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兴十三处战功 编辑
南宋著名历史学家李心传(1167-1244)在其传世之作《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一书中,遍述了南宋高、孝、光、宁四朝典章制度及相关史事。
中文名:中兴十三处战功
出自:《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作者:李心传
年代:南宋
乾道二年(1166年)也即宋高宗禅为当太上皇、宋孝宗即位之后的第四年,当时,以太上皇赵构为首的南宋妥协求和派势力相当大,在这个背景下,南宋朝廷评定了所谓的“中兴以来十三处战功”具体如下:
“自金虏入中原,将帅皆望风奔溃,未尝有敢抗之者。
(2)绍兴元年十月,兀术亲攻和尚原,陕西都统制吴玠出奇兵邀击,大破之,兀术中流矢二,仅以身免。
(3)四年三月,金陕西经略使撒离喝犯杀金平,为吴玠所败。
(4)十月,淮东宣抚使韩世忠败兀术游骑于大仪镇,兀术遂不进。六年十月,主管殿前司公事杨沂中败伪齐刘猊于藕塘,降杀无遗,猊挺身遁。
(5)十年六月,马军都虞候刘锜大败兀术于顺昌,兀术拔寨还东京,两淮遂定。十一年二月,淮西宣抚使张俊、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宣抚判官刘锜大败兀术十余万众于柘皋。
(6)三十一年十月,淮南置制使刘锜遣其将员绮败金统军高景山于皂角林。
(7)是月,浙西副总管李宝败统军完颜郑家奴于密州之唐岛,斩其首。
(8)而步司统制官邵宏渊拒虏于真州之胥浦桥,获捷。
(9)十一月,中书舍人、都督府参谋军事虞允文以建康都统制张振、王琪之军败金主亮舟师于采石。
(10)是岁,马司中军统制赵撙复蔡州。
(11)鄂州都统制吴拱拒虏于茨湖。
(12)统制官王宣拒虏于确山。
(13)三十二年,镇江都统制张子盖解围海州。此皆渡江以来中国胜捷之可称者也。乾道二年,蒋子礼执政,遂以明州城下、和尚原、杀金平、大仪镇、顺昌、皂角林、胥浦桥、唐岛、采石、蔡州、茨湖、确山、海州为十三处战功,而藕塘不与,非金虏故也。(二年八月二十四日甲午降旨。)”
又根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南宋孝宗乾道二年(即1166年)甲午,诏:“诸军将士,与金人战御立功之人,其功效显著者,无以示别。今将显著战功十三处,立定格目。张俊明州,韩世忠大仪镇,吴玠杀金坪、和尚原,刘锜顺昌,五处依绍兴十年指挥。李宝密州胶西唐岛,刘锜扬州皂角林,王琪、张振等建康采石渡,邵宏渊真州胥浦桥,吴珙、李道光化军茨湖,张子盖解围泗州,赵撙蔡州,王宣确山,八处依绍兴三十二年指挥。” 是根据1166年的孝宗立定格目的十三处战功而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