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型艺术 编辑
造型艺术是一种艺术形态。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水、墨、绢、布、纸、木、石、泥、玻璃、金属等)通过塑造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造型艺术随着人类发展至今已经具有了非常庞大的体系和门类,广义上讲,建筑、绘画、雕塑、世界各国的民间手工艺等等,都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狭义上讲,造型艺术主要是指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种类,大致与现在常用的“架上艺术”指涉的范围差不多。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始用这一名词。在德语中造型(bilden)原义为“模写”(abbilden)或“制作似像”(eild machen)。在新中国建国后造型一词由苏联传入,并与“美术”互用。
中文名:造型艺术
外文名:plastic arts
性质:一种再现空间艺术
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
《拉斯科洞窟壁画》
“造型艺术”一词在17世纪欧洲开始被使用时,主要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塑、文学和音乐等艺术样式,是一个为了与具有实际用途的工艺美术等形式相区别而提出的艺术概念。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在他的美学著作《拉奥孔》中,就通过对雕塑作品《拉奥孔》与诗歌(文学)的比较分析,将"造型艺术"概念放在视觉的空间艺术范畴里面,文学等非空间性的非视觉性的艺术形式则被排除在造型艺术的概念之外。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美术界和文艺理论研究开始普遍使用这一概念。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表现力最为丰富的艺术样式。绘画不像小说、戏剧、影视那样自由地表现动态的生活和物象,也不像音乐那样在时间的延伸中诉诸于人的听觉,绘画是依靠视觉来创造和感受的艺术,是遵循美的规律,并运用艺术手段,将动态的客观世界与现实物象予以凝定、加工、提炼和升华的审美物态化过程。绘画充分利用光、色、线、形、空间等造型手段,在二维平面中展示具有三维感的形象,通过视感错觉显示出虚幻的真实,创造静态的视觉形象。造型并非美术创作的最终目的,而是揭示主题、显现深层精神内涵的重要手段和初步成果。
(二)雕塑艺术
雕塑是直接利用物质材料制作的三维空间的艺术形象,属于造型艺术中的一个种类。它力图表现存在于三度空间的立体性形象,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来欣赏作品,从而得到不同的审美感受。同属于造型艺术,雕塑与绘画的区别主要在于:绘画是平面的、存在于二度空间、具有二维特性,雕塑则是立体的、存在于三度空间、具有三维特性。雕塑是对物质媒介和技艺依赖性最强的艺术样式。物质媒介的材质,对雕塑有很强的艺术规定性,在较大的范围和程度上制约着作品的审美走向。传统的雕塑材料有石、木、金属、石膏、黏土,以及象牙、贝壳等。在现代,一些新型的材料也开始被用于雕塑。在雕塑中,材料本身也是构成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有时材料还会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三)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是一种现代造型艺术。运用光学镜头(照相机),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再经过暗房工艺处理,或数码输出,塑造出视觉艺术形象的中编艺术分类因一种艺术样式。摄影艺术独具的审美特征主要集中在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上。 纪实摄影(新闻纪实摄影)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从记录客观现实出发,它强调摄影的纪实性,注重直接而真实地再现客观的现实生活,提倡人文关怀或揭露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现实问题。
(四)书法艺术
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在东方,书法历来是与绘画同等重要的艺术,而在西方,书法作为一种艺术的出现,是在文艺复兴之后,且由于语言体系及文字结构和特征等因素,至今仍不像东方国家那样对书法重视。因此,与其他艺术样式比较,书法是一种较特殊的艺术品类。我们一般对书法的研究,主要是对于东方的,特别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关注。
(二)瞬间性与永固性。造型艺术抓住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某一瞬间形象,将它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这就是造型艺术瞬间性的特点。所谓永固性,就是指造型艺术的瞬间形象一旦被创作出来,也就同时被物质材料固定了下来,甚至可以千百年流传下去。
(三)再现性与表现性。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空间艺术,表现性也是造型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在造型艺术中,摄影作品被当作真实可信的历史文献,具有认识和审美双重价值,是珍贵的文献资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