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齑臼 编辑
“齑臼”,就是用来盛装和研磨调味料的器具。而古代的那些调料主要是辛辣的东西,像捣碎的姜、蒜、韭菜等。
中文名:齑臼
作用:用来盛装和研磨调味料
类型:器具
而古代的那些调料主要是辛辣的东西,像捣碎的姜、蒜、韭菜等。
淹,不见其尸。娥年十四,投瓜于江,存其父尸。曰:父在此,瓜当沉。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自投于江而死,五日后抱父尸出。”(前为原文,译文:“曹娥之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把瓜抛投到江上,以保存她父亲的尸体。说:父亲如在这里,瓜应该会沉下去。她昼夜沿江哭寻父亲。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五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
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上虞县令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后蔡邕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历代帝王对曹娥曾大事褒扬。宋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敕建高大辉煌的曹娥正殿。大观四年(1110年)敕封灵孝夫人。政和五年加封昭顺。淳祐六年敕封纯懿夫人,又敕封其父为和应侯,其母为庆善夫人。元后至元五年(1939年)加封慧感夫人。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命官赴庙祭奠,诚意伯刘基亲撰诔文。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敕封福应夫人。同治五年(1865年)加封灵感夫人,钦赐"福被曹江"匾额。民国年间,国民党多有军政要人题赠楹联匾额,其中蒋介石先生题匾"人伦之光"现悬庙宇正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