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公案 编辑

明代短篇公案小说集

龙图公案龙图公案

《龙图公案》是明代短篇公案小说集,又称《龙图神断公案》,书以《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为最早,不题撰者。后有《新刻京本通俗演义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全传》。安遇时编,序"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题于虎丘之悟石轩"。10卷。今通行本有繁简二种,繁本100则,简本62则、63则、66则不等,均有听五斋(或题李贽)点。该书记述宋代包拯审案断狱的故事。内容大都是包公明断谋财害命、仗势凌人以及奸盗诈欺等案,塑造了一个刚直正义的清官形象,同时夹杂了大量封建伦理道德说教和因果报应思想。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龙图公案

作品别名:龙图神断公案

创作年代:明代

文学体裁:小说集

字数:278000(100则本)

内容简介

编辑
书叙包拯借私访、梦兆、鬼语等而断冤折狱的故事,每则故事先叙案情、诉状,后写判词和结局,内容虽多宣扬封建道德,但亦反映人民要求减轻压迫、平反冤狱的愿望。各则叙事独立成篇,互不联属,全书实为一部杂记体的短篇公案小说集。

作品目录

编辑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阿弥陀佛讲和》《观音菩萨托梦》《嚼舌吐血》

《咬舌扣喉》

《锁匙》

《包袱》

《葛叶飘来》

《招帖收去》

《夹底船》

《接迹渡》

《黄菜叶》

《石狮子》

《偷鞋》

《烘衣》

《龟入废井》

《鸟唤孤客》

《临江亭》

《白塔巷》

《血衫叫街》

《青靛记谷》

《裁缝选官》

《厨子做酒》

《杀假僧》

《卖真靴》

《忠节隐匿》

《巧拙颠倒》

《试假反试真》

《死酒实死色》

《毡套客》

《阴沟贼》

《三宝殿》

《二阴答》

《乳臭不调》

《妓饰无异》

《辽东军》

《岳州屠》

《久鳏》

《绝嗣》

《耳畔有声》

《手牵二子》

《窗外黑猿》

《港口渔翁》

《红衣妇》

《乌盆子》

《牙簪插地》

《绣履埋泥》

《虫蛙叶》

《哑子棒》

《割牛舌》

《骗马》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金鲤》

《玉猫》

《移椅倚桐同玩月》《龙骑龙背试梅花》《夺伞破伞》

《瞒刀还刀》

《红牙球》

《废花园》

《恶师误徒》

《兽公私媳》

《狮儿巷》

《桑林镇》

《斗粟三升米》

《聿姓走东边》

《地窖》

《龙窟》

《善恶罔报》

《寿夭不均》

《三娘子》

《贼总甲》

《江岸黑龙》

《牌下土地》

《木印》

《石牌》

《屈杀英才》

《侵冒大功》

《扯画轴》

《昧遗嘱》

《箕帚带人》

《房门谁开》

《兔戴帽》

《鹿随獐》

《遗帕》

《借衣》

《壁隙窥光》

《桶上得穴》

《黑痣》

《青粪》

《和尚皱眉》

《西瓜开花》

《铜钱插壁》

《蜘蛛食卷》

《尸数椽》

《鬼推磨》

《栽赃》

《扮戏》

《瓷器灯盏》

《床被什物》

《玉枢经》

《三官经》

创作背景

编辑
《龙图公案》一书不题撰人,成书约在明末。这是讲述包公断案的故事集,有繁本和简本的区别。繁本共十卷一百则,简本则仅得六十二则。从繁本一百则故事来说,这部小说素材的来颇是杂芜,取自《百家公案》一书的故事最多,计有四十八则。《百家公案》成书约在明嘉靖年间,所见的最早刊本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朱仁斋与耕堂本,这是讲述包公断案故事的第一部小说集。除了《百家公案》外,《龙图公案》的其他故事分别出自多部公案小说集,如《廉明公案》《详刑公案》《律条公案》等。

人物介绍

编辑
【包公】姓包名拯,是《龙图公案》中心人物。史有其人。北宋仁宗时,安徽合肥人氏。《宋史》中《包拯传》载,其人“立朝刚毅”,贵戚宦官“皆惮之”。小说中的包公与历史真人很不同。是依照人们的理想、愿望,根据话本、戏曲和传说写成的“箭垛式”人物,有浓重的神话色彩。他为民断冤折狱,不惧势要权贵,执法如山,纵然皇亲国戚残害百姓,他也能依法办事,严惩不贷。他或为执法清官,或为破案的智者,能以梦兆、鬼语,悟出人情事理,纵使无头奇案亦可垂手立破,纵使叔嫂斗法、她埋嫌隙酿成的惨剧亦能剖清是非,折服群伦。然而,其思想性格并不贯统一致。

作品鉴赏

编辑

主题思想

《龙图公案》除了塑造了包公的正面形象以外,也和其他的公案小说一样,专以社会和人性中的阴暗和丑恶为主要表现对象,着眼于人们之间的不和谐与矛盾冲突,展示了市井乡村带有阴冷、恐怖气氛的风情画。《龙图公案》的批判对象,上至皇亲国戚、王侯世家,下至贪官污吏、豪绅恶棍,小说揭露了他们飞扬跋扈、胡作非为、荼毒百姓、横行霸道的行径。《龙图公案》中还描写了大量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现包公的断案能力和破案技巧,同时,也折射出明代社会的各种病态现象,反映了金钱侵蚀下的险恶世风。

该书十分广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黄菜叶》和《狮儿巷》都是以批判皇亲国戚为内容的作品。前者写河南府织匠师官受之妻刘都赛元宵节到西京鳌山看灯,不料人多拥挤中与同伴失散,迷失回家路途。皇亲赵王见她容貌美丽,将她涯骗入府,强行霸占。刘都赛思念丈夫、孩子,以补衣为名让丈夫师官受进府相会,赵王发现后,将师官受同另外四个匠人一齐杀害,义将师家全家杀戮。师官受之弟师马都在扬州免遭于难,前去东京告状,赵王又命监官孙文仪将他打死,尸体被藏在黄菜叶中抬出府外,恰遇包公经过扣留下来,救活司马都,斩杀赵王,雪了冤案。作品描写包公设计,故意荐赵王继任开封府尹,赚他前来受审,赵王来到开封,“行过南街,百姓俱怕,各各关门,赵王在马上发怒道:‘汝这百姓好没道理,今随我来的牌军在路上日久,久缺盘缠,人家各要出续绵一匹。’家家户户抢夺一空。”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统治者的痛恨之情。

《狮儿巷》写的是秀才袁文正携妻张氏进京赶考,曹国舅在长街之上看见张氏貌美,将袁生夫妻并孩子哄入府中,绞死袁文正,打死他们的孩子,强占了张氏。袁生冤魂到包公那里告状,使血案终得昭雪。作品同样描写了曹国舅一家的横行嚣张,他家府门上大书数字:“有人看者,割去眼睛;用手指者,砍去一掌。”包公向一老人询问曹国舅所作所为,老人叹曰:“大人不问,小老哪里敢说!他的权势比当今皇上的还胜。有犯在他手里的,便是铁枷;人家妇女生得美貌,便拿去奸占,不从者便打死,不知害死几多人命。”这般罪大恶极,当包公要将曹国舅正法时,文武大臣和皇后纷纷前来说情,最后连仁宗本人也亲自为甥舅开脱,要包公“万事看联份上恕了他罢。”这些描写显然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最高统治者庇护的是本阶级的成员。

艺术特色

《龙图公案》大多篇目虽采自其他公案小说集,但并非简单照搬,不少地方都经过文学化的润饰加工,比如删去了原作中的一此诉状、判词,不再像法家书那样按类分目,对小说原来的题目也全部进行了加工,两两对应,较为工整,像章回小说的回目那样。这样,较之先前的公案小说集,文学意味更浓。总的来看,书中多数作品篇幅较短,重在对案件的叙述,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水准不算很高,但也有一些曲折有趣、剪裁得当的篇目。

《龙图公案》一书中还有12篇形式独特的作品,如《忠节隐匿》《巧拙颠倒》《久鳏》《绝嗣》等,所写虽是判案,但不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件,故事性较弱,主要是对人世间的不公平现象如巧拙颠倒、善恶罔报、寿夭不均等进行评述和裁决,论辩色彩较浓。这种裁决,多是在阴间地府里由包公进行。这些作品可能是那位评点者听五斋所写,具有较多的批判色彩,与全书其他作品有所不同从形式上看,这类作品都有状词和判词,且全文的核心和引人之处、即在这些法律文书上,不少判词带有调侃和幽默的意味,系宋代花判公案的一种变体,因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增加了较浓的激愤色彩,减弱了原先的那种轻松和诙谐意味。

后世影响

编辑
《龙图公案》对后世公案小说的创作影响较大,像《施公案》《三侠五义》等小说都直接受其影响,其审案、断案部分有不少是依据该书改编加工而来;其以一个人物贯穿全书的形式已初具长篇小说的雒形,《施公案》《三侠五义》等小说正是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缀式结构,发展成长篇巨制的。

下一篇 白文

上一篇 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