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度庐 编辑
王度庐(1909年-1977年),满族,原名王葆祥(后改名葆翔),字霄羽。“度庐”是其写武侠小说时用的笔名。他与“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社会反讽派”宫白羽、“帮会技击派”郑证因、“奇情推理派”朱贞木共称“北派五大家”。王度庐自幼丧父,家中生计全靠母亲及姊姊替人帮佣维持,自己十二岁起,也开始在外赚钱谋生,学业则一直断断续续,全凭自己苦修,自小的困苦环境,也间接造成日后在作品上的悲剧观点。
中文名:王度庐
别名:王葆祥,王葆翔,王霄羽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日期:1909年
逝世日期:1977年
职业:作家
主要成就:被誉为“北派五大家”之一
出生地:北京
代表作品:鹤铁五部曲
王度庐成年后的生活十分困苦 ,民国廿九年时,得到一名友人帮助,在《青岛新民报》上发表武侠处女作《河岳游侠传》,自此便开始了其一生的武侠创作;王度庐的武侠创作虽然名气极大,但是刚好碰上抗战时期,收入并不算丰硕,常常得四处打零工,才能养家。抗战结束後,上海励力出版社本来要重新出版他的着作,因上海解放,半途而废;1956年时,他曾一度当上沈阳市政协委员,但是又遇上文革,身份又被拨掉,可说一生十分坎坷,直至1977年为止,王度庐逝世,这才结束了悲苦的一生。
1909年9月13日(旧历七月廿九),生于北京一户贫困的旗人家庭,原名葆祥(后改为葆翔),字霄羽。父亲在清宫管理车轿的机构里当小职员。
1916年,父亲病故,家境日蹙,全靠母亲和姐姐为人帮佣及做针线维持生活。
1924年,旧制高等小学毕业。一面自学,一面当小学教员和家庭教师维持生活。开始向报刊投稿。
1931年,受《小小日报》主办人宋心灯之聘,担任该报编辑。开始发表系列性的侦探小说,署名“霄羽”;也写短评,署名“柳今”。
1934年,往西安谋生。次年,与李丹荃女士在西安结婚 。先后任陕西省教育厅编审室校对员、 《民意报》编辑。
1936年,与夫人返回北平,卖稿为生。
1937年春,与夫人同赴青岛。“七七事变”之后,陷身日占区 。
1938年6月1日至1945年夏,先后在《青岛新民报》发表了《河岳游侠传》、《海滨忆写》、《宝剑金钗记》、《落絮飘香》、《剑气珠光录》。《古城新月》、《舞鹤鸣鸾记》、《卧虎藏龙传》、《海上虹霞》、《虞美人》、《铁骑银瓶传》、《寒梅曲》(未完)、《紫电青霜录》 。
1940年至1945年,先后任教于私立圣功女子中学和市立女子中学,同时仍写小说。
王度庐
1953年秋,与夫人到沈阳,任东北实验学校(后改名辽宁省实验中学)担任语文教员。
1956年,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任该会沈阳市委委员;随后当选沈阳市人民代表,皇姑区政协委员。
1966年夏, “文革”开始,受到冲击。
1970年春,以退休人员的身份随夫人下放到昌图县泉头公社大苇子大队,不久转到泉头大队。
1974年,与夫人落户铁岭市,与幼子王宏同住 。
1977年2月12日,因病逝世。有二子一女:长子王膺(1974年病逝)、女王芹、幼子王宏 。
作品名称 | 连载时间 | 连载报刊 | 估计字数 | 出书时间、出版社及各分册名 | 备注 |
河岳游侠传 | 38.6.1-38.11.15 | 青岛新民报 | 20万 | - | - |
宝剑金钗记 | 38.11.16-39.4.29 | 同上 | 48万 | 39.9 青岛报社;48 励力 更名:宝剑金钗 | - |
落絮飘香 | 39.4.24-40.2.2 | 同上 | 40万 | 48.9 励力 落絮飘香,琼楼春情,朝露相思,翠陌归人 | - |
剑气珠光录 | 39.7.30-40.4.5 | 同上 | 40万 | 41.4 青岛报社;47.12 励力 更名:剑气珠光 | - |
古城新月 | 40.2.3-41.4.10 | 同上 | 40万 | 48-50 励力 朱门绮梦,小巷娇梅,碧海狂涛,古城新月 | - |
舞鹤鸣鸾记 | 40.4.7-41.3.15 | 同上 | 50万 | 青岛报社,励力 更名:鹤惊昆仑 | - |
风雨双龙剑 | 40.8.16-41.5.9 | 京报 | 20万 | 48 上海育才书局 | - |
卧虎藏龙传 | 41.3.16-42.3.6 | 青岛新民报 | 54万 | 48.3-48.5 励力 5册 更名:卧虎藏龙 | - |
海上虹霞 | 41.4.11-41.8.27 | 同上 | 20万 | 49 励力 分2册:海上虹霞,灵魂之锁 | - |
彩凤银蛇传 | 41.5.10-42.3.1 | 京报 | - | - | - |
虞美人 | 41.8.28-43.10.6 | 青岛新民报 | 80万 | 49.5 励力 分册:琴岛佳人,少女飘零,歌舞芳邻等 | - |
纤纤剑 | 42.3.1-42.10.31 | 京报 | - | - | - |
铁骑银瓶传 | 42.3.7-44.? | 青岛新民报 | 86万 | 48.5-7 上海励力出版社 更名:铁骑银瓶 | - |
舞剑飞花录 | 43.1.23-44.1.8 | 京报 | - | 49.2 上海励力出版社 更名:洛阳豪客 | - |
大漠双鸳谱 | 43.1.23-44.1.31, 44.2.1-44.7.3 | 京报 京报晚刊 | - | - | - |
寒梅曲 | 43.10.7-44(?) | 青岛新民报 | - | 励力 原分数册:暴雨惊鸳等 | - |
紫电青霜录 | 44-45 | 青岛大新民报 | 8.3万 | 48.7 励力 更名:紫电青霜 | - |
春明小侠 | 44.7.4-45.2.25 | 京报晚刊 | - | - | - |
琼楼双剑记 | 45.5.1-45.5.27 | 京报 | - | - | 未完 |
锦绣豪雄传 | 45.5.1- | 民民民 | - | - | 月刊,未完 |
紫凤镖 | 46.12.2-47.7.18 | 青岛时报 | 18万 | 49 重庆千秋书局 | - |
太平天国情侠图 | 47.5- | 民治报 | - | - | 仅见一节 |
清末侠客传 | 47.5.19-48.9.8 | 大中报 | 20万 | 48 励 力 分2册:绣带银镖,冷剑凄芳 | 未连载完 |
晚香玉 | 47.6.11-48.1.31 | 青岛时报 | 14万 | 48 励力 分2册:绮市芳葩,寒波玉蕊 | - |
雍正与年羹尧 | 47.7.19-48.4.27 | 青岛时报 | 20万 | 49 励力 更名新血滴子 | 未连载完 |
粉墨婵娟 | 48.2.1-48.7.10 | 青岛时报 | 10万 | 48 励力 分2册:粉墨婵娟,霞梦离魂 | - |
宝刀飞 | 48.4.29-48.9.17 | 青岛时报 | 9万 | 48.11 励力 | - |
燕市侠伶 | 48.7.15-48.10.31 | 青岛时报 | - | 48 励力 分若干册:燕市侠伶,梅花香手帕等 | 未完 |
金钢玉宝剑 | 48.9.20-49.5.27 | 青岛公报 联青晚报 | 23万 | 49 励力 分3册 | - |
龙虎铁连环 | 48.9.24-48.10.29 | 军民晚报 | 7万 | 49 励力 | 未完 |
玉佩金刀记 | 49.1.1-49.1.16 | 民治报 | - | - | 未完 |
1.描写朴实、简单:在王度庐的作品中,看不到诡谲的斗智争霸,也看不到华丽的武林奇学;事实上,在他的作品中"点穴"已经是一门十分深奥的绝技,更别说有轻功、内功的描写了;不过这样的文字不但不会令读者感到不能接受,反而有了另一种的感受,因为王度庐的作品虽然情节简单,却在朴实的描写中,透露出深刻的人性和爱情的成份,这在当时的武侠盛世,是另一种成功、独特的尝试。
2.悲剧思想:不只是武侠小说,事实上整个中国传统文学中,悲剧的结局一直是很少见的,但是王度庐的大部份作品却多半是悲剧结局,或许是因为自幼受尽穷苦的背景,使他有这种创作思想。王度庐式的悲剧并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牺牲,反而有点像是命运的作弄和世俗的无奈,似乎在向读者诉说着人间的现实与无情。
结语:与其它同期的作者如还珠楼主相较,王度庐的作品因为倾向朴实、简单,反而没有"枝繁叶茂、尾大不掉"的缺点,但是许多作品中,却常有“划蛇添足”的感觉,在原本已经可以结束时,没有结束,减低了读者想像的空间,这是十分可惜的地方。
以当今的眼光来看,王度庐当时令人着迷的描写技巧,可能早已不流行;他的悲剧思考也令不少人,难以接受,但是不论是对当时的武侠界或後来的发展,他的影响力绝对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剑气珠光
这五部作品构成了所谓“鹤-铁系列”,其中人物最多,情节最复杂,展示社会风貌最为广阔生动的,当属《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1941年开始在《青岛新民报》连载,连载时名为《卧虎藏龙传》,题中暗嵌主人公罗小虎和玉娇龙之名,并喻示了他们的命运。玉娇龙身为九门提督之女,虽爱罗小虎,但为维护父兄官誉却不得不嫁丑翰林鲁君佩;玉、鲁大喜之日罗小虎闹婚,玉娇龙出走,倚仗盗来的青冥剑之利横行江湖;又因盗“九华秘籍”而受制于女贼耿六娘,为此遭李慕白、俞秀莲等“侠义道”围攻;后来得知母死家败,借机巧施跳崖之计,遁迹后与罗小虎相见,但又碍于封建门第观念,认为侯门之女终究不能委身盗匪,遂于一夜温存之后,仍然孤剑单骑,远走大漠。
小说刻画玉娇龙这一人物极为成功。她是刁蛮任性、为所欲为的侯门之女,又是敢爱敢恨、豪情万丈的江湖女侠。她既具争强好胜的叛逆性格,不服输不信邪,所以敢于盗剑,敢于向俞秀莲挑战;却又冲不破传统名教观念的束缚,不敢“败坏门风”,只能怀着一颗破碎之心黯然离开。她那官家大小姐的身份恰是她心头无形的桎梏。台湾学者叶洪生先生认为,“作者悲悯地将玉娇龙这种对封建门第观念视同‘原罪’,并予以无情地揭露、鞭挞,正要世人认清其祸害本质所在。”而其震撼人心的力量,正是借玉娇龙的悲剧性格和悲剧命运方得以显示。在揭示人物内心上,作者甚得力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运用较为成功。
《卧虎藏龙》中另一个成功的人物是铁小贝勒府的教拳师傅,绰号“一朵莲花”的刘泰保。他不仅是书中起贯穿作用的线索人物,而且是一位被塑造得最为血肉丰满、最具“浑圆”特征的角色。书中的刘泰保生性嗜赌好吹牛,喜欢管闲事、打不平;又爱慕虚荣,想入非非,常自以为是。他是北京市井中的混混头儿,故有几分“青皮”习气,但遇事却能“咬住不放”,用徐斯年先生的话说,是能够“用咬住不放的‘青皮’精神来伸张正义”,屡败屡战,永不气馁,既可憎可笑,又可爱可敬。由于熟悉北平下层社会生活及这一阶层各种人物的生动个性、语言心态,王度庐写起刘泰保这样的市井人物显得得心应手,格外入神。据说李安的电影里,刘泰保的戏要比较重,可惜的是,为了突出女主角,很多都被剪掉了。
王度庐评传
王度庐的语言朴拙,虽然有时失之粗糙,但并非缺乏功力。深厚的传统底子加上新文学的滋养,使他的小说妙笔时出,常得意境之美。作为北京长大的旗人,王度庐行文幽默,有一种自然流露的京味儿,他的作品应当算作京味儿文学和旗人文学的一部分。
客观地讲,聂云岚的改写使玉娇龙的故事广为人知,但引起的混淆,却足以令原书及其作者遭到掩盖。不光普通读者不知有《卧虎藏龙》和王度庐,文学研究的专业人士也闹出过把《玉娇龙》当原著的笑话。电影出来之后,很多人都以为是从《玉娇龙》改编的,以至有的文章竟发出了“《玉娇龙》被大材小用”的感慨。
长久以来,虽然普通读者对王度庐和他的作品知之甚少,但很多研究者却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如徐斯年、叶洪生诸位先生,就撰写过不少介绍和评论文章。
在武侠小说家里,新派大侠古龙曾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到了我生命中某一个阶段中,我忽然发现我最喜爱的武侠小说作家竟然是王度庐”。
在海外,美国的《侨报》90年代初就连载过王度庐的小说。然而,直到李安电影《卧虎藏龙》问世,才真正使王氏作品光芒再现。
李安在台湾首次阅读小说《卧虎藏龙》,之后便一直都想把它拍成电影。他在接受采访时是这样说的,“我最欣赏作者的传统手法,对中国古典社会文化充满怀旧味道,某种程度上,它十分写实,没有哗众取宠,没有离经叛道,而且女角的设计尤其突出,还有一个悲剧结局,两者都是武侠片绝无仅有的。”对于从小做着武侠梦,但又向来以文艺片见长的李安,文人气息重、传统意味浓的王度庐作品恰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
电影《卧虎藏龙》的成功掀起了“王度庐热”,群众出版社向王家买下版权,出版《王度庐武侠言情小说集》(已出《卧虎藏龙》);日本的一家出版公司也前来联系,要翻译“鹤-铁系列”。影视方面,李安表示要把“鹤-铁系列”继续拍下去,而大陆与台湾合资拍摄的电视版《卧虎藏龙》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新世纪带来了新契机,王度庐和他的作品终于受到了公正的对待。
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登基那年(一九○九),北京「后门里」(「后门」是地安门的俗称),一户姓王的贫困旗人家庭添了个儿子。父亲给他起名葆祥,字霄羽,他就是后来的王度庐。
也就是这一年,清廷废除了八旗「俸禄」制。霄羽的父亲在清宫一个管理车轿的机构当职员(这个机构当是内务府的「上驷院」),虽有部分薪金可领,但生计毕竟日蹙。一九一六年父亲病故后,家境更趋拮据。所以,霄羽是以高等小学毕业的基础,靠自学而成材的。
铁骑银瓶
「鹤——铁五部」当时就很轰动,不仅沦陷区流传甚广,而且不胫而走,影响远及大后方,以致在重庆出现过有人冒充「王度庐教授」、连日演说「九华奇人传」的事件(原著里李慕白等的师承渊源在九华山)。可见,「文化管制」终究是限不住作者的。度庐先生在日寇的文网之下,照样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演绎出刻骨铭心的人生悲剧,给苦难中的读者以精神的慰藉。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度庐先生又撰有《洛阳豪客》等十一部武侠作品和《粉墨婵娟》等四部社会、言情题材作品。都未连载;而由励力出版社直接印行。
一九四九年,先生夫妇先到大连工作,四年后调至东北实验学校(今辽宁实验中学)任教。当时,在"左"的文艺政策之下,武侠、言情小说都被打入冷宫,「王度庐」也就在文坛上「消失」了。「文革」中,先生被「送」到农村,一九七七年病逝于铁岭。
《卧虎藏龙》的情节直承《剑气珠光》(其主人公杨豹是罗小虎的亲兄弟),但就风格、氛围、情感内涵而言,与之内在关系最密切,而且互相形成对比、构成「复调曲式」的,倒是《宝剑金钗》。这里显示著作者写作《卧虎藏龙》时,有着一种超越表层情节的深度宏观构思,这种构思与人生观念、情感流向、作品「格体」密切相关。
《宝剑金钗》写李慕白和俞秀莲的爱情悲剧。这是一个"伦理悲剧":孟思昭的牺牲,不是为李、俞的结合扫清障碍,而是决定了伴随他们的永远只能是"柏拉图式"精神恋爱。当“义”与“情”发生冲突时,他们宁愿舍“情”取“义”。然而,作为人性的永恒内涵,“情”又是无法消灭的,所以他们永远得不到快乐。
电影《卧虎藏龙》里李慕白、俞秀莲的“戏分儿”很大,以致有人把玉娇龙当成了“配角”。作为“改编”,这也许不算妙笔,但是改编者对《宝剑金钗》的理解是深刻的,而且大概相当偏爱。
美国有评论家说,电影《卧虎藏龙》中玉娇龙对婚姻的反叛,「是奥斯汀式的故事结构」,而李慕白、俞秀莲的爱情「却受传统的束缚」。他们所看出的,「正是小说《卧虎藏龙》和《宝剑金钗》在内涵上、观念上、主题上的反差。反差之间又有内在联系:李慕白、俞秀莲的遗憾,在玉娇龙那里得到了「补偿」。这样,两部作品也就构成了既对比、互补,又承接、发展的关系。
在风格上,小说《宝剑金钗》的精彩之处在于「武戏文唱」,其叙述方式比较传统。《卧虎藏龙》的叙述行为则更加「现代」,作者常取多层次、多视点的非全知叙述角,充满悬念和张力。书中对市井人物、市井生活的描绘,更加色彩斑斓、生气勃勃,「京味儿」、「旗味儿」十分浓郁。原著中,刘泰保是一个写得非常生动的「闾巷之侠」(这是度庐先生的长处),在电影里这个人物却显得「扁平」,这是可以理解的——改编必须「减头绪」。
小说里,玉娇龙虽因罗小虎的「盗贼」身份而终于离他而去,但她为了「爱」(也就是李慕白、俞秀莲为「义」而压抑的那个「情」)和自由,却是不顾一切的:可以与贵族家庭永远割断联系,可以与「白道」大侠们拚死奋战。她的性格更为复杂、丰满:亦「正」亦「邪」,亦「善」亦「毒」,既工于心计又不无天真,既决绝狠辣又时或优柔。最后她所不能战胜的「敌人」,正是「自己」。这是一部深刻的「性格悲剧」。
李安对这个人物的把握是准确的,但是由于「戏分儿」有限,对其性格的刻画就不能如原著那样游刃有余。电影结尾的跳崖,虽很浪漫,却不如原著的厚实(小说里是宣称,为尽孝道而舍身跳妙峰山还愿,实乃又是切断家庭羁绊的妙计)。
这些悲剧的总体风格趋于阴柔而较少阳刚,苍凉、悲怆多于雄奇、壮烈。这是作者情感个性和审美个性的集中表现(王度庐先生特爱《纳兰词》)。
作者早年失怙,他笔下的主人公也多是孤儿。孤独、狷傲、寂寞、惆怅而时或优柔,是这些人物普遍的心态。这也是作者心态、性格的投射。
度庐先生武侠作品的特点是世俗化、平民化,「玄学化」与他基本搭不上边。「青冥剑一出,天下武林将如何如何」之类的话,他的作品里绝找不到。就此而言,电影未免把王度庐「金庸化」了。是「得」是「失」可以讨论,因此而失却了原著的一些「神髓」则是肯定的。
代精神和现实意义
卧虎藏龙
「侠」企图凭借「个人的独立自足性」来伸张正义,这就注定了他们与生俱来的悲剧性。度庐先生致力于展现这种悲剧性,这就把中国武侠文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五四」以来长期贬抑通俗文学,这是一种偏见。度庐先生的创作表明,立足于自己民族的小说传统,积极吸取西方文学、「五四」新文学的营养,是中国通俗文学「通变」的正确而且必然的途径;他的作品也表明了「俗」可以与「雅」融会到何种程度。
因此,以历史的观点考察,没有王度庐这样的作家,也就不会有金庸。
度庐先生及其作品由影响遍及全国,到「销声匿迹」,又到重被人们「发现」,并且经由李安「阐释」而成为世界的艺术瑰宝,这本身就是一出悲喜剧——中国文化的悲喜剧。想想度庐先生和许多中国作家的遭际,我的「悲剧感」要大于「喜剧感」,这种悲剧感的色调亦非「壮美」而是「苍凉」。但愿中华民族文化的运行不再使人产生此种「悲剧感」,这也许是《卧虎藏龙》最大的「现实意义」。
宝剑金钗
作者名称 王度庐
作品时间2000-10
《宝剑金钗》,清末民初北京武侠小说作家王度庐作品。为著名的“鹤-铁系列”的第二部,讲述江湖侠士李慕白与俞秀莲之间的感情故事和李慕白闯荡江湖的经历。
风雨双龙剑
作者名称 王度庐
作品时间2016-3
《风雨双龙剑》是王度庐创作的长篇侠情小说,江湖儿女,快意恩仇,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全书共十八回。
古城新月
作者名称 王度庐
作品时间2001-4-1
《古城新月》是2001年4月1日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度庐。本书介绍了柏骏青反抗旧式婚姻,中断学业,去平民小学教书,帮助小学生白月梅自立自强,最后又回到家庭的故事。
海上虹霞
作者名称 王度庐
作品时间2018-1
《海上虹霞》是民国作家王度庐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共计十回。
剑气珠光
作者名称 王度庐
作品时间1988-9
《剑气珠光-王度庐武侠小说》是安卓的一款书籍阅读类软件。
铁骑银瓶
作者名称 王度庐
作品时间1990-7
《铁骑银瓶》是王度庐写的一本武侠小说。为《鹤-铁系列》的最后一部,内容直承《卧虎藏龙》。主要讲述了玉娇龙与罗小虎之子铁芳自出生就被换走在找寻母亲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故事。
卧虎藏龙
作者名称 王度庐
作品时间2006-1
《卧虎藏龙》是2006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清末民初北京武侠小说作家王度庐。小说讲述清朝年间九门提督之女玉娇龙与沙漠大盗罗小虎的爱情悲剧。玉娇龙为了维护家庭的声誉,不得不嫁给鲁翰林,但又始终与罗小虎割不断情丝。不久。玉娇龙假装跳崖殉母,迩出了无爱的家庭。玉娇龙与罗小虎相遇后,悲喜交...
新血滴子
作者名称 王度庐
《新血滴子》是一本于1988年由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王度庐。
绣带银镖
作者名称 王度庐
作品时间2017-3
《绣带银镖》是小说家王度庐所著的长篇武侠小说,全书分一十四回。
紫凤镖
作者名称 王度庐
作品时间2017-3
《紫凤镖》是王度庐所著的长篇武侠小说,连载于1946年12月2日至1947年7月18日。
落絮飘香
作者名称 王度庐
《落絮飘香》是民国作家王度庐所著的一部长篇社会言情小说,连载于1939年4月24日—1940年2月2日,全书共三十二回。
宝刀飞
作者名称 王度庐
《宝刀飞》是王度庐所著的一部长篇武侠、技击小说,1948年11月由上海励力出版社出版。讲述少年英雄裘文焕为寻找宝刀而化装进京,为了一位被人欺侮的穷女子,多次与江湖强人斗杀,终不能取胜。 而藏有宝刀的原皇家侍卫王得宝老人,因奉命用此刀杀死过贵妃,悔恨不已,后将宝刀赠于裘文焕,裘文焕终于用此刀铲除...
春秋戟
作者名称 王度庐
《春秋戟》是王度庐所著的武侠、技击小说。1949年由上海励力出版社出版。讲述清朝嘉庆年间,退役在家的铁面温侯唐立冲心中忏悔十几年前干过的事——亲手将妻子及三岁女儿推上万丈深渊,如今他身边尚留下小女儿蕙秋,他独自回四川山中吊祭妻子和女儿,他离家后,小女儿蕙秋也悄悄跟了出来, 原来,十七年前被唐立...
粉墨婵娟
作者名称 王度庐
作品时间2018-1
《粉墨婵娟》是民国小说家王度庐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共分十回。
冷剑凄芳
作者名称 王度庐
作品时间1989-6
《冷剑凄芳》是王度庐所著的长篇武侠小说,该书是《绣带银镖》的续书。
龙虎铁连环
作者名称 王度庐
《龙虎铁连环》是王度庐所著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书中主角为飞环女(徐飞环),全书共分九回。
洛阳豪客
作者名称 王度庐
作品时间1988-11
洛阳豪客;绣带银镖 作者介绍王度庐(1909-1977),原名王葆祥,字霄羽,出生于北京一个贫困的旗人家庭。他幼年失怙,涉世较早。三十年代开始写长篇小说,其创作以武侠言情小说为主,兼及社会言情小说。他著有《鹤惊昆仑》、《卧虎藏龙》等二十余部作品,被称为“北派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反武侠精神与爱...
鹤惊昆仑
作者名称 王度庐
作品时间1987-10
《鹤惊昆仑》讲述的是主人公江小鹤(成名后改号江南鹤,贯穿《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少年遭遇家变、遭受欺凌、后矢志复仇的成长故事,及其与仇人孙女鲍阿鸾的爱情悲剧。 江小鹤之父江志升,为陕南镇巴县昆仑派老侠鲍振飞(人称鲍昆仑)的弟子。志升于鲍振飞门下学艺三年,武艺为振飞三十余门徒之...
雍正与年羹尧
作者名称 王度庐
作品时间2017-3
清朝康熙年间,第四皇子广结天下豪杰为自己效力,终于在众豪杰的帮助下,登上了皇位。之后,便将其兄弟及众豪杰一一剪除,并大兴文字狱。大儒吕留良被灭九族,其孙女吕四娘武艺超群,夜入皇帝深宫,欲报血海报仇。 王度庐(1909-1977),满族作家,原名王葆祥(后改名葆翔),字霄羽。生于北京一个内务府旗...
查看更多书籍
台湾学者龚鹏程说:“他们不断在‘求知己’,并将自己交付给知己或求知己的活动”,但是“知己一旦出现,即意味孤独的旅程业已结束,侠客孤独漂泊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此论颇具慧眼。阿鸾用小鹤之剑自吻,小鹤九华山归隐,李慕白、俞秀莲终身压抑真情,玉娇龙与罗小虎一夕温存即绝尘而去,这些尽管有“封建观念”在作祟,但却恰恰成就了人物的“大侠”形象,令人感到同情与向往、感动与惋惜、寂寞与悲凉。一种带有本体询问意义的悲剧被作者笔酣墨饱地展示出来。
有些小资说,北京人不懂爱情。其实,北京文化的主流,或者说受到北京文化较多影响的人,是把爱情放到与“侠义”有关的文化系统中去整体衡量,而不是一张口就死去活来地爱呀爱的。王度庐正是从这个角度,不自觉地透露了一个北京作家的心理奥秘。你看从老舍、萧乾,到王蒙、王朔,哪个北京的大作家是“爱情至上”的?
什么是侠?什么是情?什么是侠情?王度庐将这些问题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后来的梁羽生、金庸、古龙,交出了几张优秀的答卷。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