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马之战 编辑
白马之战又称“白马解围”,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战初期,司空兼车骑将军曹操,采用声东击西战法,解围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袭斩袁绍大将颜良的作战。白马之战,发生在今滑县境内。据《三国志》记载,袁绍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今滑县东北),曹操采纳荀攸之计,引兵先到延津,佯装渡河去袭击袁绍后方,准备乘袁绍分兵应战之机,再以轻装部队回袭白马。袁绍不知是计,果然派出大量的军队前往延津应战。荀攸之计的成功实施为曹军奠定胜局。曹操立刻派遣张辽、关羽突袭白马。颜良为“一夫之勇”,迎接对战。关羽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白马之围遂解。
名称:白马之战
发生时间: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地点: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
参战方:袁绍、曹操
结果:曹操胜利
伤亡情况:袁绍大将颜良战死
主要指挥官:曹操、袁绍
当时,白马在黄河南岸,对面即军事重镇黎阳。白马和黎阳间的渡口作为袁、曹领地的南北通道,极其重要。
建安四年八月(199年9月8日 - 10月7日),曹操亲自进军黎阳近郊诱敌,让东郡太守刘延屯白马,以使曹操军在第一线防御袁绍时能对袁绍的堡垒一目了然。曹操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南面具有地利的官渡,于是守御白马只剩延缓敌军渡河进军的意义了。
曹操还在附近的延津安排了于禁的两千军队,回师许昌作进一步备战。200年正月(2月3日 - 3月2日),曹操扑灭了刘备在徐州的叛乱后,重返官渡前线。
二月,袁绍派大将郭图、淳于琼、颜良进围白马,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进。袁绍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 刘延告急,向曹操请援。
四月,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北救刘延。谋士荀攸建议,率军先佯装在延津(今河南汲县东)渡河,做出袭击袁军后方的姿态,诱使袁绍分兵延津。然后,轻兵急进,奔袭白马,攻其不备。曹操依行其计。袁绍果然分兵,令正在进攻白马的郭图、淳于琼率军向西,挺进延津。沮授反对独任颜良在白马,但袁绍不从。
在郭图、淳于琼等人率军奔赴延津后,曹操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及距白马10余里时,颜良为“一夫之勇”,不善统兵,震惊之余,率兵仓促迎战。曹操派中郎将张辽、偏将军关羽为先锋冲在前面,曹操又亲率徐晃等人的部队作为后军 。关羽望见了颜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在张辽军队与颜良军队交战之时,关羽策马冲到颜良身边,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从始自终,袁军诸将都不能挡住关羽。遂解白马之围。
关羽因功被封为汉寿亭侯。但他认为杀颜良帮了曹操的大忙,足以回报曹操的厚待,放弃了曹操的全部赏赐并留书出走,重归刘备。曹操敬慕关羽的忠诚,不许部将追赶。
颜良率先锋军10万,攻刘延于白马。刘延屡次告急,曹操派15万军队兵分三路解白马之围。关羽新降曹操并得了很多赏赐,希望参加对颜良作战以回报曹操的厚待,但曹操并不认为非用关羽不可。曹操亲率5万迎战颜良,但被颜良部下精兵整齐的阵势所震慑。吕布旧将宋宪、魏续相继请求与颜良单挑,都很快被杀。徐晃出马战颜良,大约二十合后败走。双方休战。
在谋士程昱建议下,曹操犹豫地召见关羽,怕他一旦回报了自己的善待就会离开。次日,颜良军列好阵,关羽陪曹操坐在小山顶向下看,远远看见了颜良的麾盖。关羽跨上赤兔马冲入敌军。颜良未及回击,即被关羽所斩。关羽割下颜良首级绑在马脖子上,顺利返回。颜良军士气大损,陷入混乱,为曹操提供了进攻的机会。曹操在白马之战中获胜,杀敌军无数,还劫夺了很多物资。
此战,曹操从被动中力争主动,指挥灵活,用声东击西计,突袭成功。曹军初战告捷,有利于官渡之战发展。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延津之战”,与“白马之战”一起被历史学家称为官渡之战的“前哨战”。
李筌:曹公北救延津,荀攸曰:“今兵少不敌,分兵势乃可。公致兵延津将欲渡,兵向其后,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留,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行趋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战。使张辽关羽前进击破,斩颜良,解白马围。此乃示以远形,而近袭敌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