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髑髅说 编辑
作品名称:髑髅说
作者:曹植
创作年代:汉末三国
作品体裁:赋
曹子游乎陂塘之滨,步乎蓁秽之薮。萧条潜虚,经幽践阻。顾见髑髅,块然独居。
于是伏轼而问之曰:“子将结缨首剑,殉国君乎?将被坚执锐,毙三军乎?将婴兹固疾,命殒倾乎?将寿终数极,归幽冥乎?”
叩遗骸而叹息,哀白骨之无灵。慕严周之适楚,倘托梦以通情。
于是若有来,恍若有存。影见容隐,厉响而言曰:“子何国之君子乎?既枉舆驾,愍其枯朽。不惜咳唾之音,慰以若言。子则辩于辞矣,然未达幽冥之情,识死生之说也。夫死之为言归也。归也者,归于道也。道也者,身以无形为主,故能与化推移。阴阳不能更,四节不能亏,是故洞于纤微之域,通于恍惚之庭。望之不见其象,听之不闻其声。挹之不冲,满之不盈。吹之不凋,嘘之不荣。激之不流,凝之不停。寥落溟漠,与道相拘。偃然长寝,乐莫是喻。”
曹子曰:“予将请之上帝,求诸神灵。使司命辍籍,反子骸形。”
于是髑髅长呻廓眦曰:“甚矣,何子之难语也!昔太素氏不仁,无故劳我以形,苦我以生,今也幸变而之死,是反吾真也。何子之好劳,我之好逸。子则行矣,余将归于太虚。”
于是言卒响绝,神光雾除。顾将旋轸,乃命仆夫拂以玄尘,覆以缟巾。爰将藏彼路滨,壅以丹土,翳以缘榛。
夫存亡之异势,乃宣尼之所陈。何神凭之虚对,云死生之必均。
读这篇《髑髅说》使人很自然地想到了《庄子·至乐》篇中一则“庄子见髑髅”的寓言。两者不但在创作构思、思想情趣拟人化手法等方面极其相似,即“万物一府,死生同状”;而且在情态形象的刻画上也极其相似。可以说,曹植的《髑髅说》是从《庄子》中“庄子见髑髅”的寓言演化出来的,至少说是一篇模拟之作。虽然曹植在结尾处,来了一句“夫存亡之异势,乃宣尼之所陈。何神凭之虚对,云死生之必均”,似乎回到了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模棱两可状态,然而从曹子的询问来看,“子将结缨首剑,殉国君乎?将被坚执锐,毙三军乎?将婴兹固疾,命殒倾乎?将寿终数极,归幽冥乎”,在死生困窘的状态下,诗人是很倾慕庄子的洒脱的。只是由于时代环境的不同,曹植给它注入了一些新的思想感情,那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自己的被迫害的处境和精神上的沉重压抑。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