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谷县 编辑
阳谷县,隶属于山东省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黄河之北, 总面积1065平方千米。 阳谷县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温温暖,无霜期长。 截至2023年6月,阳谷县辖3个街道、1个乡、14个镇 ,县政府驻侨润街道。截至2023年末,阳谷县常住人口68.87万人,城镇化率48.24%,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置阳谷县,属济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阳谷属济北郡。1998年3月,聊城地区撤地改市,阳谷县属聊城市。 黄河绕县境东南而过,古京杭大运河、京九铁路纵贯全县南北,有胶长、聊商、蒙馆三大公路干线网络。 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3年,阳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33亿元,比上年增长6.7%。
中文名:阳谷县
外文名:Yanggu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371521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山东省聊城市
地理位置:山东省聊城市域南端
面积:1065 km²
下辖地区:3个街道、14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侨润街道
电话区号:0635
邮政编码:252300
气候条件:大陆性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68.87 万(2023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蚩尤冢、海会寺、景阳冈、狮子楼、紫石街等
火车站:阳谷站
车牌代码:鲁P
地区生产总值:347.33 亿元(2023年)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置阳谷县,属济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阳谷属济北郡。
阳谷县
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阳谷属京东西路郓州。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阳谷属东平府。
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阳谷属山东西路东平府。
元至顺元年(1330年),阳谷属山东东平路总管府。
明万历十年(1582年),阳谷属山东布政使司兖州府东平州。
清雍正八年(1730年),东平州升直隶州,阳谷从兖州府划出,改属东平直隶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阳谷改属山东省兖州府直至清末。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阳谷属山东省东临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阳谷属山东省东昌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成立了鲁西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东临地区革命委员会。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级建制,阳谷县直属于山东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省下设区,阳谷属山东省第六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阿城刘楼成立,由鲁西北行政委员会领导。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属鲁西行署第四冀鲁豫行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鲁西行署并入冀鲁豫行署,阳谷属冀鲁豫行署四专署;同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重新调整区划,阳谷改属第十九专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改属一专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阳谷全境解放后曾多次调整区划。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9月,改属九专署。1949年9月,改属平原省聊城专署,聊阳、徐翼两县同时撤销。
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阳谷改属山东省聊城地区。
1958年12月,阳谷县建制撤销,阳谷所属村镇与东阿县之一部分村镇合并到寿张县。
1961年7月,阳谷县恢复建制,所辖村镇与撤县前相同。
1964年4月,寿张县撤销,原寿张县金堤以北村镇并入阳谷。
1998年3月,聊城地区撤地改市,阳谷县属聊城市。
区划沿革
北宋初年,阳谷县编为10乡,后并为3乡。
明代编为22里。
清代编为39里,后增至42里,另有东、西二“更名”281庄,亦分编为24里。
民国十八年(1929年),全县1184个自然村,共划为6区、284乡(镇)。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阳谷县内六区所辖284个乡镇合并为51个。
阳谷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聊阳县、徐翼县建立后,县辖范围缩小,共划为7个区。
1949年9月,聊阳、徐翼两县同时撤销,原属阳谷县的村镇全部回属,重新调整为10个区。
1950年,全县共设9个区,122个乡,辖763个自然村。
1958年4月,撤销区级建制,全县707个自然村,合并成为18个乡。
1964年4月,全县共划为12个区,79处人民公社,554个生产大队。
1971年3月,撤销区级建制,合并成立19处人民公社。
1984年8月,以原来的社镇为基础,重新划为6个镇,15个乡。
2001年3月2日,全县21处乡镇合并调整为16处。
2004年5月,撤销阳谷镇,设立狮子楼、博济桥、侨润3个办事处。
2010年7月,撤销郭店屯乡、西湖乡,设郭屯镇、西湖镇。全县共辖12镇3乡三个办事处。即:博济桥办事处、侨润办事处、狮子楼办事处、寿张镇、张秋镇、阿城镇、七级镇、安乐镇、阎楼镇、石佛镇、定水镇、李台镇、十五里园镇、郭屯镇、西湖镇、高庙王乡、金斗营乡、大布乡。
2012年阳谷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13个镇。
截止2013年12月31日,阳谷县总面积1064平方千米,辖侨润街道、博济桥街道、狮子楼街道3个街道,闫楼镇、阿城镇、安乐镇、七级镇、石佛镇、郭屯镇、定水镇、西湖镇、李台镇、寿张镇、十五里园镇、张秋镇、高庙王镇、金斗营镇14个镇,大布乡1个乡,856个村17个社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阳谷县辖3个街道、1个乡、14个镇。 县政府驻侨润街道。
名称 | 下辖行政村 |
---|---|
博济桥街道 | 金谷社区、谷南社区、博济社区、京九社区、后李村、魏海村、西海村、段庄村、前席村、南三里村、马庙村、费楼村、赵庙村、东国村、东齐坊村、石楼村、前李村、毛桃董村、魏楼村、李楼村、王保玉村、官路唐村、商坑村、东石门宋村、前金海村、后金海村、鲁坊村、华佗庙村、郑庄村、苏楼村、许庄村、龙虎寨村、岳海一村、西西石门宋村、谭庄村 |
侨润街道 | 谷山社区、曙光社区、谷北社区、顺达社区、振阳社区、振华社区、刘海村、国庙村、韩洼村、东八里营村、西八里营村、东焦海村、西焦海村、五里庙村、郭围子村、北徐村、前杨村、辛菜郭村、亓庄一村、王楼一村、王胡同村、张胡同村、郭海村、赵堂村、大迷魂阵村、东迷魂阵村、西迷魂阵村、后迷魂阵村、杨庄村、东唐村、门庄村、付唐村、秦海村、孙庄一村、李庄村、杜庄村、张海村、国庄村 |
狮子楼街道 | 育才社区、紫石街社区、金园社区、会盟社区、顺发社区、会丰社区、石海村、孟宅村、俞楼村、刘灿明村、王楼村、刘坑村、董希贤村、魏庄村、陈集村、南马庄村、苏庄村、秦庄村、陈石村、刘华村、石皋窑村、贾庄一村、八里桥村、东老董庄村、西老董庄村、大门村、钟海村、陈段俞村、崔王村、赵庄一村 |
阎楼镇 | 闫楼村、王振杨村、辛庄村、高门楼村、王庄村、汤庄村、张楼村、三教寺村、胡马村、周庄村、柿子园村、赵堂村、范庄村、石堂村、马庄村、赵海村、于便村、庄户村、陈堂村、前张岩寨村、后张岩寨村、谷岩寨村、赵岩寨村、吴海村、姜庙村、穆庄村、石虎村、土囤村、半楼村、高庄村、前罗海村、后罗海村、石狮子村、北李村、陈庄村、冯楼村、关庄村、柳庙村、高庙村、二郎庙村、勾庙村、曹庙村、白庄村、岳海村、骆驼巷村、双庙苏村、闫胡同村、郑杜村、四合村、李庄村、新四村、崔堂村、任岩寨村 |
阿城镇 | 阿西村、岳庄村、东王庄村、吕场村、朱楼村、于庄村、夏庄村、夏堂村、皋门村、海会寺村、东双庙村、阿东村、刘楼村、古河村、韩海村、马湾村、齐店村、吴庄村、宋庄村、常庄村、大洼里村、小洼里村、颜营村、东堤村、赵店村、刘什庄村、西铺村、中铺村、后铺村、东铺村、张八村、庞楼村、北李一村、位黄村、义和村、袁楼村、寇庄村、范海村、朱庄村、杨庄村、曹庄村、肖庄村、石庄村、真武庙村、崔庄村、乔楼村、薛庄村、常楼村、武庄村、毛坊村、前陈村、古柳树村、柴楼村、闫庄村、西王庄村、徐庄村、苑井村、张庄村、西双庙村、刘庄村、汤洼村、叠路头村、季井村、雷庄村、温碾村、孙楼村、齐庄村、殷坑村、李炉村、郭位陈村、南李村、尤楼村、郭庄村、前熬村、后熬村、位庄村、武台村、王楼村、杨窑村、陈庄一村、富安镇村、汤海村、十王庙村 |
七级镇 | 前刘村、南焦村、高楼村、西刘村、姚皋村、官口村、前郎村、后郎村、崔围子村、郑庄一村、东辛村、于庄一村、前杨村、后杨村、苇铺村、大翟村、张庄一村、郝林村、孙庄村、陈庄二村、三里村、桑庄村、刘文堂村、井庄村、新丰村、崔庄一村、蒋庄村、后王村、前王村、簸箕柳村、孙楼一村、杨屯村、西金村、贺庄村、东金村、木庄村、盛庄村、东康村、苑闫高村、义和一村、梁庄村、四合一村、周堂村、西辛村、三合村、任庄村、北张村、七一村、七二村、七三村 |
安乐镇 | 南街村、西街村、北街村、薛寨村、张党村、肖刘村、崔葛村、姜屯村、袁庄村、邢庄村、西李楼村、肖坑村、刘铺村、后屯村、前屯村、张庄二村、马庄二村、刘庙村、于营村、王庄三村、袁楼一村、左洼村、刘子英村、孟洼村、郭庄一村、丁庄村、辛庄一村、红旗村、东李楼村、胡楼村、蒋庄一村、王铁匠村、周庄一村、大申村、周英村、刘品村、七里河村、东刘村、蒿铺村、孙孟刘村、东雷村、三官庙村、范庄一村、范楼村、董营村 |
定水镇 | 殷坡村、定水村、东崔村、店东张村、孟庄村、大坑王村、小坑王村、炉里宋村、坡里村、徐庄一村、张大庙村、杨皋一村、杨王李村、王把势村、石海村、房海村、武堤口村、宋庄一村、郭房村、曹楼村、薛庄一村、郑庄二村、郭庄村、双楼村、王庄集村、李八堤口村、李丙东村、草寺村、前泓村、康泓村、吴楼村、童庄村、五杨村、西崔村、蒲庄村、张八堤口村、李庄一村、孙胡同村、安庄村 |
石佛镇 | 石佛村、青杨李村、赵庄村、王皋如村、后睡虎村、贾庄村、雷庄村、董庄村、孙庄村、方庄村、前陈海村、后陈海村、韩庄村、王楼村、沙土集村、冯营村、前睡虎村、徐楼村、鲁庄村、高庄村、前刘园村、后刘园村、前洪村、后洪村、范庄村、温庄村、陈集村、刘窑村、宋庄村、刘庄村、平坊村、陶楼村、周白村、廉庄村、西柿子园村、东柿子园村、尹庄村、朱庄村、东孙村、东范庄村、葛海村、魏海村 |
李台镇 | 杨店村、李台五连村、李台三连村、李台四连村、李台六连村、李台七连村、李台八连村、张店村、王申楼村、西孟楼村、前孟楼村、何垓一村、何垓二村、何垓三村、何垓四村、王堤村、前李村、后李村、王集村、赵庄二村、刘海村、李炉一村、李炉二村、大寺一村、大寺二村、临河一村、临河二村、明堤村、李街村、风凰台村、西台村、甄台一村、甄台二村、甄台三村、关门口一村、关门口二村、关门口三村、关门口四村、武堤口一村、武堤口二村、武堤口三村、赵台村、苗台村、路庄村、东孟楼村、梁庄村、谭庄村、石楼村、西柿子园一村、东柿子园一村、魏老楼村、白楼村、贾海村、马庄二村 |
寿张镇 | 西门村、南门村、东门村、北门村、吕街村、陈街村、荣街村、冯街村、刘虎山村、赵梦俭村、曹庄村、烟墩村、武堂村、西纸坊村、东纸坊村、杨庄二村、史胡同村、北台村、北崔村、蒋海村、南徐村、北孟村、马庙村、候庄村、王楼三村、赵白东村、赵白西村、孙庄村、谢庄村、辛庄村、双庙杜村、河东赵村、闫集村、雷海村、魏台村、陈庄村、郭庄村、沙河张村、薛王村、闫兴鲁村、大雷村、大杜村、大郭村、大段村、殷黄村、河旅店村、潘庄村、关庄村、毛庙村、三支王村、河西赵村、四棚前街村、四棚后街村、田庄村、周庄一村、许庄一村、杨松林村、冀王村、丁集村、北方村、孙庙村、刘堂村、刘庄饿二村、沙河村、张湾村、吕庄二村、闫堤村 |
十五里园镇 | 十五里元村、东汪村、西汪村、火炮王村、王天绪村、谢庄村、李社头村、杨武龙村、郭家庄村、龙王庙村、贾庄村、程庄村、贾垓村、王堤口村、孟堤口村、田庄村、陈堤口村、葛堤口村、刘垓村、王坑村、朱万一村、枣棵李村、闫庄村、肖店村、后王村、刘大雪村、党店村、郑街村、朱坊村、石庄村、北吕村、杨庙村、赵洼村、李士亭村、张街村、叶街村、狮子阁村、马楼村、玄庄村、大碓臼村、前曾村、荣庄村、十里井村、胜利村、崔大丰村、罗庄村、小营葛村、四合村、范庄村、孙关村、牛吴村、陈店村、八里庄村、张庄村 |
张秋镇 | 刘楼村、东街村、西街村、南街村、北街村、北海子村、大闫楼村、翟庄村、三里庄村、城坡村、桑营村、姜营村、景阳岗村、花园村、碧桃园村、梨园村、王庄村、翁庄村、小闫楼村、姑女坟村、赵盘炉村、西沙村、东义和村、西义和村、杨岳村、吴庙村、陆海村、许楼村、孟楼村、张庄村、东孟村、西孟村、前沙村、后沙村、袁庄村、史塘村、上闸村、下闸村、王营村、董营村、五里营村、豆营村、杨堤口村、田堤口村、李堤口村、空石街村、李街村、前海村、党街村、钱楼村、曹堤口村 |
郭屯镇 | 郭店屯村、姜邢村、前刘一村、后刘村、黄庄村、丁庄一村、北葛村、孟屯村、王顶村、南李一村、南葛村、前梨园村、后梨园村、洪刘村、李屯村、段庄村、候堂村、邢庄一村、葛集村、赵元村、丰徐村、于庄二村、东李村、孟庄村、杨皋村、冯集村、东朱庄村、陈堂一村、九杨村、邓楼村、张寨村、辛集村、李家村、焦集村、前宋村、后宋村、苑店村、王屯村、赵庄村、梁庄一村、候海村、东韩村、姜屯一村、杨庄一村、张堂村、王营村、西朱村、邵楼村、杨庙村、北韩村、张刘村、曹庄一村 |
大布乡 | 四都村、东张村、后排张村、高庄一村、司庄村、朱庙村、王大夫村、魏村、李村、张董村、丁庄村、赵庄村、李楼村、土山寺村、冉庙村、魏庄村、吕超凡村、訾海村、胥庄村、灵王庙村、郭子洛村、任海村、惠庄村、王庄村、李堂村、穆庄村、薛楼村、董庄一村、李化真村、郝楼村、鹅鸭坡村、武堤口村、王园村、蒋孟楼村、新布村、后布村、前海子布村、大布村、东布村、家庙布村、宁仓村、王子仪村、苏海村、姜庄村、刘胡同村、熬盐场村、渔林赵村、徐良府村 |
西湖镇 | 孔桥村、西孙村、俞楼村、杜庄一村、赵王楼村、蒋墩村、张岱村、任伍村、郑庄村、马庄村、辛庄村、席庄村、刘庄一村、庄海村、白庙村、关庄村、范庄一村、曹集村、皂刘村、东聂村、西聂村、胥庄一村、武海村、门坊村、岳庄村、齐庄村、赵伯升村、孙楼村、尹洼村、月堤村、苏王董村、斜店村、代李村、张庄村、胡庄村、仓子村、红卫村、翟庄村、汪庄村、大王楼村、西老庄村、东老庄村、张海龙村、西干村、许庄村、东干村、大刘村、小刘村 |
高庙王镇 | 高庙王村、刘化育村、孔盛村、胡庄一村、满庄村、孟楼村、席桥村、魏楼村、苦水王村、孟刘庄村、关庄一村、柴庄村、乔庄村、藏庄村、朱施董村、刘泗河村、北新村、南新村、北彭村、李楼一村、毕炉村、郭庄村、东孙一村、苗庄村、中孔村、孔寨村、孙集村、三官庙村、前仓村、后仓村、王楼二村、席庄一村、吕庄村、杨园村、邵楼一村、塘坊村、南彭村、袁楼村、范庄二村、吴堂村、石磙张村、郎集村、秦楼村、许楼村、钟楼村、前马尔村、后马尔村、周庄村、张庄一村、徐集村、高李圈村、马庄一村、李寨村、前薛村、杨庄一村、曹集一村、后薛村、徐山斗村 |
金斗营镇 | 东金二村、斗西村、斗东村、子南一村、子南二村、子中村、子北一村、子北二村、西金村、东金一村、吴台一村、吴台二村、吴台三村、前进村、王沙沃村、胡沙沃村、张堤村、闫堤村、刘堤村、林炉村、莲花池一村、莲花池二村、莲花池三村、莲花池四村、莲花池五村、莲花池六村、莲花池七村 |
位置境域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黄河北岸,山东省的西部,聊城市南端。东临东阿县,西毗莘县,南与河南省台前县接壤,北接东昌府区,东南隔黄河与东平县相望。版图位置介于东经115°38'39"—116°06'15",北纬35°55'15"—36°18'15"之间,黄河北金堤呈东北西南向横亘县域的南部。县境西起西湖乡西界之金线河,东止于阿城镇东南角之黄河,东西长42.14公里;北起郭店屯镇北界之三干渠,南至寿张镇南境之金堤外,南北宽42.59公里。全县总面积1065平方千米。
阳谷县
地形地貌
阳谷县地处黄河泛滥平原,平均海拔高度为39.62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倾,平均坡降为1/6000—1/7000之间。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在境内泛滥,改道,冲决,泥沙淤积,逐渐形成了微度起伏的缓岗、缓平坡地、浅平洼地三种微地貌类型相间的现代平原地形,三种微地貌类型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49.3%、40.9%、9.8%。阳谷县内土壤共有潮土、盐土、风沙土3个土类,褐土化潮土、潮土、盐化潮土、潮盐4个亚类,86个土种。潮土占土地总面积的68.5%,盐土、风沙土占1.5%。
气候
阳谷县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温温暖,无霜期长,大陆性气候特征值为60%。形成了春季少雨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干冷、雨雪较少的气候特征。
日照,阳谷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85.5小时,最多年2002年为2528.0小时;最少年2006年为1940.5小时。年内按季、月分配,夏季最多,为699.6小时,冬季最少,为483.3小时;月平均6月最多,为252.3小时,2月最少,为155.6小时。阳谷县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5%,最大值为65%,最小值为47%。春季最高,夏、秋次之,冬季最低。单月平均值:5月最高,7月最低。
气温,1988—2008年,阳谷县年平均气温为13.8℃,较1987年以前高0.4℃。全县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3.1℃,出现在1991年;最高14.5℃,出现在1998年。
降水,阳谷县地属大陆性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在286.0—851.8毫米之间,年降水量平均为588.6毫米。最多年降水量695.9毫米,发生于1998年;最少年降水量408.5毫米,发生于1997年。多年平均蒸发量水面2240毫米、地面1224毫米,径流量0.599亿立方米。平均降水量是山东省多年平均值的80.4%。降水年际丰枯悬殊,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73.8%,春灌期降水量占全年的13.8%,冬灌期占全年的9.6%。
水系
阳谷县境域以横亘于南境的金堤为界,分属于两个水系及流域。金堤以南为金堤河水系,黄河流域;金堤北为徒骇河水系,海河流域。有黄河、金堤河、小运河、赵王河、羊角河、新金线河、徒骇河7条河流。黄河流经县东南部,境内长度3.3千米。金堤河流经县南部,境内长37.5千米。全县河网密度为0.17千米/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
阳谷县土地总面积106532.54公顷,其中耕地72094.78公顷,园地(果园、桑园)2371.16公顷,林地1837.84公顷,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20.40公顷,3级地6.02万公顷,4级地1.14万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3.5%、57.4%和10.9%。另有重度盐碱及沙荒地8592公顷,占8.2%。
水资源
阳谷县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径流水和过境客水三个部分。地下水总贮量为27.24亿,其中淡水23.90亿,咸水3.34亿,多年平均可以利用1.86亿。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5587.4万,可利用量710万。过境客水主要源于黄河、金堤河、新金线河和徒骇河四条河流,径流总量为373.4亿。多年平均客水可供量为3.16亿,可用量2.05亿。全县可供水资源总量为5.1077,可利用量3.985亿。
生物资源
阳谷县主要生物资源有554种,其中农作物62种(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粮食作物12种,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10种,白菜、茄子、黄瓜、西葫芦、西红柿等蔬菜40种),杨、榆、槐、柳、桐等林木13种,果树(主要为苹果、桃、梨、杏等)12种,花草类167种(花卉40种、草类127种);益鸟益兽及害虫天敌125种,中药材100种,马、牛、羊、鸡、兔等畜禽12种,水生物类63种(鲤、鲢、鲫等鱼类53种,水生植物10种)。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彭志国 |
县长 | 杨旭博 |
参考资料 |
|
截至2023年末,阳谷县常住人口68.87万人,城镇化率48.24%,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
截至1999年底,阳谷县境内人口共有25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66%。回、布依、满、壮、蒙古、苗、土家、朝鲜、白、达斡尔等24个少数民族共3180人,占总人口的4‰。在各少数民族中,回族3145人,占各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8.9%。
综述
2018年,阳谷县生产总值(GDP)36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87.15亿元,增长0.6%;第三产业增加值129.26亿元,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为14:50.6:35。人均生产总值45940.77元,增长4.86%。
2022年,阳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0.68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2.18亿元,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7.3亿元,同比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为21.4:34.0:44.6。
2023年,阳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33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77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16.64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57.92亿元,同比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为20.9:33.6:45.5。
2023年,阳谷县“四新”经济增加值121.4亿元,同比增长8.2%。
就业形势
2023年,阳谷县城镇新增就业5868人,为全县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失业人员再就业2137人,比例达到81.53%,位居全市前列;承压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5800个、在岗人员11748人。
产业转型
2023年,阳谷县获选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3年省级工业转型发展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工指【2023】22号),获奖励资金200万元。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家,全市第一。新增省级智能工厂1家(极景门窗),省级数字化车间2家(汉河(阳谷)电缆、日辉电缆),省级智能制3造场景2个(昊辉电缆、昊泉机械);市级数字化车间5家:华泰化工、海之信(山东)新材料、汉河(阳谷)电缆、日辉电缆、金蔡伦纸业。天盾矿用、新太平洋电缆、新富瑞农业科技、日辉电缆、汉河(阳谷)电缆5家企业获评山东省瞪羚企业,全市21家,申报数量全市第一。高端颐养膳食特色产业集群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2家,全省35家。
双招双引
2023年,阳谷县新引进项目63个,项目计划投资额299.8亿元,招大引强项目15个,开工项目53个,开工率84.1%;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2.8亿元,完成比例105.6%,招商引资工作全市排名第一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外出招商拜访企业217家,邀请企业来阳考察180余次,统筹各级各部门收集招商线索171条,整理在外能人、商会、协会等人脉信息392条,营造了以上率下、层层带动的浓厚招商氛围。
乡村治理
2023年,阳谷县新增省级和美乡村5个、市级和美乡村12个。在全市率先以各乡镇(街道)为主体分别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片区工作创新机制。打造石佛乡村振兴市级示范片区,“春和八里”“情满西楼”等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高效推进。探索建立的“信誉+积分制”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在52个村庄示范应用。“阳谷木雕”和“阳谷黄河夯号”被认定为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郭屯镇九都杨村等4个村庄被确定为省级文化体验廊道建设重点村。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村达到92个。实现脱贫人口及动态监测人口务工就业1692人,缴纳孝善基金296.4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37.95万元、发放“鲁担惠农贷”“齐鲁富民贷”4.3亿元。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市唯一。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阳谷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1%,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1.3∶22.6∶76.1。重点投资领域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5.2%;基础设施投资35.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4.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0.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1.1%。房地产市场投资呈现下滑,销售面积回暖初显。房地产开发投资35.14亿元,比上年下降23.8%,其中住宅投资27.44亿元,下降20.7%。商品房施工面积502.29万平方米,下降3.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69.74万平方米,下降5.6%。商品房销售面积70.06万平方米,增长5.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5.06万平方米,增长5.8%。商品房销售额36.27亿元,增长15.1%,其中住宅销售额30.34亿元,增长7.9%。
财政
2023年,阳谷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71亿元,比上年增加1.34亿元,增长10.0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0.89亿元,比上年增加0.99亿元,增长9.94%;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4.06%。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6.8亿元,比上年增加1.23亿元,增长2.7%。
第一产业
农业生产
2023年,阳谷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5.1%。粮食播种面积161.67万亩,同比增长0.09%;总产量80.86万吨,同比增长2.28%;单产500.15公斤/亩,同比增长2.18%。其中,夏粮种植面积82.17万亩,总产量39.38万吨,同比增长1.34%,单产479.32公斤/亩,同比增长1.22%;秋粮种植面积79.5万亩、总产量41.48万吨,单产521.68公斤/亩,分别增长0.05%、3.18%、3.12%。蔬菜播种面积48.63万亩,比上年增长3.1%;总产210.20万吨,增长2.7%;单产4322.43公斤/亩,同比下降0.3%。瓜果播种面积0.31万亩,同比下降42.3%;总产1.16万吨,同比下降43.1%;单产3725.16公斤/亩,同比下降1.4%。
畜牧业
截至2023年末,阳谷县生猪存栏21.64万头,同比下降30.3%;出栏38.62万头,同比下降7.74%。牛存栏1.04万头,同比增长31.65%;出栏0.54万头,同比持平。羊存栏5.03万只,同比下降1.76%;出栏9.53万只,同比下降0.63%。家禽存栏2533.47万只,同比增长15%;出栏12975.96万只,同比增长14.58%。
现代农业
2023年,阳谷县拥有规模养殖场175家,市级以上现代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场50家,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8.67%。累计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国家级产业强镇1个、省级产业强镇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2个、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1个、省知名农产品品牌9个,培育省级以上示范社33家、省级以上示范农场10家,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技术推广,成功创建大金堤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美丽渔场1处。
第二产业
2023年,阳谷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5.05亿元,同比增长7.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工业用电量18.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0.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608.41亿元,同比增长8.35%,利润总额21.15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5%,比上年提高3.7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8.01%,产品产销衔接良好。
2023年,阳谷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4家。建筑业总产值32.2亿元,比上年增长6.6%。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阳谷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7.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7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72.66亿元,同比增长6%,占全部服务业比重46.0%,比上年提高2.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6.1%。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道路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7%、7.7%和51.1%。
消费市场
2023年,阳谷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8.4%,烟酒类增长11.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3%,金银珠宝类增长10.8%,日用品类增长1.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5.6%,新能源汽车增长16.2%。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2.1亿元,比上年增长4.7%。
旅游业
2023年,阳谷县共有A级景区8处:4A景区2处—景阳冈狮子楼旅游区、景阳冈酒文化旅游景区,3A景区4处—蚩尤陵旅游区、苏海森林动物世界、仓亭津农业休闲旅游度假区、山东华珍堂阿胶有限公司工业旅游示范区,2A景区2处—海会寺、文庙,以及红色文化景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鲁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坡里暴动旧址144展陈等。共有省级景区化村庄5个:前仓村、沙河崖村、九都杨村、后梨园村、苏海村。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271.51万人次,同比增长21.48%,旅游业综合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40.58%。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阳谷县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2840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15383人。初中27所,在校生30563人。小学96所,在校生60944人。2023年,总投资7136万元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4处中小学扩建、4处幼儿园建设项目开工,确保了2处中小学扩建、2处幼儿园投用。33家幼儿园通过了市级检查验收。全县优质园(省级一类和省示范园)57所,优质园占比达28%。新招聘教师357人。
科技事业
2023年,阳谷县新增授权发明专利96件,同比增长31.5%;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29件,同比增长30.21%。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86件,同比增长21.5%,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2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98件。坚持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加快企业专利价值实现,累计质押融资额度5906万元,质押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5件。推进企业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全县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省级4知识产权优势梯次培育企业3家。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阳谷县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综合文化站18个,城市书房12个,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蚩尤冢:在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东首。基部约50米见方,上部为半球形隆起。冢的高度为7.6米,其中地上部分高4.1米,地下部分高3.5米。冢外有一座东南西北方向宽150米、西南东北方向长4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城。海会寺:海会寺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城东25千米的阿城镇古运河畔,由刘公祠、海会寺、运司会馆三部分组成,包括山门、天王殿、千佛殿、钟楼、鼓楼等十余处景点。
景阳冈:位于阳谷县城东16千米张秋镇境内。总占地面积33.3公顷,其中水面10公顷。其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
狮子楼:坐落在阳谷县城大隅首西南角,始建于宋景佑三年。主要景点有:王婆茶馆、武大郎家、冷酒馆、纸扎店、西门药店、盐店、绒线铺、绸缎庄、客栈、狮子大酒楼、棋社、戏台、玉皇庙等。
紫石街:位于阳谷古城中心区,街长800米,宽50米,占地56亩,总建筑面积4780平方米。
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年中国创新百强县(市)。
2020年7月29日,阳谷县城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创新百强县(市)”。
2020年12月22日,被命名为“山东省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2月30日,入选“第六届山东省级文明县(市、区)”名单。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2月22日,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2年8月,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