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情 编辑

曹植诗作

《闺情》是汉魏之际文学家曹植的诗作。此诗写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表达诗人对当时妇女痛苦生活的同情。前六句为第一层,点明人物身份,描写女主人公所处的闺中环境;后十四句为第二层,转入刻画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全诗把叙事、写景、心理描写和比喻等艺术手法融合在一起,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和心理写得细致入微,真切动人,加深了人在乱世灾难深重这一主题。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闺情

创作年代:三国时期

作品体裁:五言诗

作者:曹植

作品别名:杂诗

出处:《曹植集》

作品原文

编辑
闺情

揽衣出中闺⑴,逍遥步两楹⑵。.

闲房何寂寥⑶,绿草被阶庭⑷。

空穴自生风⑸,百鸟翩南征。

春思安可忘⑹,忧戚与君并⑺。

佳人在远道⑻,妾身单且茕⑼。

欢会难再逢⑽,兰芝不重荣⑾。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⑿。

寄松为女萝⒀,依水如浮萍⒁。

赍身奉衿带⒂,朝夕不堕倾⒃。.

傥终顾眄恩⒄,永副我中情⒅。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⑴揽:持。中闺:闺中。闺,女子居室。

⑵逍遥:慢步行走的样子。两楹:房屋正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两楹之间是房屋正中所在,为举行重大仪式和重要活动的地方。

⑶闲:空,宽。寂寥:空虚无形;空无人物。

⑷被:遍布。阶庭:即庭阶。

⑸穴:门户的孔隙。一作“室”。

⑹春思:春天的情思,在古典诗词中常常用来比喻男女的爱恋情思。

⑺忧戚:忧愁烦恼。君:指丈夫。一作“我”。并:相从。

⑻佳人:良人,指丈夫。

⑼单且茕(qióng):由于夫妻远隔自己孤独无依,形单影只,身心两方面都遭受苦楚。茕,独单。

⑽逢:一作“遇”。

⑾兰芝:兰草与灵芝。荣:花。此处意为开花。

⑿平生:平时。指以前恩爱之时。

⒀为:如。女萝:植物名,即松萝,常缠附在松树上生长,成丝状下垂。

⒁浮萍: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或变化无常的人世间。

⒂赍(jī)身:托身。赍,怀抱着,带着。一作“束”。奉:行,引申为系、结的意思。衿(jīn)带:衣带。

⒃堕:脱落。倾:偏斜。

⒄傥(tǎng):同“倘”,这里表示希望的意思。终:始终。顾眄(miǎn)恩:眷顾之情。顾眄,关怀,眷恋。一作“顾盼”。

⒅副:符合;一说审察。中情:内心深处的情感。

白话译文

披着衣服我走出闺房,走到门边我仍懒洋洋。

一人在屋身闲多寂寞,出来欣见满院绿草长。

有个缝隙就会产生风,风一起百鸟自南翔。

现在是春天我怎能忘,你的心中一定也忧伤。

夫君你离家身在远方,剩下我自己孤独恐慌。

相逢再欢聚确是很难,就像芝兰花不重开放。

常人易嫌弃旧日所爱,你是否还像当年那样?

我嫁你如同女萝附松,更像那浮萍飘在水上。

自从嫁人我就很谨慎,何时也不敢失误反常。

如果你真能始终眷顾,就请继续审察我心肠。

创作背景

编辑
此诗是曹植后期的作品。魏文帝黄初六年(225),曹丕到雍丘与曹植见面,两人的关系有所好转。此诗当作于这次见面之后。鉴于曹植长期被弃置的处境,前人多以为此诗有寄托,是借夫妻的相弃写君臣的相间。

作品鉴赏

编辑

整体赏析

全诗可分为两层。在诗中,作者采用了他写这类题材常用的手法,即先以第三人称交代人物,渲染气氛,而后改用第一人称代其设言。这样写既使手法富于变化,又可以从不同角度使得人物形象得到深化。

开篇六句为第一层,在以“中闺”点明人物身份、以“逍遥”写其徘徊户前百无聊赖的情态之后,展开了对闺中女子所处环境的描写。“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空室自生风,百鸟翔南征。”从室内写到室外,从所见写到所感,渲染出凄清落寞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人物孤寂凄凉的况味。这里所描写的景物,不论是“寂寞”的“闲房”,还是被满“绿草”的“阶庭”,抑或是穿穴入户的凉风、翩翩“南征”的“百鸟”,无一不是作者根据女主人公的感情色彩所选取的典型景物,因为它们既是景语,亦是情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有了第一层作为铺垫,第二层便很自然地转入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作者让女主人公自抒胸臆,显得十分亲切。一开始女主人公先表白自己对“君”的情意:“春思安可忘,忧戚与我并。”作者对于“春思”的内涵未作任何说明,只以“安可忘”强调其难以忘怀,这样,往昔情意之浓,今日相思之深,便尽在不言之中了。可谓语简意丰,含蓄蕴藉。正因为“春思”难忘,故而愿与君长相厮守、忧戚与共。然而事与愿违,所以接下来便诉说自己目前的处境:“佳人在远道,妾身单且茕。”尽管如此,如果仅仅是孤寂,等待她的是苦尽甘来,远别重逢,或许还可以使眼前的处境比较容易忍受,但无情的现实却令她清楚地意识到:“欢会难再逢,兰芝不重荣。”一个“难”字,已然表明夫妻“欢会”已一去不复返。之所以如此悲观以至于绝望,原来是因为女主人公已经失去了对方的欢心,遭到了遗弃。“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二句揭示了这一层意思,口吻却极为委婉,仿佛喜新厌旧不是由于对方的负心,而是一种人之常情。但这貌似开脱的话语,显示出女主人公最心存疑惧却依然抱有幻想,这就更能激起读者对她不幸遭遇的同情。

为了挽回被弃的命运,女主人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动之以情。“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是两个比喻,表明她要和丈夫如女萝寄松,浮萍依水,用以说明自己的处境。将依附于人的女子喻为“女萝”“浮萍”,既形象又贴切,同时又有很深的蕴意,将自己的爱永远奉献给远方的爱人。在此基础上,申明己志:“束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表白自己当为君坚守情操,守身如玉。结尾禁不住向对方发出哀告:“倘愿顾眄恩,永副我中情。”希望丈夫始终如一的恩爱,永远不要辜负自己的深情。情词恳切,声泪俱下,一片痴情溢于言表。

此诗在写景方面,由情及景,情寓于景。特别是“绿草被阶庭”“空穴自生风”两句,自然,典型,深受论诗者好评。在形象塑造方面,作者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节加以刻画,将弃妇的遭遇和心理写得细致入微,真切动人,加深了主题思想,深刻表现了离乱之世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名家点评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六:“‘空室自生风’,佳句,超脱。”

作者简介

编辑
曹植(192—232),字子建,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曹丕弟。汉献帝建安中,封平原侯,徙封临菑侯,以才学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魏立,离京就国,备受曹丕猜忌打击。初贬为安乡侯,后改封甄城侯,进甄城王,改雍丘王。魏明帝初年,徙封浚仪,又复还雍丘。其后又徙封东阿,终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为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者,其诗在古代诗史中具有很高地位,以笔力雄健和辞采华美见长,对后代诗人影响深远。有集三十卷,已佚,宋人辑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

下一篇 赠徐干

上一篇 送应氏二首