剧奖

获奖名单

编辑
2019年第28届

最佳制作:《新闻小花的告白》监制:汤骏业

最佳导演 (悲剧 / 正剧):黄龙斌 《罗生门》

最佳导演 (喜剧 / 闹剧):王俊豪 《教父阿涂》

最佳剧本:黄国钜 《新闻小花的告白》

最佳男主角 (悲剧 / 正剧):家良《初三》

最佳男主角 (喜剧 / 闹剧):朱栢康 《拚死为出位》(三度公演)

最佳女主角 (悲剧 / 正剧):韦罗莎《新闻小花的告白》

最佳女主角 (喜剧 / 闹剧):关宝慧《她妈的葬礼》

最佳男配角 (悲剧 / 正剧):吴家良《好人不义》

最佳男配角 (喜剧 / 闹剧):袁富华《揽炒爱情狂》

最佳女配角 (悲剧 / 正剧):文瑞兴《好人不义》

最佳女配角 (喜剧 / 闹剧):伍洁茵 《她妈的葬礼》

最佳舞台设计:王健伟 《亲爱的,胡雪巖》(2018新版)

最佳服装设计:梁健棠 《玛丽皇后》

最佳灯光设计:陈焯华 《罗生门》

最佳音响设计:温新康 《火凤燎原》舞台剧‧壹《乱世英雄》

最佳填词:方家煌《唯独袮是王II》

最佳原创音乐(音乐剧):金培达《唯独袮是王II》

最佳原创音乐(戏剧):林钧晖、陈玉彬、李卓贤《火凤燎原》舞台剧‧壹《乱世英雄》

最佳化妆造型:黄德燕 《火凤燎原》舞台剧‧壹《乱世英雄》 A2创作社

年度优秀制作:

《好日子》 香港话剧团

《儿欺》 香港演艺学院

《原则》(2018新版) 香港话剧团

《教父阿涂》 天边外剧场

《盛宴》 香港话剧团

《解忧杂货店》 中英剧团

《新闻小花的告白》 风车草剧团

《罗生门》 中英剧团

2018年第27届

最佳制作:《奋青乐与路》监制:何力高

最佳导演 (悲剧/正剧):冯蔚衡《父亲》

最佳导演 (喜剧/闹剧):方俊杰《奋青乐与路》

最佳剧本:潘惠森《武松日记》

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毛俊辉《父亲》

最佳男主角 (喜剧/闹剧):王耀祖《独坐婚姻介绍所》【激新版】

最佳女主角 (悲剧/正剧):陈桂芬《27个小孩的妈妈》

最佳女主角 (喜剧/闹剧):王晓怡《水浒喽罗》

最佳男配角 (悲剧/正剧):刘守正《回归》

最佳男配角 (喜剧 / 闹剧):陈永泉《谎言 The Truth》

最佳女配角 (悲剧 / 正剧):吴凤鸣《寻找快乐时代2017》

最佳女配角 (喜剧 / 闹剧):蓝真珍《爱丧事家庭》(重演)

最佳舞台设计:孙咏君《培尔‧金特》

最佳服装设计:袁玉英《三国》

最佳灯光设计:杨子欣《父亲》

最佳音响设计:夏恩蓓《奋青乐与路》

最佳原创曲词:作曲:高世章、填词:岑伟宗《奋青乐与路》

最佳配乐:高世章《奋青乐与路》

最佳化妆造型:陈明朗《三国》

年度优秀制作

《大汗推拿》风车草剧团

《父亲》香港话剧团

《武松日记》 香港话剧团

《香港三姊妹》爱丽丝剧场实验室

《妈妈声》三角关系

《谎言 THE TRUTH》PROJECT ROUNDABOUT

《奋青乐与路》地利亚修女纪念学校(协和)、香港培正中学、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觉中学、心光盲人院暨学校

推荐奖 -终身成就奖:锺景辉

2017年第26届

奖项名称

获奖名单

最佳整体演出

《亲爱的‧胡雪巖》

最佳剧本

陈炳钊《午睡》

最佳导演 (悲剧/正剧)

李镇洲《三子》

最佳导演 (喜剧/闹剧)

方俊杰《竹林深处强奸》

最佳男主角 (悲剧/正剧)

潘灿良《亲爱的‧胡雪巖》

最佳男主角 (喜剧/闹剧)

宋本浩《竹林深处强奸》

最佳女主角 (悲剧/正剧)

罗冠兰《心灵病房》

最佳女主角 (喜剧/闹剧)

邵美君《北极光之恋》

最佳男配角 (悲剧/正剧)

王维《太平山之疫》

最佳男配角 (喜剧/闹剧)

陈湛文《少年十五二十时》

最佳女配角 (悲剧/正剧)

赵伊禕《夜鹰姊魅》 (重演)

最佳女配角(喜剧/闹剧)

黄呈欣《竹林深处强奸》

最佳舞台设计

阮汉威《金龙》(重演)

最佳服装设计

黄迪汶《马骝侠》

最佳灯光设计

张国永《亲爱的‧胡雪巖》

最佳音响设计

夏恩蓓《大殉情》(重演)

最佳原创曲词

《大殉情》(重演)作曲:高世章、填词:岑伟宗

最佳配乐

陈伟发《亲爱的‧胡雪巖》

最佳化妆造型

Joyce Ma《马骝侠》

年度优秀制作

《三子》香港话剧团

《大殉情》(重演) 一铺清唱

《心灵病房》同流

《竹林深处强奸》艺君子剧团

《仲夏夜之梦》演戏家族

《马克白》邓树荣戏剧工作室

《亲爱的‧胡雪巖》香港话剧团

推荐奖- 音乐剧推动奖

Mohamed Drissi 谢汉文

 

2016年第25届

奖项名称

获奖名单

最佳整体演出

《天使挞落新‧都城》

最佳剧本

龙文康《维港乾了》

最佳导演(悲剧/正剧)

陈曙曦《忙与盲的奋斗时代》

最佳导演(喜剧/闹剧)

陈淑仪《天使挞落新‧都城》

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

郑嘉俊《第三波》(载誉重演)

最佳男主角(喜剧/闹剧)

梁浩邦《天使挞落新‧都城》

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

陈煦莉《结婚》

最佳女主角(喜剧/闹剧)

余安安《最後作孽》

最佳男配角(悲剧/正剧)

施标信《布拉格‧1968》

最佳男配角(喜剧/闹剧)

余翰廷《废柴家族》

最佳女配角(悲剧/正剧)

雷思兰《失礼‧死人》

最佳女配角(喜剧/闹剧)

黄钊鑫《天使挞落新‧都城》

最佳舞台设计

邵伟敏《结婚》

最佳服装设计

何珮姗《结婚》

最佳灯光设计

杨子欣《结婚》

最佳音响设计

黎智勇《复仇者传闻之惊天谍变反击战》

最佳原创曲词

《抱歉,我正忙著失恋》作曲: 徐伟贤、填词: 徐伟贤

最佳配乐

Frankie Ho《戇大人》

最佳化妆造型

刘肇珊、郑莲花《灰阑》(重演)

十大最受欢迎制作

《天使挞落新‧都城》 团剧团、艺君子剧团

《忙与盲的奋斗时代》 风车草剧团

《结婚》 香港话剧团

《戇大人》 中英剧团

《都是我的孩子》 香港戏剧协会

《Show名系最难谂㗎!》 艺坚峰

《最後作孽》 香港话剧团

《维港乾了》 香港话剧团

《狂揪夫妻》 神戏剧场

《布拉格‧1968》 剧场空间

推荐奖 - 终身成就奖

杜国威、李铭森、何明松、梁天、麦秋

华文戏剧奖

优秀编剧奖

庞贝《庄先生》

优秀导演奖

符宏征《离家不远》

优秀表演奖男

辛伟强《一页飞鸿》

周野芒《老大》

优秀表演奖女

伍洁茵《老娘企硬》

陈巧蓉 《完蛋的BUG》

优秀舞台美术奖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老大》

华文戏剧优秀剧目大奖

香港话剧团 《一页飞鸿》

2015年第24届

奖项名称

获奖名单

最佳整体演出

《後殖民食神之歌》监制:郑绮钗、陈惠仪

最佳剧本

张飞帆《棋廿三》

最佳导演(悲剧/正剧)

冯蔚衡《安‧非她命》

最佳导演(喜剧/闹剧)

陈炳钊《後殖民食神之歌》

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

陈永泉《野猪》(重演)

最佳男主角(喜剧/闹剧)

杨伟伦《过户阴阳眼》

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

刘嘉玲《杜老志》

最佳女主角(喜剧/闹剧)

韦罗莎《黑色星期一》

最佳男配角(悲剧/正剧)

陈永泉《海达‧珈珼珞》

最佳男配角(喜剧/闹剧)

蔡泽民《床前十分》

最佳女配角(悲剧/正剧)

邵美君《修罗场》

最佳女配角(喜剧/闹剧)

冯蔚衡《轰隆》

最佳舞台设计

杨秀卓、卢韵淇、张力行《我的50呎豪华生活》

最佳服装设计

谭嘉仪《海达‧珈珼珞》

最佳灯光设计

杨子欣《安‧非她命》

最佳音响设计

达云《第三波》

最佳原创曲词

《没有人造卫星相撞的夜空》作曲:孔奕佳、填词:锺志荣

最佳配乐

陈伟发《安‧非她命》

最佳化妆造型

陈明朗《EQUUS马》

十大最受欢迎剧目

《EQUUS马》神戏剧场

《安‧非她命》香港话剧团

《报案人》 影话戏

《我的50呎豪华生活》影话戏

《後殖民食神之歌》前进进戏剧工作坊

《修罗场》 W创作社

《笑の大学》 (软硬版) 糊涂戏班

《海达‧珈珼珞》 新视野艺术节

《棋廿三》 剧场空间

《第三波》Arts’ Options Limited

《过户阴阳眼》 中英剧团

2014年第23届

奖项名称

获奖名单

最佳整体演出

《都是龙袍惹的祸》监制:梁子麒

最佳剧本

庄梅岩《教授》

最佳导演(悲剧/正剧)

司徒慧焯《都是龙袍惹的祸》

最佳导演(喜剧/闹剧)

陈炳钊《金龙》

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

潘灿良《教授》

最佳男主角(喜剧/闹剧)

朱栢谦《大龙鳯》

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

杨萤映《海伦‧凯勒》

最佳女主角(喜剧/闹剧)

胡丽英《搏命两头腾》

最佳男配角(悲剧/正剧)

陈淑仪《都是龙袍惹的祸》

最佳男配角(喜剧/闹剧)

何伟龙《长髪幽灵》

最佳女配角(悲剧/正剧)

陈煦莉《教授》

最佳女配角(喜剧/闹剧)

韦罗莎《囍双飞》

最佳舞台设计

邵伟敏 《樱桃园》

最佳服装设计

梁健棠 《都是龙袍惹的祸》

最佳灯光设计

张国永 《樱桃园》

最佳音响设计

冯璟康 《搏命两头腾》

最佳原创曲词

《美丽的一天》作曲: 黄旨颖、填词: 岑伟宗

最佳配乐

孔奕佳 《搏命两头腾》

最佳化妆造型

梁健棠、何明松 《都是龙袍惹的祸》

十大最受欢迎制作

《Q畸大道》风车草剧团

《大龙凤》中英剧团

《屈狱情》风车草剧团

《金龙》前进进戏剧工作坊

《教授》香港话剧团

《都是龙袍惹的祸》香港话剧团

《搏命两头腾》中英剧团

《樱桃园》香港话剧团

《爆‧蛹》香港艺术节

《囍双飞》一路青空

推荐奖 – 杰出执行舞台监督奖

陈国达先生

孔稜斯小姐

李蓝施小姐

曾以德小姐

汤静恩小姐

陈嘉仪小姐

陈致诺小姐

2013年第22届

奖项名称

获奖名单

最佳整体演出

《李逵的蓝与黑》监制:香港演艺学院

最佳剧本

余翰廷 《夜鹰姊魅》

最佳导演(悲剧/正剧)

冯蔚衡《红》

最佳导演(喜剧/闹剧)

陈曙曦《李逵的蓝与黑》

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

潘灿良《心洞》

最佳男主角(喜剧/闹剧)

邱颂伟《打转教室》

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

傅月美《完不了的最後一课》

最佳女主角(喜剧/闹剧)

李司棋《金池塘》(重演)

最佳男配角(悲剧/正剧)

王耀祖《夜鹰姊魅》

最佳男配角(喜剧/闹剧)

吴家良《神扒之间》

最佳女配角(悲剧/正剧)

陈桂芬 《完不了的最後一课》

最佳女配角(喜剧/闹剧)

胡丽英《梦魅雪夜の真的下雪了》

最佳舞台设计

曾文通 《野猪》

最佳服装设计

袁玉英 《王子复仇记》

最佳灯光设计

郑稜耀 《终局》

最佳音响设计

黄衍仁 《狂情》

最佳原创曲词

作曲: 张敬轩/钟志荣、填词: 杜国威/钟志荣《我和秋天有个约会》

最佳配乐

Frankie Ho、黄谱诚 《恶童日记》

最佳化妆造型

马颖芝、 Donald Chiu 《伊甸禁章》

十大最受欢迎制作

《心洞》香港话剧团

《完不了的最後一课》中英剧团

《我和秋天有个约会》香港话剧团

《李逵的蓝与黑》香港演艺学院

《秀才与刽子手》香港演艺学院

《夜鹰姊魅》剧场工作室

《红》香港话剧团

《终局》爱丽丝剧场实验室

《野猪》香港艺术节

《恶童日记》糊涂戏班

推荐奖- 跨媒介表演艺术成就奖

李司棋

2012年第21届

奖项名称

获奖名单

最佳整体演出

《脱皮爸爸》监制:梁子麒

最佳剧本

郑国伟《最後晚餐》

最佳导演(悲剧/正剧)

李国威《不道德的审判》

最佳导演(喜剧/闹剧)

司徒慧焯《脱皮爸爸》

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

张锦程《法吻》

最佳男主角(喜剧/闹剧)

辛伟强《脱皮爸爸》

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

雷思兰《最後晚餐》

最佳女主角(喜剧/闹剧)

邵美君《爱是雪》

最佳男配角(悲剧/正剧)

邱廷辉《盛势》

最佳男配角(喜剧/闹剧)

周志辉《脱皮爸爸》

最佳女配角(悲剧/正剧)

何英琼《重回凡间的凡人》

最佳女配角(喜剧/闹剧)

伍洁茵《辛辣人妻》

最佳舞台设计

邵伟敏《脱皮爸爸》

最佳服装设计

梁健棠 《DIVA先生的华丽戏剧教室》

最佳灯光设计

杨子欣 《关爱》

最佳音响设计

陈伟发 《火之鸟 – 八百比丘尼》

最佳原创曲词

作曲:高世章、填词:岑伟宗《一屋宝贝》(三度公演)

最佳配乐

陈伟发 《脱皮爸爸》

最佳化妆造型

马颖芝 《DIVA先生的华丽戏剧教室》

十大最受欢迎话剧制作 (排名不分先後)

《DIVA先生的华丽戏剧教室》 林泽群实现剧场

《一年皇帝梦》 香港话剧团

《山羊》 同流

《火之鸟─八百比丘尼》 POP THEATRE

《不道德的审判》 香港话剧团

《法吻》 天边外剧团

《脱皮爸爸》 香港话剧团

《斜路黄花》(星级版) 致群剧社

《最後晚餐》 香港话剧团

《关爱》 同流

艺术行政金禧贡献奖

陈达文

2011年第20届

奖项名称

获奖名单

最佳整体演出

《香港式离婚》 监制:何嘉坤

最佳剧本

黄咏诗 《香港式离婚》

最佳导演(悲剧/正剧)

邓树荣《魔方变奏》

最佳导演(喜剧/闹剧)

司徒慧焯《豆泥战争》

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

杜施聪《哥本哈根》

最佳男主角(喜剧/闹剧)

高翰文《豆泥战争》

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

黄慧慈《香港式离婚》

最佳女主角(喜剧/闹剧)

彭杏英《豆泥战争》

最佳男配角(悲剧/正剧)

廖启智《秒速18米》

最佳男配角(喜剧/闹剧)

潘灿良《2029追杀1989》

最佳女配角(悲剧/正剧)

何敏仪《动物农庄》

最佳女配角(喜剧/闹剧)

文瑞兴 《喜灵州……分享夜》

最佳舞台设计

陈志权 《魔鬼契约》

最佳服装设计

梁健棠 《动物农庄》

最佳灯光设计

张国永、司徒慧焯、邓炜培 《魔鬼契约》

最佳音响设计

马永龄、许肇麟 《科学怪人》

最佳创作音乐

何俊杰 《动物农庄》

最佳化妆造型

陈明朗《科学怪人》

十大最受欢迎话剧制作

《灰阑》 7A班戏剧

《科学怪人》 中英剧团、香港演艺学院

《香港式离婚》 香港艺术节

《喜灵州……分享夜》剧场空间

《哥本哈根》 香港话剧圑、众剧团

《魔鬼契约》 香港话剧团

《点解手牵狗》 Kearen Pang Production

《孔雀男与榴连女》 风车草剧团

《天才一瞬》 中英剧团

《豆泥战争》 香港话剧圑

《动物农庄》 Theatre Noir

戏剧欣赏推广奖

大公报 – 文化版发展之路

2010年第19届

奖项名称

获奖名单

最佳整体演出

《一屋宝贝》 监制:姚润敏

最佳剧本

庄梅岩《圣荷西谋杀案》

最佳导演(悲剧/正剧)

李镇洲《圣荷西谋杀案》

最佳导演(喜剧/闹剧)

邓伟杰《笑之大学》

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

林泽群 《奇幻圣诞夜》

最佳男主角(喜剧/闹剧)

邓伟杰《笑之大学》

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

刘雅丽《圣荷西谋杀案》

最佳女主角(喜剧/闹剧)

文瑞兴《车你好冇》

最佳男配角(悲剧/正剧)

陈敏斌 《HellWalker》

最佳男配角(喜剧/闹剧)

林泽群《抢夺芳心喜自由》

最佳女配角(悲剧/正剧)

邵美君《影子盒》

最佳女配角(喜剧/闹剧)

黄慧慈《水中之书》

最佳舞台设计

陈友荣 《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

最佳服装设计

梁健棠 《敦煌.流沙.包》

最佳灯光设计

张国永 《泰特斯2.0》

最佳创作音乐

高世章 《一屋宝贝》

最佳音响设计

马永龄 《一屋宝贝》

最佳化妆造型

何明松、莫礼图 Donato Moreno 《奇幻圣诞夜》

十大最受欢迎话剧制作

《一屋宝贝》 演戏家

《李察三世》 香港话剧圑

《奇幻圣诞夜》 香港话剧圑

《笑之大学》 糊涂戏班

《泰特斯2.0》 邓树荣戏剧工作室

《球会风云》 香港戏剧协会

《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 非常林奕华

《圣荷西谋杀案》 香港艺术节

《抢夺芳心喜自由》 中英剧团

《横冲直撞偷错情》 香港话剧圑

推荐奖 -儿童剧推广奖

香港儿童音乐剧

大细路剧团

2009年第18届

奖项名称

获奖名单

最佳整体演出

《顶头鎚》 监制:梁子麒

最佳剧本

杜国威《我爱阿爱》

最佳导演(悲剧/正剧)

陈恒辉《卡夫卡的七个箱子》

最佳导演(喜剧/闹剧)

傅月美《我爱阿爱》

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

刘守正《顶头鎚》

最佳男主角(喜剧/闹剧)

何伟龙《第二把交椅之疯癫戏子》

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

黄呈欣《老妇还乡》

最佳女主角(喜剧/闹剧)

黄咏诗《破地狱与白菊花》

最佳男配角(悲剧/正剧)

王耀祖《雪后》

最佳男配角(喜剧/闹剧)

王维《黐孖戏班》

最佳女配角(悲剧/正剧)

王晓怡《冰鲜校园》

最佳女配角(喜剧/闹剧)

林小宝《我爱阿爱》

最佳舞台设计

陈志权《泰特斯》

最佳服装设计

梁健棠《昆虫世界》

最佳灯光设计

张国永 《泰特斯》

最佳创作音乐

高世章 《顶头鎚》

最佳音响设计

彭俊杰《卡夫卡的七个箱子》

最佳化妆造型

邵伟敏 《卡夫卡的七个箱子》

十大最受欢迎话剧制作

《卡夫卡的七个箱子》 爱丽丝剧场实验

《冰鲜校园》 中英剧团

《老妇还乡》 香港演艺学院

《我爱阿爱》 香港话剧团

《顶头鎚》 香港话剧团

《秒速18米》 湾仔剧团

《泰特斯》 香港艺术节、无人地带

《破地狱与白菊花》 诗人黑盒剧场

《纽伦堡大审判》 剧场空间

《离留记》

推荐奖项

廿五周年纪念奖 – 杰出舞台美术制作奖

罗平、周倩慧、鲁德义

廿五周年纪念奖 – 杰出翻译奖

黎翠珍、廖梅姬、陈钧润、陈敢权、张可坚

廿五周年纪念奖 – 杰出填词奖

黄沾 (黄宇诗)、郑国江、杜国威、陈钧润、岑伟宗、锺志荣

廿五周年纪念奖 – 杰出艺术行政奖

陈健彬、高志森、黄智龙、简溢雅

2008年第17届

奖项名称

获奖名单

最佳整体演出

《暗恋桃花》 监制:梁子麒

最佳剧本

刘浩翔《独坐婚姻介绍所》

最佳导演(悲剧/正剧)

古天农《相约星期二》

最佳导演(喜剧 / 闹剧)

李国威《艺术》

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

钟景辉《相约星期二》

最佳男主角(喜剧/闹剧)

辛伟强《艺术》

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

区嘉雯 《粉红天使》

最佳女主角(喜剧/闹剧)

彭秀慧《再见不再见》

最佳男配角(悲剧/正剧)

卢俊豪 《风流剑客》

最佳男配角(喜剧/闹剧)

鲁文杰 《爆谷杀人狂》

最佳女配角(悲剧/正剧)

陈桂芬 《生活在他方》

最佳女配角(喜剧 / 闹剧)

彭杏英 《回归!神迹!》

最佳舞台设计

何应丰 《梨花梦》

最佳服装设计

张叔平《暗恋桃花源》

最佳灯光设计

陈焯华《梨花梦》

最佳创作音乐

林一峰 《一期一会》

最佳音响设计

袁卓华 《梨花梦》

最佳化妆造型

林泽群、黄龙斌、梁翠碧 《异型金刚》

十大最受欢迎剧目

《相约星期二》中英剧团

《暗恋桃花源》香港话剧团

《艺术》香港话剧团

《点点隔世情》剧场空间

《一期一会》W创作社

《异型金刚》异人实现剧场

《风流剑客》中英剧团

《取西经》香港演艺学院

《小城风光》香港戏剧协会

2007年第16届

奖项名称

获奖名单

最佳整体演出

《头注香》 监制:陈敏斌、谭颖敏

最佳剧本

司徒慧焯《愈笨愈开心》

最佳导演(悲剧/正剧)

邓树荣《哈姆雷特》

最佳导演(喜剧/闹剧)

李国威《大汗推拿》

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

钟景辉《不期而遇的男人》

最佳男主角(喜剧/闹剧)

卢智燊 《头注香》

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

黄慧慈 《德龄与慈禧》

最佳女主角(喜剧/闹剧)

杨诗敏《愈笨愈开心》

最佳男配角(悲剧/正剧)

曾江《德龄与慈禧》

最佳男配角(喜剧/闹剧)

郑国伟 《不如跳跳舞》

最佳女配角(悲剧/正剧)

邝思齐 《人啊,人!》

最佳女配角(喜剧/闹剧)

焦媛《诱心人》

最佳舞台设计

李衞民《野鸭》

最佳服装设计

袁玉英 《野鸭》

最佳灯光设计

崔婉芬《盲流感》

最佳创作音乐

高世章《白蛇新传》

最佳音响设计

陈铭健《Empty》

最佳化妆造型

曾文通、陈明朗《大汗推拿》

十大最受欢迎制作得奖剧目

《头注香》 中英剧团

《大汗推拿》 新域剧团

《哈姆雷特》 香港演艺学院

《盲流感》 香港话剧团

《野鸭》 香港戏剧协会

《不期而遇的男人》 同流工作坊

《一粒金》 新域剧团

《天之骄子》 春天舞台

《愈笨愈开心》 香港话剧团

《Empty》 W创作社

《哲拳太极》 剧场空间

华文戏剧百周年荣誉奖

陈宝珠

2006年第15届

奖项名称

获奖名单

最佳整体演出

《菲尔德》

最佳剧本

庄梅岩《法吻》

最佳导演(悲剧/正剧)

邓树荣《菲尔德》

最佳导演(喜剧/闹剧)

黄龙斌、林泽群《二人前 ? 2人後》

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

辛伟强《生杀之权》

最佳男主角(喜剧/闹剧)

林泽群《二人前‧ 2人後》

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

梁翠珊《弥敦道两岸》

最佳女主角(喜剧/闹剧)

廖雅琪 《芳草校园》

最佳男配角(悲剧/正剧)

周志辉《求证》

最佳男配角(喜剧/闹剧)

凌智豪《芳草校园》

最佳女配角(悲剧/正剧)

邵美君《你今日拯救?地球未呀?》

最佳女配角(喜剧/闹剧)

陈桂芬 《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

最佳舞台设计

赖妙芝 《孤星泪》

最佳服装设计

莫均杰 《郑和与成祖》

最佳灯光设计

杨子欣 《菲尔德》

最佳创作音乐

何俊杰 《流浪在彩色街头》

最佳音响设计

马永龄 《流浪在彩色街头》

最佳化妆造型

莫均杰、何明松 《郑和与成祖》

十大最受欢迎剧目

《你咪理,我爱你!死未?》 风车草剧团

《2月14》 香港话剧团有限公司

《求证》 香港话剧团有限公司

《谋杀游戏》 香港戏剧协会

《你今日拯救咗地球未呀?》 W创作社

《孤星泪》 中英剧团

《木马屠城後传》 香港演艺学院

《郑和与成祖》 香港话剧团有限公司

《法吻》 SNAP Production

《菲尔德》 香港演艺学院

2005年第14届

最佳整体演出:《承受清风》 香港戏剧协会

最佳导演(悲剧/正剧):张达明《旋转270°》

最佳导演(喜剧/闹剧):方家煌《喜尾注》

最佳剧本:庄梅岩《找个人和我上火星》(首演)

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钟景辉《承受清风》

最佳男主角(喜剧/闹剧):梁祖尧《挛到爆》

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秦可凡 《一缺一》

最佳女主角(喜剧/闹剧):甄咏蓓《虎鹤双形》

最佳男配角(悲剧/正剧):陈文刚《小鸟》

最佳男配角(喜剧/闹剧):潘灿良《家庭作孽》

最佳女配角(悲剧/正剧):潘璧云 《桃花扇》

最佳女配角(喜剧/闹剧):邵美君《虎鹤双形》

最佳舞台设计:余振球 《喜尾注》

最佳服装设计:何应丰、谭嘉仪 《桃花扇》

最佳灯光设计:崔婉芬 《旋转270°》

最佳创作音乐:罗永晖《桃花扇》

最佳音响设计:吕伟基 《喜尾注》

最佳化妆造型:赖妙芝 《火之鸟》

十大最受欢迎剧目

《火之鸟》 中英剧团

《喜尾注》 香港戏剧协会

《旋转270°》 香港话剧团

《虎鹤双形》 剧场组合与新域剧团

《家庭作孽》 香港话剧团

《挛到爆》 W创作社

《找个人和我上火星》 香港话剧团

《不可儿戏》 香港话剧团

《老窦》 剧场空间

《承受清风》 香港戏剧协会

杰出外地市场拓展大奖

香港话剧团有限公司

春天舞台制作有限公司

2004年第13届

最佳整体演出:《四川好人》 演戏家族

最佳导演(悲剧/正剧):张可坚 《十二怒汉》

最佳导演(喜剧/闹剧):陈淑仪《老马有火》

最佳剧本:潘惠森《龙头》

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卢俊豪 《黎民伟,开麦拉!》

最佳男主角(喜剧/闹剧):叶进《老马有火》

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林小宝《四川好人》

最佳女主角(喜剧/闹剧):廖淑芬《女干探》

最佳男配角(悲剧/正剧):刘守正《时间列车00:00》

最佳男配角(喜剧/闹剧):尚明辉 《老马有火》

最佳女配角(悲剧/正剧):林小宝《山村老师》

最佳女配角(喜剧/闹剧):刘红豆 《长发幽灵》

最佳舞台设计:余振球《十二怒汉》

最佳服装设计:阮汉威 《四川好人》

最佳灯光设计:温迪伦 《十一只猫》

最佳创作音乐:高世章《四川好人》

最佳音响设计:彭俊杰 《龙头》

最佳化妆造型:李 峰 《十一只猫》

最佳海报:《两条老柴玩游戏》 剧场组合

十大最受欢迎剧目

《四川好人》 演戏家族

《十二怒汉》 剧场空间

《龙头》 新域剧团

《请你爱我一小时》 香港话剧团

《锦绣良缘》 香港演艺学院

《老马有火》 湾仔剧团

《长发幽灵》 香港话剧团

《山村老师》 剧场工作室

《黎民伟,开麦拉!》 中英剧团

《奥利安娜的迷惑》 前进进戏剧工作坊

推荐奖

终身成就奖:雷浩然

香港戏剧杰出青年奖:陈秀娴、岑伟宗、黄智龙

2003年第12届

最佳整体演出:《如梦之梦》 香港话剧团

最佳导演(悲剧/正剧):毛俊辉《还魂香》

最佳导演(喜剧/闹剧):潘惠森《香港烟花灿烂 also known as 港灿》

最佳剧本:庄梅岩《留守太平间》

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邓树荣《阳光站长》

最佳男主角(喜剧/闹剧):钟景辉《金池塘》

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苏玉华《生死界》

最佳女主角(喜剧/闹剧):殷巧儿《金池塘》

最佳男配角 (悲剧/正剧):辛伟强《如梦之梦》

最佳男配角(喜剧/闹剧):卢智燊 《花样獠牙》

最佳女配角(悲剧/正剧):彭杏英《新倾城之恋》

最佳女配角(喜剧/闹剧):林小宝《爱上爱上谁人的新娘》

最佳舞台设计:陈志权 《死亡实验室》

最佳服装设计:黄智强《如梦之梦》

最佳灯光设计:冯国基 《香港烟花灿烂 also known as 港灿》

最佳创作音乐:伦永亮《还魂香》

最佳音响设计:杨我华 《花样獠牙》

最佳化妆造型:李峰 《花样獠牙》 中英剧团

最佳海报:《等待果陀》 众剧团

十大最受欢迎剧目

《如梦之梦》 香港话剧团

《还魂香》 香港话剧团

《香港烟花灿烂 also known as 港灿》剧场组合及新域剧团

《留守太平间》 中英剧团

《阳光站长》 致群剧社

《金池塘》 香港戏剧协会

《生死界》 无人地带

《花样獠牙》 中英剧团

《新倾城之恋》 香港话剧团

《K城》 演戏家族

推荐奖

终身成就奖:朱瑞棠、莫纫兰、黄蕙芬、鲍汉琳

杰出青年编剧:庄梅岩、郑国伟

2002年第11届

最佳整体演出:《边城》 演戏家族

最佳导演(悲剧/正剧):李铭森 《幸遇先生蔡》

最佳导演(喜剧/闹剧):李国威 《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

最佳剧本:潘惠森 《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

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陈曙曦《边城》

最佳男主角(喜剧/闹剧):冯禄德 《不动布娃娃》

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林小宝《边城》

最佳女主角(喜剧/闹剧):姚润敏 《武松打蚊》

最佳男配角(悲剧/正剧):李镇洲《炼金术士》

最佳男配角(喜剧/闹剧):刘守正《不动布娃娃》

最佳女配角(悲剧/正剧):冯蔚衡《明月何曾是两乡》

最佳女配角(喜剧/闹剧):邵美君 《蛋散与猪扒》

最佳舞台设计:余振球 《大刀王五》

最佳服装设计:曾文通《堕落鸟》

最佳灯光设计:李树生 《幸遇先生蔡》

最佳创作音乐:钟志荣《边城》

最佳音响设计:马永龄 《幸遇先生蔡》

最佳化妆造型:李永雄 《聊斋新志》

最佳海报:《堕落鸟》 剧场组合

十大最受欢迎制作奖

《边城》 演戏家族

《凡尼亚舅舅》 香港话剧团

《大刀王五》 剧场空间

《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 新域剧团

《蛋散与猪扒》 演戏家族

《幸遇先生蔡》 中英剧团

《灵欲劫》 香港话剧团

《炼金术士》 中英剧团及无人地带

《堕落鸟》 剧场组合

《不动布娃娃》 剧场工作室

推荐奖项-戏剧教育发展奖 (中学)

五旬节林汉光中学

沙田蘇淅公学

浸信会吕明才中学

张振兴伉俪书院

2001年第10届

最佳整体演出:《周门家事》 香港戏剧协会

最佳导演 (悲剧/正剧):李铭森 《天下第一楼》

最佳导演 (喜剧/闹剧):何伟龙《让我爱一次》

最佳剧本:潘惠森 《亲爱的,胡雪岩》

最佳男主角 (悲剧/正剧):黄秋生《螳螂捕蝉》

最佳男主角 (喜剧/闹剧):陈淑仪《让我爱一次》

最佳女主角 (悲剧/正剧):林小宝《遇上一九四一的女孩》(2000年全新版本)

最佳女主角 (喜剧/闹剧):伍洁茵 《点解手牵狗》

最佳男配角 (悲剧/正剧):江毅 《天下第一楼》

最佳男配角 (喜剧/闹剧):林泽群 《点解手牵狗》

最佳女配角 (悲剧/正剧):秦可凡 《寻人的眼睛》

最佳女配角 (喜剧/闹剧):刘红豆 《一拍两散偷错情》

最佳舞台设计:余振球 《周门家事》

最佳服装设计:黄智强 《亲爱的,胡雪岩》

最佳灯光设计:张国永 《寻人的眼睛》

最佳创作音乐:钟志荣 《红》

最佳音响设计:黄伸强 《哈姆雷特Vs哈姆雷特》

最佳化妆造型:陈明朗 《亲爱的,胡雪岩》

优秀青年演员奖:卢俊豪、陈永泉

优秀青年导演奖:关颂阳、胡海辉

优秀青年科艺设计奖:崔婉芬、林龙杰

优秀青年舞台管理奖:李浩贤、利湛求

十大最受欢迎制作奖

《亲爱的,胡雪岩》 众剧团

《天下第一楼》 春天实验剧团

《螳螂捕蝉》 新域剧团

《烟雨红船》 英皇舞台有限公司

《遇上一九四一的女孩》(2000年演戏家族版)

《周门家事》 香港戏剧协会

《点解手牵狗》 中英剧团

《人尽‧诃夫》 演戏家族

《动物农庄搅搅震》 剧场组合

《让我爱一次》 香港话剧团

2000年第09届

最佳整体演出:《三姊妹与哥哥和一只蟋蟀》 新域剧团

最佳导演 (悲剧/正剧):李国威 《三姊妹与哥哥和一只蟋蟀》

最佳导演 (喜剧/闹剧):李镇洲《丁灯》

最佳剧本:潘惠森《三姊妹与哥哥和一只蟋蟀》

最佳男主角 (悲剧/正剧):李镇洲《红顶商人胡雪巖》

最佳男主角 (喜剧/闹剧):詹瑞文《两条老柴玩游戏》

最佳女主角 (悲剧/正剧):区嘉雯 《剑雪浮生》

最佳女主角 (喜剧/闹剧):甄咏蓓《两条老柴玩游戏》

最佳男配角 (悲剧/正剧):梁汉威《剑雪浮生》

最佳男配角 (喜剧/闹剧):林泽群《丁灯》

最佳女配角 (悲剧/正剧):陈煦莉 《长系我心》

最佳女配角 (喜剧/闹剧):布韵婷 《麻烦家姊妹花》

最佳舞台设计:曾文通《两条老柴玩游戏》

最佳服装设计:李 峰 《丁灯》

最佳灯光设计:甘玉仪 《我的杀人故事》

最佳创作音乐:何俊杰 《城市传奇》

最佳音响设计:刘颖途 《千禧玛利亚》

最佳化妆造型:李 峰 《丁灯》

杰出青年编剧奖:梁承谦 (一休)、梁嘉杰(十仔)、廖裕修

特别荣誉奖:徐晓钟、杨世彭、赖声川

十大最受欢迎制作奖

《三姊妹与哥哥和一只蟋蟀》 新域剧团

《剑雪浮生》 春天舞台

《丁灯》 中英剧团

《望框框的男人》 剧场空间

《两条老柴玩游戏》 剧场组合

《红顶商人胡雪巖》 中英剧团

《地久天长》 香港话剧团

《转得快好世界》 中英剧团

《背著书包上学去》 演戏家族

《黑盒剧场之「三人行」》 香港话剧团

1999年第08届

最佳整体演出:《德龄与慈禧》 香港话剧团

最佳导演 (悲剧/正剧):杨世彭 《德龄与慈禧》

最佳导演 (喜剧/闹剧):麦秋 《官场现形记》

最佳剧本:何冀平《德龄与慈禧》

最佳男主角 (悲剧/正剧):钟景辉《风雨守衣箱》

最佳男主角 (喜剧/闹剧):陈曙曦《谈情说爱》

最佳女主角 (悲剧/正剧):龚小玲《红色的天空》

最佳女主角 (喜剧/闹剧):姚润敏 《疯狂夜宴搞偷情》

最佳男配角 (悲剧/正剧):黄先洸《红色的天空》

最佳男配角 (喜剧/闹剧):林立三《疯狂夜宴搞偷情》

最佳女配角 (悲剧/正剧):刘红豆 《红色的天空》

最佳女配角 (喜剧/闹剧):禤思敏 《疯狂夜宴搞偷情》

最佳舞台设计:梁永森 《原野》

最佳服装设计:陈俊豪 《德龄与慈禧》

最佳灯光设计:李树生 《梁祝》

最佳创作音乐:梁汉威、马永龄 《始皇最後的日子》

最佳化妆造型:陈明朗《疯狂夜宴搞偷情》

小剧场推广奖:香港艺术中心

展能戏剧拓展奖:香港展能艺术会

十大最受欢迎制作奖

《德龄与慈禧》 香港话剧团

《红色的天空》 香港话剧团

《绿野仙踪》 香港演艺学院

《始皇最後的日子》 中英剧团

《狷窿狷罅擒高擒低》 演戏家族

《风雨守衣箱》 香港戏剧协会

《戇病夫妙计试真情》 香港话剧团

《射日》 剧场组合

《北京大爷》 香港话剧团

《蚂蚁上树》 新域剧团

1998年第07届

最佳整体演出:《跟住个0靓妹氹氹转》 毛俊辉实验创作

最佳导演 (悲剧/正剧):毛俊辉《跟住个0靓妹氹氹转》

最佳导演 (喜剧/闹剧):李镇洲《专业社团》

最佳剧本:潘惠森《鸡春咁大只曱甴两头岳》

最佳男主角 (悲剧/正剧):周志辉《春秋魂》

最佳男主角 (喜剧/闹剧):李镇洲《锺馗传奇之捉鬼敢死队》

最佳女主角 (悲剧/正剧):伍洁茵 《鸡春咁大只曱甴两头岳》

最佳女主角 (喜剧/闹剧):杜雯惠《窈窕淑女》

最佳男配角 (悲剧/正剧):詹瑞文《跟住个妹氹氹转》

最佳男配角 (喜剧/闹剧):袁富华《专业社团》

最佳女配角 (悲剧/正剧):梁菲倚 《疯雨狂居》

最佳女配角 (喜剧/闹剧):伍洁茵 《五个相扑的少年》

最佳舞台设计:苏紫云 《跟住个妹氹氹转》

最佳服装设计:冼艳君 《屈打成医》

最佳灯光设计:张国永 《跟住个妹氹氹转》

最佳创作音乐:彼得小话 《快感生活》

最佳化妆造型:何明松 《春秋魂》

终身成就奖:李援华、陈有后、卢敦

九七风云人物奖:张达明

十大最受欢迎制作奖

《跟住个妹氹氹转》毛俊辉实验创作

《专业社团》中英剧团

《叛舰记WWII》香港戏剧协会

《白兰呼唤》香港演艺学院

《春秋魂》香港话剧团

《屈打成医》香港演艺学院

《南海十三郎》香港话剧团

《疯雨狂居》香港话剧团

《快感生活》演戏家族

《蜕变》进剧场

1997年第06届

最佳整体演出:《棒球狂想曲》 香港演艺学院

最佳导演 (悲剧/正剧):钟景辉《明月明年何处看》

最佳导演 (喜剧/闹剧):傅月美《一起走过嫲嫲烦烦的日子》

最佳剧本:吴家禧 《龙情化不开》

最佳男主角 (悲剧/正剧):倪秉郎 《罗生门》

最佳男主角 (喜剧/闹剧):陈淑仪《Miss杜十娘》

最佳女主角 (悲剧/正剧):陈丽珠 《闯进一棵橡树的年轮》

最佳女主角 (喜剧/闹剧):廖淑芬《一起走过嫲嫲烦烦的日子》

最佳男配角 (悲剧/正剧):冯禄德 《起航!讨海号》

最佳男配角 (喜剧/闹剧):余翰廷 《非常天试》

最佳女配角 (悲剧/正剧):彭杏英《明月明年何处看》

最佳女配角 (喜剧/闹剧):莫纫兰 《一起走过嫲嫲烦烦的日子》

最佳舞台设计:何应丰 《起航!讨海号》

最佳服装设计:奚仲文《罗生门》

最佳灯光设计:钟珍珍 《起航!讨海号》

最佳创作音乐:何俊杰 《少女梦》‘

最佳化妆造型:何明松 《造谣学堂》

跨演艺媒介杰出表演奖:米雪、高志森、谢雪心

十大最受欢迎制作奖

《Miss杜十娘》

《一起走过嫲嫲烦烦的日子》 香港戏剧协会

《少女梦》 香港演艺学院

《非常天试》 赫垦坊

《起航!讨海号》 致群剧社

《棒球狂想曲》 香港演艺学院

《无人地带》 邓树荣、詹瑞文

《爱情观自在》 香港话剧团

《龙情化不开》 赫垦坊

《闯进一棵橡树的年轮》 进剧场

杰出戏剧推广奖

文汇报香港戏剧版

香港电台文教组

香港演艺学院《戏剧艺术》

湾仔剧团《剧讯》

1996年第05届

最佳整体演出:《长河之末》 香港演艺学院

最佳导演 (悲剧/正剧):钟景辉、林立三《长河之末》

最佳导演 (喜剧/闹剧):毛俊辉《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

最佳剧本:张达明《长河之末》

最佳男主角 (悲剧/正剧):钟景辉《推销员之死》

最佳男主角 (喜剧/闹剧):倪秉郎 《廿三楼‧搞笑友》

最佳女主角 (悲剧/正剧):陈丽珠 《鱼战役温柔》

最佳女主角 (喜剧/闹剧):冯蔚衡《一仆二主》

最佳男配角 (悲剧/正剧):林立三《推销员之死》

最佳男配角 (喜剧/闹剧):丁家湘 《廿三楼‧搞笑友》

最佳女配角 (悲剧/正剧):冯丽嫦《梦起航》

最佳女配角 (喜剧/闹剧):林小宝《嬉春酒店》

最佳舞台设计:鲁德义 《上海屋檐下》

最佳服装设计:韦谨思 《一仆二主》

最佳灯光设计:张国永 《元洲街茱莉小姐的最後一夜》

最佳创作音乐:杜雯惠 《人生唯愿多知己》

最佳化妆造型:何明松 《一仆二主》

十大最受欢迎制作奖

《元洲街茱莉小姐的最後一夜》 刚剧场

《第十二夜》 沙田话剧团

《鱼战役温柔》 进剧场

《人生唯愿多知己》 中英剧团

《推销员之死》 香港戏剧协会

《长河之末》 香港演艺学院

《廿三楼‧搞笑友》 第四线剧社

《一仆二主》 香港话剧团

《彼岸》 香港演艺学院

《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 香港话剧团

推荐奖

剧坛风云制作奖 (95-96):杜国威、古天农、高志森《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剧坛风云人物奖 (95-96):杜国威

杰出剧节奖

沙田戏剧节

嘉士伯戏剧节

市政局汇演

耆英戏剧节

教育署学校戏剧节

1995年第04届

最佳整体演出:《黑鹿开口了》 香港话剧团

最佳导演 (悲剧/正剧):毛俊辉《风中细路》

最佳导演 (喜剧/闹剧):古天农《芳草校园》

最佳剧本:陈敢权《情危生命线》

最佳男主角 (悲剧/正剧):钟景辉《莫扎特之死》

最佳男主角 (喜剧/闹剧):李镇洲《Q版老夫子》

最佳女主角 (悲剧/正剧):罗冠兰《似是故人来》

最佳女主角 (喜剧/闹剧):冯蔚衡《不抢钱家族》

最佳男配角 (悲剧/正剧):潘灿良《黑鹿开口了》

最佳男配角 (喜剧/闹剧):黄清俊 《芳草校园》

最佳女配角(悲剧/正剧):姚润敏 《风中细路》

最佳女配角(喜剧/闹剧):廖淑芬《红男绿女》

最佳舞台设计:何应丰 《情危生命线》

最佳服装设计:韦谨丝 《莫扎特之死》

最佳灯光设计:张国永《月黑风高杀人夜》

最佳创作音乐:潘光沛 《风中细路》

最佳化妆造型:何明松 《Q版老夫子》

十年後台工作贡献奖:王添强、余振球、林礼长、陈绍财、廖卓良、张向明、颜尊历、鲍皓昭、冯国彬、钟锦荣

杰出小演员奖:邓允祈、郑玮琪

八大最受欢迎制作奖:

《不抢钱家族》 香港话剧团

《月黑风高杀人夜》 赫垦坊

《芳草校园》 中英剧团

《风中细路》 音乐剧团

《红男绿女》 香港演艺学院

《城寨风情》 香港话剧团

《莫扎特之死》 香港戏剧协会

《黑鹿开口了》 香港话剧团

1994年第03届

最佳整体演出:《南海十三郎》 香港话剧团

最佳导演 (悲剧/正剧):毛俊辉 《说书人柳敬亭

最佳导演 (喜剧/闹剧):张可坚 《撞板风流》

最佳剧本:杜国威《南海十三郎》

最佳男主角 (悲剧/正剧):钟景辉 《疯癫皇帝》

最佳男主角 (喜剧/闹剧):麦秋 《山水喜相逢》

最佳女主角 (悲剧/正剧):林小宝 《创奇者》

最佳女主角 (喜剧/闹剧):区嘉雯 《莎莉要飞》

最佳男配角 (悲剧/正剧):周志辉《南海十三郎》

最佳男配角 (喜剧/闹剧):陈淑仪《撞板风流》

最佳女配角 (悲剧/正剧):罗冠兰《芭芭拉少校》

最佳女配角 (喜剧/闹剧):廖淑芬《阿Dum一家看海的日子》

最佳舞台设计:何应丰 《说书人柳敬亭》

最佳服装设计:黄智强《小镇也疯狂》

最佳灯光设计:李树生 《说书人柳敬亭》

最佳创作音乐:锺志荣 《遇上一九四一的女孩》

最佳化妆造型:陈明朗 《山水喜相逢》

香港戏剧协会特别纪念奖:黎草田

剧艺金禧成就奖:吴回、梁时杰、黄蕙芬

优异另类剧场奖:《情‧缘》 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离地三百六十五米又如何》 刚剧场

伤健演出推广奖:《桃园惊梦》 桃园剧社

十年杰出成就奖:古天农、吴家禧、杜国威、何伟龙、陈敢权、麦秋、张国永、蔡锡昌、钟景辉、罗冠兰

1993年第02届

最佳整体演出:《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香港话剧团

最佳导演 (悲剧/正剧):古天农《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最佳导演 (喜剧/闹剧):钟景辉《横冲直撞偷错情》

最佳剧本:杜国威《聊斋新志》

最佳男主角 (悲剧/正剧):毛俊辉《一笼风月》

最佳男主角 (喜剧/闹剧):古天农《虾碌戏班》

最佳女主角 (悲剧/正剧):刘雅丽《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胡美仪《一笼风月》

最佳女主角 (喜剧/闹剧):罗冠兰《横冲直撞偷错情》

最佳男配角 (悲剧/正剧):彭镇南 《错吻情真》

最佳男配角 (喜剧/闹剧):谭伟权《横冲直撞偷错情》

最佳女配角 (悲剧/正剧):冯蔚衡《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最佳女配角 (喜剧/闹剧):苏玉华《虾碌戏班》、甄咏蓓《上穷逼落下黄泉》

最佳舞台设计:Casey Van Sebille 《情圣唐璜》

最佳服装设计:黄奉基 《乌龙镇》

最佳灯光设计:梁日田 (梁广昌)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余振球《女娲》

最佳创作音乐:黎草田 《聊斋新志》

最佳化妆造型:林董佩文 《女娲》

戏剧教育推广奖:香港话剧团、中英剧团、沙田话剧团、赫垦坊、佚名剧团

杰出短剧演出奖:《一屋蚁》赫垦坊、《纸飞机的天空》沙田话剧团

1992年第01届

最佳整体演出:《蝴蝶君》 香港话剧团

最佳导演(悲剧/正剧):钟景辉《蝴蝶君》

最佳导演(喜剧/闹剧):张达明《客乡途情远》

最佳剧本:张达明《客乡途情远》

最佳男演员(悲剧/正剧):潘炜强 《蝴蝶君》

最佳男演员(喜剧/闹剧):张锦程《飞越爱河桥》

最佳女演员(悲剧/正剧):许芬《伴我同行》

最佳女演员(喜剧/闹剧):从缺

最佳舞台设计:卢景文 《大屋》

最佳服装设计:黄智强《蝴蝶君》

最佳灯光设计:李炳强 《珍珠衫》

最佳创作音乐:Hugh Trethowan 《禁葬令》

最佳化妆造型:谭茂荪 《蝴蝶君》

剧艺金禧贡献奖:朱克、朱瑞棠、李援华、陈有后、黄宗保、鲍汉琳、卢敦

拓展戏剧观众奖、中天制作公司、艺进同学会、嘉士伯湾仔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