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列 编辑
《精列》是汉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诗作。此诗写的是曹操对生命与神仙的思考,借祈求长生,表达了诗人深感时光流逝的感慨,清晰真诚地袒露出晚年诗人复杂而微妙的心理世界。全诗现实与幻想交替出现,诗意跌宕起伏。
作品名称:精列
作者:曹操
创作年代:东汉末年
出处:《曹操集》
作品体裁:五言诗
题材:游仙诗
精列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chī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周孔圣cú徂落,kuài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yáo陶陶谁能duó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自然孕育万物,始终这样周而复始,难道大自然就没有终结的时候吗?
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万物都有自己的终期,圣贤也不能避免,为什么还要为生命走向尽头而担忧呢?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但愿那无角的螭龙能成为我的坐骑,将我带到魂牵梦绕的昆仑圣地。
思想昆仑居。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羡慕神仙居住的昆仑山。期望见到神灵,立志到海上去看看蓬莱仙山。
志意在蓬莱。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盼望求得长生不老。周公和孔圣人也要死去,大禹这样的君主也埋葬在会稽山。
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大禹葬在会稽山。古今谁永世长存?心胸旷达的人不应该为死而感到担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垂暮之年,时间匆匆地过去,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整体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对生命与神仙的思考,清晰真诚地袒露出晚年诗人复杂而微妙的心理世界。全诗大致可分四节。第一节六句,意谓自然造就的万物,包括贤能的圣人都难免死亡。死亡是必然的,不必为死亡而忧伤。但由于长生不死传说的影响,曹操又产生了幻想,于是接下去的第二节五句,由写现实的人间转写幻想的仙境,表现了对长寿的期望。但仙境毕竟是虚幻的,因此接着第三层六句,又转写现实的人间,写周公、孔子和大禹这样的圣人都死去了,说明没有人能够长生久存。明智者不必为生命短暂而忧伤。最后一节用两句诗收束,发出了“年之暮奈何”的感慨,表现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首先感慨自然造就万物,包括贤能的圣人都难免死亡,肯定了死亡是必然的自然规律,不必为死亡而忧伤。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仓居。思想昆仓居。见期于迁怪,志意在蓬菜”,诗人十分理性地认识到,仙境毕竟是虚幻的,因此接着又转写现实的人间,说明晚年的诗人随着生命的流逝,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有生之年要完成统一大业的难度。其实,诗人的内心深处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他幻想着“螭龙之驾”,生活在“昆仑”“蓬菜”之中;另一方面,他却并没有沉湎于自己的幻想中,而是清醒地知晓,神仙世界仅是幻想而已。所以,这几向表明诗人是在一种矛盾的心理之中挣扎着。尽管他不相信人能够长生不老,但由于受长生不死传说的影响,诗人又产生了幻想,由写现实的人间转写幻想的仙境,表现出诗人对长寿的期望。
“志意在蓬莱。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诗人再一次回归到理性与清醒的层面之上,劝告人们。“会稽以坟丘”,周公、孔子和大禹这样的圣人都死去了,说明没有人能够长生久存,明智者不必为生命短暂而忧伤。“君子以弗忧”,既然明白神仙世界是虚幻的,生命必然会走向终结,那么就应该乐天知命,不再忧愁了吧。恰恰相反,诗人对此的确明白,但他却忧愁依旧。“忧”在诗中二度出现,“何为怀此忧”“君子以弗忧”,忧愁其实一直伴随着诗人,并不以诗人的理性清醒而逃遁。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诗人最后发出了“年之暮奈何”的感慨,表现出其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感慨晚年的曹操,其心理世界是矛盾的,而人终归有一死,则是其晚年心头永远的痛,说明他的心理世界,复杂而微妙。
此诗是曹操游仙诗中的代表作,诗中从现实转向幻想,又从幻想回归现实,跌宕起伏中将诗人的复杂心理清晰地展现出来。
名家点评
山东大学教授张可礼等《曹操曹丕曹植集》:此诗为曹操游仙诗代表作,真实地反映了一代政治家曹操希望完成统一大业,而又无法挽留时光的感伤。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