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坠胡 编辑
中国传统擦奏弦鸣乐器。又称坠琴、曲胡、二弦。主要流传于河南、山东一带,是河南曲剧、山东琴书、吕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坠胡的前身是小三弦。在为说唱、戏曲伴奏时,艺人感到弹拨乐器的效果难以与唱腔妥贴配合,遂仿效胡琴,改用马尾弓拉奏,并将琴鼓改为胡琴的琴筒,形成坠胡。坠胡琴筒状似四胡,但短而粗,用铜板或硬木制作,前口蒙蟒皮。琴杆和琴头似三弦。琴杆兼做指板。张两弦。一般定弦为a、d1,音域a~d3。除伴奏外,还用于合奏和独奏。
中文名:坠胡
分类:中国擦奏弦鸣乐器
又称:曲胡、二弦
流传地区:河南、山东一带
坠胡
坠胡是由小三弦改制的,又名坠琴或坠子,又叫二弦。是小调曲子、吕剧和山东琴书的主要伴奏乐器。琴筒用硬木或黄铜制作,一端蒙蛇皮。琴杆兼作指板。置两轸,张两弦,用马尾弓拉奏。坠胡除用于伴奏之外,还用于合奏、独奏。一般定弦为a、d1,音域为a—d3。这种乐器既能独奏又能合奏,它的音域非常宽,声音柔和,音量也比较大,与别的乐器有所不同的是它可以惟妙惟肖的模仿人声、唱歌、讲话,甚至鸟兽的叫声等等。流行于我国中部,是河南坠子、深泽坠子、山东琴书、吕剧、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
事实据考证是民国时期 曲剧重要创始人朱万明与洛阳南郊大屯、王屯的一些“票友”商议,对曲剧的主奏乐器进行改造。他们参照越调和河南坠子的主奏乐器,以三弦为基础,把三弦的板式共鸣改为六角形琴筒,上边张上蟒皮或蛇皮以增大音量,又将供拨弹用的三根弦改为两根弦,于是创造出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新乐器—他和艺人们给它取名叫“坠胡”。坠胡因其琴杆长、琴筒大、发出的音量宏达,而且音色柔和,非常动听,适应了在广场和舞台上演出的需要。从此,坠胡被定为曲剧的主奏乐器。同时,朱万明还和大家在曲剧伴奏上增加了七铙八镲等打击乐器,提高了伴奏效果,让“小腔小调”的曲子戏陡然增添宏大的气势,拓展了曲子戏的表现力。
已研制出的坠胡有深泽坠胡、三弦坠胡、坠板胡三种。
河南坠子传到河北深泽后,吸收评剧、河北梆子的营养并结合当地风俗习惯,形成了新的地方戏曲深泽坠剧,伴奏的坠胡也由木板改为铜板,使音域更加纯厚、优美,形成深泽坠胡。
坠胡
二弦1.谓月亮的上弦与下弦。
2.指两根弦的乐器。(1)一种弹拨乐器。《清续文献通考.乐七》:"二弦本番部乐,樟木为体,曲首,桐面,长方形,底有孔,通常三尺。"(2)即二胡。《清续文献通考.乐七》:"二弦等于二胡,惟槽之前后均冒皮,出音较沉,中音部乐器。"参见"二胡"。
3.丝弦之细于老弦而粗于子弦者。
形状特点
坠胡与宋代陈旸《乐书》所绘奚琴在形制上极为相似,特别是两轴置于琴杆右侧,为中国广大汉族地区流行的胡琴类拉弦乐器所仅有(朝鲜族奚琴与其相似),可能是其遗制。福建泉州开元寺(初建于唐代,明代重修)紫云殿斗拱乐伎木雕中有演奏二弦的形象(《中国音乐史图鉴》IV—62)。
演奏技巧
坠胡
坠胡
三弦坠胡既保持了坠胡原有的特色,又发展和丰富了表现力,最适于演奏活泼、流畅的乐曲,并可以模拟打击乐器、人声和某些动物的鸣叫等音响效果。七十年代,还研制出一种新乐器——坠板胡。它由琴筒、琴杆、琴头、弦轴、山口、弦马、琴弦和弓子等部件组成。结构是采用了高音坠胡的琴杆和板胡的琴筒,琴杆全长60 厘米,琴筒前口直径10 厘米,长6 厘米。
坠板胡音域宽广,在河南曲剧伴奏中,定弦为g 、c1 ,音域由g ~g3 ,达三个八度。音色介于坠胡和板胡之间,低音柔和近似坠胡,高音清晰,纯净。坠板胡除适于独奏外,与其他乐器合奏音响也融合协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最适于豫剧和曲剧等河南地方戏曲音乐伴奏,也适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
坠胡
在民族乐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民乐合奏曲《打起渔鼓庆丰收》《迎亲人》《喜迎门》等都是用坠胡领奏,从中都取得了很好的协效果。还有济南军区歌舞团改良的坠二胡,也在乐队伴奏中很好很好效果。但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还是独奏曲。民乐改革后演奏家除保留和整理一部分传统的曲子外,也创作很多优秀的曲目。如任一平曲马光陆演奏的独奏曲《河南曲子牌曲》,曾在第五界世界青年艺术节上获得铜奖。还有马光陆先生创作的独奏曲《新春乐》《豫西风情》《家乡的喜讯》等,也先后在国内获得各种奖项。其中《新春乐》还被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茅沅改编为小提琴曲。河南青年坠胡演奏家梁献军先生,整理改编的传统曲目《大起板》。曾在九六年长城杯邀请赛中获奖。梁献军先生是较大胆,敢于创新的演奏家作曲家。他改编的三弦坠胡曲《西班牙斗牛士舞曲》是较有代表性的曲子,此曲采用了许多新的演奏方法和技巧,伴奏乐队也是有“电吉它”“键盘”“西班牙响板”等西乐组成。全曲分为两部,前半部用C调演奏,后半部用D的演奏。
采用一二三弦同响的三和弦的手法大大提高了坠胡的表现力和演奏技巧,开创坠胡演奏技巧的新领域。有他创作的坠胡独奏曲《慢垛》又名《牡丹花开》是和马光陆先生的曲子《新春了》取自同一个素材,但和马光陆先生的曲子却又各具风味,此曲梁献军先生用大开大合、大揉大滑的手法正好和马光陆先生玲珑小巧、紧凑有序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改编的坠胡曲《郿鄠调》《银钮丝》等,都是很优秀的曲子。其中也运用许多新的方法和技巧。坠胡演奏家吴永平的坠胡曲,《夸山东》是用山东地方音乐作素材创作的曲子。全曲曲调欢快富有弹性,充分引用了坠胡的滑音揉音等手法。还有吴先生的《坠胡与唢呐》中的坠胡与唢呐一唱一和的来模仿人和动物的声音。这也是坠胡新的一种演奏形式,充分说明坠胡的和群性。还有任一平先生的《庆丰收》也是较有影响的坠胡独奏曲。此外还有许多较著名的胡琴演奏家也精通于坠胡的演奏,如:刘明源赵寒阳曾和耘 宋飞等。其中刘明源 赵寒阳曾用坠胡为许多电影,电视剧配乐。坠胡已经是一个民乐团不可缺少的乐器。
在市场上能收集到的整套坠胡音响资料有(除戏曲)。马光陆的CD“豫西风情”和梁献军的VCD曲剧“大起板”。
“豫西风情”的曲目
名称乐器乐曲素材 作者
《新春乐》 曲胡 河南曲剧音乐马光陆
《庆丰收》 中音坠胡 河南地方音乐 任一平
《西北民歌》 曲胡 西北民歌 马光陆
《谁不说俺家乡好》 曲胡 同名歌曲改编 马光陆
《河南曲子牌曲》 曲胡河南地方音乐 任一平
《豫西风情》 曲胡 豫西地方音乐 马光陆
《银扭丝》 中音坠胡 传统曲牌 马光陆
《吕戏四平调》 曲胡 山东吕剧音乐 马光陆
《喜梅》 曲胡 河南地方音乐 马光陆
《运输忙》 曲胡 河南地方音乐 马光陆
《八板变奏曲》 曲胡 传统曲牌 马光陆
《家乡的喜讯》 曲胡 同名民乐合奏曲改编 马光陆
“大起板”所收曲目
名称 乐器 乐曲素材 作者
《大起板》 曲胡 河南曲剧音乐 梁献军
《曲剧曲牌联奏》 曲胡 河南戏曲音乐 梁献军
《河南牌子曲》坠胡河南歌舞音乐高占全
《老年乐》 三弦坠胡 歌曲《老两口学毛选》 梁献军
《慢垛》 曲胡 河南曲剧音乐 梁献军
《泣颜回》 三弦坠胡 同名曲牌改编 曾和耘
《清明祭》 曲胡 河南地方音乐 梁献军
《剪尖花》 曲胡 河南地方音乐 梁献军
《苦中乐》 曲胡 河南地方音乐 梁献军
《银扭丝》 曲胡 传统曲牌 梁献军
其他
《夸山东》 坠琴 山东地方音乐 吴永平
《八月挂花遍地开》 曲胡 同名歌曲改编 马光陆
《西班牙斗牛士舞曲》 三弦坠胡 同名乐曲改编 梁献军
《逛新城》 三弦坠胡 同名歌曲改编 马光陆
《郿鄠调》 曲胡 同名乐曲改编 梁献军
《云雀》 曲胡 同名乐曲改编 梁献军
合奏或坠胡与乐队的曲子
《喜迎门》 杨绍吕,曾和耘曲
《迎亲人》 藏东升,何化均,刘凤锦曲
《打起渔鼓庆丰收》 何化均曲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