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诏令 编辑
诏令,是皇帝发布的公文的统称,民间则一般称为“圣旨”。诏令大体上可分两大类:一是发布重大制度、典礼、封赏的文书;二是日常政务活动的文书。概括起来有制、诏、诰、敕、旨、册、谕、令、檄等。
中文名:诏令
外文名:Imperial edict(英文)、命令をかける(日文)
拼音:zhào lìng
注音:ㄓㄠˋ ㄌㄧㄥˋ
号令。
2.皇帝发布命令。
3.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包括册文、制、敕、诏、诰、策令、玺书、教、谕等。
诰 起初是用以指告诫之文,后用以封赠,明清一至五品的以诰命授予。清代又以诰命特指受封赠的妇人。
敕 是用以封赠较低级官的一种文书,清代封赠六品以下官或妇人用敕命。明清官吏受封赠的文书统称为诰敕。
旨 宋以后专指皇帝的意见、命令为旨,一般称“圣旨”。
册 是帝王封爵的策令,凡立皇后、立太子、封王尊贤都用册书。
谕 皇帝施于臣下的文书,亦称谕旨、上谕。
令 皇帝的命令。
檄 古代帝王作征召、晓谕、申讨之类的紧急文书,多插上羽毛,称为“羽檄”(俗称“鸡毛信”),后泛称紧急之类的文书为“檄”。
注:“奉天承运皇帝”为一个词,奉天承运为皇帝的修饰定语,为明清两代采用。以下为中国历代的诏书简历:
西周
诏书在西周时分为“诰命”和“敕命”两种,原是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
秦汉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后,自以为功绩胜过三皇五帝,于是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秦亡后,汉朝继起,基本上承袭了秦朝的制度。而其中诏旨的写作格式,汉代的开头大多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
《后汉书》卷3《章帝纪》中记载章帝诏书称:“中元元年诏书,五经章句烦多,议欲减省。”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有这么一段论述:“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的诏令与汉代相仿,但皇帝即位诏书中多有“应天顺时,受兹明命。”一语。重要原因大概是当时朝代更替频繁,每几十年便更替一次,使皇帝都强调其统治乃天意,他人不得违天。
隋唐
唐代诏令分为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敕旨、论事敕书、敕牒七种形式,一般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颁行,其中有严格规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复奏而施行之。小事则署而颁之。”(《唐六典》卷8 门下省·给事中条)。所以在颁行的制书之首往往是“门下”两字,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开头就是“门下,天下之本……”。而天命所归的话往往见于皇帝的即位诏令中,与魏晋南北朝时略同。而西周时的“诰命”与“敕命”在此时专指帝王授官、封赠的命令。
宋
宋代的诏令虽继承唐代,但有所变化。宋代皇帝的诏令,不论事情大小,“非经二府者,不得施行”,但此处二府系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诏令起草工作都是由中书门下议,学士为之,故许多重要诏令开头与唐代一样,都是“门下”二字。如《宋大诏令集》所载从宋太祖到宋徽宗八位皇帝的即位赦文均以门下置于篇首,同时,《宋大诏令集》中所存的诏令中,以“朕绍膺骏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开头的亦占有相当比例。
元
元代以蒙古语为国语,故以“国语训敕者曰圣旨,史臣代言者曰诏书”。蒙文和汉文诏书开头都使用“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的套语。其中“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是蒙文,意为“天眷命”,即“受天眷命皇帝”圣旨。
明
明太祖自称法天道、承天命。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记载,太祖尝言:“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因而其诏书的开头就是奉天承运,外朝则以奉天殿等三大殿及奉天门为主。
明代诏书通常以“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或“诏曰”或“敕曰”)起始,末尾以“咸使闻知”对照明太祖于韩宋时期令旨诏书,“皇帝称旨,吴王令旨”、“奉天承运,吴王圣旨”,可知,若不抬头其断句应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另外,明朝规定亲王、群臣上表笺,都得有“天眷命,统驭万方”或是“天受命,君师宇内”等字样,节日朝贺须用“天永昌”,皇帝郊祀称自己为“嗣天子臣”,其使用的音乐头一句就是“荷蒙天地兮,君主华夷”、皇帝结婚的纳采制词首句也是“朕承天序”,皇帝的宝玺则有“皇帝奉天之宝,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字样等等,都认为明朝政权的统治出自天意。此时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故世有“诰命夫人”之说。
清
伪满皇宫博物院陈列的溥仪即位诏书
清承明制,其诏书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中间为主文,结尾则以“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布告中外,咸使闻知””、“布告中外,咸使知悉”为多。“中”乃禁中,是京中宫廷,“外”是指外省地方。诏书以外,清代还有制辞(即制书)。其开头一般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云云。
清代诏书多用大幅硬黄纸书写制成。所谓硬黄纸,是将纸放入黄檗汁浸染至灭白为止,以达到防虫灭菌的效果。诏书纸高约八九十厘米,横宽视文字内容长短而定,长者可达五六米,表里二层成长卷式样,虽大却十分坚固,不容易破损。
诏书文字为墨笔楷书,均为满汉合壁,汉文位于右方,竖行往左书写;满文位于左方,竖行往右书写,多用朱圈句读,与一般文书不加标点不同。纸张接缝处正面正中位置盖有骑缝印,印用‘皇帝之宝’,正文之后另起一行偏上位置书写年号及年月日期,并骑年盖月,钤用‘皇帝之宝’。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