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区 编辑

江苏省南通市市辖区

海门区海门区

海门区,隶属江苏省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北岸,东北濒临黄海,南靠长江,东南部接上海市崇明区,东与启东市接壤,西、北与南通市通州区、崇川区毗邻,与上海隔江相望,总面积1148.71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海门区下辖3个街道、9个镇。 截至2022年,海门区户籍人口97.52万人,常住人口99.51万人。 海门区人民政府驻海门街道北京中路600号。

周显德五年(958年),置海门县,属通州辖领。 2020年,撤销海门市,设立海门区。海门境内通行两种方言,一种是属于沙地话的海门方言,一种是属于通东话的四甲方言,均属语太湖片。 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海门区是全国双拥模范县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2022年,海门区地区生产总值162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3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99.2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46.1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4.7:49.3:46.0。 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4.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海门区

外文名:Haimen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320614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江苏省南通市

地理位置: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以北

面积:1148.71 km²

下辖地区:3个街道、9个镇

政府驻地:海门街道北京中路600号

电话区号:0513

邮政编码:2261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96.5691 万(2023年年末全区户籍人口)

著名景点:张謇文化旅游景区、蛎蚜山

机场:南通新机场(规划)

火车站:海门站、海门北站(规划)

车牌代码:苏F

地区生产总值:1664.67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古代海门江岸变迁图

夏、商、周,为扬州之域。东周春秋,属吴。战国,先后属越、楚。

秦代,属九江郡。

西汉,为海陵县东境,属临淮郡。东汉,改属广陵郡。

三国,属魏,后归吴。

西晋,属广陵郡。东晋、南朝宋、齐,皆属海陵郡。

隋,属江都郡。

唐代,在南布洲东出现东洲、布洲等沙洲后,设盐亭场,属扬州广陵郡。唐末,属吴,为东洲镇,系浙江西道节度使控制。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吴姚存制据海陵东二洲(胡逗洲和东洲),设东洲静海都镇。吴武义元年(919年),改东洲为丰乐镇,顾俊沙为崇明镇,布洲为大安镇。南唐保大初年(约943年),建静海都镇制置院,丰乐镇为其所辖。10世纪中叶,东洲和布洲涨接为东布洲。

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周攻克南唐静海,改静海都镇制置院为静海军。是年,在静海军地东部置海门县,裁废丰乐镇,称东洲镇,为县治,上属通州。显德年间(954-960年),裁撤崇明、大安镇。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海门县还属通州。天圣元年(1023年),通州改名崇州,又名崇川,海门属崇川。明道二年(1033年),崇川复称通州,海门仍属通州。致和七年(1117年),通州改为静海郡,海门属静海郡。旋复名通州,海门随属之。

元世祖时,通州升为通州路,海门属通州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复为通州,海门复属之。

明朝,海门还属通州。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门大部分土地坍没,裁县为海门乡,归并入通州。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古海门县(建海门厅之前的县)地皆已涨复,割通州安庆、南安等19沙,崇明半洋、富民等11沙及通崇之间新涨的天南等10沙,设江苏省海门直隶厅,属江苏布政使司,后直属江宁布政使司。道光十二年(1832年),因海门乡与海门厅名相混淆,更名静海乡。

民国元年(1912年),废海门厅,复设海门县。民国3年(1914年),划属沪海道。民国16年(1927年),直属江苏省。民国21年(1932年),属江苏省南通区。民国22年(1933年)3月,属江苏省第七区。民国23年(1934年),又改属江苏省南通区。民国25年(1936年),属江苏省第四区。民国29年(1940年),建立海门县抗日民主政府,属中共苏中临时委员会。民国30年(1941年)3月,属苏中行政公署第四行政区;9月,海门、启东县合并,设海东行署(保留海门县建制至民国32年1月);10月,建立通海行署,属苏中第四行政区;11月,建立通东行署;12月,改海东行署为海启行署,属苏中第四行政区。

民国31年(1942年)7月,崇明划归海启行署,称海启崇行署;9月,隶属南通县的通东行署并入建东南行署。民国32年(1943年)3月,通海行署停止活动;7月设通海办事处,属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11月,复建通海行署,原辖区和隶属关系不变。民国34年(1945年)1月,撤销通海行署,通海地区划归南通县;12月,东南行署隶属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民国35年(1946年)3月,撤销东南行署,恢复海门县建制,隶属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8月,属苏皖边区第九行政区;12月,海启两县重新合并,再建东南行署,属苏皖边区第九行政区。民国38年(1949年)1月,海启地区全境解放,撤销东南行署,恢复海门县建制,属苏皖边区第九行政区;5月,属苏北南通行政区。

1949年10月,海门县仍属苏北南通行政区。

1950年,属苏北南通区。

1953年1月,属江苏省南通区。4月,属江苏省南通专区。

1971年4月,属江苏省南通地区。

1983年1月,江苏省南通地区撤销,实行市管县体制,海门县隶属南通市。

1994年4月,撤销海门县,设立县级海门市,由南通市代管。

2020年,撤销县级海门市,设立南通市海门区。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91年海门地图1991年海门地图

2004年,天补镇宝兴村划归三星镇。

2011年,海门镇与三和镇合并,设立海门镇。三星镇与天补镇合并,设立三星镇。

1999年海门市政区交通图

2012年,撤销海门镇、德胜镇、三星镇,原海门镇秀山等14个村和解放西路等31个社区,原德胜镇文俊等2个村,原三星镇陶港等3个村合并,设立海门街道;原海门镇的大兴等8个村和证大、滨江花园、和谊街3个社区,以及沿江淡水养殖场、种羊场、畜禽良种繁殖场、棉花原种场合并,设立滨江街道;原三星镇、德胜镇划归海门街道后其他行政区域合并,设立三星镇。

撤销三厂镇、临江镇,原三厂镇厂西、镇西、青龙港、厂南、孝威、耀忠、大洪、孝汉、中兴9个村和新东街、中心街、工房街3个社区设立三厂街道;原三厂镇的丁陆、汤西、鹤丰、新丰、刘洪、为民、丰顺7个村及大新街社区和原临江镇合并,设立临江镇。

撤销常乐镇、麒麟镇,合并设立常乐镇。撤销悦来镇、万年镇、三阳镇,合并设立悦来镇。撤销四甲镇、货隆镇,合并设立四甲镇。撤销余东镇、树勋镇,合并设立余东镇。撤销正余镇、王浩镇,合并设立正余镇。撤销包场镇、东灶港镇、刘浩镇,合并设立包场镇。

2015年,撤销海永乡,设立海永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南通市海门区下辖3个街道:海门街道、滨江街道、三厂街道, 9个镇:海门街道、滨江街道、三厂街道、三星镇、临江镇、海永镇、包场镇、常乐镇、悦来镇、余东镇、四甲镇、正余镇,另辖:海门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永隆沙农场、大东农场、畜禽良种场、种羊场、包场渔场、长江芦荡养殖场、沿江渔场、三厂苗圃、农科所、财政局芦荡管理所、江苏省国营江心沙农场、临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海门港新区、三星镇(叠石桥家纺产业园区)、三厂工业园区。 共63个社区,230个村。海门街道的三个村(利北、建南、富三)、9个社区(通路、青海路、中南、东风、源东、丝绸路、海东、民生、理想城)实际由滨江街道管辖。 海门区人民政府驻海门街道北京中路600号。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海门区海门区

海门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北岸,东北濒临黄海,东与启东市接壤,南靠长江,西、北与南通市通州区、崇川区毗邻,与上海隔江相望 ,东南部接上海市崇明区, 介于北纬31°46'~32°15',东经121°02'~121°11'之间, 总面积1148.71平方千米。

地质

海门区结晶基底─般埋深45千米。地层上部由元古界变质岩系、绿片岩系、震旦系碳酸盐岩类组成。寒武、奥陶系主要为碳酸盐岩层。主要断裂有3条。

地形地貌

海门区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 地表平均海拔4.96米(以废黄河为基准)。地势呈西北略高、东南偏低,南北横截面呈孤形,两头低、中间高。

气候

海门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水量1085.4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303.5毫米,太阳辐射年均总量为4941.76兆焦/平方米。年均日照2099.2小时,季节分布为冬少夏多。平均风速2.9米/秒,年无霜期平均223天。

水文

海门境内河沟纵横,成网络状分布,属长江水系。东西走向的河流较宽一点的主要有通吕河海门段、通启河海门段、海门河;南北走向的有浒通河、圩角河、青龙河、大新河,灵甸河等。各河流分别与长江、黄海相通。按级分一级河有通吕河、通启河二级河有排成河、三余竖河、运盐河,浒通河、圩角河、青龙河、大洪河、灵甸河、海门河等。一、二级河总长247.4公里,三级河64条。总长648公里;四级河2130条,总长2198.73公里。泯沟19287条,总长8658.9公里。通吕河海门段和通启河海门段南北两大水系从西向东穿越全境,流域总面积544.8平方公里。两大水系又分为通东、中西、中东、沿江4个片。水域面积3.24万公顷,海域面积1.87万公顷。

海门市内河正常水位,通东片3.96米,中西片3.6米,中东片3.2米,沿江片3.0米。在灌溉需水期开闸引江,各片内河水位均可抬高0.3~0.5米。遇到台风暴雨,开闸向江海排水,可将内河水位降低0.2~0.3米。全市河网容蓄水量正常水位5991.1万立方米,最高水位9145.0万立方米。

土壤

海门区土壤属浅色草甸土系列,有潮土、盐土两大类,分6个土属23个土种。其中,潮土类下分3个土属,17个土种。盐土类下分3个土属,6个土种。

植被

海门区野生植被主要是杂草,有31科126种。人工植被包括农作物、树(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果园)、竹、药材、花卉等。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海门政区图海门政区图

海门属长江流域范围,紧靠长江入海口,境内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主要河道为人工河道,形成三横七竖的格局。三横从北向南依次为通吕运河、通启运河和海门河,为境内最主要的三条河流,均为东西走向;七竖自西向东依次为新江海河、浒通河、青龙河、圩角河、大洪河、大新河、黄家港——灵甸河,均为南北走向,境内其它小河多数呈南北走向与这七条河流平行等距分布,区域内的河道已全部连通江水。属长江水系江海平原区,水资源比较丰富。长江流经海门长为33公里,年均径流总量8904亿立方米,年均流量29000立方米/秒,最大43100立方米/秒,最小21400立方米/秒。

土地资源

海门市土地总面积1148.77平方公里,2016年耕地面积5331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41%;园地149.08公顷,城镇村及工矿24442.27公顷,交通运输5117.61,水域及水利设施31268.41公顷,其他土地326.09公顷,林地2.97公顷,草地2.96公顷。

生物资源

海门区内共有野生植物31科126种,多为草本植物;陆生野生动物42种,分布于3门7纲;淡水野生动物主要是鱼类,有20种,分布于11科,主要的品种有日本鳗、中华鲟、河豚、大银鱼等。

矿产资源

海门市已发现的矿产有12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2种、非金属矿产4种、水气矿产2种。按照开采利用经济效益、矿石储藏量、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将其分为优势矿产、潜在优势矿产和一般矿产三类。优势矿产主要有砖瓦粘土、地下水、矿泉水三种,潜在优势矿产主要有铁矿、石油(天然气)、地热(温泉),一般矿产主要有浅层天然气、煤、江砂、钼、大理岩、花岗岩等。

人口

编辑

截至2022年,海门区户籍人口97.52万人,比上年减少7523人。人口出生率为3.71‰,人口死亡率为10.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1‰。常住人口99.51万人,城镇化率68.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2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965691人,比上年末减少9510人。全年出生人口3221人,人口出生率为3.34‰;死亡人口11282人,人口死亡率为11.68‰。年末常住人口99.69万人,年末城镇化率69.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海门区地区生产总值162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3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99.22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746.11亿元,增长0.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4.7:49.3:4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3139元,增长2.4%。

2022年,海门区新登记私营企业3046户,累计2.49万户;新登记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10.37亿元,累计注册资本1554.48亿元。新登记个体户9957户,累计9.78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15.52亿元,累计资金数额94.07亿元。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0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676家,重点服务业企业298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07家,房地产企业106家。

经初步核算,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4.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808.1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778.9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4.7:48.5:46.8。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7135元,增长4.9%。

居民收入

2022年,海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82元,比上年增长4.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491元,比上年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90元,比上年增长5.8%。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867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756元,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665元,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9.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74.6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海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1%。分产业看,工业投资增长4.6%;服务业投资增长3.8%。按注册类型分,国有投资增长34.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增长30.6%;民间投资增长0.9%。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5.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7%。

房地产开发投资106.69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864.7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96.32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115.7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8.2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4.8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8.55万平方米。

财政

2022年,海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02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同口径税收收入63.00亿元,下降7.2%。分税种看,同口径增值税增长1.4%,企业所得税下降6.2%,个人所得税下降12.0%,契税下降1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7.44亿元,比上年下降5.1%。其中,教育支出18.53亿元,增长11.9%;科学技术支出8.10亿元,增长7.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36亿元,增长7.0%;卫生健康支出16.52亿元,增长5.6%;节能环保支出2.08亿元,增长11.4%。

第一产业

海门区海门区

2022年,海门区粮食总产量25.33万吨,比上年增加0.15万吨。其中:夏粮7.66万吨,秋粮17.67万吨。粮食播种面积52860公顷,比上年增加40公顷;棉花面积441公顷,比上年减少362公顷;油料面积14599公顷,比上年减少1328公顷;蔬菜面积33663公顷,比上年增加1639公顷。

新增造林面积11.8公顷,林木覆盖率23.81%。猪牛羊禽肉产量41645吨,增长0.4%;禽蛋产量32672吨,增长0.6%;牛奶总产量3212吨,增长9.5%;水产品64556吨,增长10.3 %。生猪存栏12.91万头,下降15.1%;生猪出栏29.04万头,增长0.7%。

高标准农田比重81.83%,家庭农场317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00个。有效灌溉总面积51040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1726公顷(不含江心沙农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58.13公顷,总量20415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5.05万千瓦,增长3.3%。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海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1%,分注册类型看,民营企业产值增长6.9%,股份制企业产值增长12.5%,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产值下降2.6%。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产值增长14.9%,轻工业产值下降9.1%。

建筑业

截至2022年,海门区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96家,其中,特级资质建筑企业4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63家,二级资质建筑企业142家。建筑业施工人数达38万人。建筑业总产值2298亿元,增长2.9%。施工面积1.82亿平方米,下降5.4%;竣工面积5105万平方米,增长4.8%。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61.51万元,增长3.2%。中南、三建、龙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现代建筑产业园获评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海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22亿元,下降1.2%。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27.14亿元,下降1.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3.08亿元,下降2.6%。

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日用品类增长3.5%,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15.3%,化妆品类增长29.0%,金银珠宝类增长30.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4.3%,汽车类增长8.6%,五金电料类增长25.4%,书报杂志类增长135.1%,通讯器材类增长11.8%。

对外贸易

2022年,海门区进出口总额344.28亿元,增长11.8%。其中,出口总额244.33亿元,下降6.6%;进口总额99.95亿元,增长116.4%。

新批增资项目10个,新批外资项目26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9个。新批协议外资6.77亿美元,下降38.0%;确认到账注册外资4.02亿美元,增长11.7%。新批境外投资企业3家,境外直接投资额1149万美元,增长211.4%。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2.91亿美元,增长46.6%;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7.99亿美元,下降7.8%;新派劳务人员366人;在外劳务人员1646人,下降27.8%。

旅游业

2022年,海门区共有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6家。旅游星级饭店3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10家,省工业旅游点1家。有旅行社8家,旅行社分社2家。接待游客256.47万人次,下降20.0%,其中,国际旅游者人数2016人次。旅游总收入23.24亿元,下降22.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70万美元。

邮电业

2022年,海门区邮政业务收入2.54亿元,增长13.7%。电信业务总收入3.06亿元,增长15.0%。本地电信固定电话用户数9.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17.53万户,比上年增加3.8万户。互联网用户169.32万户(含手机用户),比上年增加8.14万户。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海门区共有各类商业银行23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72.03亿元,比年初增加213.52亿元,增长10.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496.08亿元,比年初增加255.84亿元,增长20.6%;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30.57亿元,比年初减少94.0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74.30亿元,比年初增加167.02亿元,增长10.4%,其中短期贷款543.43亿元,下降0.6%;中长期贷款1139.73亿元,增长13.4%。

交通运输

编辑

2022年,海门区公路货物运输量684万吨,下降5.0%,公路货物周转量136522万吨公里,下降6.2%;水路货物运输量30万吨,增长25.0%,水运货物周转量11251万吨公里,增长15.7%。公路客运量23万人,旅客周转量417万人公里。等级公路为2473.2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66.75公里,二级公路175.16公里,三级公路325.68公里,四级公路1605.69公里。汽车保有量为29.61万辆,增长6.2%,其中,小型汽车26.55万辆,增长5.5%。个人汽车保有量为25.04万辆,增长1.7%。

通吕运河位于海门区北侧,长28.2千米,通航能力为500吨;浒通河位于海门西侧,长17千米,通航能力为300吨;灵甸河位于海门区东侧,长21.5千米,通航能力为300吨。

苏通铁路、宁启铁路,海启高速、宁启高速公路、启扬高速。苏335线、苏336线、苏222线穿过海门区。

政治

编辑

区委书记:

区长:

沈旭东

截至2024年07月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海门区驻有:南通职业大学、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海门校区)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

截至2022年,海门区共有普通中学35所,在校生37493人。其中,高中6所,在校生13029人;初中29所,在校生24464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7719人。小学46所,在校生5147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21人。各级各类幼儿园68所,在园生19347人。教职工数10792人,其中,专职教师8909人。

科学技术

2022年,海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270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3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9.11件。入选南通市江海英才27名、“江海英才”团队1个,新增第六期南通市“226工程”培养对象67名。成为苏中苏北唯一的“全省人才发展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新增高技能人才1841人,每万名劳动力中拥有高技能人才1138人。

文化事业

国家一级图书馆:海门图书馆。 国家三级博物馆:张謇纪念馆。

截至2022年,海门区共有文化馆(站)12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14万册。举办各类文化展览会56次,组织文艺活动438次。有专业技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176场次,观众5.91万人次。全区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5000平方米。建成29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294个村(社区)健身广场。出版《海门日报》297期,《海门日报》期发行量2.4万份。有线电视用户累计14.85万户,开通有线电视频道207套,光缆总长度9800公里。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海门区城区共有体育场地3613个,其中系统内1个。全区共有等级运动员533人,其中,二级74人,三级459人。共有等级裁判859人,其中,一级以上72人,二级376人,三级411人。共有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3826名,其中,国家级20名,一级147名,二级1152名,三级2507名。举办大型全民健身演示会6场次,参加各类健身活动16万人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海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81个。其中:医院16个,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站各1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34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322人,注册护士2096人,药师316人、技师310人、其他卫技人员297人。拥有医疗标准床位4987张。总诊疗病人440.85万人次。人均预期寿命82.65岁。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为100%。

社会保障

海门海门

2022年,海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013人。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612人。

2022年,海门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8%,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5.89亿元。其中,企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21万人,增长0.9%;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86万人,下降3.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4万人,下降0.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275元提高到294元。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2.52亿元,增长10.3%。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3.18亿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9.34亿元。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9.5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动态保持在98%,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6.70万人,增长1.1%;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62.89万人,下降3.1%,覆盖全区所有行政村。失业保险参保14.95万人,下降0.3%。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100人。

2022年,海门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4110人,其中城镇129人,农村3981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758.11万元,其中城镇111.88万元,农村3646.23万元。农村临时救济487人次,农村社会救济供资金额64.64万元。拥有各类托老机构65个,共有床位10186张,收养3352人。

风景名胜

编辑

张謇文化旅游景区

张謇

张謇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海门区常乐镇,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纪念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而建,占地四十余亩,主体建筑由张公故里祠堂、张謇史料陈列馆组成,共展出图片近千幅。2013年,被授予“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海博物馆

江海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海门市。是一座全国唯一、全面展示江海文化起源、传承、发展为主题的省级国有博物馆。博物馆位于海门江海文化公园中心位置,采用海门特色民居“四汀宅沟”形式设计,总建筑面积约170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近5000件。馆藏文物包含陶器、瓷器、金属器、宝玉石、书画、古籍、石刻、木雕、牙角骨器等各个文物类别,年代涵盖西周至民国时期。

地方特产

编辑

海门山羊

海门山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海门山羊羊肉肥嫩鲜美,膻味小,肉质纤维细嫩,肥瘦适度,脂肪分布均匀,口感肥而不腻。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海门山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2019年11月,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海门大白皮蚕豆

海门大白皮蚕豆,江苏南通海门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白蚕豆为二年生草木植物。根粗壮发达,深达1米左右。植株长势旺感,株高1.3米左右,茎方形,中空。海门大白皮蚕豆形状扁平,皮薄粒大,种皮、种脐和子叶均为绿白色,气味清香,煮熟后细糯微甜,是制作五香豆的优质原料。

2018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海门大白皮蚕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万年香沙芋艿

万年香沙芋艿,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万年香沙芋艿母芋近圆球形,节间短,密被鳞片。子芋、孙芋圆柱形至长卵圆形,表皮浅褐色,鳞片深褐色,顶芽饱满,浅紫红色,肉乳白色,具甘薯香味。蒸煮后表皮浅灰色、开裂,鳞片浅褐色,清香,肉灰白色,质地紧密,入口爽滑,酥而不粘,干香回甜。

2016年8月16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万年香沙芋艿”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海门香芋

海门香芋,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海门香芋属豆科蔓性植物,地下块茎为食用器官。香芋表皮黄褐色,质地致密,肉乳白色,似薯类,味道好似板栗,甘甜芳香。海门香芋久煮不糊,粉面不散,入口清香微甘,食后回味悠长,名菜有香芋烧竹鸡、香芋烧茶干、拌熟香芋等。

2014年5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海门香芋”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海门黄鸡

海门黄鸡,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海门黄鸡为小型黄羽肉鸡品种,具有黄羽、黄喙、黄脚(胫)三黄特征,除肉质优良、早熟、适应性强等遗传特征外,同时具有体型小、产蛋后期持续性能好的独特遗传特性。海门黄鸡适应性强,耐粗饲,成熟早,肉质细嫩鲜美。

2012年5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海门黄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著名人物

编辑

施雅风

沈其韩

邱竹贤

印象初

丁传贤

张謇

王威

王震西

盛炜彤

季方

季允石

张惠

陈豪

金鑫

江敏

吴仁忠

王个簃

荣誉称号

编辑
南通市海门区所获荣誉(部分)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县

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首批“中德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试点示范城市

2021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试点县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

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第四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

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2013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

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16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

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江苏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区

江苏省农村物流示范县

江苏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市

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

江苏省第一批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试点县

2014~2015年江苏省法治建设示范县

2016年—2017年江苏省法治建设示范县

江苏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

2018年“四好农村路”江苏省示范县

江苏省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等次

第二批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

江苏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

江苏省园林城市

江苏省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

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第五批江苏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江苏省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

第五批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2004年全国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先进市

江苏省2018年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2022年度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督查激励成效明显地区

2018年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江苏省“五社联动”试点单位

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

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友好城市

编辑

市或区

国家

城市

结好时间

海门区

德国

施瓦岑贝克市

2009.09.23

海门区

纳米比亚

奥卡豪市

2011.03.11

海门区

澳大利亚

本迪戈市

2018.06.12

参考资料:

下一篇 宗亲

上一篇 曹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